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运动之一,一些体育高校把发展竞技体育作为部分体育专业的重点。篮球人才培养是体育专业的基础,高校在培养篮球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创新,把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篮球人才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高校篮球;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146-02
专业的篮球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篮球技巧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在篮球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现阶段,我国主要体育高校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无疑让人才的发展受到局限性。因此,高校在开展篮球人才培养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优化和创新
竞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方式,利用体育比赛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文化融合,主要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主要作用是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放松心情,通过竞技体育比赛,从中获得身体的锻炼和精神上的享受。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大力发展竞技体育,逐渐扩大市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改革重组,从而走向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主要是以体育联赛的方式进行,从而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随后,一个个篮球俱乐部逐渐形成,将篮球爱好者团聚在一起,共同坚持自己的体育事业,这为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篮球联赛为代表的比赛方式,从而让我国篮球产业逐步走向商业化发展的道路。但是人们逐渐发现,我国在参加世界篮球重大赛事上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差,这让国家开始意识到国内优秀篮球运动员的人数很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篮球运动员后备人选不足,国际比赛成绩一路下滑,使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陷入低谷,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产业化发展。国家开始在体育院校加大了对职业篮球人才的培养力度,1998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开幕,这标志着国内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从此走向了体育大国的行列。
二、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的主要现状
1.培养方式单一,人才培养机制缺乏系统性。目前,国内许多体育院校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篮球人才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采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大多为篮球比赛的形式。学校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和比赛经验,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是,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长期进行高强度的篮球比赛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认为只有在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才能证明自己的篮球水平。面对如此现状,学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点,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的篮球知识,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体育修养。
2.高校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简言之就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只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主要对象,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3.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现阶段,部分体育高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下滑,其主要原因,有高龄教师人数较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等等。因此,学校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其主要关注点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育观念,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体育专家来校为体育教师做体育相关知识的讲座,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想认识。新时代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的教学水平,只有教师的各项能力提高,那么才能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篮球专业的发展助力。
三、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思路
1.高校篮球竞赛体制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全面型人才。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具备专业的篮球技术只是一方面,同时还应该具备丰富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让自身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国家之所以在体育高校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一方面主要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建设提供后备力量,另一方面的目的是发展国内的体育事业,通过体育赛事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弘扬体育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目前,国内整个篮球运动产业的发展过程矛盾重重,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这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相背离,无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建立联赛管理机构,体现体育赛事的专业性。竞技比赛的质量在于比赛的精彩程度和真实性,这是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篮球联赛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联赛管理机构,实现统一管理。政府应该赋予联赛管理机构特殊的权力,使其发挥应有的管理监督职能。联赛管理机构要与地方各高校加强交流沟通,定期组织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以及裁判员开展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基础培训,实行系统化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规范各个学校的管理方法。另外,在各高校开展体育赛事期间,联赛管理机構可以派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从而确保比赛结果的真实性,落实竞技体育的基本原则。
3.组织业余拓展,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建立一定的人才激励制度能有效带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各体育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现状,针对性地建立一些人才激励制度,例如优秀学生奖学金、生活补助金等等。在教学训练管理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锻炼,让学生自主安排户外锻炼的时间,这样既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还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可以适当性地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建立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学分积累制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 4.多渠道融资,倡导社会共建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基地。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体育事业商业化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这就给构建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基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各级政府要发挥社会的集体力量,积极倡导社会各界的企业和商户进行投资,旨在早日建成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基地。一般情况下,融资的渠道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当地竞技体育联合会和企业的赞助、体育比赛的收入、借助体育比赛获得的广告费以及学校自身财政的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可以实现融资目标,用来扩大体育市场,增强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早日建成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基地。
5.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篮球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篮球运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实现品牌效应,走商业化发展的道路,商业化发展的前提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另外,国家的政策导向是篮球产业发展的基础。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对篮球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至于篮球运动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喜爱,校园掀起了“篮球热”。尤其是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NBA里面的精彩表现,给我国篮球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品牌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国内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随后,我国国内的“CBA”篮球联赛受到了广大篮球爱好者的普遍关注,这让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各个中小学校加大了对本校篮球队的建设力度,为我国篮球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篮球运动的知名度,这为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各高校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实现篮球运动商业化的发展目标。各级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扶持高校发展篮球人才培养。各高校要合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做好对无形财产的科学使用,提升场馆的利用率,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学校可以将学校的篮球场馆周末向社会开放,为篮球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场所,不仅能从中获得收益,还能扩大篮球运动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自发地加入到篮球运动中去,为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6.优化和完善现有运营模式。为了实现篮球商业化的发展目标,加快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速度,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营模式。首先,需要了解现有的运营模式,找出现有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现有的市场运营模式做出优化和完善,建立新的运营模式。高校应该以篮球运动员和球迷为主要发展方向,利用学生运动会为发展基础,借助其提升篮球产业的品牌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力,才能吸引市场经济向篮球產业倾向,获得市场效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篮球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体育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要采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专业素质强的综合性篮球人才,推动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丛晨,李新宇.我国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现状及改善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27):265-268.
[2] 林文波.简论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前景[J].运动,2013,(20):89-91.
[3] 宁云.安徽省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2):32-34.
[4] 赵军.新形势下我国篮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体育科技,2015,(1):18-20.
[责任编辑 刘 瑶]
关键词:高校篮球;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5-0146-02
专业的篮球运动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篮球技巧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因此,高校在篮球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现阶段,我国主要体育高校在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无疑让人才的发展受到局限性。因此,高校在开展篮球人才培养教学时,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竞技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优化和创新
竞技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体育运动方式,利用体育比赛来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和文化融合,主要目的是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主要作用是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放松心情,通过竞技体育比赛,从中获得身体的锻炼和精神上的享受。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就大力发展竞技体育,逐渐扩大市场,促进我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改革重组,从而走向了职业化的发展道路。主要是以体育联赛的方式进行,从而掀起了全民运动的热潮,促进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随后,一个个篮球俱乐部逐渐形成,将篮球爱好者团聚在一起,共同坚持自己的体育事业,这为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逐渐形成了以篮球联赛为代表的比赛方式,从而让我国篮球产业逐步走向商业化发展的道路。但是人们逐渐发现,我国在参加世界篮球重大赛事上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差,这让国家开始意识到国内优秀篮球运动员的人数很少,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篮球运动员后备人选不足,国际比赛成绩一路下滑,使我国篮球事业的发展陷入低谷,严重影响了我国体育事业产业化发展。国家开始在体育院校加大了对职业篮球人才的培养力度,1998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在北京开幕,这标志着国内篮球后备人才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从此走向了体育大国的行列。
二、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的主要现状
1.培养方式单一,人才培养机制缺乏系统性。目前,国内许多体育院校仍然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培养篮球人才的过程中从始至终都采用一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大多为篮球比赛的形式。学校采用这种方法的优势是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篮球技巧和比赛经验,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但是,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长期进行高强度的篮球比赛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心理负担,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同时还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争强好胜的心理,认为只有在比赛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才能证明自己的篮球水平。面对如此现状,学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观点,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能学习到专业的篮球知识,同时还能提高自身的体育修养。
2.高校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简言之就是以教师为教学主体,学生只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丧失了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过程,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恶的心理,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气氛,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学校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主要对象,注重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3.高校体育教师专业能力有待提高。现阶段,部分体育高校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下滑,其主要原因,有高龄教师人数较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等等。因此,学校开展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体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其主要关注点是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教育观念,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体育专家来校为体育教师做体育相关知识的讲座,从而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思想认识。新时代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先进的教学观念和专业的教学水平,只有教师的各项能力提高,那么才能将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对学生篮球专业的发展助力。
三、高校篮球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思路
1.高校篮球竞赛体制改革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主要目的就是培养专业知识丰富,专业技术过硬的全面型人才。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具备专业的篮球技术只是一方面,同时还应该具备丰富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只有让自身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国家之所以在体育高校大力发展竞技体育,一方面主要是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建设提供后备力量,另一方面的目的是发展国内的体育事业,通过体育赛事来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弘扬体育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目前,国内整个篮球运动产业的发展过程矛盾重重,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文化水平低,这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目标相背离,无法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建立联赛管理机构,体现体育赛事的专业性。竞技比赛的质量在于比赛的精彩程度和真实性,这是竞技体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建立健全篮球联赛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联赛管理机构,实现统一管理。政府应该赋予联赛管理机构特殊的权力,使其发挥应有的管理监督职能。联赛管理机构要与地方各高校加强交流沟通,定期组织学校体育教师、教练员以及裁判员开展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基础培训,实行系统化管理模式,从而有效地规范各个学校的管理方法。另外,在各高校开展体育赛事期间,联赛管理机構可以派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从而确保比赛结果的真实性,落实竞技体育的基本原则。
3.组织业余拓展,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建立一定的人才激励制度能有效带动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各体育院校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现状,针对性地建立一些人才激励制度,例如优秀学生奖学金、生活补助金等等。在教学训练管理过程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锻炼,让学生自主安排户外锻炼的时间,这样既能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同时还能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学籍管理方面,可以适当性地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建立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的学分积累制度,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自我发展空间。 4.多渠道融资,倡导社会共建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基地。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体育事业商业化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这就给构建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基地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各级政府要发挥社会的集体力量,积极倡导社会各界的企业和商户进行投资,旨在早日建成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基地。一般情况下,融资的渠道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当地竞技体育联合会和企业的赞助、体育比赛的收入、借助体育比赛获得的广告费以及学校自身财政的支持,通过多种渠道可以实现融资目标,用来扩大体育市场,增强竞技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从而早日建成高水平运动员人才基地。
5.扩大品牌影响力,实现篮球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篮球运动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就必须实现品牌效应,走商业化发展的道路,商业化发展的前提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另外,国家的政策导向是篮球产业发展的基础。例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人们对篮球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以至于篮球运动受到了广大中学生的喜爱,校园掀起了“篮球热”。尤其是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在NBA里面的精彩表现,给我国篮球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品牌效应,极大地带动了国内中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随后,我国国内的“CBA”篮球联赛受到了广大篮球爱好者的普遍关注,这让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各个中小学校加大了对本校篮球队的建设力度,为我国篮球产业提供了充足的后备人员,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篮球运动的知名度,这为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各高校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实现篮球运动商业化的发展目标。各级政府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以扶持高校发展篮球人才培养。各高校要合理利用学校体育场馆,做好对无形财产的科学使用,提升场馆的利用率,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学校可以将学校的篮球场馆周末向社会开放,为篮球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锻炼场所,不仅能从中获得收益,还能扩大篮球运动的社会影响力,让更多的人自发地加入到篮球运动中去,为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6.优化和完善现有运营模式。为了实现篮球商业化的发展目标,加快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速度,就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运营模式。首先,需要了解现有的运营模式,找出现有运营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对现有的市场运营模式做出优化和完善,建立新的运营模式。高校应该以篮球运动员和球迷为主要发展方向,利用学生运动会为发展基础,借助其提升篮球产业的品牌效应,扩大社会影响力,才能吸引市场经济向篮球產业倾向,获得市场效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篮球人才的培养是我国体育产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因此,高校要采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专业素质强的综合性篮球人才,推动我国篮球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丛晨,李新宇.我国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现状及改善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4,(27):265-268.
[2] 林文波.简论高校篮球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前景[J].运动,2013,(20):89-91.
[3] 宁云.安徽省高校篮球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13,(2):32-34.
[4] 赵军.新形势下我国篮球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体育科技,2015,(1):18-20.
[责任编辑 刘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