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学生长期处于校园环境,对我国党政机关的设置和权限不够了解,行业的特殊性使《公文写作》的教与学自然产生一些难点。为此,我们教师应不断分析教法,积累素材,积极引导,为学生解惑释疑。在此,仅以本人在教学中的感受与各位同仁探讨。
一、客观分析,查找原因
影响公文教学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心中的畏惧感。对学生来说,党政机关公文平时没见过没用过没要求过没考试过,没有学习的动机和压力。很少听过文种、发文字号、秘级、结束语、抄送等名词术语,陌生也就成了自然,因陌生而产生心里的畏惧感。
(2)语言的平实感。学生总喜欢白话重于文言,文学重于理学,总向往漂亮、优美,总崇尚奔腾如大江、雄壮如昆仑、沉思如哲人、婉曲如清照的词作之美,也总希望我们的教师能集各种美于一身。然而,公文的写作理性多于盲从,逻辑重于联想,白话夹杂文言。于是语言的平实既成了我们部分教师难讲的借口,也成了我们学生难学的理由。其实“平实”不是“贫乏”,如果平实的理论、案例能伴以生动的讲解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内容的繁杂感。公文涉及的内容的确较繁杂:十八个文种的含义,适用范围;十来个相似文种的区别比较和写作方法;十来条行文规则;二十几个格式条目等等。如果我们老师都一一讲明,不求取舍,那会把学生的脑袋越吹越大,也会越吹越麻木,越吹越无兴趣。
(4)理论的空洞感。这是目前我们许多公文教材中明显的缺陷。理论多、实例少,规定多、案例少;论理头头是道,操作尽放空炮;或几个抽象的写作题,或几个假拟格式的老俗套。教材与练习不配,教材博杂精深,练习瘦骨嶙峋;教师与学生唱和,教师叹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说空理论不想学。
二、宏观把握,掌握要点
病根已现,疗病有方,克服障碍,夯实基础,宏观把握,细处着眼,掌握要点,让学生集腋成裘。
1. 生动讲解,消除学生的心理畏惧感
公文的写作需要平实的语言,公文的教学相对枯燥。但教师的讲解应该是生动的,丰富的。只有广泛收聚身边的公文案例,厚积而薄发,才能把公文讲活。如公文的源流中,古有诏书,今有命令;古有大臣的奏折,今有代表的议案;古有府衙的布告,今有政府的通告。公文源远流长。公文大到政府施政报告,小到单位商贸函件、校园通知,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举目可读文章,俯首即视公文。在广泛的适用率面前,还有什么陌生可说呢?在旁征博引的论证面前,还有什么枯燥可言呢?又如在介绍党政机关公文时,可以先介绍党政机关从中央到地方党委、从国务院到地方人民政府的组织构成及上下级关系,举例介绍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以身边的实例、生动的讲解,消除学生的心理畏惧感。
2. 统观全局,让学生把握公文经脉
作为教师,应熟练掌握公文的所有内容,站在一定高度,高屋建瓴,统观全局,厚书读薄,浓缩教材,教授要点,减轻学生对内容的繁杂感。
尽管前面所述公文的内容如此繁多,细究起来,不外乎以下几大内容:一是公文的种类。概括起来,党政公文总共有18种,其中党政机关相同公文有9种(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党的机关独有的公文5种(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行政机关独有的公文4种(命令、公告、通告、议案)。二是公文的格式。三是公文的行文规则。四是相似文种的区别。五是常用文种的写法。只要我们教学时紧紧围绕这五大内容来讲,给学生一根主心骨,就会减轻学生的繁杂感。至于公文格式中有些学生不常用的附加成分,如分号、印制记录等等,可请学生自己阅读。
3. 区别文种,让学生排除文种选择难的障碍
(1)讲清楚文种选择的四大依据,这是扫清障碍的前提。
①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领导机关关于公文处理的规定。如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公文处理条例》,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共处理办法》,以及2001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共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②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的关系。如请示适用于上下级之间,而请批性质的函则适用于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
③发文机关的权限。如命令一般用于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用于政府机关处理意义重大、影响面广、时间跨度长的事项,一般机关极少用。
④行文目的。本单位无权、无力解决的问题向上级请求办理时用请示,本单位日常工作情况的反映用报告,对下级日常工作作出安排用通知,发布具有国际影响的内容用公告,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周知性和规定性的事项用通告等等。
(2)区别容易混淆的相似文種,这是扫清障碍的关键。
①决定与通告:两者都具有周知性、规定性和权威性。但决定的事项影响面广(人口和地域等),时间跨度长,意义重大,如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专属经济开发区的设立等事项;而通告局限于在一定范围内(如市、区、县、乡镇)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②公告与通告:两者范围大小不同,制发单位不同,内容繁简程度不同。如全国人大公告与某市公交车改道的通告,前者是全国人大制定,影响面广;后者是某某政府制定,仅适用于该地区。
③通告与通报:两者都具有周知性。但通告还有规定性,它的内容较多,影响较大,有一定强制性;而通报则重在表扬批评,以点带面,让人见贤思齐,见过思改。
④报告与请示:两者不能混用,尤其是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两者目的作用不同,时间先后不同,主送机关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涉及内容不同等。请示侧重于本单位无权、无力解决的事项,而报告侧重于日常工作的汇报。
⑤通知与通报:两者都是下行文,但通知侧重于安排工作,布置任务和交代事项;而通报侧重于表扬和批评及情况通报。
⑥请示与请批函: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的关系不同,是上下级关系时用请示,是平级或不相隶属关系时用请批函。
⑦批复和复函:两者写法结构相似,但批复是针对请示而发,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而复函是针对询问内容作答复,是平级或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的关系。
⑧复函与回复报告:复函用于答复平级或不相隶属单位的询问,回复报告用来回复上级部门的询问。
⑨批转和转发性通知: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文件的来源不同,转发的文件来自于上级或平级,而批转的文件来自下级,批转包含了转发,两者都是向下级行文。
⑩用于奖励时的命令、决定、通报: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和职权,根据奖励的性质、种类、级别、公式范围等具体情况选择使用相应文种。
4. 把握格式,让学生规避格式中的常见错误
公文格式包括常见条目的位置和内容。如标题的正误,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成文日期是否规范到位,主送机关、发文机关是否混淆不清等等。
公文内容中,不同文种有其特殊的要求。如转发性通知与批转报告的标题是否省略文种通知?请示的主送机关是否只准一个?请示是否抄送下级机关?呈请性公文与呈转性公文的结束语是否相同?批复与复函的引文如何书写?……找出常见错误,加以纠正,学生就会觉得公文不难。
三、演练讲评,模仿积累
我反对题海战术,更反对空洞的说教。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一定喜欢我们上课的精彩表述,更喜欢我们的讲课和实例的评讲相结合。
每次上课都安排足够的时间评讲练习题。给学生较多的题型,包括判断、填空、单选、多选、改错、写作题等,内容在源于书本的同时更多地寻找贴近生活的案例。在所有题型中,我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是改错题。每当题一出来,我就告诉学生本题在内容和格式上有多处错误,请一一标上顺序号,并加以改正。同时,我提醒他们:错误有的明显于外,有的“阴险”于内;有的油腔滑调,有的语无伦次;有的奉承有加,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甲乙丙丁,有的颠三倒四。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没有不投入其中者。他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而多,逐一争论修改,以能改对一错为荣耀,以不能改错为羞愧,能改者自尊得以实现,不会者颜面无以自容,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改错,改得有味,改得有劲,改得有趣。在“满纸荒唐言”中,我们改出了别人的不足,也改出了自己的尊严,更改出我们公文教学与写作的一片蓝天。
积涓涓之水,成江河之势,积点滴之格式和内容,成就公文的熟练与掌握,公文教学,难乎?易乎?人是天地之精灵,万物之灵长,凡事用心则易,不用心则难,如是而已。
(四川省水产学校)
一、客观分析,查找原因
影响公文教学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1)心中的畏惧感。对学生来说,党政机关公文平时没见过没用过没要求过没考试过,没有学习的动机和压力。很少听过文种、发文字号、秘级、结束语、抄送等名词术语,陌生也就成了自然,因陌生而产生心里的畏惧感。
(2)语言的平实感。学生总喜欢白话重于文言,文学重于理学,总向往漂亮、优美,总崇尚奔腾如大江、雄壮如昆仑、沉思如哲人、婉曲如清照的词作之美,也总希望我们的教师能集各种美于一身。然而,公文的写作理性多于盲从,逻辑重于联想,白话夹杂文言。于是语言的平实既成了我们部分教师难讲的借口,也成了我们学生难学的理由。其实“平实”不是“贫乏”,如果平实的理论、案例能伴以生动的讲解同样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3)内容的繁杂感。公文涉及的内容的确较繁杂:十八个文种的含义,适用范围;十来个相似文种的区别比较和写作方法;十来条行文规则;二十几个格式条目等等。如果我们老师都一一讲明,不求取舍,那会把学生的脑袋越吹越大,也会越吹越麻木,越吹越无兴趣。
(4)理论的空洞感。这是目前我们许多公文教材中明显的缺陷。理论多、实例少,规定多、案例少;论理头头是道,操作尽放空炮;或几个抽象的写作题,或几个假拟格式的老俗套。教材与练习不配,教材博杂精深,练习瘦骨嶙峋;教师与学生唱和,教师叹心有余而力不足,学生说空理论不想学。
二、宏观把握,掌握要点
病根已现,疗病有方,克服障碍,夯实基础,宏观把握,细处着眼,掌握要点,让学生集腋成裘。
1. 生动讲解,消除学生的心理畏惧感
公文的写作需要平实的语言,公文的教学相对枯燥。但教师的讲解应该是生动的,丰富的。只有广泛收聚身边的公文案例,厚积而薄发,才能把公文讲活。如公文的源流中,古有诏书,今有命令;古有大臣的奏折,今有代表的议案;古有府衙的布告,今有政府的通告。公文源远流长。公文大到政府施政报告,小到单位商贸函件、校园通知,它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举目可读文章,俯首即视公文。在广泛的适用率面前,还有什么陌生可说呢?在旁征博引的论证面前,还有什么枯燥可言呢?又如在介绍党政机关公文时,可以先介绍党政机关从中央到地方党委、从国务院到地方人民政府的组织构成及上下级关系,举例介绍受双重领导的单位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和同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以身边的实例、生动的讲解,消除学生的心理畏惧感。
2. 统观全局,让学生把握公文经脉
作为教师,应熟练掌握公文的所有内容,站在一定高度,高屋建瓴,统观全局,厚书读薄,浓缩教材,教授要点,减轻学生对内容的繁杂感。
尽管前面所述公文的内容如此繁多,细究起来,不外乎以下几大内容:一是公文的种类。概括起来,党政公文总共有18种,其中党政机关相同公文有9种(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党的机关独有的公文5种(决议、指示、公报、条例、规定),行政机关独有的公文4种(命令、公告、通告、议案)。二是公文的格式。三是公文的行文规则。四是相似文种的区别。五是常用文种的写法。只要我们教学时紧紧围绕这五大内容来讲,给学生一根主心骨,就会减轻学生的繁杂感。至于公文格式中有些学生不常用的附加成分,如分号、印制记录等等,可请学生自己阅读。
3. 区别文种,让学生排除文种选择难的障碍
(1)讲清楚文种选择的四大依据,这是扫清障碍的前提。
①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和国家有关领导机关关于公文处理的规定。如1996年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公文处理条例》,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共处理办法》,以及2001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共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
②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的关系。如请示适用于上下级之间,而请批性质的函则适用于平级或不相隶属机关之间。
③发文机关的权限。如命令一般用于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决定用于政府机关处理意义重大、影响面广、时间跨度长的事项,一般机关极少用。
④行文目的。本单位无权、无力解决的问题向上级请求办理时用请示,本单位日常工作情况的反映用报告,对下级日常工作作出安排用通知,发布具有国际影响的内容用公告,在一定范围内发布周知性和规定性的事项用通告等等。
(2)区别容易混淆的相似文種,这是扫清障碍的关键。
①决定与通告:两者都具有周知性、规定性和权威性。但决定的事项影响面广(人口和地域等),时间跨度长,意义重大,如三峡工程、西部大开发、专属经济开发区的设立等事项;而通告局限于在一定范围内(如市、区、县、乡镇)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
②公告与通告:两者范围大小不同,制发单位不同,内容繁简程度不同。如全国人大公告与某市公交车改道的通告,前者是全国人大制定,影响面广;后者是某某政府制定,仅适用于该地区。
③通告与通报:两者都具有周知性。但通告还有规定性,它的内容较多,影响较大,有一定强制性;而通报则重在表扬批评,以点带面,让人见贤思齐,见过思改。
④报告与请示:两者不能混用,尤其是报告中不能夹带请示事项。两者目的作用不同,时间先后不同,主送机关不同,处理方式不同,涉及内容不同等。请示侧重于本单位无权、无力解决的事项,而报告侧重于日常工作的汇报。
⑤通知与通报:两者都是下行文,但通知侧重于安排工作,布置任务和交代事项;而通报侧重于表扬和批评及情况通报。
⑥请示与请批函: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的关系不同,是上下级关系时用请示,是平级或不相隶属关系时用请批函。
⑦批复和复函:两者写法结构相似,但批复是针对请示而发,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而复函是针对询问内容作答复,是平级或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的关系。
⑧复函与回复报告:复函用于答复平级或不相隶属单位的询问,回复报告用来回复上级部门的询问。
⑨批转和转发性通知: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文件的来源不同,转发的文件来自于上级或平级,而批转的文件来自下级,批转包含了转发,两者都是向下级行文。
⑩用于奖励时的命令、决定、通报:各级行政机关应当依据法律规定和职权,根据奖励的性质、种类、级别、公式范围等具体情况选择使用相应文种。
4. 把握格式,让学生规避格式中的常见错误
公文格式包括常见条目的位置和内容。如标题的正误,发文字号、主送机关、成文日期是否规范到位,主送机关、发文机关是否混淆不清等等。
公文内容中,不同文种有其特殊的要求。如转发性通知与批转报告的标题是否省略文种通知?请示的主送机关是否只准一个?请示是否抄送下级机关?呈请性公文与呈转性公文的结束语是否相同?批复与复函的引文如何书写?……找出常见错误,加以纠正,学生就会觉得公文不难。
三、演练讲评,模仿积累
我反对题海战术,更反对空洞的说教。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不一定喜欢我们上课的精彩表述,更喜欢我们的讲课和实例的评讲相结合。
每次上课都安排足够的时间评讲练习题。给学生较多的题型,包括判断、填空、单选、多选、改错、写作题等,内容在源于书本的同时更多地寻找贴近生活的案例。在所有题型中,我发现学生最喜欢的是改错题。每当题一出来,我就告诉学生本题在内容和格式上有多处错误,请一一标上顺序号,并加以改正。同时,我提醒他们:错误有的明显于外,有的“阴险”于内;有的油腔滑调,有的语无伦次;有的奉承有加,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甲乙丙丁,有的颠三倒四。同学们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没有不投入其中者。他们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少而多,逐一争论修改,以能改对一错为荣耀,以不能改错为羞愧,能改者自尊得以实现,不会者颜面无以自容,极富挑战性和趣味性。改错,改得有味,改得有劲,改得有趣。在“满纸荒唐言”中,我们改出了别人的不足,也改出了自己的尊严,更改出我们公文教学与写作的一片蓝天。
积涓涓之水,成江河之势,积点滴之格式和内容,成就公文的熟练与掌握,公文教学,难乎?易乎?人是天地之精灵,万物之灵长,凡事用心则易,不用心则难,如是而已。
(四川省水产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