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小学过渡、衔接的七年级如何做好记叙文写作教学的中小学衔接,让学生平稳过渡呢?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和《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语文》中的要求,笔者认为,从多维度有效设计和利用评价表对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关键的问题是:评什么?如何评?
一、评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包括作文的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迹、有意识地运用好词好句、不写错别字、良好的审题意识。规范写作习惯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平稳过渡。
卷面和字迹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相比较小学5-6年级的“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的要求,《课标》要求中学阶段的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为此,设计此项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小学相比,中学阶段的记叙文写作并不是很难,只要“卷面整洁、字体工整”一样可以拿到高分。
主动积累并运用好词好句、不写错别字是良好写作习惯中的应有之义。为了鼓励学生主动积累并运用好词句,在七年级阶段很有必要将好词好句作为评价的子项目。经过六年的长期积累,学生对于许多歇后语、成语、名人名言等都烂熟于耳,但不能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在作文写作前明确要求,如规定一篇记叙文习作中如果出现一处好词句计2分,三处以上就能拿5分,好词句则可以是歇后语一条、名人名言一句、成语五至十个等。教师或学生在评价时将它标记出来,并给予肯定,学生写作过程中会自然而然朝这方面努力。另外,平时的写作评价可以将不写错别字变成量化的分数鼓励,这种正面的强化也许更有效得多。
审题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为了使学生的审题准确、全面,小学高年级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审清对象,弄清题目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等;审明范围,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文章的体裁选择等;审准重点,恰当安排详略来突出重点。到了初中阶段,考场作文基础等级评分标准对审题立意的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准确、全面、快速地了解题目的含义,严格按照题目暗含或明示的要求行文,在字数、体裁、选材、中心、情感、表达等诸方面符合题目设定的要求。为了严格审题要求,促进中小衔接,七年级的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在平时作文评改时高质量把好审题关,确定评价内容后,把审题的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各评价子项目中,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纲”。
二、评结构
在批改七年级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文章:思想可取,材料也多,但无章法,东拼西揍,结构上残缺不全。问题的症结在于:许多学生没有掌握运思谋篇、结构文章的基本方法。因为小学高年段的记叙文写作要求“能根据习作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即可;初中阶段则变成“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小学阶段的结构要求较低,初中阶段的要求就暗含了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等评价子项目。当然,这是最高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结构的要求有所侧重,达到最高要求中的某一个、几个就可以给予鼓励性加分。比如,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他写的记叙文能做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基本结构并按此分好自然段落就可以在结构上得满分;而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则训练他们运用插叙、倒叙等叙述顺序,运用恰当就大力支持和鼓励。
三、评语言
一篇好作文一定要有好的语言做基础,为此在七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评价中设置语言准确、流畅、生动,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恰当运用多种修辞等评价子项目符合“叙事有波澜”“动作要传神”“写人有性格”“写景要细致”的要求,能促进他们语言的积累和提升,避免小学阶段只用大白话、单纯的叙述方式、唯一(甚至是毫无踪迹)的修辞方法,让文章变得平淡无奇。在写作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规定要使用一定数量的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古诗名句等;在表达方式上,鼓励学生在叙述之外用上两处不同方式的描写、一两处议论、一两处抒情等;还可以要求使用两三种修辞手法等。评改作文时一定要给予加分鼓励,教师在点评作文时,可以从学生习作中找出一二处这些手法加强肯定,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手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将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手法有意识地变成自己的写作方法,也会主动积累词语并学以致用。
四、评内容
尽管小学阶段的记叙文只是简单的记实文,但还是要求“根据主题需要,选取有关、适合的素材来写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七年级则更明确指出“中心明确、不蔓不枝、步调一致、突出重点、条理清楚、融入感情”等。将二者进行比较,变成平时作文评价中的“中心突出,切合题意,详略得当,感情真挚,选材典型、角度独特、有新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
也许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学生们的选材陈旧、俗套,为了鼓励他们的选材富有典型性、独特性、创新性,教师会下很大功夫。但是,一味求新并不恰当。这容易造成学生写“伪作文”,著名作家肖复兴认为“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写扭曲的作文也是评价体系导致的”,老师应在发现这种苗头的时候予以纠正。在评价中除了立意不当之外,首先要否定的就是写假话、套话、空话。对于俗套的题材一定要中肯评价,不可一棍子打死,只要能写得实在,又有所感即可。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崔晓玲
一、评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包括作文的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迹、有意识地运用好词好句、不写错别字、良好的审题意识。规范写作习惯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平稳过渡。
卷面和字迹是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相比较小学5-6年级的“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的要求,《课标》要求中学阶段的学生“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为此,设计此项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与小学相比,中学阶段的记叙文写作并不是很难,只要“卷面整洁、字体工整”一样可以拿到高分。
主动积累并运用好词好句、不写错别字是良好写作习惯中的应有之义。为了鼓励学生主动积累并运用好词句,在七年级阶段很有必要将好词好句作为评价的子项目。经过六年的长期积累,学生对于许多歇后语、成语、名人名言等都烂熟于耳,但不能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在作文写作前明确要求,如规定一篇记叙文习作中如果出现一处好词句计2分,三处以上就能拿5分,好词句则可以是歇后语一条、名人名言一句、成语五至十个等。教师或学生在评价时将它标记出来,并给予肯定,学生写作过程中会自然而然朝这方面努力。另外,平时的写作评价可以将不写错别字变成量化的分数鼓励,这种正面的强化也许更有效得多。
审题是作文写作的第一步。为了使学生的审题准确、全面,小学高年级阶段主要要求学生审清对象,弄清题目是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等;审明范围,明确题目对作者所选材料在时间、空间、数量、对象及内容上有哪些限制,文章的体裁选择等;审准重点,恰当安排详略来突出重点。到了初中阶段,考场作文基础等级评分标准对审题立意的要求是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准确、全面、快速地了解题目的含义,严格按照题目暗含或明示的要求行文,在字数、体裁、选材、中心、情感、表达等诸方面符合题目设定的要求。为了严格审题要求,促进中小衔接,七年级的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在平时作文评改时高质量把好审题关,确定评价内容后,把审题的要求具体化、细化到各评价子项目中,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纲”。
二、评结构
在批改七年级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文章:思想可取,材料也多,但无章法,东拼西揍,结构上残缺不全。问题的症结在于:许多学生没有掌握运思谋篇、结构文章的基本方法。因为小学高年段的记叙文写作要求“能根据习作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即可;初中阶段则变成“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小学阶段的结构要求较低,初中阶段的要求就暗含了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过渡自然等评价子项目。当然,这是最高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结构的要求有所侧重,达到最高要求中的某一个、几个就可以给予鼓励性加分。比如,对于层次较低的学生,他写的记叙文能做到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基本结构并按此分好自然段落就可以在结构上得满分;而对于层次较高的学生则训练他们运用插叙、倒叙等叙述顺序,运用恰当就大力支持和鼓励。
三、评语言
一篇好作文一定要有好的语言做基础,为此在七年级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评价中设置语言准确、流畅、生动,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恰当运用多种修辞等评价子项目符合“叙事有波澜”“动作要传神”“写人有性格”“写景要细致”的要求,能促进他们语言的积累和提升,避免小学阶段只用大白话、单纯的叙述方式、唯一(甚至是毫无踪迹)的修辞方法,让文章变得平淡无奇。在写作前,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规定要使用一定数量的成语、歇后语、名人名言、古诗名句等;在表达方式上,鼓励学生在叙述之外用上两处不同方式的描写、一两处议论、一两处抒情等;还可以要求使用两三种修辞手法等。评改作文时一定要给予加分鼓励,教师在点评作文时,可以从学生习作中找出一二处这些手法加强肯定,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手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将这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手法有意识地变成自己的写作方法,也会主动积累词语并学以致用。
四、评内容
尽管小学阶段的记叙文只是简单的记实文,但还是要求“根据主题需要,选取有关、适合的素材来写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七年级则更明确指出“中心明确、不蔓不枝、步调一致、突出重点、条理清楚、融入感情”等。将二者进行比较,变成平时作文评价中的“中心突出,切合题意,详略得当,感情真挚,选材典型、角度独特、有新意”,可以有效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
也许老师们最头疼的就是学生们的选材陈旧、俗套,为了鼓励他们的选材富有典型性、独特性、创新性,教师会下很大功夫。但是,一味求新并不恰当。这容易造成学生写“伪作文”,著名作家肖复兴认为“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写扭曲的作文也是评价体系导致的”,老师应在发现这种苗头的时候予以纠正。在评价中除了立意不当之外,首先要否定的就是写假话、套话、空话。对于俗套的题材一定要中肯评价,不可一棍子打死,只要能写得实在,又有所感即可。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崔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