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从自己的亲身体会,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小学生计算能力的主要因素,然后,针对这些因素,从五大方面阐述了在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培养,才能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培养 提高 计算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28-01
计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但实际计算中,大多数学生往往在计算上出现错误较多,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看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我个人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即使孩子在计算中他虽然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用多媒体、卡片、小黑板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答、游戏中计算等方式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
四、在教学中,要加强口算训练,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捷径。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鼓励学生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灵活新颖。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训练,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培养 提高 计算 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28-01
计算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关于“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计算”,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的教学要求。但实际计算中,大多数学生往往在计算上出现错误较多,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看错数字、看错运算符号、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就我个人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关的计算基础知识,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往往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很多家长甚至是老师完全归于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所造成。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实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有关计算方面综合能力的欠缺。比如运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计算公式等基础知识没有掌握,或者不能够合理灵活的运用这些知识所造成。即使孩子在计算中他虽然很细心、很认真,但由于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的欠缺而出现看似很简单的错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够急于求成,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如算理不明白、法则不懂、性质不清、定律不熟、公式没掌握等等),查漏补缺,扫清障碍,为进一步学好计算做好基础工作。
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计算兴趣,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让学生自己说“我能行”。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比如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来训练计算,看看谁能把火车开得更远;采用比一比,拼一拼,看看谁能得到胜利的小红花,采用小组竞争的方法,充分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用多媒体、卡片、小黑板等,对学生进行视算、听算、抢答、游戏中计算等方式训练,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讨厌计算转变为喜爱计算。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减少出错的机会,能很好的提高计算准确性。
四、在教学中,要加强口算训练,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捷径。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鼓励学生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灵活新颖。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训练,只有这样才可能逐步取得良好的效果,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