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在黑暗中感知世界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zl90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文字,我的歌,就是我的盲人影院,是我的手和脚,她们甚至比我的身体和房屋更具体,更实在。感谢她们承载着我在人群中漫游,给我带来面包、牛奶、爱情和酒。我把我黑暗的日子拧啊拧,拧出窗台上的一张专辑和一本书,为那些虚度的光阴命名,还有一些流逝的、不可命名的日子和人,为她们曾默默地微笑过存在过作见证。”周云蓬,新世纪的候鸟歌手,冬天去南方演,夏天在北方唱,春秋去海边。九岁失明,学会了弹琴、写诗,云游四方。
  2011年10月15日是国际盲人节。那天一早,周云蓬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节日,黑暗自己找上门,光明出门去争取。
  
  这是一所盲人影院
  那儿也是个盲人影院
  银幕上生满潮湿的耳朵
  听黑蚁王讲故事:
  有个孩子
  九岁失明
  大半生都在一所盲人影院里
  听电影
  他想象自己学会了写诗弹琴
  走遍四方
   ——《盲人影院》
  1970年12月15日,周云蓬出生在沈阳铁西区。9岁起,他开始看不见了。但9岁前的颜色记忆,他一直保存着,被细细摹化在文字与音乐里。“它们是我想象的原材料,梦会告诉你,那就是绿色的。在我生活的70年代,颜色都比较单调,我失明前没见过彩色电视机,人们穿的也是绿色的军装或者深蓝色粗布衣服,建筑也是灰色的。那是一个比较灰色的年代,我都没见到过姑娘穿裙子。”
  失明的岁月里熟悉的一幕是拿着小砖头一样的收音机,电台信号不清楚,不断变换方向听,听着邓丽君甜蜜的声线在小胡同里回荡,“简直是天籁!”这是音乐最初给周云蓬最强悍的杀伤力。同样的震撼还来自于文学,那是“再也无法复制的一个年代”,在工人的胡同区,大家坐在路灯下面,谈论卡夫卡、斯宾诺莎,八十年代的人们对文化有种崇拜。那时周云蓬一直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周云蓬第一把琴是花二十块钱买的“百灵牌”吉他,学会的第一首歌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1992年在长春上大学的时候,跟同学油印了一本小诗集叫做《失眠者》;1994年,《地平线的呼唤:中国当代残疾人诗文选》里,他以“凡天”的笔名发表了六篇随笔和诗歌。不想再多描述周云蓬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磨砺,但音乐与文学这两条主线,在他生活里不断出现。文学带来的养分“或者直接转化为歌词(如《盲人影院》),或者让他写出《不会说话的爱情》那样意向古典却又锋利直接的歌,如果颠沛流离的人生体验让他的音乐无形中厚重,诗性却助长了它的轻盈,这成为周云蓬独特的音乐气质。”
  2007年4月30日,周云蓬在“无名高地”酒吧演出,带了刚刚出厂的《中国孩子》唱片。就是这张专辑里,《中国孩子》、《买房子》等充满现实冲击力的歌在周云蓬的全国巡演和网络中传唱开来。也是凭借这张专辑,周云蓬获得了“第八届华语传媒音乐大奖”颁发的“最佳民谣艺人”、“最佳作词人”两个奖项,并被人赋予最具人文精神的民谣音乐人、音乐公民、抗议歌手等称号。但是周云蓬说:“人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要为了一个角色而骑虎难下。”
  
  春天
  责备没有灵魂的人
  责备我不开花
  不繁茂
  即将速朽,没有灵魂。
  马齿咀嚼青草,
  星星在黑暗中
  咀嚼亡魂
   ——《春天责备》
  周云蓬的《春天责备》,2005年就曾自费出版,印了1000册,据他说“基本上都送完了”。后来,出版社的编辑因为喜欢他的歌,进而联系他,希望出这本书,最终有了这本正式的《春天责备》诗文集。里面包括诗作、这些年写的一些随笔,以及一篇名为《歌者夜行》的周云蓬口述自传。
  周云蓬将命运所带来的黑暗化为一首首诗与歌,他闭着眼,却能以超凡的感知力洞察生活和世界,看到的比明眼人更多。罗永浩在听过他的音乐、看过他的诗歌后,心头为之一震:“没法相信一个盲人能写出这样的句子。”
  周云蓬的诗文、思想来自于过去颠沛流离的生活,而文字的审美则更多地来自于与生俱来的灵性。他曾经狂热地喜欢舍斯托夫,“以头撞墙与狂野呼告的哲学”;如今,周云蓬最喜欢的作家是契诃夫,“契诃夫把欢乐的事情写得那么辛酸,把辛酸的事情写得那么欢乐,连死亡也是忧伤而温柔的。他把许多种复杂的情绪都调和在一起,我觉得好的东西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性。”
  当年在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念中文系时,盲人书籍太少,周云蓬只有靠教人弹琴来交换别人给他念书,教一小时琴,帮他念两个小时书。都是名著,也有萨特、加缪和尼采。现在,他使用听书机阅读,“读书是我的乐趣。这种乐趣不是为了写作,就像我听音乐不是为了写歌。过去读书是教人弹琴,用劳动换来的,所以舍不得看武侠小说,只读名著。现在用阅读器读书方便多了,比以前自由。我现在每天都读一点,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阅读状态更幸福了。”
  听书机,就是把txt文档导入进去,能听到机械式的读音,语速慢一些,断句有时候也奇怪,周云蓬要自己重新组织一遍词语。《春天责备》里的散文,短句子多,就和他的读书方式有关。“我‘读’的书其实是听,所以更在意句子的听觉效果。这个听书机效果和一般阅读不一样。另外,我本来就喜欢短句子,把整个文章的节奏放缓下来。还跟我打字有关,打长句子,错误率高。” 现在他还可以借助一些特制的语音软件,上网浏览和写作。
  周云蓬的诗和散文有文字的音律和节奏。“我从小就靠耳朵来阅读。视觉和听觉的阅读是两种方式,记忆起来是一样的。听书不会考虑象形文字,而是注重音节。像我现在写东西时,就会注重好听,注重文字的节奏感和韵律。每次写完什么,我都会用语音设备听一遍,感觉不好听就修改。我听到一些好的句子都会自然记住。”
  上天拿走了周云蓬的光明,在这样负面的、有缺失的人生中,他找到其他的方式体会文字。周云蓬对《诗经》有一种“嗅觉上的好感”,《牛羊下山》,还有《不会说话的爱情》的歌词,很多来自嗅觉上的灵感。什么是“嗅觉的”?“牛羊下山,晚炊,草木香,山气日夕佳,生火的柴火和牛粪味,陈年的米缸。嗅觉更接近于艺术的本质,它和艺术冲动一样的深邃原始。”于是他写下了这样的句子:诗经最终长成了一株香樟树/杜甫是那种沉寂的落叶/欧阳修是秋天的苦香。
  我走遍八千里水路永远在路上不断离开
  我去神农架的深处去梅里雪山
  进入天坑,去藏北无人区,以凋零残破的人生来一次辉煌的豪赌
   ——《如果你突然瞎了该怎么办》
  2011年8月的上海书展上,周云蓬举办了一场读者见面会。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的活动场地来了不少人,椅子不够,很多人坐在地上。这次周云蓬也带了吉他——在他身上,“文学”与“音乐”这两种文化载体,“书写者”与“歌者”这两种身份,早已无法分离。活动开始前,他坐在台上调弦,女友绿妖一直在旁协助,低声和他说话,完全陌生嘈杂的环境里,她是他的眼睛。
  很快现场的提问就争先恐后起来,有人问:周老师,你的灵感来源是什么?是否有个人独有的经历?周云蓬说,神秘的暗示,不可测的梦。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躲避意外,但生活有时会把你一脚踢进一条岔路,他喜欢这样的偶然性。主持人补充道,周老师就是一台没有装杀毒软件的电脑,坦然地去面对生活带给他的意外。又有人问,艺术家如何在吃不上饭时仍不向生活妥协?周云蓬回答:吃不饱饭的时候,可以向生活妥协啊,人首先要吃饱饭,这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台下顿时掌声一片。
  这样的智慧与通达,来自于周云蓬曾经历的生活,那是一种曾经动荡的,饱尝过流浪、自由与磨砺的生活。上中学时,周云蓬曾发愿要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1995年,怀揣着600块独自到北京谋生,“什么失明残疾,都忘了,一头扎入火热的、为生存斗争的洪流中。”一次采访中他提到,那时他在街头或酒吧卖唱,“在酒吧基本上属于伴餐性质的,台下都是鱼香肉丝,烧茄子,好比在厨房里唱歌。最困难的时候,还是依靠陀思妥耶夫斯基他老人家,看他比我还纠结,心就踏实了。”
  问答结束后,周云蓬开始调弦唱歌。《小王子》,新疆民歌《阿瓦尔古丽》,还有那首著名的《九月》。现场音响其实并没有很好,但在现场听他的歌,看着他的脸,十倍地让人动容。所有人都非常安静专注,不断有人从旁边的展馆走过来站定聆听。不少人买好他的《春天责备》,静静等候在签名的队列中。
  周云蓬签名是颇为费力的。他要用手指协助笔尖定位,慢慢地在扉页上写出一个大大的“云”字,像是一幅画。很快,他左手的食指和拇指就被签字笔画得一片黑点。有人想和他握手,在他耳边说:周老师握个手好吗?他会朝自己想象的方向和高度伸出大手,等两只手相遇,就实在地握一握。
  
  周云蓬说:“我到处走,写诗唱歌,并非想证明什么,只是我喜欢这种生活,喜欢像水一样奔流激荡。我也不是那种爱向命运挑战的人,并不想挖空心思征服它。我和命运是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形影相吊又若即若离,命运的事情我管不了,它干它的,我干我的,不过是相逢一笑泯恩仇罢了。”
其他文献
2011年,“开卷”好书评审与博客来编辑之间最大的共识就是“华文创作闪闪发亮”,入围开卷好书榜的54本文学书,中文创作就占了六成,“无论质量都优于翻译书”,这是近几年来的头一次。    入冬后第一波寒流报到,一年又到末尾。“中国时报开卷版”轰轰烈烈选十大好书,为好书拍BV(Book Video),今年最重大的突破是,找到大明星为作家“站台”(以“一位得奖作家+一位艺人+一本得奖书籍”的概念,邀请1
期刊
哈利是只有黑点的白狗,他俏皮可爱、主意多多,还总会给自己惹些“小麻烦”。他很调皮,不爱洗澡还把自己玩得一身脏,从黑点白狗变成白点黑狗;他很爱美,不喜欢玫瑰图案的花毛衣,竟能让毛衣变成小鸟的窝;哈利还很执着,为了让大嗓门的邻居别再唱歌,他的点子可有一箩筐……哈利有时开怀得意,有时沮丧失落,但不管怎么调皮,无论遇到什么麻烦,爱他的家人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这只从《好脏的哈利》中走出的“小脏狗”,诞生
期刊
一天又结束了,当人们赶路回家的时候,我的一天才正式开始。菜单只有墙上写的这些,你也可以点你想吃的,我做得出来就帮你做,这就是我的经营方针。营业时间从午夜12点到早上7点,人们称这儿叫“深夜食堂”。你问会不会有客人来?喔,还不少喔!  ——《深夜食堂》  如果在深夜,一个城市的旅人,最想遇见的,我想会是安倍夜郎笔下的“深夜食堂”。  “深夜食堂”,坐落在繁华大都会的小巷弄里,每天晚上12点开门,早上
期刊
中国的古籍影印源流可以追溯至古代的翻刻,但翻刻始终与原刻有较大差距。随着现代印刷技术和照相技术的发展,影印技术比之翻刻能更进一步逼真还原原件。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国出版界就已经开始采用照相影印方法整理出版了不少古籍。其中商务印书馆无论是成就还是影响都是最大的。至今令大家熟知的众多解放前的影印出版物均源自商务印书馆。其中较有影响的有《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珍本丛书》等。解放
期刊
在中国,如果你是一名标准的科幻迷,一定知道《科幻世界》。从1979年创办以来,《科幻世界》致力于耕耘中国科幻领域三十几年,鼎盛时期杂志发行量达40万册。目前旗下拥有《科幻世界》、《科幻世界·译文版》、《小牛顿》、《奇幻世界》四种畅销期刊及上百种幻想类图书。  除了在杂志上介绍世界科幻发展的现况、刊登国外名家的最新作品,《科幻世界》同时经营本土作家。科幻迷能叫得出名字的国内本土科幻原创作者,刘慈欣、
期刊
谭光磊是把英文好故事带到华语地区的人。  和他聊工作或是读他写的书讯,很快会陷入一种既亢奋又苦恼的状态。亢奋是因为欧美出版圈的那些事,在他热情洋溢的讲述下有一种现场感,仿佛正在上演“出版界《新闻编辑室》”,随着事情的发展让人热血沸腾。一群掌握欧美出版潮流、炮制世界级超级畅销书的编辑、文学经纪人,在短时间内如何抢下一本书,而每一位出场的人物又都带着密度极高的信息。这位曾以几百万美金签下某一本出版圈内
期刊
提起台湾文学,人们会不自觉地想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台湾兴盛的艺文风潮,以及当年专门出版文学作品而红极一时的文星书店,更不会忽略其后七十年代时被称作台湾出版社“五小”的九歌、尔雅、洪范、大地、纯文学。其中洪范由杨牧、叶步荣、痖弦、沈燕士共同筹资创办,全名“洪范书店有限公司”。出版社取名“书店”并不多见,“那时还想,用这个名字将来还可以开书店”,洪范日常经营主事人叶步荣曾如是说,但未料洪范持续出版三十多
期刊
《纽约时报》近日有则新闻报道称:  亚马逊今年秋天即将出版 122 本书籍,包括实体与电子书。此举无疑将使得亚马逊与既有的供货商,在合作基础上增添了竞争关系……  ……向来以直言著称的Melville House出版社Dennis Loy Johnson说:“出版商都吓坏了,不知该怎么办”。电子书商Richard Curtis说:“每个人都怕亚马逊,从书店、出版社到经销商都怕哪天一觉醒来,亚马逊已
期刊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题都城南庄》    有关这首诗和它背后的故事,早已为世人所知,而“人面桃花”这个美丽的意象从此就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心中定格了。当回首往昔的追梦生涯,记忆渐又清晰起来,格非就是沿着这条民族记忆的路线,重写时代的心灵史,追忆梦中的桃花源。  关于格非的评论太多了,作为1980年代崛起的实验小说家,从成名作短篇小说《迷舟》到
期刊
南京大学出版社,创立于1980年5月,秉承其母体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之精神、励学敦行之作风,着力打造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出版社。  现任总编辑金鑫荣,1988年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即入南京大学出版社从事人文学术类编辑出版工作。一晃,已将人生的过半精力投注在出版领域,而自己也近知天命之年。回望当时,时惠荣社长在仅有30万开办费,“二三十杆枪”的条件下,以新生之力,在全国出版大军中,揽得风光成清景。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