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普通高中新课程结构相适应,新一轮高中政治课改方案中首次出现了“模块”设置。模块即主题单元,是为了实现明确的教育目标,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通过教学,能使师生的课堂生活丰满,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政治模块的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政治模块不管从主题名称,还是从模块的实质内容,均体现出与生活前所未有的紧密结合。所有的模块均缘自于生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二)时代性
以《经济生活》模块为例,在知识内容上包括投资与创业,消费与理财,突出了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技能角度要求学生学会如何投资,让生产要素活力进发,如何经营一家经济实体等,这些均是当前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备技能;在此基础上,辩证地对待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显然,上述这些方面均体现了政治课模块的与时俱进。
(三)灵活性
从政治模块的组织形态上,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改变了原先高中政治课程的线性分布状态;在教学选择上,四个必修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定,其他六个选修模块更能为那些爱好或学习进度不一的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
三、政治模块实行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生活化教学在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架设了桥梁,经济生活告诉学生如何驾驭市场经济,政治生活使学生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文化生活也使学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教师在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各个模块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更找到了应用知识的价值。
(二)实现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政治科目所包含的不同模块,在数量及内容上实现了政治课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在实施中,生活化教学将政治学科的先进性要求与适用范围的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将知识功能与实际功效相统一,既着眼于部分学生升学的需要,在认识世界,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展科学思维,同时又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教给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的经济学常识,法律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理论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有差异的发展。
(三)凸显政治模块的育人价值
政治模块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将各个模块理论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使理论开始灵动、形象、有说服力。各个模块均有自己特定的主题,哲学模块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辩证、客观地善待周围的人与物;道德与伦理常识能够教会学生正确对待科技道德、网络道德,从而实现政治模块的向善价值。所有的模块尽管着眼点不一,但通过生活化教学均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集体意识,并将每个人的感性、理性、悟性三者统整为政治模块所要求的爱,表现为爱祖国、爱社会、爱他人。
四、政治模块实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紧扣模块主题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各模块的主题,所选择的事例和所引用的数据均要围绕该模块的主题,而且应当精确到所授课内容中的具体主题来进行,以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导致主题迷失。
(二)建构真实课堂
政治课模块教学走向生活化,直接将理论的张力建构在生活世界中。对于学生来说,模块学习就有了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在生活化的舞台中,教学由独白走向对话。学生不断选择,学会判断,善于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生活中的哲学、经济学,来辨别国家的大政方针。师生一起成为学习者,合作者,知识的建构者,真实生活的追求者,一起建构起真实的课堂。
(三)呈现现实生活
政治课模块,在内容上强调了与生活的联结,这就对生活化教学提出了要求。同时,高中学生与初中时相比,他们更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与自然界真实的问题,这更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可能。生活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高中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多提供各种活动设计,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政治、经济、道德尽可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觉得熟悉,易于体悟。
(四)进行体悟学习
模块教学中所强调的体悟是指在政治课学习中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感知的事物、知识在头脑中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主体对各模块主题理论、信息的深层次的内亿。当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与模块文本对话的同时,学生可能还会不断生成许多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举重若轻,用自己厚实的文化储备与丰富的生活体验,深挖模块文本所固有的文化内涵,力求引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与问题,采用能够启迪思维的活动设计,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科学合理评价
師生均应该成为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的评价主体。就评价的内容而言,教师要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等。而学生的评价则要着眼于我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如何;我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是否增强;我能否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别各种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等;在评价的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在结合生活的教学中,或者教学之外的生活中采用谈话、观察、项目评议等方式,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就是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超越现实生活,改善当下生存状态,提升生活质量为主旨的教学状态。通过教学,能使师生的课堂生活丰满,充盈学生生活经历,丰富学生情感体验,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高中政治模块的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政治模块不管从主题名称,还是从模块的实质内容,均体现出与生活前所未有的紧密结合。所有的模块均缘自于生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将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二)时代性
以《经济生活》模块为例,在知识内容上包括投资与创业,消费与理财,突出了当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技能角度要求学生学会如何投资,让生产要素活力进发,如何经营一家经济实体等,这些均是当前参与现代经济生活的必备技能;在此基础上,辩证地对待现实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珍惜价值,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进取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显然,上述这些方面均体现了政治课模块的与时俱进。
(三)灵活性
从政治模块的组织形态上,分为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改变了原先高中政治课程的线性分布状态;在教学选择上,四个必修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而定,其他六个选修模块更能为那些爱好或学习进度不一的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
三、政治模块实行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分析
(一)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生活化教学在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中架设了桥梁,经济生活告诉学生如何驾驭市场经济,政治生活使学生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文化生活也使学生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教师在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生活化教学中,感受着经济、政治、文化、伦理、法律等各个模块知识理性思考的意义,更找到了应用知识的价值。
(二)实现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政治科目所包含的不同模块,在数量及内容上实现了政治课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在实施中,生活化教学将政治学科的先进性要求与适用范围的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将知识功能与实际功效相统一,既着眼于部分学生升学的需要,在认识世界,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展科学思维,同时又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教给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的经济学常识,法律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理论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有差异的发展。
(三)凸显政治模块的育人价值
政治模块实施生活化教学能够将各个模块理论与不同的生活场景相结合,使理论开始灵动、形象、有说服力。各个模块均有自己特定的主题,哲学模块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辩证、客观地善待周围的人与物;道德与伦理常识能够教会学生正确对待科技道德、网络道德,从而实现政治模块的向善价值。所有的模块尽管着眼点不一,但通过生活化教学均有利于形成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集体意识,并将每个人的感性、理性、悟性三者统整为政治模块所要求的爱,表现为爱祖国、爱社会、爱他人。
四、政治模块实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紧扣模块主题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各模块的主题,所选择的事例和所引用的数据均要围绕该模块的主题,而且应当精确到所授课内容中的具体主题来进行,以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导致主题迷失。
(二)建构真实课堂
政治课模块教学走向生活化,直接将理论的张力建构在生活世界中。对于学生来说,模块学习就有了生活意义与生命价值。在生活化的舞台中,教学由独白走向对话。学生不断选择,学会判断,善于用批判性思维来分析生活中的哲学、经济学,来辨别国家的大政方针。师生一起成为学习者,合作者,知识的建构者,真实生活的追求者,一起建构起真实的课堂。
(三)呈现现实生活
政治课模块,在内容上强调了与生活的联结,这就对生活化教学提出了要求。同时,高中学生与初中时相比,他们更为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关注社会层面的问题与自然界真实的问题,这更为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可能。生活化教学可以充分发挥高中生的这一特点,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多提供各种活动设计,将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政治、经济、道德尽可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觉得熟悉,易于体悟。
(四)进行体悟学习
模块教学中所强调的体悟是指在政治课学习中的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心理意识活动,是感知的事物、知识在头脑中的重新组合、选择和建构,是主体对各模块主题理论、信息的深层次的内亿。当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与模块文本对话的同时,学生可能还会不断生成许多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持举重若轻,用自己厚实的文化储备与丰富的生活体验,深挖模块文本所固有的文化内涵,力求引用现实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案例与问题,采用能够启迪思维的活动设计,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科学合理评价
師生均应该成为政治模块生活化教学的评价主体。就评价的内容而言,教师要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要全面、客观地记录和描述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注重考查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参与各类活动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对当前社会现象和问题所表达的关切,所持有的观点等。而学生的评价则要着眼于我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如何;我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是否增强;我能否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别各种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等;在评价的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还可以在结合生活的教学中,或者教学之外的生活中采用谈话、观察、项目评议等方式,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