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激趣法例谈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305879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应该充分迎合学生好奇、好动、好新等心理因素。因此,创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体育教学,做到激趣就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体育;激趣法;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46
  孩子们不愿意运动是因为孩子们不能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与美好。由于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孩子们对运动产生了恐惧心理。那么,如何才能拨正这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让孩子们爱上体育呢?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创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如何激发孩子对体育的乐趣呢?
  一、创设多样教学法,激发孩子运动热情
  1. 情境教学法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例如,在一堂以投掷教材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中,我们就采用了情境教学形式,把学生带入备战奥运的运动场上。学生都是参加奥运会的国家队选手。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跃跃欲试。学生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肩负重任的运动员,有的学生争着说:“我们要当冠军,为国争光。”因此,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创设情境满足了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了他们创造性学习,培养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2. 游戏法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游戏法已成为体育教学中较为重要的教法。游戏是一项受少年儿童喜欢的综合性、娱乐性的体育项目。它具有一定的竞赛性和趣味性。游戏可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优良品质,并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爱玩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比较容易模仿和接收新鲜事物,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该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游戏形式渗透在教学中,寓教于玩。小学生的情趣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和游戏相结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也能在游戏中体现教学内容,并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
  例如:“织鱼网”的游戏。教师先引导学生想象:“海上有很多鱼,我们要去捉它们,怎么办呢?”学生说用鱼网捕捉,教师讲解游戏方法:“织个鱼网”捕鱼,把学生平均分成人数相等的六个小组,进行织鱼网游戏,学生每人手拿一要布条,教师预先拿两根标枪插在泥地上,上面平行地系着两根绳子,让学生听到口令后,跑过去织鱼网,看哪一组最先把布条系完哪组为胜,然后再让学生把织好的鱼网的布条解下来,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仅能反映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而且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用织好的鱼网捕鱼,捕后连接起来,三人的手不能分开,接着由五人组成鱼网,用两张网同时捕鱼,要求:(1)不出圈,不破网;(2)碰到就算抓到。实践证明,采用游戏教学法,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活动情绪,还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灵敏性。
  二、以愉悦的情感感受体育的魅力
  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能够强身多健体,更在于运动能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快乐的、是美好的。快乐是一种感受,快乐是一种心境,快乐是一种满足。情感的融入是“趣味体育”达到高层次的体现,高尚情操的形成更是体育的最高境界,它对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起发动与调节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并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新高尚情操,带领学生进入体育的最高境界。同时,将思想教育与教材内容、与学生的身心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德育教学情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体育的魅力。
  1. 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个“体育后进生”特殊的心理状态,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他们倍加关心和爱护,经常鼓励引导他们,努力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并教會他们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50米*8往返跑测试中,素质好的学生是越跑越有劲,但那些体质差的学生,因为意志薄弱,或者怕尽力后还落在别人后边而被人笑话,结果总是不尽全力跑。如果教师能因人而异,平时给他们“开小灶”,布置课外作业,及时注意发现他们微小的进步,随时加以肯定,公开进行表扬。测试时尽量把一些水平相近的学生安排在一组,并耐心地鼓励他们,他们更有可能跑出水平,争取“合格”。对一名“体育后进生”来说,“合格”可能就是莫大的成功和胜利,它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是无法形容的,也是深刻的。
  2. 加强情感教育,感悟体育精神的魅力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的总和。它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产物,对培养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强烈的责任感、合作精神以及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等信念作用重大。以体育教学中要加强的集体主义教育为例,体育教师要倡导“团队精神”,学会营造团体的气氛,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哪怕作为一名观众也好。不管是否上场参加比赛,重要的是“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体育竞赛的形式,抛开平时怨恨、隔阂和距离,一起喜怒哀乐,共同体味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实现自我的真谛;在“参与”过程中,学生可从团队的力量卸脱平时过重的心理负担,平衡心态,宣泄各种郁积的消极情绪,将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合理转移到体育运动中,达到减缓和消除情绪障碍的效果。
  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从儿童的兴趣出发,精心创设体育教学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用“趣味”精心调制“体育”这锅汤,体育课的味道将会越来越浓,越来越吸引人。在“趣味体育”的诱惑下,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旺盛的精力主动求知,从而获得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白石小学 325600)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极强目的性和意识性的活动,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场地,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各种能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开展教学活动,就必须保证其有效性,可以说有效性就是教学的生命。特别对于教学内容众多并且内容复杂难懂的高中数学,创建高效的课堂、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更是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的必经途径。无疑,创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成为全体
摘要:笔者以作业为切入点尝试从增加人文关怀,分层布置作业、丰富批改方式三点入手,让数学作业不再单调,保证学生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作业;人文关怀;分层布置;批改方式;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35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知识本身具有很强的连贯性。职高学生的数学基础薄弱,
语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语文是一门语言,是初中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承担着培养青少年语言文字运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动态几何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散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果。新课程明确指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态几何教学与数学创造性思维结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自主性。本文就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展开讨论,分析其概述及其重要性,提出几点初中动态几何教学以及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有效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幼儿音乐感受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它在音乐活动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园音乐教育领域中最难攻克的课题。在教育阶段,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和身心特点,为幼儿选取合适的音乐感知材料,选择合适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来发掘幼儿的音乐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幼儿;音乐感受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
摘要:古人讲求德才兼备。论时代怎样更迭,有关德育的话题讨论永远都不会过时。德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相关德育教学活动时,应将其生活化,将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陪伴者,应该配合教师将“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理念”落实,共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从教师、家长、小学生三者的角度出发,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研究  中图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德育工作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问题也在不断地增多。问题在于初中德育的价值定位长期不稳定,学校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而常常忽视德育工作或者把德育工具化。因此,初中人文关怀理念缺失,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初中生身心健康被忽视,遇到心理问题也得不到解决,长期下来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威胁。学校应该把德育工作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学习工作和德育工作一起抓,改善原来的教学方式,多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
摘要:本文简要探讨了在新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做法,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关键词:新课程;化学学习;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42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式,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倡导,教学的任务不只是教给学生结果,而是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只是传授知识,
摘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有如下建议:首先,建立感情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参与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习兴趣。第三,多鼓励、表扬学生,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第四,在课堂教学中多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与物理的联系。  关键词:感情融洽;好奇心理;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
摘要:“兴趣”就是人们的意识对一定客体的内在的倾向性和内在性的选择。兴趣是行为驱动系统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味浓,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这主要靠教师的正确诱导和教法的改进。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要做好“媒人”,介绍学生主动与课本认识。  关键词:语文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