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落实素质教育,就是要教师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学有保障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悦愉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的课堂局面,使学生敢于也乐于参与探讨和学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包括教学活动民主化,师生关系平等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优生主动涌现,差生主动提高,摆脱师生之间的对立服从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
2、实行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就是把课堂知识的获取过程与课外的、校外的、家庭的、社会的等相关信息紧密联系起来,内外沟通融会贯通,把课内的知识放在一个大环境中采用多种渠道和形式获取知识。
3、改革课堂组织形式。教师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和个别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给学生编排小组,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研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各向交流,建立了小组.研讨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课堂组织形式。实践证明,通过互相讨论,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有助于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问题;通过汇报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二、巧创激趣情境,让学生学有兴趣
1、精心设计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内容,变换出各种各样的课前导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如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说出一个数,我就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发言,都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判断的快,而且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方法”。此时,老师适时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进入新知的探索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外界刺激产生积极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必须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问题情境之中。通过问题情境揭示矛盾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情境深化对数学知识规律的认识;通过问题情境扩展延伸知识。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一波不平一波又起”的感觉,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操作的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如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让学生在身边找一个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量一量,算一算,计算出这个物体长方形面的周长,有的同学量,有的同学记录,有的同学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就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即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1、会听。听的过程是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是学生理解能力、储存能力、反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种事物时,大脑皮层将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此时,神经细胞兴奋最高,人的接受能力最强,所以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听时精力要集中,要会听,听得懂。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听,抓准关键记。从听中悟方法,从听中悟关系,从听中明算理。如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口述式题让学生说得数,口述概念让学生判断,口述应用题让学生分析等方法,在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同时,培养思维敏捷性。
2、会看。会看这里主要是指看书。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是学生形成技能,增强理解,帮助巩固的重要手段。但小学生阅读课本往往急于求成,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所以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先讲后看、边讲边看、先练习后对照、先看后议等不同训练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看课本时要做到边看边动脑,提出问题;边看边动笔,划出重点,作些批注。
3、会想。想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初步的思维方法,一般指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使学生思而有据,想而有法。①学会初步分析、综合。分析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在小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分析即从未知到已知,执果索因。综合是由已知到未知,由因导果,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一般以问题入手找条件定思路,然后从已知条件开始列式。这实际上是一个分析综合相结合的过程:②学会归纳总结。从众多数学材料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其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如观察中揭示规律、计算中发现规律、分析中寻求规律、迁移中总结规律等;③学会以旧促新。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新旧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旧知识都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所以教学时教师必须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点拔,帮助他们从旧知领域向新知识领域过渡、迁移。
四、关注个人体验 让学生学有个性
多元化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对一个充满挑战的未来社会而言,个性是一笔财富,个性即意味着创造,雷即意味着平庸。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才能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学有保障
1、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悦愉的教学氛围,改变过去那种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的课堂局面,使学生敢于也乐于参与探讨和学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包括教学活动民主化,师生关系平等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每个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优生主动涌现,差生主动提高,摆脱师生之间的对立服从的关系,师生之间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用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交流。
2、实行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就是把课堂知识的获取过程与课外的、校外的、家庭的、社会的等相关信息紧密联系起来,内外沟通融会贯通,把课内的知识放在一个大环境中采用多种渠道和形式获取知识。
3、改革课堂组织形式。教师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特长和个别因素,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给学生编排小组,把个人自学、同桌商量、小组研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各向交流,建立了小组.研讨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课堂组织形式。实践证明,通过互相讨论,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有助于学生全面地思考问题,解决疑难问题;通过汇报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个性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二、巧创激趣情境,让学生学有兴趣
1、精心设计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想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知识内容,变换出各种各样的课前导入,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如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我便对学生说:“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数字游戏,看谁能考倒老师。只要你说出一个数,我就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争先恐后发言,都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但判断的快,而且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急于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方法”。此时,老师适时点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进入新知的探索过程
2、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外界刺激产生积极的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就必须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问题情境之中。通过问题情境揭示矛盾提出问题,通过问题情境深化对数学知识规律的认识;通过问题情境扩展延伸知识。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一波不平一波又起”的感觉,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以尝试、操作的空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如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让学生在身边找一个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量一量,算一算,计算出这个物体长方形面的周长,有的同学量,有的同学记录,有的同学算,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有方法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也就打开了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即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1、会听。听的过程是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过程,是学生理解能力、储存能力、反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注意某种事物时,大脑皮层将产生一个优势兴奋中心。此时,神经细胞兴奋最高,人的接受能力最强,所以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听时精力要集中,要会听,听得懂。边听边想,边听边记,抓住重点听,抓准关键记。从听中悟方法,从听中悟关系,从听中明算理。如在平时教学中,我常常采用口述式题让学生说得数,口述概念让学生判断,口述应用题让学生分析等方法,在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同时,培养思维敏捷性。
2、会看。会看这里主要是指看书。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是学生形成技能,增强理解,帮助巩固的重要手段。但小学生阅读课本往往急于求成,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所以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根据不同教材不同年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先讲后看、边讲边看、先练习后对照、先看后议等不同训练方法。同时训练学生看课本时要做到边看边动脑,提出问题;边看边动笔,划出重点,作些批注。
3、会想。想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初步的思维方法,一般指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使学生思而有据,想而有法。①学会初步分析、综合。分析综合是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在小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分析即从未知到已知,执果索因。综合是由已知到未知,由因导果,如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一般以问题入手找条件定思路,然后从已知条件开始列式。这实际上是一个分析综合相结合的过程:②学会归纳总结。从众多数学材料中,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其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如观察中揭示规律、计算中发现规律、分析中寻求规律、迁移中总结规律等;③学会以旧促新。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新旧知识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每一个旧知识都是新知识的“生长点”,所以教学时教师必须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在学生思维的关键处点拔,帮助他们从旧知领域向新知识领域过渡、迁移。
四、关注个人体验 让学生学有个性
多元化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对一个充满挑战的未来社会而言,个性是一笔财富,个性即意味着创造,雷即意味着平庸。现代的教育观认为,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学习数学,才能使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具有不同思维特点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