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分层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一刀切”教学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分层教学从学生主体出发,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文针对数学分层教学做些研究,以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是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实施,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高中数学进行分层教学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效率。就数学教学本身而言,高中数学与小学和初中相比,更偏向于抽象思维,更需要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对于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能力不单纯是要求学生听课做作业,而是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但是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层次,分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从宏观的教育角度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而不是促进学生局部发展,这就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给学生自由发展与提升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切实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1.教学主体合理分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高中阶段的学生数学学习内容较复杂,涉及很多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如,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分数、质数、素数等,都有确定的唯一的计算结论,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区间、象限、排列组合等知识,不仅要学习基本的数学计算知识,而且要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快速掌握所学知识点,并在持续学习过程中不断前进,而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持续学习过程中会越来越困难,吃不透数学知识,更谈不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就需要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同,分层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灵活安排,关注中等水平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注较差的学生,提高学生解基本题型的能力。
2.分层设定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距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按照记忆、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和拓展创新依次进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以记忆和理解知识点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需要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并简单运用就可;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定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好、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设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知识点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要求就是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公式并结合实际进行简单运算;基础中等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在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基础的数学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运算;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利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各层次学生实现教学目标,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相应地调整教学目标,使目标真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3.分层进行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层进行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中等学生而言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照顾到学习优异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对于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中不必深究,可以在课后和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研讨。一些数学概念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深讲透,确保学生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通过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设定要由简单到复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如,在学习“集合”这一知识点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集合即集合的基本概念;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提问学生集合是如何分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等问题;对于学习成绩较优异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集合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又如,对于一个多层次问题,可由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中等学生回答更高一层的问题,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拓展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成功的体验,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4.作业分层布置
高中数学学习中作业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适当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业分层布置,将学生的数学作业按照基础型、实际运用型和能力提升型分为三大类,学生可以在总的作业中选择三分之一完成,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作业的布置时,要尽量避免作业的重复,选择难易适中的基础题型,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而要进行多角度思考,尽可能一题多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要表扬和鼓励那些善于动脑的学生,将书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改正错误并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5.分层进行评价
评价是教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以积极的鼓励为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对在学习中善于创新和思考的同学给予及时鼓励;对数学学习提高快速的同学给予鼓励;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关注这些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进而努力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第二,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只看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即数学成绩。教师可以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学习积极性等进行阶段性的过程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自信心。第三,要对学生科学地进行阶段性评价,除期中和期末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单元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高中数学进行分层教学时,要做到科学有效地分层,针对学生主体、教学目标、作业及教学评价等进行科学分层,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分层教学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清波.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关思考[J].成功(教育),2013,01:226.
[2]袁红红.浅谈在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124-125.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是对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具体实施,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对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意义
高中数学进行分层教学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首先,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能力,使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效率。就数学教学本身而言,高中数学与小学和初中相比,更偏向于抽象思维,更需要的是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对于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能力不单纯是要求学生听课做作业,而是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但是由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差异,不同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层次,分层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从宏观的教育角度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全面发展,而不是促进学生局部发展,这就需要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层教学,给学生自由发展与提升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合理分配教学资源,切实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1.教学主体合理分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手段是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高中阶段的学生数学学习内容较复杂,涉及很多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学生在理解和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如,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的分数、质数、素数等,都有确定的唯一的计算结论,但是在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区间、象限、排列组合等知识,不仅要学习基本的数学计算知识,而且要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快速掌握所学知识点,并在持续学习过程中不断前进,而对于一些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持续学习过程中会越来越困难,吃不透数学知识,更谈不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就需要合理对学生进行分层,在分层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学习自信心,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不同,分层方式也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灵活安排,关注中等水平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关注较差的学生,提高学生解基本题型的能力。
2.分层设定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距设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按照记忆、理解、简单运用、综合运用和拓展创新依次进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以记忆和理解知识点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只需要掌握课堂教学知识并简单运用就可;对于学习中等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定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基础较好、数学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设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知识点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要求就是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公式并结合实际进行简单运算;基础中等学生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在熟练运用公式计算基础的数学题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运算;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目标设定为能够利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有助于各层次学生实现教学目标,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逐渐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并相应地调整教学目标,使目标真正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3.分层进行课堂教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层进行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中等学生而言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照顾到学习优异的学生和学习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对于一些较难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中不必深究,可以在课后和感兴趣的学生进行研讨。一些数学概念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深讲透,确保学生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置问题,通过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设定要由简单到复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如,在学习“集合”这一知识点时,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集合即集合的基本概念;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可以提问学生集合是如何分类的、分类依据是什么等问题;对于学习成绩较优异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典型的集合问题,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提高数学学习能力。又如,对于一个多层次问题,可由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中等学生回答更高一层的问题,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拓展性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设置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成功的体验,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4.作业分层布置
高中数学学习中作业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适当的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完善知识体系,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作业分层布置,将学生的数学作业按照基础型、实际运用型和能力提升型分为三大类,学生可以在总的作业中选择三分之一完成,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写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作业的布置时,要尽量避免作业的重复,选择难易适中的基础题型,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而要进行多角度思考,尽可能一题多解。与此同时,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要表扬和鼓励那些善于动脑的学生,将书面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改正错误并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5.分层进行评价
评价是教学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以积极的鼓励为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对在学习中善于创新和思考的同学给予及时鼓励;对数学学习提高快速的同学给予鼓励;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关注这些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平等民主,进而努力进行数学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第二,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只看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即数学成绩。教师可以就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及学习积极性等进行阶段性的过程评价,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自信心。第三,要对学生科学地进行阶段性评价,除期中和期末外,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单元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高中数学进行分层教学时,要做到科学有效地分层,针对学生主体、教学目标、作业及教学评价等进行科学分层,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分层教学更有效地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清波.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有关思考[J].成功(教育),2013,01:226.
[2]袁红红.浅谈在高中数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8: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