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簡要论述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并且有利于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促进课堂活跃、改善师生关系等方面起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数学教学 应用
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也把数学带入了各行各业。高新技术的高精度、高速度、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益,以及全自动化等,都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计算机的计算和控制下实现的,“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现代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技术已经进入到我们的课堂中。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发展。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这在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学习图形的时候,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使学生在专心致志的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骑这样的车会是怎样的情形吗?”“如果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呢?”学生立即展开想象,一边想一边说,那会颠簸得很厉害,有的学生甚至做起动作表演起来了。学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课件动画:一个骑着车轮是椭圆的自行车的人,在马路上被颠得狼狈不堪的滑稽情景。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
2.教育技术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处理收据时,可用Excel制作了统计表,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把它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柱形统计图,扇形图等形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和快速处理,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在使用“几何画板”给学生营造出探索性学习的环境以后,我们看到了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奇特效果。其实“几何画板”提供的动态几何环境,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教师指定的图形或问题,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创造能力的实践园地。甚至可以让他们对一些“异想天开”设想的几何图形系统,实施动态的观察和分析研究。
3.教育技术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枯燥,很多学生讨厌学习数学。为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需要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有趣,而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可以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可以使用百叶窗形式,或自左向右的形式,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的自动地缓缓沿着固定的方向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化静为动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感觉枯燥乏味。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生动的立体形象,由此传递的语言清晰明了,形象具体,使静态的语言化为动态的情境。
二、教育技术在教材设计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起课堂高潮。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加强。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某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答案,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例如: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包装盒,你知道它们是由哪些形状的硬纸板围成的呢?等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播放了粉笔盒、茶叶罐(圆柱体)等几种包装的展开图。学生集中精神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结合的气氛。
2.培养师生感情。
在课堂中适当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能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
参考文献:
[1]刘兼.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3]吕达.教学心理学.
[4]黄翔.数学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教育技术 数学教学 应用
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也把数学带入了各行各业。高新技术的高精度、高速度、高安全、高质量、高效益,以及全自动化等,都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方法在计算机的计算和控制下实现的,“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现代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迅速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适应信息社会对中学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加速中学数学教育改革的步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育技术已经进入到我们的课堂中。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发展。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及计算机的多媒体技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这在初中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们学习图形的时候,需要空间想象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使学生在专心致志的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自行车的车轮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你能想象一下骑这样的车会是怎样的情形吗?”“如果自行车的车轮是椭圆呢?”学生立即展开想象,一边想一边说,那会颠簸得很厉害,有的学生甚至做起动作表演起来了。学生回答后,我又投影出示制作的课件动画:一个骑着车轮是椭圆的自行车的人,在马路上被颠得狼狈不堪的滑稽情景。通过这一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想象力变得更加丰富。
2.教育技术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比如在处理收据时,可用Excel制作了统计表,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把它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柱形统计图,扇形图等形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和快速处理,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较大的帮助。在使用“几何画板”给学生营造出探索性学习的环境以后,我们看到了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奇特效果。其实“几何画板”提供的动态几何环境,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地去理解教师指定的图形或问题,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培养创造能力的实践园地。甚至可以让他们对一些“异想天开”设想的几何图形系统,实施动态的观察和分析研究。
3.教育技术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枯燥,很多学生讨厌学习数学。为使学生从厌学到乐学,需要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有趣,而多媒体应用于数学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可以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可以使用百叶窗形式,或自左向右的形式,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的自动地缓缓沿着固定的方向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化静为动也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本和板书,难免感觉枯燥乏味。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静止的文本可以按指定的轨迹运动,静态的图可以像动画一样移动,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色彩可以变化,速度可以控制。学生在动画的刺激下,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生动的立体形象,由此传递的语言清晰明了,形象具体,使静态的语言化为动态的情境。
二、教育技术在教材设计中的应用
1.创设问题情境,激起课堂高潮。
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机制,它对大脑皮层具有很强烈的持续的刺激作用,使人一时猜不透,想不通,又丢不开,放不下,尤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加强。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某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答案,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尽管这节课在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例如: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提问:生活中有许多漂亮的包装盒,你知道它们是由哪些形状的硬纸板围成的呢?等学生回答后,我用多媒体播放了粉笔盒、茶叶罐(圆柱体)等几种包装的展开图。学生集中精神观看后,情绪高涨,思路开阔。并配上轻松的背景音乐,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结合的气氛。
2.培养师生感情。
在课堂中适当给予学生思考与活动、讨论的时间,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能注意学生的学习反应,克服因人机对话造成的情感淡薄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情商。
参考文献:
[1]刘兼.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
[3]吕达.教学心理学.
[4]黄翔.数学新课程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