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细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基本上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有一点,那就是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 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 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四、 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五、 注重“评读”,使学生读中求新
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地给予评价。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异。
六、 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七、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八、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小小的船》,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晴朗而美丽的夜空,有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弯弯月儿高挂,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着美丽的星空,这多美啊!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最后结束课文时,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给学生,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我想说,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顆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普兰店市)
一、 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 打好朗读基本功
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 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东西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学生模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例如,我曾听到一位朗读能力很强的教师执教的《丰碑》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位教师的范读,她读课文时,声音时而低沉,时而高昂……当场所有的学生和听课教师都鸦雀无声,伴随着她的朗读,每个人都仿佛回到了红军过雪山的时代。当学生读课文时,他们也能初步地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教师的范读不容忽视。这里要提一点,“打铁还要榔头硬”,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教师的表情朗读多了,学生的脸上才会显出丰富的情感。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境教学的文章。像《十里长街送总理》《丰碑》《军魂》《麻雀》等。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课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三是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位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注意,要选择写景状物的文章。如:教学《雪》这篇课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范读重点段,学生闭眼,静静地感受,头脑中形成一幅美丽的雪景图,从而达到一种境界,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
四、 采取多种朗读形式,使学生愿读,乐读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要避免烦琐的教学分析。如果一味地讲,不讲求形式的多样,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都是很厌烦的事,所以在朗读时可采用指名读、自己选段读、小组齐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小组合作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引读、帮读、领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但有一点需注意,低年级的学生喜欢竞赛、表演的形式,教师不妨试一试。高年级的学生喜欢速读、品读等。此外,教师要注意不能让学生为读而读,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出读的层次性。
五、 注重“评读”,使学生读中求新
小学生朗读水平还不高,但他们能进行一些初步的评读。当一名学生读完后,另外一些学生就能公正地给予评价。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当一名学生读完第一自然段时,我让其他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有个学生站起来说:“她读课文时声音很大,也很流利,但没有感情。”这时教师追问一句,“你能有感情地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吗?”这位同学欣然同意了。当她读完后请其他同学再点评,有位学生说:“老师,她读这一段时,读得非常有感情,声音响亮,还加上了动作,我觉得很好。”然后,教师让其他同学模仿这位学生的语气读一读这段,效果很好。由此可见,如果将评读训练到位,相信在读与点评中学生们已初步掌握了朗读的技巧,朗读能力会不断提高的。评读的方式还有很多,教师要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因人而异。
六、 注重朗读评价
朗读评价,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多给予恰当的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和鼓励,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们评价时经常爱说的是:“你读得非常好”,“你读得真不错”之类的话,其实,教师应用心聆听学生的朗读,切实发现他们朗读中的优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都给予肯定。学生们在教师的鼓励中会树立自信心,读的兴趣就会高。
七、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品读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从读得正确到读得流利,再到读得有感情。教学中,要充分给予学生读书时间,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把课文读熟,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带着对文章的情感读文,让自己的情感在读书声中流淌。
八、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将录音、录像、投影等多媒体引进课堂,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课件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小小的船》,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晴朗而美丽的夜空,有星星一闪一闪的,有弯弯月儿高挂,一个小女孩坐在月亮上,望着美丽的星空,这多美啊!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最想做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星空)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最后结束课文时,把一首《小小的船》歌曲教给学生,他们一边唱歌,一边表演,在唱做之中,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我想说,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顆籽。”只要我们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普兰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