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共构与同课异构双轨并行优化设计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ngyu04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秋季,小学语文全面铺开使用统编新教材。新教材传达新思想,传递新理念,要求有新作为!虽然各级培训力度很大,但教学知易行难,教材的理解与运用之间有很大差距,甚至会出现难以逾越的鸿沟,因此,新教材“上线”了,问题也跟着“上线”了。新教材使用破冰期,问题会潮涌而来,如果任由问题滚雪球,会让不少老师畏葸难前。如何让每位教师积极应对新教材使用的问题?如何让困难有效化解?这些问题迫在眉睫!教研得驭势而行,我思考,我求索……张祖庆老师《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磨课三部曲》中的教研经验启发了我,“北京小学万年花城分校”的有效校本教研启迪了我,于是我既借鉴,又创新,和学校领导、老师一起推行“小组同课共构,大组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新东方”总裁俞敏洪现身说法“要想事业成功,就要寻找到适合的伙伴和志同道合的帮手。”我们推行的“小组同课共构,大组同课异构”,同构与异构有机结合,促使全体老师积极参与教研,力求做到“对接新教材”“守正创新出亮点亮”“务实笃行出实效”,打破教师思想、心态、知识、能力的壁垒,让老师们走出了自己思想的城堡,以一种开放、锐意精进的精神姿态,融入事业之中,在切磋交流、对话商讨中,成为互为帮手、有效成长的共同体。
   一、小组同课共构
   “小組同课共构”是一种融合共进的教研。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科备课组为大组,每个大组分成若干小组,3至5位成员一小组。研究基本流程“集体备课,形成教案——第一位成员执教,小组集体反思,改进教案——第二位成员执教,小组集体反思,改进教案……”每个内容的研讨,每位成员都要进行课堂演绎。
   “小组同课共构”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教材解读的问题。人教社陈先云主任强调“解读好教材,有效的教学才可能发生”。各小组遴选一名组长,组长召集成员解读。解读步骤一,看“单元导读”,单元导读与单元教学,犹如雷达与飞机、灯塔与航船,从“单元导读”中掌握“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才能有效开启整个单元的教学。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导读”明示了整个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要素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复述故事”。习作要素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把握好,教学才能保证不越位。解读步骤二,看课文。首先老师自己沉浸式阅读,注意文字的外在形式和内在意蕴。其次站在编者的角度,结合单元语文要素思考其教学价值。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视角去读,用孩子的心灵去体悟,依据孩子成长需要,取用教学内容,判断教学重、难点。每篇课文要结合课后练习、文前阅读提示去解读。因为这些都是编者用心编写的,蕴含着教学智慧。步骤三,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尤其要注意“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交流平台”是对整个单元学习策略、方法的总结和提升。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交流平台”围绕语文要素“创造性复述故事”梳理了三种方法: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讲;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变换情节顺序,先讲结局,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这三种方法是保底的,所有孩子都要去学习与练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的方法远不止这些,能力够得着的孩子可以自主去运用。步骤四,单元统整、前后照应。剖析单元内各项内容是如何围绕语文要素组织编排的;看前后册次、单元相关内容的序列。在“单元统整、前后照应”中把握前学后续,为教学定下准星,取用“弱水三千”中的“一瓢”用于教学,形成教案。集体解读教材,能避免因个体的狭隘导致教学行为疏离课程核心与教材价值。
   第二,备课的问题。新教材刚铺开使用,不断有问题冒出来,单打独斗备课,可能会感到荆棘重重,尤其是刚出道的年轻教师,会挫伤锐气,怀疑自己的从业能力,内心便会萎靡,行为就会乏力。如果课堂教学是织布成衣,那集体备课就要寻求优质的纱,并切磋好织布成衣的技术。在新教材使用起步阶段,一个学期借助一两个单元的集体备课,旨在让老师学法得能,举一反三地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从而增加底气、提升能力、抛却恐惧、增强自信,因此,集体备课,重在引导老师如何借助一粒沙,看清沙的世界、沙的天堂,使其学会站在文本、学科课程目标、编者、教者多个角度去辨析教材的形式,探究教材编写的动因,从“显”到“隐”解出教材的本质要义、教学的价值,探究出实现价值的路径,将教学推向课程本质。
   第三,老师教研掉链子的问题。统编新教材全面铺开,每位语文老师同样的担当,同样的使命,因为都有同样的“一亩三分地”,家长、学生、国家寄予每一位老师无限的信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惰性是人类最常见的陋习,是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平常的教研往往会流于形式,没有上课任务的老师不一定那么积极地投入,有的甚至还有点“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味道,听课时想听就听,想听多少就多少,发言时动动嘴皮凑份子。这里的“小组同课共构”,牵动每一位老师,因为都是小组成员,每个内容的“共构”都得登台亮相。讲台是老师要面子的地方,于是主动也好,被动也罢,都会认真去思考吸纳。长此以往,这主动与被动中思考与吸纳,就会成习惯、成自然,这样的习惯与自然必将转化成能量,能量加持,兴趣随之提升,动力跟从加码,假以时日,就能如帕尔默《教学勇气》中所言:在事业力量的召唤下,大家成为一个共事切磋,心灵升华的共育、共生、共长、共成的共同体。
   二、大组同课异构
   “大组同课异构”基于“小组同课共构”,而且将后期的“小组同课共构”融合其中,是一种非常好的长善救失、互学共赢的教研。俞敏洪老师说:“要把事业做成功,就要想办法把事情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因此,我们确定了基本流程“各小组抽取老师执教,呈现‘小组共构’成果——大组集体反思,比较中查摆问题,提出各小组改进建议——‘小组共构’,各小组解决问题,优化教学——各小组抽取老师执教,再次呈现‘小组共构’成果——大组集体反思,比较中查摆问题,提出各小组改进建议……”根据需要,可以多次往复。
   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学应是教学生学,同理,教研应该是老师学习教与研。张祖庆老师说得对:“同课异构关键不是‘看点’,更重要的是要从‘看点’中去‘看见’”,看见“隐”在现象之下的本质,用新的课程观,用智慧和心中的光芒去看见。一次,我们“大组同课异构”《猎人海力布》的教学。发现在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是“老百姓讲的自己的故事”这一特点时,有的小组代表是生硬告知学生,有的小组代表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第一页左下角标示“由甘珠尔扎布整理”,在区别“整理者”和“作者”两个概念中去明白。我引导大家对这两种做法进行比对、思辨,从而受到启示:阅读教学,要尽一切的可能,让学生自己从语言实践中获取信息、形成认知。“酬谢”一词的教学,有一小组代表在教学时,认可了学生“酬谢就是感谢”的理解,而另一小组的代表对学生同样的理解进行了引正:“‘酬谢’是用金钱或财物表示谢意。”后者获得了老师们的赞赏。我将老师们的思维引向深入:这个词语的教学是否还有延展的空间?片刻的安静之后是激烈的讨论,讨论有大收获:可以追问“这里是指谁酬谢谁?用什么酬谢?”诱发孩子的阅读期待,继而读文寻求答案,而后以答案为信息,引导孩子概括故事情节,落实“提取信息,缩写故事”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再追问“海力布为什么选取这块宝石?”引导孩子基于对文章思考,品悟海力布的美好心灵。接着用问题“后面可能发生什么事情?”引导孩子猜想,学习用边读边猜想的阅读方法。这样一来,大家大受启发:关键词语蕴含丰富,以它们为教学切入,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就这样,我们在一次次的“大组同课异构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本源,生成教学的智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小组同课共构,大组同课异构”让全体老师的思想和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形成新的教学认知,认知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开花、结果形成真知灼见,助力能力提升,使全体教师从“教书匠”的藩篱中走出来,以仰望星空的精神风貌,践行统编新教材的使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谈教育[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5年01月.
   [2]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3]杨江峰.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成长[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
   [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段爱华,江西省于都县教育科技体育局教师。
其他文献
肖培东师承钱梦龙,是浙江省最年轻的语文特级教师,在对课堂各方面问题的处理上具有深度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了解、研究他在课堂上对中学生的错误的反馈,有利于提高语文教育的教学效率,对广大语文教师有较大的借鉴意义。文章选取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肖培东著《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肖培东语文课例品读》中的十二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录作为样本进行分析,分别是:《假如我有九条命》《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始得西山宴游记》
万成权(湖北省江陵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教研员):今天上午我们听了周艳莲老师执教的“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这一省级课题的研讨课《伯牙绝弦》,还有赵倩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黎明老师执教的《送元二使安西》、张维银老师执教的《渔歌子·张志和》等古诗词研讨课。我觉得在小学语文古诗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课题教学探究行为,“教什
阅读,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学生阅读活动中充当的是引导者角色,不能越俎代庖,以教师的“讲”来代替学生的“读”,如此,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难以获得阅读体验。相反,在阅读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读者”,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交流才能产生思想的碰撞,也才能从读中获得体验,读有所获。进入初中后,学生的知识不断丰富,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改“讲”为“引”,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配合文字、图片以及PPT,以围绕阐述某一知识点、难点或是考点为主要目标,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使其完成自主学习为目的,利用媒体经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而开发的一种时长为5-10分钟的网络在线课程。自2011年被引入国内起,微课便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热潮,高中语文学科的微课视频应运而生。那么如何制作让学生愿意主动观看的微课视频呢?笔者认为要以学生为原点开展语文微课的教学设计。
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人们普遍关心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完成好主体工作,并随着自身教学经验、方法、策略的丰富与发展而实现自身专业素质的提升,这个过程要求教师对教学、学生及自身有着全面而充分的了解,教师要强化自身课堂观察能力的提升,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与反思、诊断与改进,进而实现自身教学质量和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成长。  一、课堂观察的基本含义及组成要素 
一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   这是问题吗?可是这似乎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偏偏出了問题。第一次备课,任老师提供给我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2.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过程是:1.回顾诗歌发展历程,由五言诗过渡到文学常识;2.文学常识积累;3.诵读感知,步入文本;4.品味诗歌;5.诵读感悟,深入研讨……。应该说这份教学设计任老
应用文写作是中职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它是中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开设范围由仅少数班级到全校普及,教学内容由单一日常应用文到涵盖一般、事务、专业等三大类在内的几乎所有应用文种,开设形式由掺杂在语文教学中到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教学课时也相应增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中职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我们发现,绝大数学生只会写作篇幅短小
语文课程身为初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项目,对于初中生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当前我国不断推进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在传统教学活动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积极引进新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使得学生能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少教多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手段,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提高语文阅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方法,有一个最经典的判断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法研究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研究初中语文教学法,可以有宏观与微观两个视角,前者决定了教学方法研究的高度,后者决定了教学方法实施的效度。   一、宏观视角下的初中语文教法研究   部编教材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基于对语文教学需要的理解,精心研究教学主题,精心选择课文。研究表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教学设计有许多亮
汉字是由音、形、义相结合的一种语言符号,是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象征,也是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学习汉字是学生进行阅读与习作的基础,同时,学写汉字可促使学生感受汉字字形的美。由于第一学段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善于被标新立异的事物所吸引而容易走神,因此,教师要依据第一学段学生心理特点对症下药,逐步培养学生形成主动识字,乐于识字,善于写好字的学习习惯。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继承与发展   从古至今,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