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日本人:我眼里的你是什么样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ul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主持 罗 洁 《世界知识》杂志
  特邀嘉宾 铃木英司  中国国际关系学院文教专家
  盐泽英一  日本共同社中国总局记者
  尚会鹏 北京大学教授
  王 欢 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
  孙文清 中国青年报国际部主任记者
  一位研究中日关系的专家这样评述中日这对"一衣带水"的邻居:中国和日本,虽是近邻但不是挚交,交往多而知心少,虽"居相近"却"心相远"。
  的确,中日这两个在西方人看来几乎无法区分的民族,实际上有着极为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走向全球化、在亚洲需要以共同的声音出现在世界舞台上的今天,中日两个民族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互了解。但相互理解,是需要一种宽大的胸怀的。
  今年是中日邦交30周年,本刊特别请来中日双方的学者、记者、留学生在一起座谈。不求"居相近,心相连",但求"居相近,心相知"。
  
  仅仅是时间观的不同吗?
  
  中国人看一个世纪,日本人只看三五年。但是,对那场战争呢?
  盐泽英一:我来中国一年半了,在这不长的时间里,我有一个较强的感受,即中日两国对时间跨度的感觉不太一样。中国人往往有较长的眼光,也许是中国的历史比较悠久的缘故,中国人经常从历史的角度看现在、看未来。
  日本政府所做的计划最长也就是三五年,没有20年、30年那样的远景规划,而中国政府则往往会想到50年后会怎么样、100年后又会怎么样。例如,当听到21世纪中叶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样一个长远设想时,日本人是颇感吃惊的。
  再比如对过去的战争,现在有的年轻的日本人说,60年前的事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但对中国人来说,60年却是很短的。由此就产生了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
  孙文清:盐泽先生讲了中日两国对时间看法的不同,我觉得确实有这方面的问题。中国历史悠久,中国人在看一个问题时,经常会说“50年弹指一挥间”。日本人确实很少这样看,他们多半只看三五年内的事。
  但我觉得在落到对历史问题的看法上,却并非如此。虽说侵华战争已过去了近60年,但我在日本做记者期间却发现,那些右翼团体也好、自民党内的部分政治家也好,经常反反复复地为那场战争申辩翻案。我觉得好像他们时时刻刻都没有忘记那段历史。记得有一段时期,《产经新闻》连篇累牍地发表这类的文章,让人觉得有一种图谋。并不是说那段历史已经是60年前的事了,不再提了,而是让人感到他们是要重新把那段历史拾起,并且给它换一种说法。还有《自尊》这部以东条英机为主题的电影,也是特意将那段历史再呈现出来。我认为他们就是想用一种新说法来影响年轻人。因为普通的年轻人确实认为,都是60年前的事了,何苦还要再提呢?但我认为现在的一些日本年轻人缺乏是非判断标准。好像战争打完了就打完了。而我们中国人则认为,如果不去追究战争的责任,就永远不可能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王欢:我在日本期间也跟日本朋友说,日本为什么不道歉呢?德国道歉后已经完全融入欧洲,日本要是在二战后也向中国道歉的话,今天中日关系也许比现在融洽多了。
  孙文清:对于同一个事件,如战争这种很残酷的事件,被害者和加害者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留存在记忆中的时间感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更需要加害者理解被害者,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日本的政治家,包括年轻的政治家,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因此他们有时就很不负责地说一些话。所以,最关键的是要唤起日本年轻一代政治家对自己作为加害者一方的认识,这在处理中日关系方面是很重要的。
  我(作为记者)在日本常驻了四年半,如果不提历史问题,跟日本朋友在一起非常融洽,汉字相同,都用筷子,感觉很好,但一旦谈到历史问题,看到报纸上日本政治家的不负责任的讲话,就有一种很难抑制的感情从心底往上涌。所以,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如何沟通,这是中日两国都应该好好探讨的问题,而不是忘不忘的问题。
  铃木英司:如果说到历史问题的话,我认为还不仅仅是两国对时间感觉的差异问题,最主要的还是国民性的问题。的确有一些日本人不认为那是一场侵略战争。
  日中两国要想建立一种良好关系的话,历史认识问题是绕不开的,对于侵略这个问题日本人是怎么看的,这点是很重要的。因此,历史教育问题很重要,也就是日本人怎样正确教育自己的后代,怎样把这种正确的教育继续下去。
  中日之间的一些摩擦,就与这种对历史的认识有关。
  两个国家怎样认识彼此间差异,怎么追求共同的目标,这个问题是需要很好地思考的。
其他文献
大把撒钱维持寥寥可数的"邦交",利用"过境外交"凸显国际存在,鼓动"邦交国"为台湾摇旗呐喊,是陈水扁在国际上推行台独的几个重要手段。  6月底至7月初,陈水扁访问塞内加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斯威士兰及马拉维。这是陈水扁第二次访问非洲,所到的四个国家均是第一次访问。    大马撒钱“固邦”    近年来,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举行,台湾在非洲的活动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有关台湾与塞内加尔、马拉维等"邦交"危
期刊
6月22日,在马来西亚马来民族统一机构(简称巫统)代表大会进入尾声之际,党主席马哈蒂尔突然宣布辞去党和国阵(国民阵线,系执政党联盟,巫统为联盟中第一大党)主席职务,并情绪激动、泣不成声,从而引起2000多名代表的惊慌,巫统领导人更是纷纷冲上前去劝阻,致使大会一度中断。30分钟后,巫统第二号人物、内阁副总理巴达维宣布马哈蒂尔已接受众人挽留。但6月25日,巫统又郑重地宣布马哈蒂尔将在2003年10月辞
期刊
2002年8月16日,纳斯达克(NASDAQ)宣布:将于2002年10月15日终止与大阪证券交易所的商业合作协议,退出日本市场。接下来的打击便是,德国证券交易所也宣布,将于2003年年底关闭以吸纳科技股及新经济股为主的德国股票交易二板市场新市场。这些事件充分说明,纳斯达克的全球战略遇到了重大挑战。纳斯达克全球战略遇到的挫折除与新经济的下滑密切相关外,还与哪些因素有关,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非常引人瞩
期刊
平时总在道歉道歉,那是起润滑剂的道歉。但对那场战争却不道歉。跟我没关,该谁道歉谁道歉!  尚会鹏:不久前我承担了一个科研项目,在日本以访谈的方式了解中日交往中的问题。我们将事例分成三个层面:一是个人行动,即个人之间的交往;二是企业、集团间的交往;三是外交方面的交往。  中日这两个民族住得很近,根据对这两个民族交往中的感受,我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居相近,心相远(几年前我曾就这个问题在《世界知识》上发表
期刊
战后初期,美国占领日本实行“非军事化”政策,但不久朝鲜战争的爆发使美国迅速改变了政策。为了有效地保障朝鲜战场美军后勤需要,美国开始重建日本的军事工业。正如当时报道所说,“朝鲜战争又重新催生了日本军事工业”。然而,由于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并不能堂而皇之地发展军事工业,于是采取暗渡陈仓之法,走“寓军于民”的发展道路。正是这支潜藏于民的军事工业,成为战后日本军事力量高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其高、精、
期刊
我们应该感谢,但没必要反复感谢;日本则不该要求中国反复道谢。这是一种“以心传心”的东西。  铃木英司:说到感谢,我再谈一个在中日间产生了一些摩擦和不愉快的问题,即日本对中国进行的政府开发援助(ODA)。日本的企业认为他们对中国进行了这么多的援助,可是中国没有任何表示感谢的意思。中国的报纸也不报道,官方也不宣传。  尚会鹏:关于ODA,实际上这里面有个政策问题。我曾与一些学者探讨过,大家认为两国政府
期刊
以战止战的基本含义就是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即在战争不可避免时,通过给敌以有力的打击,使其感到得不偿失,从而制止战争,实现和平。  "以战止战"是中国传统的战略思想,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早在先秦时期的兵书《司马法》中就有"以战止战,虽战可也"的论述。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打击倭寇的斗争中提出:"非大创尽歼,终不能杜其再至"的思想。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这一思想更是被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广泛运用
期刊
日本人认为,真正有本事的人更含蓄,那种特别张扬的人在日本是不能合群的。  王欢:我在日本时就发现日本人在工作时,从不表功,总是在踏踏实实地干活。同样,上司也从不表扬你,但他会把你的努力放在心上的。如下班前送你一瓶饮料表示欣赏你或给你的奖金上浮一些,等等。这点与中国不同,我们习惯于被表扬,然后在表扬声中更加努力地工作。  在日本学校也是如此。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在日本念小学。一天,朋友去学校向老师了解
期刊
因为曾经有过的那段抹不掉的历史,因为对那段历史的暖昧态度,当高悬太阳旗的舰只重又驶出日本海,修宪之声和拥有核武器的聒噪不绝于耳,人们不禁要问一声——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的安全战略始终由两根支柱支撑,一为日美安全保障体制,二为重建自身武装力量。1951年,日美签署了《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结成军事同盟,日本并由此重返国际社会。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依靠日美同盟和发展自身实力始终是日本军事安全
期刊
陈范泰(VanThaiTran):  共和党人,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夫市副市长。加州大学的政治学学士和哈姆林大学法学硕士。80年代中期和晚期曾任美国联邦众议员罗勃特·多南和当时州参议员埃德·罗依司(现为美国联邦众议员)的法律顾问。2000年11月,以有史以来最高票当选为加登格罗夫市委员会委员兼副市长,成为美国第二位当选政府官员的越南裔美国人。作为副市长,他的官位也是越南裔美国人中最高的。  由于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