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拿到一篇不限文体的作文题,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写散文体裁,从生活点滴中发感想,谈感悟,或者围绕一个论题说古论今,罗列材料。以记叙为主的文字也有一些,但或者取历史典故铺展成篇,或者凭空设置离奇的情节,或者譬喻生物世界,写寓言类文章寄予深刻道理。但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记叙文比较而言却少之又少。当然,在考场作文中写以叙事为主的文章确实有很高的难度。由于高中阶段紧张的学习生活限制,中学生对生活中的接触比较浅,阅读的量也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对精短记叙文材料的选择就是一个很大问题。由于篇幅的限制,1000以内要把情节交代清楚,就不可能有较多的铺陈渲染的文字。而长期的应试训练又使很多同学习惯渲染夸张,这都是造成精短记叙文在考场上少见的原因。让我们换一个角度设想,如果在众多形同泼墨般的文章中突然出现一篇高度凝练,惜墨如金的文章,该是多么吸引人眼球。那么怎样来写精短记叙文呢?请看下面一篇文章:
生命,不仅仅是奇迹
廖玉平
已经是八月了,只差一指之遥就可以触摸到自己的节日。不幸的是他乘坐的卡车翻了。苏龙生这位黄养关小学教师被死神扼住了咽喉。
告急电话接通平武县委,分管文教的副书记杨培德和另一位副县长立即驱车赶来,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
诊断书:肝破裂、腹腔出血1500毫升,生命垂危!
晚上八点,县城茏罩在细雨如织的夜色里。血在何处?3L生局和医院领导急得出门到处找人。杨副书记急中生智,拿起电话接通了广播站。很快,广播员急切的声音飘进冰凉的夜雨中,人们冒雨汇聚而来。
工人徐连模一个劲地请求医护人员“多抽点”。仿佛他献出的只是460毫升空气;乡党委书记敬光文也捋起了衣袖……
生命仅仅是奇迹吗?不,它首先是爱,因为爱是生命之源。
九日凌晨,伤员血压恢复正常,病情也趋于平稳。杨培德抱着疲乏的身子回家,心里轻松了一点,他想起了明天是教师节。
从选材上看。这里记叙的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也许是作者亲眼目睹,也许是耳闻,也许是报上的一条消息,作者运用智慧把它组织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文章。
像这样纵横交错的情节。完全可以写成大几万字的报告文学。但这篇文章却只用了三百多字反映出如此复杂的事件,表现了深刻的主题,实属难能可贵。下面就这篇文章具体谈谈怎样把记叙文写得短而精。
一、立意含蓄。记叙文是通过具体事实的描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认识的。作者的倾向或观点。是渗透和体现在记叙文的整体当中的。作者有时会在描述过程中直接出来评说,如例文中“生命仅仅是奇迹吗?不,它首先是爱,因为爱是生命之源。”但这仅仅是为了加强表达所描述事实的意义而已。
就整篇文章来说,它的立意是既明确又含蓄的。文章虽短,但仍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述来表现主题的。是以事件的过程、具体的场景、人物的行动来感染读者的。人们常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思想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就是对记叙文立意含蓄特点的概括。
二、主题深刻。文章描述了一位小学教师因车祸受伤,生病垂危,在社会的关怀下转危为安的故事。如果只提抢救过程中领导的作用,则只能表现“党组织”的伟大,但文章描写了普通群众的捐血行为,这就使救助事件有了更深广的社会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着意点明这是在教师节前夕发生的一件事。更赋予事件以深刻的内涵。
三、选材精当。文章描述的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件。牵涉到的人和事不少。不如,这次车祸是在哪里发生的?当时现场情况如何?路上时怎样救护的?医院是怎样抢救的?领导是怎样到处寻找血源的?广播员是怎样广播的?群众听到后的具体反映是什么?等等。作者并没有一一具体展开,而是紧扣主题,删繁就简,力求做到简而传真,简而传情,简而传神。通观全文,作者的目的是达到了。我们从文中描述的“卫生局和医院领导急得出门到处找人”,从“广播员急切的声音”,以及人们“人们冒雨汇聚而来”到“工人徐连模一个劲地请求医护人员‘多抽点”’,“乡党委书记敬光文也捋起了衣袖……”,不难想像当时的感人场景。从县委领导杨培德接到电话后“立即驱车赶来,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到当伤者转危为安时“杨培德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家”,不难想象这位人民公仆可敬可爱的形象。
最后是结构巧妙。这篇短文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记叙文结构中最常见的以时间为顺序的方式。使用这种结构方式,若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出平铺直叙的弊病。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电影艺术切出切人的结构技巧。文章不是不分主次、不加选择地再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是抓住事件发展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在类似电影镜头的转换和组接中。简要地把事件发展的层次清晰地呈现出来。
本文在结构上值得一提的还有段落结构安排的精巧。全文三百多字,分成七段。最长的一段不到百字。最短的两段只有二十字左右。这两段虽短。却特别引人注目。前者介绍伤者的诊断结果,作者把“诊断书”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凸现在读者面前,接着只用寥寥几笔,就使伤者生命垂危的情况一目了然;后者是作者点题的议论,一问一答,独立成段,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段落安排同事件发展的节奏是一致的。一般说来,分段越粗,节奏越舒缓;分段越细,文势越急促。因此,文中的短段落较好地体现了事件发展的紧张态势。
生命,不仅仅是奇迹
廖玉平
已经是八月了,只差一指之遥就可以触摸到自己的节日。不幸的是他乘坐的卡车翻了。苏龙生这位黄养关小学教师被死神扼住了咽喉。
告急电话接通平武县委,分管文教的副书记杨培德和另一位副县长立即驱车赶来,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
诊断书:肝破裂、腹腔出血1500毫升,生命垂危!
晚上八点,县城茏罩在细雨如织的夜色里。血在何处?3L生局和医院领导急得出门到处找人。杨副书记急中生智,拿起电话接通了广播站。很快,广播员急切的声音飘进冰凉的夜雨中,人们冒雨汇聚而来。
工人徐连模一个劲地请求医护人员“多抽点”。仿佛他献出的只是460毫升空气;乡党委书记敬光文也捋起了衣袖……
生命仅仅是奇迹吗?不,它首先是爱,因为爱是生命之源。
九日凌晨,伤员血压恢复正常,病情也趋于平稳。杨培德抱着疲乏的身子回家,心里轻松了一点,他想起了明天是教师节。
从选材上看。这里记叙的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事件。也许是作者亲眼目睹,也许是耳闻,也许是报上的一条消息,作者运用智慧把它组织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文章。
像这样纵横交错的情节。完全可以写成大几万字的报告文学。但这篇文章却只用了三百多字反映出如此复杂的事件,表现了深刻的主题,实属难能可贵。下面就这篇文章具体谈谈怎样把记叙文写得短而精。
一、立意含蓄。记叙文是通过具体事实的描述来反映社会生活、反映作者的主观感受和思想认识的。作者的倾向或观点。是渗透和体现在记叙文的整体当中的。作者有时会在描述过程中直接出来评说,如例文中“生命仅仅是奇迹吗?不,它首先是爱,因为爱是生命之源。”但这仅仅是为了加强表达所描述事实的意义而已。
就整篇文章来说,它的立意是既明确又含蓄的。文章虽短,但仍是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述来表现主题的。是以事件的过程、具体的场景、人物的行动来感染读者的。人们常说的“寓论断于叙事”“寓观点于事实”“寓思想于形象”“寓感情于画面”,就是对记叙文立意含蓄特点的概括。
二、主题深刻。文章描述了一位小学教师因车祸受伤,生病垂危,在社会的关怀下转危为安的故事。如果只提抢救过程中领导的作用,则只能表现“党组织”的伟大,但文章描写了普通群众的捐血行为,这就使救助事件有了更深广的社会内涵。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着意点明这是在教师节前夕发生的一件事。更赋予事件以深刻的内涵。
三、选材精当。文章描述的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件。牵涉到的人和事不少。不如,这次车祸是在哪里发生的?当时现场情况如何?路上时怎样救护的?医院是怎样抢救的?领导是怎样到处寻找血源的?广播员是怎样广播的?群众听到后的具体反映是什么?等等。作者并没有一一具体展开,而是紧扣主题,删繁就简,力求做到简而传真,简而传情,简而传神。通观全文,作者的目的是达到了。我们从文中描述的“卫生局和医院领导急得出门到处找人”,从“广播员急切的声音”,以及人们“人们冒雨汇聚而来”到“工人徐连模一个劲地请求医护人员‘多抽点”’,“乡党委书记敬光文也捋起了衣袖……”,不难想像当时的感人场景。从县委领导杨培德接到电话后“立即驱车赶来,将伤员送往医院抢救”到当伤者转危为安时“杨培德拖着疲乏的身子回家”,不难想象这位人民公仆可敬可爱的形象。
最后是结构巧妙。这篇短文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采用的是记叙文结构中最常见的以时间为顺序的方式。使用这种结构方式,若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出平铺直叙的弊病。作者在叙事过程中,巧妙地借用了电影艺术切出切人的结构技巧。文章不是不分主次、不加选择地再现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而是抓住事件发展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在类似电影镜头的转换和组接中。简要地把事件发展的层次清晰地呈现出来。
本文在结构上值得一提的还有段落结构安排的精巧。全文三百多字,分成七段。最长的一段不到百字。最短的两段只有二十字左右。这两段虽短。却特别引人注目。前者介绍伤者的诊断结果,作者把“诊断书”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凸现在读者面前,接着只用寥寥几笔,就使伤者生命垂危的情况一目了然;后者是作者点题的议论,一问一答,独立成段,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段落安排同事件发展的节奏是一致的。一般说来,分段越粗,节奏越舒缓;分段越细,文势越急促。因此,文中的短段落较好地体现了事件发展的紧张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