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办了一所姓“农”的学校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马文有校长,是在2008年9月。记得当时应时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吕日周先生邀请,到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参加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和山西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联合举行的山西农村教育调查研究论证会。会议期间,听了马文有校长题为“穷人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发言,并参观了学校。虽只有短短的两天,但马文有校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些天,马文有校长给我送来涂正国、源远合著的纪实文学《神圣大道》,希望我为这本书撰写序言。翻阅着沉甸甸的书稿,为马文有校长55年来对农村教育的执着、热情、追求、探索、思考、奉献、坚守和超越所深深感动。
  细读之后,也确实有话可说。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现代化的关键,关系到农村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55年来,马文有校长一直扎根农村,不离不弃。即使是功成名就以后,也从来没有离开农村的念头。他的确是一名值得尊敬的农村教育工作者,是农村优秀校长的代表。他带领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一茬又一茬的热血青年所进行的探索,所创造的经验,对于解决当前农村教育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一、马文有一辈子扎根农村办教育,是农村校长的榜样
  我在《新教育之梦》一书中提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校长?第一要热爱教育,第二要懂得教育,第三要站在教育的第一线——不是一时而是终身。对于农村教育、农村学校,校长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一个有理想、有激情,想做事、能做事,热爱农村、情系农民的校长,是办好农村学校最关键的因素。
  马文有担任校长48年,其间有多次提拔重用的机会、进城的机会,但他都拒绝了,他从没有想过离开农村。他也经历过多次免职、调查、不公正待遇,但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立足农村、服务农村的决心和信心。不仅他个人如此,他的精神也感染和带动了周围的一群人。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里有的人任副校长十几年、二十几年,有的任处室主任三十多年,大都在同一岗位上工作到退休。马文有和他的团队用毕生心血,致力于平凡的教育事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业兴学、育人为本”的道路。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55年来,马文有硬是靠自己的理想和意志,靠自己的人格与魅力,带领学生和教师自筹经费,耕耘出一方农村教育的沃土。55年来,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占地面积由1?郾5亩扩大到600亩,建筑面积90000多平方米;固定资产由一所破庙、一架脚踏琴、一架毛算盘积累到3亿元;师生员工由100多人增加到3000多人;学校发展成为融小学、初中、全国示范职业中学、短期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技校,是山西省大同市三大职业教育基地之一。而这55年中,政府对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的投资共计1234万元,平均每年只有20多万元。马文有和他的同事们这种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的精神是十分可敬的。
  以马文有校长为代表的一群人坚守着、坚持着、奋斗着,在重重困难面前,他们没有放弃理想,没有放弃追求,在积极地探索着农村教育的道路。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教育的希望。
  二、马文有办了一所姓“农”的学校
  当前,中国农村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城市化倾向十分严重,把通过考试跳出农门逃离农村作为农村教育的方向;复制城市的教育内容,脱离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它不是为了农村的未来,甚至是反农村的。我曾经在贵州省一个县开过一个农村教师座谈会,当时有个教师很兴奋地跟我说:“我刚刚从上海参加一个培训班回来,大城市真是太好了,我跟我的孩子们讲,你们好好地学习,以后考上好的大学,就可以到大城市去生活,再也不用回来了。”这个教师的话代表了农村学校教师、父母、学生的普遍心声,可是如果农村的孩子都把逃离农村作为目标,谁来建设我们的农村?
  在农村,只有一小部分孩子能通过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大部分的农村孩子成了陪读生。在一些农村,新的读书无用论已经悄然抬头,很多农民看到孩子成绩一般,没有希望考上大学,也就意味着将来无法通过上学就业,而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不能对孩子找工作有直接的帮助,于是便选择让孩子辍学打工。
  所以,农村教育必须真正立足农村,让农村的孩子能够认识农村,热爱农村,树立改造农村的理想,具有改造农村的本领。要在我们的小学教育中,甚至学前教育中,增加乡土化的内容,在初中或高中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举办综合性的初中和高中,让那些无望升学的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具有创业的能力,具有就业的技能。
  在马文有校长的带领下,左云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一直坚持教育为农村的办学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把培养“有理想信仰、有先进思想、有智慧创意,升学有后劲、就业有本领、创业有精神、致富有技术、创新有能力”的学生作为办学目标。这所学校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第一课就是创业教育,让他们参观学校从古庙走向辉煌的历程,同时每个学期都要请校友作报告,把学校办成创业创新的活课堂。实际上,左云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在马文有带领下的艰苦创业史,就是学生最好的创业教材。
  这所学校55年来学历教育共培养人才1?郾6万名,各级各类成人培训6?郾8万人,毕业生中除4800名继续升学、深造以外,大多数是立足城乡、服务城乡的“泥腿子”。其中有1000多人是自主创业的领头羊或合伙人,企业家李永财,一个人就提供了900个就业岗位,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出了贡献。另外学校还培养了500多名中小学教师,360名县、乡、村的医护人员,549位农技人员、财会人员,37000多名驾驶员,汽车维修人员1940人,煤矿安全管理人员3600人,煤矿特殊作业人员8400人,煤矿其他从业人员16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600人。其中有8200人为乡村企业的技术骨干,280人成为乡村干部。学校所在的店湾镇西沟村9名村干部都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6个矿里的40名矿领导也都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技术人员90%是这个学校的毕业生。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还用实践证明,教育为农村的办学方针与升学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据介绍,该校学生中考升学率一直名列左云县前茅,先后有7名学生取得全县中考第一名的好成绩,真正做到了“升学有门路,就业有出路”。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是一所真正的立足于乡村,服务于乡村的学校,是一所真正姓“农”的学校,是中国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它的成功实例告诉我们,农村教育要真正地姓“农”,而不是姓“城”。让农村的孩子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让农村教育有吸引力、有生命力。
  三、马文有创新体制机制,把办教育与办企业、带动周边村民致富相结合,走出一条农村学校综合发展的路子
  我一直认为,农村学校应该成为一个村甚至更大范围的文化、科技中心。马文有校长把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科技、政治结合起来的,探索出一个以学校为中心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具有非常好的示范意义。
  马文有校长带领一群人,实业兴学、自我发展,创造“自主思想、自主办学、自主创新”的办学体制;创造“自主创业、自主生财、自主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创造“人师型的教师呕心沥血搞教学,懂经营和会管理的人才专心致意抓经济搞建设,经营型和服务型人才尽心竭力搞服务,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协调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实现了“学校办实业、实业养学校、学校育人才、人才兴社会”的良性循环。
  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先后开设过采煤、测绘、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等10多个专业。2004年成为山西省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2006年建成山西省首家县级煤矿安监培训中心。兴办了农林牧场、煤矿、洗煤厂、活性炭厂、磁选厂等8个股份制实业,累计实现利税费2亿元,有形资产2亿元,不仅为学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应该说,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校企结合的教育集团。
  马文有十分注重学校管理体制的建设,他说:“如果没有好体制、好机制、好制度、好管理来激励、约束和监督,就会出现好人不能办好事,坏人疯狂干坏事的现象。”马文有带领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在学校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把学校作为一个董事会领导下的教育机构,董事会聘校长和副校长,政事公开,校长自主治校,教师自主治教,学生自主治学。然后,组织民主评议,达不到60%的满意率,校长自动辞职。管理体制上的创新,进一步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靠一个方案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需要鼓励探索,集思广益。教育改革,不能仅是自上而下,更要汲取民间智慧,鼓励自下而上的探索。马文有校长带领左云县综合技术学校,对农村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提供了办好农村教育的成功示范,是中国农村教育沧桑巨变的美丽缩影,希望他在50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再出新成绩,再作新贡献,我们也给予新的期待。
  (责任编辑:黄常棋)
其他文献
有人说,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常规项目,正确的做法是披文入境,顺境动情,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真的吗?不一定。因为读的是同一篇文字,各自头脑中的境并不一致,这就是文同境异。境不同,情自然也不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求异境更是我们需要追求的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变境式朗读的探索有些心得,现不嫌粗鄙,整理如下。  一、变环境  松鼠要拦住小马,一定要大声喊,是真的吗?  有的课文出于简洁表达的需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上第63~64页。  【课前思考】  本课通过创设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体会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分数所表示的数量便不同,丰富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此课为首次对“整体”的把握,是分数“再”认识的重点,也是本课教学的关键。教材编写有两个特点:一是突出分数的意义的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數本质的理解;二是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活
期刊
乘着三月的春风,跟随《新教师》编委会及名师送课入台交流团跨越海峡,踏上台湾这片风光旖旎的土地。风是湿润而清新的,空气也是湿润而清新的,而迎接我们的台湾人民是亲切而热情的。热烈地招呼,温暖地握手,即将展开的送课入台之行因为这一幕春意融融的序曲而酝酿出更多的和谐旋律。  那是海岛的清晨,宁静,安详。踏着绿化道前行,没有大都市的喧哗,眼底所见,静静伫立的小楼,略显朴旧的小店,洁净如新的道路,迎面遇上与你
期刊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福建省永安市东门小学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建立了书法特色学校文化的校本教研制度,开辟书法教育第二课堂。2012年,学校申报创建永安市级书法教育特色学校课题。课题立项以来,学校秉承校本发展理念,打造“墨香”校园,致力于实现“以字育德、以字启智、以字修身、以字促美”的育人目标。  一、明确目标,挖掘内涵,让书法教育活动充满希望  长期以来,我校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期刊
最近,笔者担任了2015年江苏省南通市小学科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的评委。本次活动采取的形式是同课异构,教学内容是自编教材《找重心》,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其中,有三节课对于什么是“重心”这一环节的处理,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例一  引入新课后,教师让学生把直尺放在手指上让它保持平衡。  师:刚才你让尺保持平衡的点在哪儿?  生:在尺的中间。  师:在尺的中间顶起的这个点,我们可以把它叫什么呢
期刊
一、淡化百分数的读写形式  【教学片段1】  师:刚才屏幕上的两个数字(指98%和97%)认识吗?  生:认识!是百分数!  师:是的,这样的数叫百分数,“%”这个符号叫百分号。  师(板书“%”):同学们,你们会写百分数吗?让我们一起写写吧!  要求学生抬起右手后,读出几个百分数,和教师一起比划如何写下这些百分数。  师:看来大家都会读写百分数了,谁能读一读自己收集来的百分数并说一说它们表示什么
期刊
缘起——我怎么就错了  “面积的变化”习题  图1是一块梯形地的平面图,比例尺是1:20000,量出图上的上底是1厘米,下底是2厘米,高是3厘米。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顺生A所指,卷面上的解法简洁而干脆:(1+2)×3÷2=4?郾5(平方厘米),4?郾5×20000=90000(平方厘米)=9(平方米)。  困局——这种解法也没错  显然,前文结果与实际面积相差甚远,笔者在批阅试卷后发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实际上,写字教学仍然被边缘化,更存在忽视学段目标要求与训练重点的教学低幼化、同一化现象。笔者认为,“写字”不可小觑,笔画之间有天地,字字之中有韵味。只有循序渐进,扎实训练,才能收到实效。  一、培养亲近感,夯实基本功  课标指出,
期刊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2014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规定了小学三年级毛笔学习的目标与内容:“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与护理。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会楷书
期刊
【教学片段1】鼓励想象——透过数据来探寻背后的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个故事——《破解“51”之谜》。  这次阅兵徒步方队有三个新亮点:一是每个英模部队方队掌7面抗战时期功勋荣誉旗;二是增加了20名将军领队,都是现职军职领导干部;三是三军仪仗队派出51名女仪仗队员首次参加受阅。  师:看完这段文字之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增加20名将军领队?  生:为什么三军仪仗队派出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