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改革开放的奇迹、创业造富神话的天堂,如今又有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战略。有为大家所熟知的高新技术、人才、金融资本、创新创业文化等,其市场化程度高,机会多,创新创业氛围浓,营商环境好,但为什么偏偏是深圳?我想从4个关键词说起。
深圳的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年轻。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来闯深圳的大都是年轻人。深圳是全国“最年轻”“最拼”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就业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超86%。深圳也是全国“最挤”的城市,深圳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地方住着1343.88万人,而人口不断地增加。产业结构决定了人才结构和需求,其电子信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链,也使得深圳的产业和年轻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
关键词二:残酷。为什么深圳有那么多成功的企业?那是因为深圳每年都有大量死掉的企业。为什么深圳人平均年龄那么年轻?那是因为深圳每年都有许多伤心离开这座城市的失败者。在这个城市里,优胜劣汰是基本生存法则,怕淘汰,有危机感使得每个企业、每个人,生活和工作节奏快、效率高。而残酷的现实导致成功者留,失败者离,因此,深圳这所城市越来越强大。
关键词三:造富。如此残酷,为什么那么多的年轻人依然前仆后继来深圳?因为深圳的创业(造富)神话激励着一群群不甘平凡、激情澎湃的年轻人。网络上很时兴一句话:“没有梦想,何必深圳?”来深圳就是来闯的,来深圳不是来寻求安逸的。激情的年轻人们,从创业之初就瞄准上市之路,布局上市。而造富神话,对逐利性的资本必然有天然的吸引力,数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溢价,怎么能挡住资本的脚步?
关键词四:现实。无论是改革开放初在深圳蛇口树立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还是前段时间网络上深圳女孩的“搞钱”标签,都折射出深圳的 “现实”文化。当然这个“现实”并非贬义,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深圳的就业人员流动性非常高,尤其是人才跳槽率高。人才在猎头公司等人才服务下,跳槽到更大平台,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是一个趋上、趋优的过程。
据统计,深圳常住人口为1343万,但实际管理人口约2200万。每天有大量的人在深圳出差、学习、工作,从消费、创造GDP和财政收入等方面贡献了力量。另外深圳“影子政府”“空气政府”,致力于营商环境和法律保障体系建设,都是深圳优秀的重要因素。
一座产业链和创新链齐全的城市,有着一群高学历、能拼敢闯的年轻人,在残酷的竞争中奋力搞钱,创业和资本活跃,造富神话激荡着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最终大浪淘沙,成功者留,失败者离,而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前仆后继来到这个城市……这座城市怎能不快速发展?
探索实践路径:青岛启示与深圳现象
深圳从“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以产业链和创新链补齐人才链,形成高新技术和人才集聚。深圳产业的发展脉络对青岛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青岛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谋篇布局,在下一个风口抢占发展先机?我想从小切口入手,以探索实践路径为重点从三个方面分析。
从产业链到创新链的可借鉴之路 深圳的产业链到创新链的发展路径,是从包括电子制造等三来一补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这些产业对年轻、高学历人才需求,形成良性循环,逐现创新价值。深圳近几年筹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以及自建大学、引进知名大学、建设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呈现“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都是进军基础研究领域的具体举措。
而深圳不止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还有服装、钟表、眼镜、黄金珠宝等传统产业。钟表占全世界50%以上;眼镜超过全国80%的出口量和50%以上的生产量;服装占全国六成、黄金珠宝首饰占70%。这些传统行业都面临过转型升级的困境,但都在困境中转型,往“微笑曲线”两端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手段,更是产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一方面,青岛工业历史悠久,机械制造、传统家电等产业集群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但在科技创新方面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青岛涉海研发机构、涉海院士等高端人才集聚(青岛聚集了全国30%以上海洋教学和科研机构、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但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不足,需要补齐应用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短板。比如在青岛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海洋研究成果等到上海转化。
建议探索构建基于创新链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行业协会等形式,以下簡称“产研院”),主导、规范、监督顶层设计和运行;整合全市科研资源,对接全国科研院所、学会等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发科技孵化+科技投资等功能。依托我市重点传统产业的头部企业,成立具有独立法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行业技术研究;产研院鼓励、引导、参与产业内的并购、重组、合资成立公司、成立产业基金以及创新中心等投资和科技创新活动。
从创新到应用的互补发展之道 数字化,强调的是数字技术对商业的重塑(注:数字化包括信息化,但不完全包容互联网化。为统一,文中所述“数字化”,即包括信息化、互联网化、流程再造和技术改造等)。深圳有电子制造、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和优势,其拥有华为、腾讯、中兴、平安、日海智能、富士康等众多界内和跨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而数字化解决方案需要在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去应用,青岛可以和深圳形成互补+互动,来发展这个新兴产业。
青岛面临着转型升级压力和需求,在数字化方面有巨大应用市场,我们可将劣势化为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数字化相关产业,吸引专业人才,形成应用型集聚效应。尤其要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历史机遇,发挥青岛的应用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卡奥斯”等工业物联网示范工程,以研发—应用—改进—成熟的实施路径跨界、跨地区拓展。
可探索基于资本和风险补偿的数字化工程,搭建一个由政府、企业、金融资本、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信息化、互联网化、流程再造和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为参与主体的平台。由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评估需要改造的企业情况(技术可行、效益可行等),金融资本尽调企业经营和资产等情况,金融资本出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负责实施改造,经改造所得经济效益,由投资者享有,或者以融资租赁形式来获取投资回报。政府联合基金或担保公司出资成立风险补偿资金池。
宽容失败的差异化解决之法 今年3月1日,全国首部个人破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实施,以法治保障“宽容失败”,为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其实早在2010年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就被评为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之一。深圳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化环境,致力于营造创新创业的土壤。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而科技创新风险很高。科技创新政策,主要以鼓励创新的无偿资助为主,普惠性和重大科技项目并存。近几年也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以撬动社会资本。但在“宽容失败”和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方面尚不够明显。
实施风险补偿机制的科技创新政策,探索建立科技风险补偿资金池,科技资金由无偿资助改为风险补偿。即:支持的科技项目(或创业项目),如果实现经济效益预期,则返还资助资金,滚入风险资金池;如果项目失败(非恶意),资金部分或全部不予返还。资金池可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风险补偿,以此撬动社会资本。资金池可用于企业数字化的风险补偿。科技资金池实现逐年累积(每年注入),撬动社会资本逐年增多,受益企业规模逐年增大。
作者系胶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深圳的四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年轻。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来闯深圳的大都是年轻人。深圳是全国“最年轻”“最拼”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龄只有33岁,就业人员占常住人口比例超86%。深圳也是全国“最挤”的城市,深圳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地方住着1343.88万人,而人口不断地增加。产业结构决定了人才结构和需求,其电子信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链,也使得深圳的产业和年轻人才形成了良性循环。
关键词二:残酷。为什么深圳有那么多成功的企业?那是因为深圳每年都有大量死掉的企业。为什么深圳人平均年龄那么年轻?那是因为深圳每年都有许多伤心离开这座城市的失败者。在这个城市里,优胜劣汰是基本生存法则,怕淘汰,有危机感使得每个企业、每个人,生活和工作节奏快、效率高。而残酷的现实导致成功者留,失败者离,因此,深圳这所城市越来越强大。
关键词三:造富。如此残酷,为什么那么多的年轻人依然前仆后继来深圳?因为深圳的创业(造富)神话激励着一群群不甘平凡、激情澎湃的年轻人。网络上很时兴一句话:“没有梦想,何必深圳?”来深圳就是来闯的,来深圳不是来寻求安逸的。激情的年轻人们,从创业之初就瞄准上市之路,布局上市。而造富神话,对逐利性的资本必然有天然的吸引力,数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溢价,怎么能挡住资本的脚步?
关键词四:现实。无论是改革开放初在深圳蛇口树立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还是前段时间网络上深圳女孩的“搞钱”标签,都折射出深圳的 “现实”文化。当然这个“现实”并非贬义,更多的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深圳的就业人员流动性非常高,尤其是人才跳槽率高。人才在猎头公司等人才服务下,跳槽到更大平台,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是一个趋上、趋优的过程。
据统计,深圳常住人口为1343万,但实际管理人口约2200万。每天有大量的人在深圳出差、学习、工作,从消费、创造GDP和财政收入等方面贡献了力量。另外深圳“影子政府”“空气政府”,致力于营商环境和法律保障体系建设,都是深圳优秀的重要因素。
一座产业链和创新链齐全的城市,有着一群高学历、能拼敢闯的年轻人,在残酷的竞争中奋力搞钱,创业和资本活跃,造富神话激荡着每个人心中的梦想,最终大浪淘沙,成功者留,失败者离,而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前仆后继来到这个城市……这座城市怎能不快速发展?
探索实践路径:青岛启示与深圳现象
深圳从“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起步,以产业链和创新链补齐人才链,形成高新技术和人才集聚。深圳产业的发展脉络对青岛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青岛如何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谋篇布局,在下一个风口抢占发展先机?我想从小切口入手,以探索实践路径为重点从三个方面分析。
从产业链到创新链的可借鉴之路 深圳的产业链到创新链的发展路径,是从包括电子制造等三来一补产业,逐步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这些产业对年轻、高学历人才需求,形成良性循环,逐现创新价值。深圳近几年筹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光明科学城以及自建大学、引进知名大学、建设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呈现“深圳无名校、名校在深圳”,都是进军基础研究领域的具体举措。
而深圳不止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还有服装、钟表、眼镜、黄金珠宝等传统产业。钟表占全世界50%以上;眼镜超过全国80%的出口量和50%以上的生产量;服装占全国六成、黄金珠宝首饰占70%。这些传统行业都面临过转型升级的困境,但都在困境中转型,往“微笑曲线”两端发展。
科技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经手段,更是产业转型升级必经之路。一方面,青岛工业历史悠久,机械制造、传统家电等产业集群有较为齐全的产业链,但在科技创新方面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青岛涉海研发机构、涉海院士等高端人才集聚(青岛聚集了全国30%以上海洋教学和科研机构、50%的涉海科研人员、70%涉海高级专家和院士),但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方面不足,需要补齐应用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短板。比如在青岛研发的阿尔茨海默症药物、海洋研究成果等到上海转化。
建议探索构建基于创新链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体系,通过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行业协会等形式,以下簡称“产研院”),主导、规范、监督顶层设计和运行;整合全市科研资源,对接全国科研院所、学会等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开发科技孵化+科技投资等功能。依托我市重点传统产业的头部企业,成立具有独立法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开展行业技术研究;产研院鼓励、引导、参与产业内的并购、重组、合资成立公司、成立产业基金以及创新中心等投资和科技创新活动。
从创新到应用的互补发展之道 数字化,强调的是数字技术对商业的重塑(注:数字化包括信息化,但不完全包容互联网化。为统一,文中所述“数字化”,即包括信息化、互联网化、流程再造和技术改造等)。深圳有电子制造、信息产业发展的历史和优势,其拥有华为、腾讯、中兴、平安、日海智能、富士康等众多界内和跨界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而数字化解决方案需要在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去应用,青岛可以和深圳形成互补+互动,来发展这个新兴产业。
青岛面临着转型升级压力和需求,在数字化方面有巨大应用市场,我们可将劣势化为优势,大力引进和培育数字化相关产业,吸引专业人才,形成应用型集聚效应。尤其要抓住工业互联网发展历史机遇,发挥青岛的应用优势,集中力量打造“卡奥斯”等工业物联网示范工程,以研发—应用—改进—成熟的实施路径跨界、跨地区拓展。
可探索基于资本和风险补偿的数字化工程,搭建一个由政府、企业、金融资本、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信息化、互联网化、流程再造和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为参与主体的平台。由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评估需要改造的企业情况(技术可行、效益可行等),金融资本尽调企业经营和资产等情况,金融资本出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负责实施改造,经改造所得经济效益,由投资者享有,或者以融资租赁形式来获取投资回报。政府联合基金或担保公司出资成立风险补偿资金池。
宽容失败的差异化解决之法 今年3月1日,全国首部个人破产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实施,以法治保障“宽容失败”,为经济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其实早在2010年纪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就被评为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之一。深圳致力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化环境,致力于营造创新创业的土壤。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也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源动力”,而科技创新风险很高。科技创新政策,主要以鼓励创新的无偿资助为主,普惠性和重大科技项目并存。近几年也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以撬动社会资本。但在“宽容失败”和发挥财政杠杆作用方面尚不够明显。
实施风险补偿机制的科技创新政策,探索建立科技风险补偿资金池,科技资金由无偿资助改为风险补偿。即:支持的科技项目(或创业项目),如果实现经济效益预期,则返还资助资金,滚入风险资金池;如果项目失败(非恶意),资金部分或全部不予返还。资金池可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风险补偿,以此撬动社会资本。资金池可用于企业数字化的风险补偿。科技资金池实现逐年累积(每年注入),撬动社会资本逐年增多,受益企业规模逐年增大。
作者系胶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