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传统会计发生了重大变革,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已不再适用;会计的核算职能逐渐淡化、监督和管理职能不断加强;会计核算方法发生了变化;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全面及时。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变化,才能使我国的会计工作跟上信息化的步伐。
关键词:信息化 传统会计 信息系统 变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催生了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信息化在推动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变革,打破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同时,对传统会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传统会计的理论、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始发生了重大变革。
1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变革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亦称会计假设,是指在特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环境下,对会计领域未能确认的事项,根据客观趋势对这些事项做出合理的判断。会计假设是会计研究的支柱,也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①。信息化背景下,资产投入构成出现巨大的变化,企业投入的知识、人力已使现有的资产权益会计显得不足,再加上随时更新的数据信息对原始成本计价理论造成的冲击,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在信息化背景下已经发生了变化。
1.1 会计主体前提
在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组织,它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是一个有形的实体概念②。在信息化背景下,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使企业突破了传统的活动空间,进入媒体世界,会计的外延在不断变化。
1.2 持续经营前提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③。只有在这一假设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会计才可用历史成本而非生产价格来确认。
1.3 会计分期前提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为各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④。传统会计通过对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告,来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在信息化背景下,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许多交易可在网络上瞬间完成,网络公司在交易完成之后也可能立即解散,在这种情形下划分会计期间,显然有很大的难度,并且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1.4 货币计量前提
货币计量前提包括币值不变前提和记账本位币前提两个附带前提。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不断变动,币值不可能准确地计量,所以在传统会计核算中,必须以货币计量并假定货币稳定为前提。
2 会计职能的变革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为实现经济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参与经营管理、进行预测决策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可以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传统的会计职能当中,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会计的职能也产生了变革。
2.1 会计核算职能的淡化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完整的、系统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⑤。在传统会计和电算化会计时代,还没有互联网,仅有的局部网络只是一个局限性的范围,把自己的系统与外界进行分离。
2.2 会计监督职能的加强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指导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⑥。传统的会计监督主要以纸化的凭证和账簿作为反映监督职能的载体,即通过对纸化的账簿、凭证的审查来完成。
2.3 会计管理职能得以实现
会计的管理职能,是指会计工作人员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
3 会计方法的变革
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执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⑦。随着生产的发展,会计方法在人们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和创立,并伴随会计管理活动的复杂化而逐渐地完善和提高。
传统的会计方法是完全建立在手工账的基础上的,面对信息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这些方法显得笨拙,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会计信息所能实现的价值十分有限,且会出现很多虚假数据存在的现象,对于投资者、决策者等不易使用。为了使会计工作长期稳定地发展,提供符合用户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理论工作者不断探索,使会计方法符合信息时代的特点,导致会计方法也发生了变革,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变革上。
3.1 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⑧。传统会计核算中,企业为取得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并开设账户,分别登记经济业务。
3.2 填制会计凭证
填制会计凭证是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法,保证会计记录完整、真实和可靠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⑨。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传统会计填制会计凭证时,使用算盘、计算器、笔、纸张等工具,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登记。
3.3 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简称记账。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上连续地、系统地、完整地记录交易事项的一种专门方法⑩。传统会计核算中,主要依靠手工方法在纸化的簿籍上系统、全面的纪录各项经济业务,来存储会计数据资料。 4 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
会计信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为管理活动提供信息的有机整体■。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也使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发生变革。
4.1 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加全面
传统会计信息供给的主要是财务报告及其体系,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可分别获得他们需要的决策信息。在不同的时代,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关注未来信息,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使会计信息的披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4.2 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增强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一直是信息用户关心的问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直接影响着决策者决策的时效性。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按年按月提供财务会计报表,“决策需要信息”,决策不是每周或者每月发生一次,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这使会计报告时间往往滞后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面对现在高速的网络环境,应变措施哪怕迟到一周,对企业来说很有可能是致命的失误,所以决策风险加大了。因此,获取实时信息甚至对未来的预测信息对决策者来讲更加重要。
信息化背景下,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出现,建立了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满足了企业内、外部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时效性需求。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是人工速度,信息化则是电子速度,两者决不可同日而语。信息化利用网络传输电子数据和计算机处理数据,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产生和提供的时效性。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各种信息即时传递,与实际经济业务没有或很少有时间上的延迟。会计软件可以不受会计分期的限制,即时反复处理数据,生成财务报告,管理层可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内得到最新的财务数据。
注释:
①王立彦:《信息与会计》,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②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③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④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版第17页。
⑤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⑥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⑦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⑧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⑨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⑩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参考文献:
[1]单惟婷.基础会计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
[2]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王立彦.信息与会计[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欢(1986-),男,河北唐山人,教育科科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关键词:信息化 传统会计 信息系统 变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特别是信息产业的持续发展、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催生了新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信息化浪潮冲击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信息化在推动当前社会经济结构变革,打破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同时,对传统会计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传统会计的理论、方法已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开始发生了重大变革。
1 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变革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亦称会计假设,是指在特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环境下,对会计领域未能确认的事项,根据客观趋势对这些事项做出合理的判断。会计假设是会计研究的支柱,也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前提①。信息化背景下,资产投入构成出现巨大的变化,企业投入的知识、人力已使现有的资产权益会计显得不足,再加上随时更新的数据信息对原始成本计价理论造成的冲击,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在信息化背景下已经发生了变化。
1.1 会计主体前提
在传统会计中,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组织,它规定了会计活动的空间范围,是一个有形的实体概念②。在信息化背景下,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使企业突破了传统的活动空间,进入媒体世界,会计的外延在不断变化。
1.2 持续经营前提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持续下去,在可预见的未来会计主体不会因清算、解散、倒闭而不复存在③。只有在这一假设下,企业的再生产过程才得以进行,企业资本才能正常循环,会计才可用历史成本而非生产价格来确认。
1.3 会计分期前提
会计分期是指将会计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为各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④。传统会计通过对会计期间的划分,据以结算账目、编制财务报告,来提供有关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在信息化背景下,由于计算机网络的使用,许多交易可在网络上瞬间完成,网络公司在交易完成之后也可能立即解散,在这种情形下划分会计期间,显然有很大的难度,并且也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1.4 货币计量前提
货币计量前提包括币值不变前提和记账本位币前提两个附带前提。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不断变动,币值不可能准确地计量,所以在传统会计核算中,必须以货币计量并假定货币稳定为前提。
2 会计职能的变革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为实现经济管理活动所具有的参与经营管理、进行预测决策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可以归结为核算和监督。传统的会计职能当中,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相辅相成,核算是监督的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会计的职能也产生了变革。
2.1 会计核算职能的淡化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映企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完整的、系统的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⑤。在传统会计和电算化会计时代,还没有互联网,仅有的局部网络只是一个局限性的范围,把自己的系统与外界进行分离。
2.2 会计监督职能的加强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经济信息,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指导和控制,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⑥。传统的会计监督主要以纸化的凭证和账簿作为反映监督职能的载体,即通过对纸化的账簿、凭证的审查来完成。
2.3 会计管理职能得以实现
会计的管理职能,是指会计工作人员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方法来收集、分类、汇总、分析和报告各种经济信息,借以进行预测和决策,制定计划,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控制,并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评价,以保证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
3 会计方法的变革
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执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检查方法⑦。随着生产的发展,会计方法在人们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和创立,并伴随会计管理活动的复杂化而逐渐地完善和提高。
传统的会计方法是完全建立在手工账的基础上的,面对信息化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由于自身的条件所限,这些方法显得笨拙,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会计信息所能实现的价值十分有限,且会出现很多虚假数据存在的现象,对于投资者、决策者等不易使用。为了使会计工作长期稳定地发展,提供符合用户需要的会计信息,会计理论工作者不断探索,使会计方法符合信息时代的特点,导致会计方法也发生了变革,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方法的变革上。
3.1 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⑧。传统会计核算中,企业为取得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核算指标,对会计科目进行分类并开设账户,分别登记经济业务。
3.2 填制会计凭证
填制会计凭证是为了审查经济业务是否合法,保证会计记录完整、真实和可靠而采用的一种专门方法⑨。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传统会计填制会计凭证时,使用算盘、计算器、笔、纸张等工具,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登记。
3.3 登记账簿
登记账簿,简称记账。是指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上连续地、系统地、完整地记录交易事项的一种专门方法⑩。传统会计核算中,主要依靠手工方法在纸化的簿籍上系统、全面的纪录各项经济业务,来存储会计数据资料。 4 会计信息系统的变革
会计信息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为管理活动提供信息的有机整体■。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也使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发生变革。
4.1 会计信息的披露更加全面
传统会计信息供给的主要是财务报告及其体系,信息使用者从财务报告中可分别获得他们需要的决策信息。在不同的时代,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不同,在信息化时代,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已经发生重大的变化,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关注未来信息,要求披露的信息量和范围也不断扩大,这使会计信息的披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4.2 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增强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一直是信息用户关心的问题,会计信息的及时性直接影响着决策者决策的时效性。传统会计信息系统按年按月提供财务会计报表,“决策需要信息”,决策不是每周或者每月发生一次,而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这使会计报告时间往往滞后于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面对现在高速的网络环境,应变措施哪怕迟到一周,对企业来说很有可能是致命的失误,所以决策风险加大了。因此,获取实时信息甚至对未来的预测信息对决策者来讲更加重要。
信息化背景下,电子联机实时报告的出现,建立了适应电子商务环境的会计信息系统,满足了企业内、外部信息用户对会计信息时效性需求。传统会计的核算模式是人工速度,信息化则是电子速度,两者决不可同日而语。信息化利用网络传输电子数据和计算机处理数据,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产生和提供的时效性。在信息化会计系统中,各种信息即时传递,与实际经济业务没有或很少有时间上的延迟。会计软件可以不受会计分期的限制,即时反复处理数据,生成财务报告,管理层可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内得到最新的财务数据。
注释:
①王立彦:《信息与会计》,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35页。
②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页。
③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页。
④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版第17页。
⑤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⑥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8页。
⑦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⑧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⑨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⑩单惟婷:《基础会计学》,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14页。
■杨周南:《计算机信息处理环境对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参考文献:
[1]单惟婷.基础会计学[M].中国金融出版社.
[2]梁丽瑾.会计信息化理论与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王立彦.信息与会计[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欢(1986-),男,河北唐山人,教育科科员,研究方向: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