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月,首届全国青年大展正式启动。
2011年10月12日,经过历时十天的公示期,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终于花开有主,陈龙、夏阳等9人成为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的“状元”。
2011年10月23日,大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幕,共展出了123组入选获奖和入围作品。
本刊在这里为大家呈现的4组作品,有最佳作品,提名奖作品和入围作品,但无论获奖与否,这些青年摄影人都以他们的作品关注着现实生活,同时进行着摄影语言创新的实践。他们拥有怎样的知识结构?以何种态度进行着自己的拍摄?评委们如何看待这次比赛和获奖作品?我们又怎样通过他们的作品去了解当下的摄影潮流,进而通过我们每个人的拍摄与时代对话?
记录类奖项,多为媒体记者获得
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纪录类最佳作品多为新闻媒体记者获得。这些记者大都在近几年从专业院系毕业,进入媒体工作一线后很快积攒起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的很多摄影师在摄影语言上也在不断探索,扎实的摄影技术功底和开阔的视野让他们的照片呈现出于以往记录类作品不同的风貌。
非记录类奖项,在校学生创意争先
摄影专业学生作品占了非记录类的一大部分,科班出身的摄影师对影像技术非常熟悉,也愿意尝试各种全新的摄影方式,非记录类的作品更多属于创意为先,他们运用自己娴熟的摄影技艺,进行了更多可能性的尝试,即使在时尚类作品中,技术也有更好的体现。
高校组织工作突出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上海摄影家协会、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摄影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0家单位被评为“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组织工作优秀单位”。
顾一飞
非纪录类时尚提名奖
这一系列12张照片均是我于旧金山艺术大学学习期间(2009-2011)拍摄完成。我曾经学了多年绘画, 受到古典主义、印象派以及装饰画很大的的影响,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中既有古典主义的优雅精致,又有印象派的随性自在,并且也能有装饰画的视觉冲击力。 因为我特殊的光影效果,模特的脸却很清晰,但背景和衣服变得模糊和富有流动性,使得画面更充满美感,仿若一幅油画。
孙蒙
他们
非纪录类观念提名奖
这组照片拍摄于2011年的广州,记录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的样貌,和他们随身携带的东西,也表达了人们对窥视别人包里的私人物品的兴趣。
唐咸英
褪色的记忆
纪录类景观提名奖
2011年的春天,这是我第一次直接面对大海,海在我小时候作文里面也出现过,当真正站在海边时,我有些害怕与紧张,也有一些失落,若是十几年前你问我海是什么颜色,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海是蓝色”,因为我小学作文也是这样形容的,在此之前我对大海的印象也一直停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而如今儿时的记忆被有些怒气的海浪无情撞回了沙滩,在这个被物化的大自然,童年的记忆也随这大海的颜色慢慢褪色。
叶文龙
空山新雨后
纪录类景观入围
水墨山水画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决定以王维那首著名的《山居秋暝》里的“空山新雨后”作为摄影的主题,用山水来表现古诗词作品中空灵的意境。色彩则采用黑白色营造水墨的感觉,因为黑白是一种能表达意象境界的特殊的视觉语言。画面以留黑留白为主,追求“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风韵,这也是传统美学的一部分。
冷文
桌面
非纪录类创意提名奖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与虚拟交替更迭的世界,被个人化的电脑桌面,承担了虚拟世界中不断变化的身份依托的职能,人们经由这个“窗口”来完成现实与虚拟间的交流与沟通。
我有感于此将桌面定义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和代表性的多重空间的载体,并于2010年创作于北京。意在通过对个人电脑桌面的探索和摄影展现完成我对这个独特空间之中,“我”的概念的存在与蜕变的影像思考。
蒋磊
纪录类环保入围
曾经大漠孤烟直,而今,诗意的孤烟隐入历史,工业文明于戈壁边缘燃起硝烟,在镜头下,工业的硝烟带着绿色、蓝色、灰色,冷漠,不带感情。月色模糊。
黄俊源
空山新雨
非纪录类时尚最佳作品奖
这是一组以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山居秋暝》诗中的意境融合国画的水墨元素所创作的服装片。
李木子
那里
纪录类日常入围
你一定也到过那里。在这些我们都会走过路过的地方,看到似曾相识的场景,是否也会让你感到熟悉。天台上自拍的情侣,机场跑道上搬运路障的工作人员,出租车里好似睡着的年轻人,公车上一脸惆怅的中学生,或是台阶上走过已经不见踪影的人们,相信你能在这些照片里找到相同的感觉。(所有照片均由iPhone手机配合Hipstamatic软件拍摄)
李锋
天安门广场
纪录类日常提名奖
天安门广场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并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符号。我从2004年至今,一直坚持用年轻一代摄影记者的眼光和视觉手法去观察、记录、诠释广场上发生的各种细节,这一组照片就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我能做的就是用新手法、新思维去继续他们的事业,并且坚持下去,我才刚刚拍了七年,我要坚持做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杨亚
迷失东京
纪录类日常入围
异国异地常常像一个放大镜,放大你的寂寞与不适。在陌生的城市里,漫无目地行走,会令人迷失。缺乏安全感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是寂寞的。对我来说东京是一个符号亦或者是一个场景,虚无感在哪里都是存在的。 我站在天桥上,伫立在街角,望着面无表情、行色匆匆的人群,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迷失!
张敏
改变
非纪录类创意入围
时间的流逝冲刷着世界万物更替,消失和灭亡,并且可以造就一个新的事物的产生,包括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时间在改变城市中每一个部分。因此,我以我的作品《改变》来阐述这个主题。
孙骁
雨后
纪录类日常入围
本组作品创作于2011年6月,创作地点位于北京积水潭桥北。
我在雨后的街道上看到一些似真似幻的景象。
蔡传骏
森
非纪录类时尚入围
王东清
静思物语
非纪录类创意入围
静物摄影,形象的美感,色彩的刺激,构图的节奏、韵律等等,都会使欣赏者得到一定的快感。一幅作品所有的可辨因素,都围绕着基本因素,人们就可以按个人的理解去探求其中奥秘,而得到满足,达到形式上的完美。我努力挖掘思维空间,给观者留下悬念。
2011年10月12日,经过历时十天的公示期,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终于花开有主,陈龙、夏阳等9人成为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的“状元”。
2011年10月23日,大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开幕,共展出了123组入选获奖和入围作品。
本刊在这里为大家呈现的4组作品,有最佳作品,提名奖作品和入围作品,但无论获奖与否,这些青年摄影人都以他们的作品关注着现实生活,同时进行着摄影语言创新的实践。他们拥有怎样的知识结构?以何种态度进行着自己的拍摄?评委们如何看待这次比赛和获奖作品?我们又怎样通过他们的作品去了解当下的摄影潮流,进而通过我们每个人的拍摄与时代对话?
记录类奖项,多为媒体记者获得
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纪录类最佳作品多为新闻媒体记者获得。这些记者大都在近几年从专业院系毕业,进入媒体工作一线后很快积攒起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其中的很多摄影师在摄影语言上也在不断探索,扎实的摄影技术功底和开阔的视野让他们的照片呈现出于以往记录类作品不同的风貌。
非记录类奖项,在校学生创意争先
摄影专业学生作品占了非记录类的一大部分,科班出身的摄影师对影像技术非常熟悉,也愿意尝试各种全新的摄影方式,非记录类的作品更多属于创意为先,他们运用自己娴熟的摄影技艺,进行了更多可能性的尝试,即使在时尚类作品中,技术也有更好的体现。
高校组织工作突出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上海摄影家协会、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摄影系、北京印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摄影系、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0家单位被评为“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组织工作优秀单位”。
顾一飞
非纪录类时尚提名奖
这一系列12张照片均是我于旧金山艺术大学学习期间(2009-2011)拍摄完成。我曾经学了多年绘画, 受到古典主义、印象派以及装饰画很大的的影响,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中既有古典主义的优雅精致,又有印象派的随性自在,并且也能有装饰画的视觉冲击力。 因为我特殊的光影效果,模特的脸却很清晰,但背景和衣服变得模糊和富有流动性,使得画面更充满美感,仿若一幅油画。
孙蒙
他们
非纪录类观念提名奖
这组照片拍摄于2011年的广州,记录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的样貌,和他们随身携带的东西,也表达了人们对窥视别人包里的私人物品的兴趣。
唐咸英
褪色的记忆
纪录类景观提名奖
2011年的春天,这是我第一次直接面对大海,海在我小时候作文里面也出现过,当真正站在海边时,我有些害怕与紧张,也有一些失落,若是十几年前你问我海是什么颜色,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你:“海是蓝色”,因为我小学作文也是这样形容的,在此之前我对大海的印象也一直停留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而如今儿时的记忆被有些怒气的海浪无情撞回了沙滩,在这个被物化的大自然,童年的记忆也随这大海的颜色慢慢褪色。
叶文龙
空山新雨后
纪录类景观入围
水墨山水画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我决定以王维那首著名的《山居秋暝》里的“空山新雨后”作为摄影的主题,用山水来表现古诗词作品中空灵的意境。色彩则采用黑白色营造水墨的感觉,因为黑白是一种能表达意象境界的特殊的视觉语言。画面以留黑留白为主,追求“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风韵,这也是传统美学的一部分。
冷文
桌面
非纪录类创意提名奖
我们生活在一个现实与虚拟交替更迭的世界,被个人化的电脑桌面,承担了虚拟世界中不断变化的身份依托的职能,人们经由这个“窗口”来完成现实与虚拟间的交流与沟通。
我有感于此将桌面定义为一个具有象征意义和代表性的多重空间的载体,并于2010年创作于北京。意在通过对个人电脑桌面的探索和摄影展现完成我对这个独特空间之中,“我”的概念的存在与蜕变的影像思考。
蒋磊
纪录类环保入围
曾经大漠孤烟直,而今,诗意的孤烟隐入历史,工业文明于戈壁边缘燃起硝烟,在镜头下,工业的硝烟带着绿色、蓝色、灰色,冷漠,不带感情。月色模糊。
黄俊源
空山新雨
非纪录类时尚最佳作品奖
这是一组以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山居秋暝》诗中的意境融合国画的水墨元素所创作的服装片。
李木子
那里
纪录类日常入围
你一定也到过那里。在这些我们都会走过路过的地方,看到似曾相识的场景,是否也会让你感到熟悉。天台上自拍的情侣,机场跑道上搬运路障的工作人员,出租车里好似睡着的年轻人,公车上一脸惆怅的中学生,或是台阶上走过已经不见踪影的人们,相信你能在这些照片里找到相同的感觉。(所有照片均由iPhone手机配合Hipstamatic软件拍摄)
李锋
天安门广场
纪录类日常提名奖
天安门广场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并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符号。我从2004年至今,一直坚持用年轻一代摄影记者的眼光和视觉手法去观察、记录、诠释广场上发生的各种细节,这一组照片就是其中很小一部分。我能做的就是用新手法、新思维去继续他们的事业,并且坚持下去,我才刚刚拍了七年,我要坚持做时代的忠实记录者。
杨亚
迷失东京
纪录类日常入围
异国异地常常像一个放大镜,放大你的寂寞与不适。在陌生的城市里,漫无目地行走,会令人迷失。缺乏安全感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是寂寞的。对我来说东京是一个符号亦或者是一个场景,虚无感在哪里都是存在的。 我站在天桥上,伫立在街角,望着面无表情、行色匆匆的人群,我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迷失!
张敏
改变
非纪录类创意入围
时间的流逝冲刷着世界万物更替,消失和灭亡,并且可以造就一个新的事物的产生,包括我们生活着的城市——时间在改变城市中每一个部分。因此,我以我的作品《改变》来阐述这个主题。
孙骁
雨后
纪录类日常入围
本组作品创作于2011年6月,创作地点位于北京积水潭桥北。
我在雨后的街道上看到一些似真似幻的景象。
蔡传骏
森
非纪录类时尚入围
王东清
静思物语
非纪录类创意入围
静物摄影,形象的美感,色彩的刺激,构图的节奏、韵律等等,都会使欣赏者得到一定的快感。一幅作品所有的可辨因素,都围绕着基本因素,人们就可以按个人的理解去探求其中奥秘,而得到满足,达到形式上的完美。我努力挖掘思维空间,给观者留下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