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EEN_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学生创新能力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题。本文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进行了探讨。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此项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10-02
  创新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21世纪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其社会成员有更大的适应性和更高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的灵魂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本科高校主体上分为研究型、研究兼应用型和应用型三类。每一类型的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侧重点会有较大不同,地方本科高校侧重于应用实践能力的创新。针对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以宁德师范学院为例,着重剖析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建议。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有很多,但笔者认为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是比较有效的两种方法。
  1.依托学科竞赛,提升创新能力。近年来,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蓬勃发展,通过学科竞赛,强化了教与学的互动,激发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热情和潜能。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宁德师范学院是2010升本的地方本科高校,将自身定位于应用性和地方性高校。升本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出台了鼓励师生参加学科技能竞赛的一些政策。如在教师职称评定时,可将竞赛获奖等级等价换算为对应级别的学术论文。而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根据赛事主办单位和获奖级别,给予减免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学分,奖励奖学金绩点分和学士学位绩点分等一系列措施。通过这些举措,调动了师生参加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该专业是2012年设置的本科專业,从2013年开始参加学科竞赛至今,先后参加国际创新与发明展、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等,共获得国际金奖2项、银奖1项,国家二等奖1项,省一等奖5项,省二等奖16项,三等奖9项。另外,参赛的部分作品还申报了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通过学科竞赛,学生获得了荣誉和学校给予的各方面奖励,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竞赛中真正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很好结合,能够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和《机械设计三维软件》等课程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作品的设计方案中。为了制作样机,学生必须学会操作各种加工设备,从而使他们获得了很好的实践锻炼。
  2.结合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大学生创新项目是指国家为促进高等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而设立的面向本科学术层次的科技创新和创业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即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要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3类。同时,按照项目设立的等级来分,可分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项目。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学生不仅获得了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首先,在设立创新项目题目时,大学生必须对自己所感兴趣的领域有一个较深入的了解,形成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积极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起点和开端。其次,创新项目的本质是创新,学生在开展项目过程中,通过理论计算、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等途径来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通过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有利于树立学生创新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未开展项目时,学生认为创新高不可攀。随着项目研究的深入,他们的创新思路不断涌现,创新成果也随之获得。仍以我校机械专业为例,近三年,机械专业获批大学生创新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级6项,省级9项。项目研究成果包括制造样机,发表学术论文和申报专利等。
  二、加强激励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建设
  我校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较好地提升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促进了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但是,在取得一些成效的同时,还存在以下问题或不足。
  第一,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制度有待完善。在开展学科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过程中,需要占用老师和学生的大量时间。一方面,本科生上课时间较多,必须在完成繁重的上课之后,挤出时间参与学科技能竞赛和项目;另一方面,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虽然学生为主体,但是不管是学科竞赛的方案设计和样机制造,还是大学生创新项目的选题立项、实验设计、结题验收等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指导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势必会占用到老师的时间和精力。必须本着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的原则,采取相关的奖励措施方能实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宁德师范学院在学科竞赛方面出台了相关的激励举措,但是在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方面还缺乏激励政策,后续还应加大激励机制。
  第二,管理体制有待提高。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孤立课题,需要认真思考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要“做什么”,“如何做”。许多高校在开展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中,缺乏顶层设计和规范的管理制度,造成相关教学单位和部门之间发生“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彼此争功”的情况,导致学生盲目参加竞赛(项目)或应付参赛(项目)或疲于参赛(项目),使学生和教师逐渐产生抵触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想法。
  第三,创新学分与人才培养方案有待融合。我校及大部分同类新建本科高校虽然提出增加创新学分,并将其列入人才培养计划中,但大部分高校的创新学分不占人才培养方案的学时指标,只是用其抵减通识选修课学分,也就是说专业素质创新学分只是人才培養方案相对独立的一个体系,而并没有真正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为了使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做得更好,建议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让教师和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其次,结合学科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具体情况,修订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增设相关方面的选修课程;最后,在经费、实验室开放、人员和场地等方面加大力度,避免师生屡屡碰壁的状况。
  三、结束语
  学科技能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受到训练和培养,活跃创新氛围,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两个良好平台。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两个平台,把教学工作、奖励机制、课程建设、管理体制等与科学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董勤岭,刘康伟.大学生创新教育与高校教学改革[J].科学教育论坛,2005,(18):174.
  [2]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8.
  [3]方原,丁晨曦.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北京教育,2012,(11):49-50.
  [4]李杨帆,朱晓东.科研训练计划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4):24-25.
  [5]李晓.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2(2):155-160.
  [6]梁化奎.学科竞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9):106-109.
  [7]吕萌荔,聂小军,宋卫宁.浅析大学生创新项目对创新思维培养的作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6,34(3):7-9.
其他文献
摘要:在日本的传统社会中,有“七岁以前的孩子都是神”的说法。反映了日本人非常重视七岁以前的婴幼儿。过去由于医疗水平的落后,婴儿的出生死亡率一直很高。人们将新生婴儿视作从灵界来到人间的使者,魂魄尚处于极不安宁的状态,所以家长对待七岁以前的孩子格外小心翼翼。为了保全孩子的生命,他们进行了各种人生礼仪。而七岁对于孩子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标志着他的灵魂从神的世界彻底来到了人间,是人生成长的另一个起点。故本
摘要:认为从岗位工作能力角度凝炼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存在障碍与不足。通过分析文化产业链的三种形态,认为文化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涵盖原始研发、生产制造与商业运营三个主要方面,与三个环节相关联建构文化产业管理三项专业核心能力,即创意能力、文化产品生产制造能力及文化产品商业运营能力,并分析三项专业核心能力的基本能力构成。  关键词:文化产业链;专业核心能力;构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摘要:现如今,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的性别比失调问题日益严重。人口性别比是反映人口性别结构的重要指标,它表示人口中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之比。根据统计对象不同,人口性别比可以划分为:总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性别比、结婚年龄性别比。以上五种类型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反映了我国日益严重的“光棍问题”。  关键词:人口;性别比;失调;成因  中图分类号:C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摘要: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2006—2015年间收录于中国期刊网的225篇有关心理委员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发表年代、研究主题、作者发文情况、基金资助情况和研究地区等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趋向。  关键词:心理委员;文献计量法;内容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B84-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29-02  自
摘要:本论文以案例教学的基本概念为出发点,首先介绍了军队院校在教育改革大潮中、培养新型军事人才的形势下,有必要改变教学模式,培养主导—主体精神;而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员主导—主体精神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创新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员发挥主动积极性,培养多种能力;随后重点分析了案例教学需要教员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总结等方面的工作较传统教学法更周密、翔实,积极引导,积极参与,需要设计的环节增多,不可控的
摘要:随着社会对于生态环境认识水平和需求的逐步提升,生态学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学课程的设置与学习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生态观,有利于满足社会对于生态学知识的需求。本文以安徽农业大学非生态学本科专业为例,分析了生态学课程设置的现状,旨在为非生态学专业的生态学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关键词:生态学;生
摘要:本文通过对合肥某高中学校学生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论述了高中学生在生涯规划方面的认知程度、现状及存有的问题,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多措并举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以此助力学生发现自我、唤醒潜能,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向人生梦想进发。  关键词:高中生;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0-0109-03  一、問题
摘要:本校自动化系自2014年11月起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有兴趣、素质较高并通过系部举办的“智慧校园”科技创新设计大赛,从中选出综合实践能力较好的学生作为“电子创新设计”小组成员。在系部指导教师的辛勤指导下,以项目为引导,自主学习、创新实践、以赛促学,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自觉学习的兴趣,经过刻苦努力和实践锻炼,同学们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这样的基础上,同学们在各类大赛中才取得了可喜成绩
(南京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为提升中药制药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以丹参注射液开放性设计实验为例,从学生的文献查阅、课题方案设计与实施、学科间的互动、实施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发现了开放性实验对启发大学生的潜力与创造性,培养科研思维、质疑精神及动手能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中药制药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關键词:中药制药;综合实验
摘要:《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类、材料类和机械类相关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学科,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主要研究金属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制备工艺与材料性能和应用的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学科领域,是一门与工业生产和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该本科课程涵盖内容广泛,知识点繁多且内容并且比较抽象难以记忆和理解。教师授课难免枯燥,学生难以提起兴趣,授课效率不高,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