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年级的那个秋天,我们都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的座位上,只有他独自一人定在桌前。他的背影在夕阳的照耀下逐渐拉长,看上去像秋天的落叶在泥土中慢慢沉寂。我无法体验那是怎样的落寞,可每次回忆到这儿,我的心总像被掏了出來,又迅速放了回去——我满身大汗,为他的委屈而胆颤。
教室里,有一个女生坐在椅子上,满脸的汗珠“啪嗒啪嗒”地滴落下来,又在地面上缓缓挥发,宛如美人鱼故事里的泡沫,结局好像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她慌乱地从口袋摸到书包,又从书包摸到抽屉,伴随着时间的飞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由单到双,由双到数,由数到群。询问一声,才知道她的钱不翼而飞,人群顿时七嘴八舌——“肯定是被人偷了!”
不一会儿,她的几个死党注意到,角落里的一个男生不安地坐在那里。她们相视点了点头,似乎下了决定,跑出教室。老师被她们带进教室,眼向教室扫了一圈,最后用那双老鹰般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那个男生看,并严肃地命令他起立。他身体僵住了,缓缓站起来。感受到责备的目光,他静静地说:“我没有偷她的钱,我只是看了一眼。”
教室内顿时窃窃私语。“肯定是他,他以前没少做过这种事”“他家这么穷,肯定是他偷了婷婷的钱”……他还是站在那里,背影是那样的落寞,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只能看见他那双被长长的睫毛遮掩住情感的双眼。他是多么委屈,可这么多目光火辣辣地烧灼着他,他一句话也不敢说。
作为旁观者,我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却激动地举起手:“我也看到了!他刚才站在那里,还看着桌子。”我这么做,只是在假惺惺地履行班长的职责,顺从“民心”,同时讨好老师。可话音刚落,我心中便升腾起惭愧感。
那个男生最终还是“屈从”了。他十指紧攥,指甲仿佛要嵌入肉里。突然,他的眼角落下一滴泪水,仿佛一片枯枝,落入了冷清清的月光。他的委屈,却如明晃晃的刀片一般,一道一道,划在我虚伪的心上。后来的故事,似乎被岁月模糊了——女生在书页里找到了紧紧夹住的钞票,而人们见了那个男生,依旧绕道而行……
《路加福音》曾说:“为什么你看见你兄弟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横木?”那时自作聪明,为“民心发声”的我,真是可怖、可恨!角落中那颗饱受委屈的真心,却被众人的刻板印象扼住咽喉,如何也求不得一丝尊重。
一念地狱,一念天堂。若世上真有能洞察一切的双眼,请将真相披露于世间吧;若人间真有爱憎分明的人儿,请让人心的天秤永远保持一视同仁的平衡吧!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十中学‖指导教师:王洁
我还记得读卢梭《忏悔录》时给我的心灵震撼——先是惊诧,竟然有人把自己人性卑劣的一面晾晒出来;继而感动,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忏悔,让我看到了作者骨子里的善良;之后自省,由作者想到自己,深深地在心里向自我发起诘问……
如果说忏悔体现了一种内省、向善、尊重诸多精神品质的话,那么可以说,作者是具有卢梭身上的这种忏悔精神的。作者对自己小学五年级时对一位弱势同学所造成的伤害进行了深深的忏悔:当年,对大家一面倒的怀疑对象,自己在假意履行班长的职责,顺从“民心”,同时讨好老师,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采取了推波助澜、落井下石的做法,造成了对“他”的精神伤害。对此,作者的表述是“刚说完,心中便升腾起惭愧感”,但并未因此道歉,即使后来事实证实了“他”的清白。正因为如此,此事才会成为作者的一个心结,才会在几年之后内心仍在忏悔,当年“他”的眼角所流下的泪水,和那充满委屈的落寞身影,都成为作者心里的一个记忆的痛点。
作者对此深深反省——“为什么你看见你兄弟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横木?”,是偏见常常让人们蒙蔽双眼,以致看不到事实的真相,而人们又乐于因一己之利,牺牲掉别人的尊严。这是作者发自心灵的忏悔之语,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拷问……
【适用文题】反省;愧悔;尊严……(平子)
教室里,有一个女生坐在椅子上,满脸的汗珠“啪嗒啪嗒”地滴落下来,又在地面上缓缓挥发,宛如美人鱼故事里的泡沫,结局好像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她慌乱地从口袋摸到书包,又从书包摸到抽屉,伴随着时间的飞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由单到双,由双到数,由数到群。询问一声,才知道她的钱不翼而飞,人群顿时七嘴八舌——“肯定是被人偷了!”
不一会儿,她的几个死党注意到,角落里的一个男生不安地坐在那里。她们相视点了点头,似乎下了决定,跑出教室。老师被她们带进教室,眼向教室扫了一圈,最后用那双老鹰般的双眼死死地盯着那个男生看,并严肃地命令他起立。他身体僵住了,缓缓站起来。感受到责备的目光,他静静地说:“我没有偷她的钱,我只是看了一眼。”
教室内顿时窃窃私语。“肯定是他,他以前没少做过这种事”“他家这么穷,肯定是他偷了婷婷的钱”……他还是站在那里,背影是那样的落寞,萦绕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只能看见他那双被长长的睫毛遮掩住情感的双眼。他是多么委屈,可这么多目光火辣辣地烧灼着他,他一句话也不敢说。
作为旁观者,我本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却激动地举起手:“我也看到了!他刚才站在那里,还看着桌子。”我这么做,只是在假惺惺地履行班长的职责,顺从“民心”,同时讨好老师。可话音刚落,我心中便升腾起惭愧感。
那个男生最终还是“屈从”了。他十指紧攥,指甲仿佛要嵌入肉里。突然,他的眼角落下一滴泪水,仿佛一片枯枝,落入了冷清清的月光。他的委屈,却如明晃晃的刀片一般,一道一道,划在我虚伪的心上。后来的故事,似乎被岁月模糊了——女生在书页里找到了紧紧夹住的钞票,而人们见了那个男生,依旧绕道而行……
《路加福音》曾说:“为什么你看见你兄弟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横木?”那时自作聪明,为“民心发声”的我,真是可怖、可恨!角落中那颗饱受委屈的真心,却被众人的刻板印象扼住咽喉,如何也求不得一丝尊重。
一念地狱,一念天堂。若世上真有能洞察一切的双眼,请将真相披露于世间吧;若人间真有爱憎分明的人儿,请让人心的天秤永远保持一视同仁的平衡吧!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第十中学‖指导教师:王洁
我还记得读卢梭《忏悔录》时给我的心灵震撼——先是惊诧,竟然有人把自己人性卑劣的一面晾晒出来;继而感动,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忏悔,让我看到了作者骨子里的善良;之后自省,由作者想到自己,深深地在心里向自我发起诘问……
如果说忏悔体现了一种内省、向善、尊重诸多精神品质的话,那么可以说,作者是具有卢梭身上的这种忏悔精神的。作者对自己小学五年级时对一位弱势同学所造成的伤害进行了深深的忏悔:当年,对大家一面倒的怀疑对象,自己在假意履行班长的职责,顺从“民心”,同时讨好老师,在没有事实根据的情况下,采取了推波助澜、落井下石的做法,造成了对“他”的精神伤害。对此,作者的表述是“刚说完,心中便升腾起惭愧感”,但并未因此道歉,即使后来事实证实了“他”的清白。正因为如此,此事才会成为作者的一个心结,才会在几年之后内心仍在忏悔,当年“他”的眼角所流下的泪水,和那充满委屈的落寞身影,都成为作者心里的一个记忆的痛点。
作者对此深深反省——“为什么你看见你兄弟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横木?”,是偏见常常让人们蒙蔽双眼,以致看不到事实的真相,而人们又乐于因一己之利,牺牲掉别人的尊严。这是作者发自心灵的忏悔之语,也是对我们每个人的灵魂拷问……
【适用文题】反省;愧悔;尊严……(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