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氛围的设置,掌握学生信息,采取多种方式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线、信息线,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具备一些现代公民必备的观念和意识,如诚信意识、经济意识、世界意识、文明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意识、人口意识、人文意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能源与资源意识、竞争意识等等。
关键词:历史;素质;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1.08.011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08-019-02 收稿日期:2011-07-16
翻开人类浩瀚如烟的教育史,我们从长河中看到历史学科是出现最早的学科之一。展望未来,我们或许可以预言,这门学科将伴随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历史学科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不败之精神,就在于它能使人类了解过去,看清现在和预知将来。历史课本的每一个单元和章节,都在向我们呈现过去人类走过的辛酸和荣耀,这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无论自豪、痛苦、愤怒、耻辱、荣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基于这样的学科功能,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就不应只局限于狭隘的历史专业教育。历史课堂呈现知识的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知识的呈现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人物或事件,均有一定的场面性、情节性。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利用学科知识向智能开发、启发创造性教育转化。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更大限度地去把握历史课堂呢,既不放任自流,又非索然无味。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亮相
总所周知,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如果老师的自身素质过硬,一定会给学生非常正面的影响。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3个方面。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那么该如何展示自己的自身素质呢?
(一) 使用形象语言在教学中
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像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的表达能力了,以及叙述故事的感染力。
(二) 丰富情感的自然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有些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三) 教学图片的运用
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限度,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史料、历史地图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在实战课堂环节,我们又应该怎样实施呢?
(一) 通过情景导入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第一印象一样重要。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设置好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特别重要。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起,所有的学生对老师、对这节课都是充满了新鲜的期待的,如果教师在此时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对于整节课来讲都会是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满腹热情被浇了冷水,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现在开始进入课堂流程。
一是使用动情、流畅的语言。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用与教材内容相符、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
二是使用具有时代特征的音频、视频资料。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产生了许多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声音、画面,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 深入情境,体味历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氛围的设置,掌握学生信息,采取多种方式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线、信息线,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可以设置思考性问题引领学生置疑、探究,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切忌教师“一言堂”。当然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技巧性、层次性、针对性,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步指导学生深入历史知识的深处,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三) 课堂结束:欲说还休,意犹未尽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能够运用一些技巧,想方设法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都有意犹未尽、回味不绝之感,那么我们的历史课铃声响起,学生一定不会趋之若鹜。其实,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知识的空间并没有关闭,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延伸、发掘,是我们在设计课堂结束环节时需要下功夫研究的问题。
(四) 培养历史人文意识
作为初中学生,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观念,努力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这不仅是应对高考历史学科综合思维测试的需要,更是未来寻求发展机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该让学生具备一些现代公民必备的观念和意识,如诚信意识、经济意识、世界意识、文明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意识、人口意识、人文意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能源与资源意识、竞争意识等等。像经济意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特征、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出现与缓慢发展、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特征、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的理论与实践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再如世界意识,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全球化。课本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至经济全球化结束。
关键词:历史;素质;历史课堂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1.08.011
文章编号:1672-0407(2011)08-019-02 收稿日期:2011-07-16
翻开人类浩瀚如烟的教育史,我们从长河中看到历史学科是出现最早的学科之一。展望未来,我们或许可以预言,这门学科将伴随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历史学科之所以能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不败之精神,就在于它能使人类了解过去,看清现在和预知将来。历史课本的每一个单元和章节,都在向我们呈现过去人类走过的辛酸和荣耀,这其中蕴涵着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无论自豪、痛苦、愤怒、耻辱、荣光……都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到。基于这样的学科功能,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就不应只局限于狭隘的历史专业教育。历史课堂呈现知识的方式不同于其他学科,历史知识的呈现是多面的、立体的,无论人物或事件,均有一定的场面性、情节性。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利用学科知识向智能开发、启发创造性教育转化。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的更大限度地去把握历史课堂呢,既不放任自流,又非索然无味。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亮相
总所周知,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因此如果老师的自身素质过硬,一定会给学生非常正面的影响。教师的自身素质包括思想修养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技能素质3个方面。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情操、高尚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历史教学工作,要不断充实与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那么该如何展示自己的自身素质呢?
(一) 使用形象语言在教学中
中学历史课本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叙述史实简略、概括,不可能像历史演义、小说那样生动、具体,教师若照本宣读必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适当使用形象性的语言表述手段,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效果就大不一样。这就要求老师的表达能力了,以及叙述故事的感染力。
(二) 丰富情感的自然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而目前有些中学历史教材限于篇幅,把原来生动的史实浓缩成抽象枯燥的概念,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三) 教学图片的运用
初中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限度,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的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史料、历史地图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在实战课堂环节,我们又应该怎样实施呢?
(一) 通过情景导入课堂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正如第一印象一样重要。课堂教学更是如此。设置好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特别重要。每当上课的铃声响起,所有的学生对老师、对这节课都是充满了新鲜的期待的,如果教师在此时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对于整节课来讲都会是事半功倍。相反,如果一开始学生的满腹热情被浇了冷水,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现在开始进入课堂流程。
一是使用动情、流畅的语言。教师要根据教材实际,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用与教材内容相符、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
二是使用具有时代特征的音频、视频资料。音乐作品、文学作品是时代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产生了许多带有不同时代特征的艺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声音、画面,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 深入情境,体味历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教学情境氛围的设置,掌握学生信息,采取多种方式牢牢把握学生的情感线、信息线,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可以设置思考性问题引领学生置疑、探究,透过文字的表面深入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切忌教师“一言堂”。当然问题的设置一定要注意技巧性、层次性、针对性,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一步步指导学生深入历史知识的深处,深刻地把握教材内容,达到明理、导行的目的。
(三) 课堂结束:欲说还休,意犹未尽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也能够运用一些技巧,想方设法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在每节课结束时都有意犹未尽、回味不绝之感,那么我们的历史课铃声响起,学生一定不会趋之若鹜。其实,一节课虽然结束了,但知识的空间并没有关闭,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之外去延伸、发掘,是我们在设计课堂结束环节时需要下功夫研究的问题。
(四) 培养历史人文意识
作为初中学生,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观念,努力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这不仅是应对高考历史学科综合思维测试的需要,更是未来寻求发展机会的必然要求。
我们应该让学生具备一些现代公民必备的观念和意识,如诚信意识、经济意识、世界意识、文明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意识、人口意识、人文意识、法律意识、规则意识、能源与资源意识、竞争意识等等。像经济意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阶段与特征、中国古代资本主义的出现与缓慢发展、我国不同地域的经济特征、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中外贸易的发展变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全球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立的理论与实践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再如世界意识,世界近代现代史的一条重要的线索就是全球化。课本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至经济全球化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