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英国诗人密尔顿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他认为:“在琅琅的书声中,课文的优美意境,慎密思路,象征意义,传神描绘,观点主张,常能得到充分酣畅的体现。”也就是说,朗读是学生学习语言,从阅读材料中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最佳手段。只有通过反复朗读,从朗读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声调的抑扬顿挫、表情的喜怒忧伤中体味情感并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受到熏陶,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课文。朗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能力,制约着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机械、重复地朗读,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而且事倍功半。因此,必须在朗读教学中讲究方法,变换形式,读出精彩——注重并运用“趣读”。
趣读的方法很多:个别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方法已众所周知,根据我在教学中的摸索实践,下面再推荐十三种趣读方法,供各位老师借鉴。
1.轮读:让学生依次轮流朗读,一般指定一行学生,每人依次读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直到读完全文。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一般在检查预习效果时采用轮读法。
2.接读: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朗读。朗读时,一个学生先读,读到一定地方后,教师让其停止,立即指定另一个学生接着读。这种方法含有比赛的成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随时接读。
3.行(排)读:按学生座次直(横)的行或列来进行朗读,这样以行(排)为单位进行练习,带有比赛性质,能引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引导和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朗读练习。行读与排读交替进行,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4.分性别读:让男生、女生交替朗读。朗读时,可让男生读一句或一段,女生再接着读另一句或另一段。在学生读时若再加上一句“看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学生就会读得兴致更高、语调更准、感情更丰富。
5.伴读:由一个读得较好的同学陪伴着一个读得较差的同学朗读,这样对朗读能力差的同学是有益的。
6.跟读:指导学生跟着老师朗读。教学时,教师先大声朗读,学生再小声跟着齐读,这比领读进了一步,有利于学生体会内容,进行模仿。这种朗读方法高、中、低年级都适用。
7.随读:教师范读之后,学生轻声随着老师读。在小学低年级采用随读法,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8.分合读:有分有合地进行朗读。分可指定个人,也可指定一行、一排、一组;合,是一组、几组或全班。这样,就把个别读或部分读同集体读结合起来了。
9.引读:教师运用提示语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例如《桂林山水》一文,可这样引读:“我看过——”、“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也可以问题进行引读,如《鲸》一文:“鲸那么大吃什么呢?”“鲸怎样睡觉?”……这样一问一答,层次分明,便于学生记忆。
10.配动作读:要求学生在表情朗读时配上动作,用形体语言表达文中的描述,如《骄傲的孔雀》:“有一天,孔雀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沿着湖边散步。”这样更易于激发情趣,使学生在配动作诵读的过程中,悟出孔雀的骄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1.错读:为了加深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可用此法。如:“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幽静”可错读为“寂静”或“喧闹”,让学生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12.漏读:对文章中的中心词、重点词或关键词,在教师领读时故意漏掉这些词,让学生马上大声地指出,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组稿编辑:解大周】
(作者单位:562409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兴化中心小学)
趣读的方法很多:个别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配乐读等方法已众所周知,根据我在教学中的摸索实践,下面再推荐十三种趣读方法,供各位老师借鉴。
1.轮读:让学生依次轮流朗读,一般指定一行学生,每人依次读一个或几个自然段,直到读完全文。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阅读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一般在检查预习效果时采用轮读法。
2.接读:让学生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朗读。朗读时,一个学生先读,读到一定地方后,教师让其停止,立即指定另一个学生接着读。这种方法含有比赛的成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准备随时接读。
3.行(排)读:按学生座次直(横)的行或列来进行朗读,这样以行(排)为单位进行练习,带有比赛性质,能引起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引导和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朗读练习。行读与排读交替进行,更能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4.分性别读:让男生、女生交替朗读。朗读时,可让男生读一句或一段,女生再接着读另一句或另一段。在学生读时若再加上一句“看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学生就会读得兴致更高、语调更准、感情更丰富。
5.伴读:由一个读得较好的同学陪伴着一个读得较差的同学朗读,这样对朗读能力差的同学是有益的。
6.跟读:指导学生跟着老师朗读。教学时,教师先大声朗读,学生再小声跟着齐读,这比领读进了一步,有利于学生体会内容,进行模仿。这种朗读方法高、中、低年级都适用。
7.随读:教师范读之后,学生轻声随着老师读。在小学低年级采用随读法,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8.分合读:有分有合地进行朗读。分可指定个人,也可指定一行、一排、一组;合,是一组、几组或全班。这样,就把个别读或部分读同集体读结合起来了。
9.引读:教师运用提示语或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例如《桂林山水》一文,可这样引读:“我看过——”、“却从没看见过——”、“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也可以问题进行引读,如《鲸》一文:“鲸那么大吃什么呢?”“鲸怎样睡觉?”……这样一问一答,层次分明,便于学生记忆。
10.配动作读:要求学生在表情朗读时配上动作,用形体语言表达文中的描述,如《骄傲的孔雀》:“有一天,孔雀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美丽的长尾巴,沿着湖边散步。”这样更易于激发情趣,使学生在配动作诵读的过程中,悟出孔雀的骄傲,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11.错读:为了加深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可用此法。如:“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幽静”可错读为“寂静”或“喧闹”,让学生加深对此问题的理解和运用。
12.漏读:对文章中的中心词、重点词或关键词,在教师领读时故意漏掉这些词,让学生马上大声地指出,从而达到理解的目的。
【组稿编辑:解大周】
(作者单位:562409贵州省兴义市万屯镇兴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