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愤著书”说的再认识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yigeshi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文学创作的动力,我国古代的文论家有很多说法,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是其中的代表学说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自娱”说、“娱己”说、“遣兴”说、“畅神”说等,后面的这些说法可以概括为“著文自娱”说,“著文自娱”说可以说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很好的补充。这两种学说在中国古代文论史和文学史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发愤著书”说
  司马迁是我国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在他的文艺思想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发愤著书”。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这段话说: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了种种困窘之后的愤然之作,“愤”是作家创作的直接动力,作家遭遇不幸而“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通过“著书”而使内心“郁结”的“愤”宣泄出来,从而恢复心理平衡。这就是“发愤著书”说的一般原理。
  那么,司马迁所说的“愤”到底是什么含义呢?“愤”即是一种情感,是一种内心郁结而不得不抒发的心绪。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真情实感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前提。
  (一)“发愤著书”说的影响
  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揭示了文学艺术创造的普遍规律之一,对后世的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后来,人们沿着司马迁“发愤著书”的方向,对文学创作的发生又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创见,诸如“不平则鸣”说、“穷愁著书”说、“穷而后工”说等,其中,尤以韩愈和欧阳修二人最为有名。
  韩愈在前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不平则鸣”说。韩愈“不平则鸣”的理论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理论的扩展,它强调了作家的时代环境和时代沉浮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揭示出文学创作的内动力。
  继韩愈之后,欧阳修又进一步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他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理论。总结了历代文人由“穷”而“工”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穷”与“文”之间的关系。
  (二)“发愤著书”说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
  综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我们可以发现司马迁这一理论的合理性。杜甫,这位被称为“诗圣”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家,一生颠沛流离,写出了大量感人肺腑,流传千古的诗歌。杜甫能取得这么高的创作成就不是没有原因的,除了自身的天赋和勤奋努力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他自己经历过战争,体验过衣食的艰难,他懂得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以此我们可以看出,因愤怨而倾诉,由真情而吟唱,是杜甫诗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的主要原因。
  从文学的理论到实践,都说明了文学创作的实质是要有真情实感的,伟大的文学作品都是因情而作,“发愤著书”是优秀作品问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著文自娱”说
  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多大的磨难和不幸,但是,他们同样创作出了不朽的文学作品,给了后人无限的启示。这就涉及古代文论中关于创作动力的另一重要学说“著文自娱”说。
  “著文自娱”说萌芽于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序》云:屈原“作《离骚》,上以讽谏,下以自慰”。“自慰”已经蕴含了创作使作者自快自娱之意。进入魏晋南北朝,论者渐多。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云:“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酬觞赋诗,以乐其志。”陶渊明弃官归田,“著文”“赋诗,以乐其志”,“忘怀得失”,“自娱”是创作的目的,也是创作的动力。此论标志着“著文自娱”说的正式产生。
  “著文自娱”说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
  人不可能永远处于高度紧张的生命状态之中,人需要适时的放松,而文学创作是人类用来娱乐精神、陶冶性灵的最好方式之一,所以有很多人借文以“自娱”,曹丕和晏殊就是这样的人。
  曹丕虽有帝王之尊,但也能在文学史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写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篇学术论文《典论·论文》,在文中曹丕曾对此文章的质量作出很高的评价,一度认为“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正是这种文学的自觉,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文学的重要性,并使它不断地完善。
  所以诗人的“穷”与“达”,原本并没有什么“文章憎命达”﹑“才命两相妨”的必然性。
  关于文学创作的发生,据国内文学历史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文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人们在总结文学创作经验和探讨完相关问题后,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在所有关于创作动力的学说中,“发愤著书”说与“著文自娱”说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这两种学说为后人研究文学创作的动力给予了无限的启示。
  (责任编辑韦淑红)
其他文献
自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乌体林斯预防老年人呼吸道感染,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它是一个人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的心理特征.初中生的个性心理远未发展成熟,个性发展呈现出暂时的不平衡和偏激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以下是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养成学生个性的一些做法.  一、 超前学习,发展学生个性  “磨刀不误砍柴工”.超前学习也叫预习,是课堂上学生先自学,教师后教的一种学习方式;是课堂外学生先预习,并完成预习作业,写预习日记的一种学习方式
目的探讨甘草酸对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 AA)肾损害的保护作用,观察甘草酸是否可以减轻AA对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害,并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5%FCS RPMI-1640培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病,目前多采用介入超声硬化治疗,而对肾盂旁囊肿是否采用介入超声治疗尚存争议。我院自1991年1月至2005年1月,对25例肾盂旁囊肿采用超声引导细针穿刺硬化治疗,取
我校以美术专业为教学特色,根据《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新的教学改革。这几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美术高考取得辉煌的成绩,众多的学生考上了理想的美术院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新课改的不断改革与艺术高考的难度加大,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技能不断提高,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新的方式来组织参与,因此,大胆地开展课堂有效
1 病案摘要患者女,35岁,因活动后心慌、胸闷10年,间断咯血9年入院.UCG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微量心包积液,房颤,心功能3级.在
手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容易烧伤,而且以深度烧伤多见。早期功能锻炼非常重要,不仅会影响美观,而且可造成严重功能障碍,影响工作和生活。早期的处理方式与功能和外观有密切联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