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针对高三复习课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尝试着将问题教学法引入复习课中,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以达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三复习;学习兴趣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教学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主要是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提出和解决一个或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科学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的本质特征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里的问题既有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好的问题,又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提出的问题。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考能力,运用问题教学法能突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1.教学生初步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
在复习课中,学生对要复习的知识似曾相识,如果教师单调地重复讲过的内容,结果可能是无所作为;如果复习形式单调,教师“一唱到底”,“满堂灌”,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因此,笔者尝试以学生提问为复习课的“调味剂”。
例如,在复习人民版的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中的第一节《新航路的开辟》中,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1)如果你生活在15世纪的欧洲,要进行远洋航行,怎样才能安全到达富庶的东方?
(2)这些航海家为什么要进行远洋航行?
(3)成功返航的航海家们带回来了满船的香料、烟草、金银等,这些物品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4)新航路的开辟对整个世界是福还是祸?
(5)对于远洋航行我们并不陌生,中国有郑和下西洋,他们之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却是学生复习这节课内容的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这些问题还可以用来作为指导学生学习提问技巧的载体。先把这些问题分类:
问题一属于体验式和情景式提问,这类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创设情景。学生模拟当事人可以引起学习的兴趣,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可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二是对问题一的递进提问,目的是为了区别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条件与必要性条件的不同。
问题三是属于分类式问题。这样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分类,使答案清晰有条理。
问题四是对抗式的问题。这类问题大多数是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历史事件,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问题五是对比式问题。这一问将单一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除了比较两者不同之外,还要探究造成不同的原因。
把这些问题分类后,学生分组讨论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出问题?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地归纳出历史问题的提出方法:可以对历史事件的起因、具备的条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提问,还可以把同一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提问等,这样就拓宽了学生思考历史问题的思路,比单调地背诵历史事件的起因、背景、意义、影响等要生动鲜活的多。
2.学生初步掌握历史提问的基本方法后,还要进行更高层次的操练
在前一个环节中,只是针对新航路开辟单一的历史事件来提问。而在考试中,学生面对的是多则的材料,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了。有些材料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是认真研究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每一则材料提问,然后再找出多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些材料之间是递进关系,有些是类比关系,有些是因果关系,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同时,在这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分析说明”“分析比较”“概括指出”“比较说明”等词语。学生在学会使用这些词语的过程中也就明确了它们之间的不同,明确了要回答这类问题的方向。
这个阶段的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可以让学生明白回答材料题不是将已有的历史知识全部默写出来,而是要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认识来作答。
三、问题教学法的效用
1.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既包括教师设计好的提问,又有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从创设情境再到思维的扩展,都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发地产生新的问题,这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最好表现,问题教学法很好地发挥了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过程中肯定了自己,更加自信,为更好地学习历史打下基础,同时也形成了学习历史的良性循环。
高三复习课中使用问题教学法也有同样的效果。高三学生因为高考迫在眉睫,学习历史的目的性更实际,就是要提高历史成绩。如果单纯地把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一遍,把课本的知识背好,这不仅枯燥,而且已经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了。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思维方面要有彻底的转变。有些学生常常复习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它,基于这个原因引入问题教学法,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将复习的历史知识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明确了提问者的意图,也明白了回答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这样的训练有很强的实效性,在提问和回答之间可以建立起学生与试卷出题者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2.问题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中实施可以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单一的历史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得到不同的思考与启示。单一的历史事件也可以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与其他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然后找到其中的内涵本质。有效的历史问题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指导现实的生活。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活跃了学习氛围,开阔了眼界。为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必须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设计问题,这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时,也同时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会降低学生回答材料题的难度。课堂实施问题教学法,学生在交流探讨问题时拓宽了对历史事件认识,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问题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更多地拓宽自己的思维,广泛地查阅资料,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学生的目的。教师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把控全局。
其次,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正确的评价,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就置之不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也要执鼓励的态度,肯定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讨论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力图将学生的认识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一些偏颇和极端的想法,把握好课堂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1]余文森,王晞主编.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韩永昌主编.心理学[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Marylou Dantonio著.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三复习;学习兴趣
一、问题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教学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法,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主要是教师)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提出和解决一个或一系列问题,从而实现科学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的本质特征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这里的问题既有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好的问题,又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质疑提出的问题。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考能力,运用问题教学法能突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1.教学生初步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
在复习课中,学生对要复习的知识似曾相识,如果教师单调地重复讲过的内容,结果可能是无所作为;如果复习形式单调,教师“一唱到底”,“满堂灌”,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因此,笔者尝试以学生提问为复习课的“调味剂”。
例如,在复习人民版的必修二专题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中的第一节《新航路的开辟》中,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
(1)如果你生活在15世纪的欧洲,要进行远洋航行,怎样才能安全到达富庶的东方?
(2)这些航海家为什么要进行远洋航行?
(3)成功返航的航海家们带回来了满船的香料、烟草、金银等,这些物品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4)新航路的开辟对整个世界是福还是祸?
(5)对于远洋航行我们并不陌生,中国有郑和下西洋,他们之间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却是学生复习这节课内容的有效手段。
除此之外,这些问题还可以用来作为指导学生学习提问技巧的载体。先把这些问题分类:
问题一属于体验式和情景式提问,这类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创设情景。学生模拟当事人可以引起学习的兴趣,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可培养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问题二是对问题一的递进提问,目的是为了区别新航路开辟的可能性条件与必要性条件的不同。
问题三是属于分类式问题。这样的设计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分类,使答案清晰有条理。
问题四是对抗式的问题。这类问题大多数是起到发散学生思维的目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历史事件,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问题五是对比式问题。这一问将单一的历史事件与同一时期的其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除了比较两者不同之外,还要探究造成不同的原因。
把这些问题分类后,学生分组讨论从哪些方面可以提出问题?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很快地归纳出历史问题的提出方法:可以对历史事件的起因、具备的条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提问,还可以把同一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提问等,这样就拓宽了学生思考历史问题的思路,比单调地背诵历史事件的起因、背景、意义、影响等要生动鲜活的多。
2.学生初步掌握历史提问的基本方法后,还要进行更高层次的操练
在前一个环节中,只是针对新航路开辟单一的历史事件来提问。而在考试中,学生面对的是多则的材料,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了。有些材料看似没有任何联系,但是认真研究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就每一则材料提问,然后再找出多则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有些材料之间是递进关系,有些是类比关系,有些是因果关系,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同时,在这环节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分析说明”“分析比较”“概括指出”“比较说明”等词语。学生在学会使用这些词语的过程中也就明确了它们之间的不同,明确了要回答这类问题的方向。
这个阶段的训练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又可以让学生明白回答材料题不是将已有的历史知识全部默写出来,而是要根据材料结合自己的分析比较和概括认识来作答。
三、问题教学法的效用
1.问题教学法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既包括教师设计好的提问,又有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生成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梯度,从创设情境再到思维的扩展,都是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发地产生新的问题,这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的最好表现,问题教学法很好地发挥了学生课堂主体的作用。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过程中肯定了自己,更加自信,为更好地学习历史打下基础,同时也形成了学习历史的良性循环。
高三复习课中使用问题教学法也有同样的效果。高三学生因为高考迫在眉睫,学习历史的目的性更实际,就是要提高历史成绩。如果单纯地把历史基础知识复习一遍,把课本的知识背好,这不仅枯燥,而且已经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了。高考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思维方面要有彻底的转变。有些学生常常复习了课本的基础知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它,基于这个原因引入问题教学法,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将复习的历史知识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明确了提问者的意图,也明白了回答问题的方向和方法。这样的训练有很强的实效性,在提问和回答之间可以建立起学生与试卷出题者之间的联系,利于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2.问题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问题教学法在课堂中实施可以激活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有价值的历史问题可以让学生豁然开朗。原来单一的历史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得到不同的思考与启示。单一的历史事件也可以通过横向纵向的比较,与其他的事件联系在一起,然后找到其中的内涵本质。有效的历史问题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指导现实的生活。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活跃了学习氛围,开阔了眼界。为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必须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设计问题,这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当学生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时,也同时训练了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会降低学生回答材料题的难度。课堂实施问题教学法,学生在交流探讨问题时拓宽了对历史事件认识,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问题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高,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
首先,教师在备课中要更多地拓宽自己的思维,广泛地查阅资料,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问题,这样才能达到调动学生的目的。教师只有充分准备,才能在课堂上把控全局。
其次,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正确的评价,不能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就置之不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对一些没有价值的问题也要执鼓励的态度,肯定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并积极讨论解决问题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力图将学生的认识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要及时纠正学生一些偏颇和极端的想法,把握好课堂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1]余文森,王晞主编.教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韩永昌主编.心理学[M].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Marylou Dantonio著.课堂提问的艺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