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变化和走向,国内各大高等学府都退出以规范大学生思想教育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模式,取得的成果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本文以长春光华学院在2015年度开始实施的“大学生养成教育”模式为依据,分别阐述“大学生养成教育”在实践、活动中的各种措施和出现的问题,以此浅析该教育模式的可取之处和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教育;教学;学生管理
1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指以高等院校的校内教育资源为依托,辅以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推行一系列相关政策,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文明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对学生的思想与素质发展正确引导,从而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学校采取统一的政策性教学对在校生的主体思想进行引导,对当前处于思想迷茫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帮助现今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并保持健康的身心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大学生养成教育”来告诫每位学生应当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校级校规,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风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应当发扬良好的校风,勤奋学习,不断实践,锐意创新,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专业人才,这是目前大学思想教育中最有现实成效 的一种教育方式。
2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及成效
我院自2015年开始实行独创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计划,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保持平和的心态,拒绝浮夸的生活态度,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2.1 开展多种特色的专家讲座
以专家讲座的方式, 邀请各行业、专业、教学等方面的专家到校讲座,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从社交礼仪到人文历史、从养生保健到国际形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讲座并向专家提问。专家讲座是大学教育中很常见的一种形势,但是如何真正发挥这种教育形势的能量,学校做了很多尝试,如互动活动、网上投票等,这种尝试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多方面个人素养,也让学校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所需求的知识,从而对学生的选修课程进行调整,使之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2.2 让学生为自己代言
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先进行全校征集,并对学生们关心的几点问题(如公寓热水、漏水、学费等热门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对学生关切的问题进行统一阐述,说明学校相关政策颁布的目的和出发点是有益于学生的,缓解学校、教师和学生间的非正常摩擦。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关心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和解答后,密切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们渐渐理解学校各种政策的实际含义。
2.3 树立榜样引导思想
学校公选各个专业有代表性的优秀学生进行演讲,向学生们讲述优秀是可以亲手创造的,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养成一个优良的好习惯做起,注意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优秀品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铺路。在实践过程中,这种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学习,只有不断从身边汲取知识与力量,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新生代劳动者的做法是成功的,因为将身边的人树立为榜样,有利于学生重新面对现实,切实行动,将自身与榜样之间做一个清晰地对比,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2.4 公益活动改变学生软思维
在特定时期学校部分院系也通过组织公益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大学生养成教育”,如探访养老院孤寡老人、绘制绿色板报、设计特色环保井盖、残旧建筑涂鸦等活动,活动的出发点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旨在锻炼学生的各种社交、设计、规划、协调和自主创造能力能力。通过公益活动的展开,学校学生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将自己的好想法、好意见集中讨论,并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策划活动的习惯,既减轻了学校教师的工作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创造能力。另外,通过公益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珍惜现在自身的生活条件,建立感恩的心态。并对网络上的社会负面新闻有更多全新的认识,用公益的正能量感化学生对走入社会后的悲观理解,树立正常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
由此可见,学生也有自己的教育需求,并非如从前想象的那样学生只是教育的被动吸收者。当然,学生的需求不一定符合正确的道德规范或者教育计划,但只要学校与学生耐心梳理,认真解读就可以建立一种符合自身院校特色的教育模式。所以,只要学校将目光放在学生身上,总能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开展活动多样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3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3.1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稳定的系统工程
“大学生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只有经过亲历的人才知道这种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的劳累,在没有可借鉴条件的基础上,必须经过大量的基层调研才能有所成效,然后经过学生对学校对应政策的测评才能得出学生希望的教育方向。而且,这种教育需要长期、稳定的坚持,知识的积累不可能一天完成,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各有不同,所以需要将一项教育模式推广也需要很长期的努力。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个教育方式能够涵盖的,它是一系列适合学生发展、增长学生知识储量、提高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的集合。只有长期、稳定的坚持,才能有所收获,这需要大批教育工作者的付出与努力,让学生习惯“大学生养成教育”,认可“大学生养成教育”,把教育中倡导的正确思想、行为方式、处世哲学当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广大学生群体的配合。而如何做到在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同时不打乱正常的教育流程,也是需要多处室协商、多方协调的系统工程。
3.2 “大学生养成教育”要严守道德红线、坚持人文关怀
“大学生养成教育”不能片面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要综合学校学习风气、就业环境、专业设置进行分类引导、合理布局,不让社会中的黑暗面感染校园环境,让校园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有关部门合作杜绝社会腐败气息渗透到校园。但是,学校也不能对社会中那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避而不谈,要用合理、合情、呵护常规的办法让学生了解这些负能量、不良行为带来的危害,让学生自觉的远离这些影响。
“大学生养成教育”要用正能量捍卫社会道德,用积极的态度感化学生,用温暖的行动帮助学生,针对个别生活条件或心理健康特殊的学生,学校应该积极帮扶,并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用学校的行动感化个别学生,也感动其他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有正能量的,社会前程是光明的,用阳光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因为只有学生在内心认可新教育政策的推行,“大学生养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教育成果,从而逐渐扩大相关新政策的影响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准则,将“大学生养成教育”切实落实到位,使学生群体自觉自愿的参加到“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政策制定和修改中来。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艰苦的探索、是一项有益于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合适道路,只有通过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艰苦努力,才能将这项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只有让大学教育真正做到培养出来的学生都符合社会需要,都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都有坚定的道德准绳才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奋斗的目标。
作者单位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102
【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教育;教学;学生管理
1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目的及意义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指以高等院校的校内教育资源为依托,辅以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推行一系列相关政策,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养成文明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对学生的思想与素质发展正确引导,从而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学校采取统一的政策性教学对在校生的主体思想进行引导,对当前处于思想迷茫期,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利于帮助现今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并保持健康的身心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大学生养成教育”来告诫每位学生应当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应当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校级校规,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风尚,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应当发扬良好的校风,勤奋学习,不断实践,锐意创新,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专业人才,这是目前大学思想教育中最有现实成效 的一种教育方式。
2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及成效
我院自2015年开始实行独创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计划,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一点一滴中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保持平和的心态,拒绝浮夸的生活态度,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2.1 开展多种特色的专家讲座
以专家讲座的方式, 邀请各行业、专业、教学等方面的专家到校讲座,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从社交礼仪到人文历史、从养生保健到国际形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讲座并向专家提问。专家讲座是大学教育中很常见的一种形势,但是如何真正发挥这种教育形势的能量,学校做了很多尝试,如互动活动、网上投票等,这种尝试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多方面个人素养,也让学校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所需求的知识,从而对学生的选修课程进行调整,使之更适合学生的需要。
2.2 让学生为自己代言
对于学生关心的问题先进行全校征集,并对学生们关心的几点问题(如公寓热水、漏水、学费等热门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并对学生关切的问题进行统一阐述,说明学校相关政策颁布的目的和出发点是有益于学生的,缓解学校、教师和学生间的非正常摩擦。通过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和班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关心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和解答后,密切了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们渐渐理解学校各种政策的实际含义。
2.3 树立榜样引导思想
学校公选各个专业有代表性的优秀学生进行演讲,向学生们讲述优秀是可以亲手创造的,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养成一个优良的好习惯做起,注意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掌握扎实的文化基础和专业技术,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优秀品质,为自己的成功未来铺路。在实践过程中,这种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在校学生努力学习,只有不断从身边汲取知识与力量,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新生代劳动者的做法是成功的,因为将身边的人树立为榜样,有利于学生重新面对现实,切实行动,将自身与榜样之间做一个清晰地对比,从而更有针对性的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2.4 公益活动改变学生软思维
在特定时期学校部分院系也通过组织公益活动的形式来进行“大学生养成教育”,如探访养老院孤寡老人、绘制绿色板报、设计特色环保井盖、残旧建筑涂鸦等活动,活动的出发点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旨在锻炼学生的各种社交、设计、规划、协调和自主创造能力能力。通过公益活动的展开,学校学生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将自己的好想法、好意见集中讨论,并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逐步形成了学生自主管理、策划活动的习惯,既减轻了学校教师的工作负担、又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创造能力。另外,通过公益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珍惜现在自身的生活条件,建立感恩的心态。并对网络上的社会负面新闻有更多全新的认识,用公益的正能量感化学生对走入社会后的悲观理解,树立正常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
由此可见,学生也有自己的教育需求,并非如从前想象的那样学生只是教育的被动吸收者。当然,学生的需求不一定符合正确的道德规范或者教育计划,但只要学校与学生耐心梳理,认真解读就可以建立一种符合自身院校特色的教育模式。所以,只要学校将目光放在学生身上,总能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开展活动多样的“大学生养成教育”计划。
3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保障措施
3.1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稳定的系统工程
“大学生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只有经过亲历的人才知道这种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的劳累,在没有可借鉴条件的基础上,必须经过大量的基层调研才能有所成效,然后经过学生对学校对应政策的测评才能得出学生希望的教育方向。而且,这种教育需要长期、稳定的坚持,知识的积累不可能一天完成,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各有不同,所以需要将一项教育模式推广也需要很长期的努力。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个教育方式能够涵盖的,它是一系列适合学生发展、增长学生知识储量、提高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教育方式的集合。只有长期、稳定的坚持,才能有所收获,这需要大批教育工作者的付出与努力,让学生习惯“大学生养成教育”,认可“大学生养成教育”,把教育中倡导的正确思想、行为方式、处世哲学当成自己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广大学生群体的配合。而如何做到在开展“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同时不打乱正常的教育流程,也是需要多处室协商、多方协调的系统工程。
3.2 “大学生养成教育”要严守道德红线、坚持人文关怀
“大学生养成教育”不能片面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要综合学校学习风气、就业环境、专业设置进行分类引导、合理布局,不让社会中的黑暗面感染校园环境,让校园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世界观,与有关部门合作杜绝社会腐败气息渗透到校园。但是,学校也不能对社会中那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避而不谈,要用合理、合情、呵护常规的办法让学生了解这些负能量、不良行为带来的危害,让学生自觉的远离这些影响。
“大学生养成教育”要用正能量捍卫社会道德,用积极的态度感化学生,用温暖的行动帮助学生,针对个别生活条件或心理健康特殊的学生,学校应该积极帮扶,并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用学校的行动感化个别学生,也感动其他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是有正能量的,社会前程是光明的,用阳光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因为只有学生在内心认可新教育政策的推行,“大学生养成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教育成果,从而逐渐扩大相关新政策的影响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准则,将“大学生养成教育”切实落实到位,使学生群体自觉自愿的参加到“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政策制定和修改中来。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项艰苦的探索、是一项有益于中国大学教育发展的合适道路,只有通过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艰苦努力,才能将这项工作真正的落实到位,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只有让大学教育真正做到培养出来的学生都符合社会需要,都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都有坚定的道德准绳才是大学教育工作者奋斗的目标。
作者单位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 吉林省长春市 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