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急性心肌梗塞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现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48例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58-01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经及时抢救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的占28例,好转10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的5例,死于心力衰竭的3例,因便秘而猝死的2例。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时露出焦虑、恐惧是一种应激产生的情绪反应。在抢救时,要动作敏捷,稳定病人情绪,主动关心和病人的起居及做好生活护理。
2.2吸氧
间断或持续吸氧,氧浓度2-4升/分钟,吸氧是心肌梗塞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至关重要的。
2.3卧床休息
发病后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谢绝探访人员,床上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病员的洗脸、喂饭、翻身、大小便等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护理操作和治疗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病员休息。第二周可下床在床边活动。第三至第五周,如病情稳定,可离病室活动及散步。对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2.4饮食和大小便护理
心肌梗塞病人第一周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后给半流质或软食。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食物结构中应给低脂肪、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尽量少食盐、茶、咖啡,忌烟酒。必要时可用通便药物甚至灌肠,防止大便过程中诱发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5疼痛护理
心肌梗塞患者常有剧烈的胸痛。因此,需要迅速的给予有效的止痛剂。遵医嘱给予吗啡、硝酸甘油等药物镇痛时,应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疼痛的变化情况,专人守护。
2.6输液时的护理
输液速度宜慢不宜快。由于输液时间长,应在治疗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观察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情况发生。
2.7心电监护
心肌梗塞病人确诊后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加强观察,密切监护,及早发现并发症。
2.7.1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护士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的失常图形,确保连续的心电监测质量,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7.2心力衰竭
多发生于心肌梗塞时的最初几天,以左心衰竭为主。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燥、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2.7.3血压监测
如果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应结合神志、意识的变化、皮肤的颜色、末梢循环情况等判断是否休克,如果是休克应给予抗休克处理,积极抢救[1,2]。
2.8溶栓护理
早期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应注意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及呕血、便血征象。注意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观察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意识、语言状态及肢体治疗情况等,判定溶栓效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溶栓可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溶栓治疗后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因此,溶栓治疗时应持续心电监护,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如利多卡因、阿托品等及抢救器械.
2.9康复指导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慢,而且患者以老年人偏多,因此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可给予缓泻剂口服,如麻仁丸等,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排便时,嘱其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以免引起猝死。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知识,教给患者相应的健康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48例患者的护理,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才能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继霞.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规律预防及护理[M].护士进修杂志,1991.6
[2]王田福主编.护理心理学[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4.73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7-0258-01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83岁,平均年龄62岁。其中经及时抢救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的占28例,好转10例,死于严重心律失常的5例,死于心力衰竭的3例,因便秘而猝死的2例。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
患者发病时露出焦虑、恐惧是一种应激产生的情绪反应。在抢救时,要动作敏捷,稳定病人情绪,主动关心和病人的起居及做好生活护理。
2.2吸氧
间断或持续吸氧,氧浓度2-4升/分钟,吸氧是心肌梗塞治疗中的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负担,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要求,控制心梗范围,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至关重要的。
2.3卧床休息
发病后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谢绝探访人员,床上活动减少到最低程度。病员的洗脸、喂饭、翻身、大小便等由医护人员协助进行。护理操作和治疗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病员休息。第二周可下床在床边活动。第三至第五周,如病情稳定,可离病室活动及散步。对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2.4饮食和大小便护理
心肌梗塞病人第一周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1周后给半流质或软食。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少吃多餐,忌暴饮暴食。食物结构中应给低脂肪、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饮食,尽量少食盐、茶、咖啡,忌烟酒。必要时可用通便药物甚至灌肠,防止大便过程中诱发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5疼痛护理
心肌梗塞患者常有剧烈的胸痛。因此,需要迅速的给予有效的止痛剂。遵医嘱给予吗啡、硝酸甘油等药物镇痛时,应注意随时观察病人疼痛的变化情况,专人守护。
2.6输液时的护理
输液速度宜慢不宜快。由于输液时间长,应在治疗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观察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避免加重心脏负担的情况发生。
2.7心电监护
心肌梗塞病人确诊后应立即进行心电监护。加强观察,密切监护,及早发现并发症。
2.7.1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并发心律失常常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护士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的失常图形,确保连续的心电监测质量,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7.2心力衰竭
多发生于心肌梗塞时的最初几天,以左心衰竭为主。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心率的变化。一旦出现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烦燥、紫绀、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等急性左心衰竭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2.7.3血压监测
如果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应结合神志、意识的变化、皮肤的颜色、末梢循环情况等判断是否休克,如果是休克应给予抗休克处理,积极抢救[1,2]。
2.8溶栓护理
早期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溶栓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应注意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倾向及呕血、便血征象。注意有无药物的不良反应或过敏反应。观察胸痛的性质、持续时间、意识、语言状态及肢体治疗情况等,判定溶栓效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溶栓可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以溶栓治疗后4小时内发生率最高。因此,溶栓治疗时应持续心电监护,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如利多卡因、阿托品等及抢救器械.
2.9康复指导
由于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慢,而且患者以老年人偏多,因此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可给予缓泻剂口服,如麻仁丸等,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排便时,嘱其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以免引起猝死。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知识,教给患者相应的健康知识。
综上所述,通过上述48例患者的护理,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仔细观察病人的病情,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使用适量的止痛镇静药物,帮助患者正确认识本疾病,做好康复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护理,才能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继霞.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规律预防及护理[M].护士进修杂志,1991.6
[2]王田福主编.护理心理学[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