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收视习惯的碎片化,信息传播步入全媒体时代,各级媒体纷纷探索媒体融合发展,积极谋划转型发展,抢先分享媒体融合发展的“蛋糕”。对此,黔江台作为武陵山片区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在实施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上,也在奋力追赶,积极探索。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参与者,现就结合黔江广播电视台的实际就区县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融合发展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关键词 广播;电视;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4-0101-02
1 黔江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的现状
1)由专门的部门负责新媒体运营管理工作。打破传统的新闻生产部室设置,争取编制人事部门同意,增设了新媒体管理部,专门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规划、风格定位、版面设计、信息发布和安全运营等工作。现有8名在岗人员,已建设完成的互联网传播平台有:具有新闻发布资质和视听许可的黔江广电传媒网、黔江广电微信公众号和黔江视讯企鹅号、掌上看黔江App和黔江手机台。
2)适度融合的节目采、编、制流程。在2013年就搭建了全台共享的新闻文稿系统,对一线记者采集的信息按平台的需要进行分类编辑,实行三级审核,分屏发布。近两年来,随着微信公众号、手机台和掌上看黔江App平台的运行,遇到重大或突发信息,记者现场第一时间回传图片至新媒体编辑人员,新媒体编审后发布初步信息,电视新闻作详细报道,专题栏目作深度报道,初步形成了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立体传播格局。
3)媒体融合初见成效。黔江区的媒体生存环境比较特殊,在区域内有区政府信息中心、武陵都市报社和黔江广播电视台三家新闻单位存在,并且都有自己独立的采编系统。在广播电视收视群体日益下滑的情况下,依托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我台坚持以质量促生存,在内外宣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重庆联播用稿两次夺冠,得到了区委书记的充分肯定;同时内宣工作实现提档升级,自办栏目由过去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13个,建成了兩个电视频道和一个综合广播频率。在媒体融合上,我台率先搭建了区域内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有固定粉丝3万多人,手机台试上线运行并实现了电视直播。
2 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完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依赖于互联网的支撑:手机台、微信直播……,媒介之间的界线也越来模糊,如何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走出一条广播电视发展之路,媒体转型融合是大势
所趋。
1)依托标准化建设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节目内容建设。新媒体的竞争力依然是内容,广播电视的优势也是内容,尤其是视听节目,竞争力更在内容。“八卦”会吸引一部分受众,但是主流媒体的新闻就像生活必需品一样,必不可少。广播电视要重视视听节目品质和数量规模,发挥电台电视台视听节目采制优势和网络广播电视台时政类视听节目首发服务等资质优势。加强时政新闻和民生类视听节目制作,在视听新闻资讯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纪录片、短视频以及还互动剧等节目的创作生产,在新形态节目方面形成品质优势。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将既有资源重组、包装,转化为适合网络传播和受众接受的节目新形态,在内容上形成较强竞争力。
2)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数据驱动带动下的传媒转型。在人人都可作为记者的现在,也是专业新闻与“草根新闻”并肩作战的时代,广播电视不再是新闻发布的中心,而只是“新闻生态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传统媒体要更加重视从其他自媒体中获得消息来源,并将其纳入传统的新闻的常规化生产机制,加强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资源整合,拓宽了原有的报道和言论的范围与空间,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同时广播电视要更加重视权威与公信力的报道,及时在个人化媒体缺乏准确报道的情况下起到澄清与定调的功效。充分利用大数据服务功能,通过数据新闻的智能化评估和匹配,建模用户信息群,精准定向投放信息和广告,从而使新闻信息实现由作品到商品再到产品的转化。
3)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壮大产媒融合发展。以经营的思维来生产和传播信息,以用户思维来生产和收集信息。信息内容除了生产还要经营,包括名记者、名编导的个人品牌、内容发行、广告运营、产品销售甚至粉丝的维护和社群的搭建,都需要用一种经营的理念来运作。要充分利搜索引擎、建立会员机制、发挥区域优势,增加信息的浏览量,提升内容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优势,主动为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获取专项经费支持。以优质内容来推广商品,前期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经营客户和受众,形成固定的受众集群。中期以会员制、版权分销、大客户定制服务、主题活动等多种营销模式,打造以视听节目平台为核心的业务集群,增强创收能力和造血机能。探索产业与媒体相融合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有人才与设备优势,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互联网+视听信息+服务”的配套产业,走产媒融合发展之路。
4)培养一支广播电视新闻媒介融合型人才队伍。实现融合发展需要的是“技术化、全能化”人才,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更多的掌握互联网技术,学会使用网络与受众进行互动,而且需要懂得新媒体运营策略。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人员整体建制向新媒体转型,达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全媒运行要求,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全媒型记者、编辑和管理人才队伍是关键。建议定期举办技术和业务培训,组织核心团队人员外出进修,提升电视台干部职工在发展理念、技术水平和业务方面的能力。形成信息采集人员既负责新媒体内容,也负责传统媒体内容,每个人都是双重身份,实现人才队伍的真转型真融合,让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既能适应电视媒体的传播,也能熟练掌握其他各类媒体的传播手段。
5)加大投入,立足科技,提升硬件,优配全媒体记者随身工具。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办公已经成了必然要求,由此,作为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拥有的不仅仅是高清摄像机、录音笔和采访本了,数字化的高、精、尖摄录、编辑和传输设备是全媒体记者的必然装备。配备高端的笔记本电脑工具和手机助手等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工具,就可让全媒体记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高效迅捷地开展工作,将编辑工作从专业机房延伸到新闻现场。在这方面,我台进行了大力尝试,投入20多万元购买了5套移动非编系统,可让编辑记者在台外就可以对拍摄的视频进行快速的上载导入、剪辑挑选、新媒体发布和高速回传。投入40多万元建立了全媒体手机助手和包装工作站,实现了手机指挥调度、随心拍手机回传、手机非编、手机审片、手机直播等功能。
6)整合资源,做大平台,创新发展,走集约化规模经营。现在内容的生产者已经高度多元化,内容已经泛滥成灾,从“吃、喝、拉、撒、睡”到宇宙外太空,虚假的真实的、心理的行为的……不是担心看不到、找不到内容,而是看不到“想看的”、找不到“想找的”内容。要让受众真正记住你,只有创新,实现真正意义的创新,创建出独有的内容,这才是广播电视的真正出路。依托重庆网络电视台这块牌照,重点打造手机台,整合区县资源,实现信息和利益共享。提供定制化服务,走差异化道路,精准锁定自己的目标受众;借助新技术,创新节目形势,打造视觉盛宴;整合资源,做好服务,走电视+行业的发展之路,树立重庆视听的品牌效应;互动直播,区县联动增活力——组织一两次全市同步直播活动,扩大整体影响力。建立全市广播电视数据分析整合技术,服务节目生产和广告投放。
3 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展望
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推动台网互动、台网融合,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全媒体新闻队伍建设力度,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同步推进广播、电视、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和手机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建设、运营工作,并以此为抓手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程,打造媒体融合发展航母。
这是一个媒体寡头时代,要在这媒体林立的空间闯出一条属于区县的广电之路,实现广播电视的转型发展,实现新媒体的融合是关键,除了技术支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和观点的碰撞。我们需要跨越空间、重塑关系和创新服务。结合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版权思维和底线思维,从内容走向服务,从传统媒体本位走向新媒体本位,走出一条区县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伍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愿景与路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杨翠芳.媒体融合发展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关键词 广播;电视;融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4-0101-02
1 黔江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的现状
1)由专门的部门负责新媒体运营管理工作。打破传统的新闻生产部室设置,争取编制人事部门同意,增设了新媒体管理部,专门负责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规划、风格定位、版面设计、信息发布和安全运营等工作。现有8名在岗人员,已建设完成的互联网传播平台有:具有新闻发布资质和视听许可的黔江广电传媒网、黔江广电微信公众号和黔江视讯企鹅号、掌上看黔江App和黔江手机台。
2)适度融合的节目采、编、制流程。在2013年就搭建了全台共享的新闻文稿系统,对一线记者采集的信息按平台的需要进行分类编辑,实行三级审核,分屏发布。近两年来,随着微信公众号、手机台和掌上看黔江App平台的运行,遇到重大或突发信息,记者现场第一时间回传图片至新媒体编辑人员,新媒体编审后发布初步信息,电视新闻作详细报道,专题栏目作深度报道,初步形成了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立体传播格局。
3)媒体融合初见成效。黔江区的媒体生存环境比较特殊,在区域内有区政府信息中心、武陵都市报社和黔江广播电视台三家新闻单位存在,并且都有自己独立的采编系统。在广播电视收视群体日益下滑的情况下,依托标准化建设的整体推进,我台坚持以质量促生存,在内外宣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去年重庆联播用稿两次夺冠,得到了区委书记的充分肯定;同时内宣工作实现提档升级,自办栏目由过去的6个增加到现在的13个,建成了兩个电视频道和一个综合广播频率。在媒体融合上,我台率先搭建了区域内主流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目前已经有固定粉丝3万多人,手机台试上线运行并实现了电视直播。
2 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索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完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不断发生变化,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依赖于互联网的支撑:手机台、微信直播……,媒介之间的界线也越来模糊,如何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时代走出一条广播电视发展之路,媒体转型融合是大势
所趋。
1)依托标准化建设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节目内容建设。新媒体的竞争力依然是内容,广播电视的优势也是内容,尤其是视听节目,竞争力更在内容。“八卦”会吸引一部分受众,但是主流媒体的新闻就像生活必需品一样,必不可少。广播电视要重视视听节目品质和数量规模,发挥电台电视台视听节目采制优势和网络广播电视台时政类视听节目首发服务等资质优势。加强时政新闻和民生类视听节目制作,在视听新闻资讯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纪录片、短视频以及还互动剧等节目的创作生产,在新形态节目方面形成品质优势。充分利用既有资源,将既有资源重组、包装,转化为适合网络传播和受众接受的节目新形态,在内容上形成较强竞争力。
2)利用互联网技术做好数据驱动带动下的传媒转型。在人人都可作为记者的现在,也是专业新闻与“草根新闻”并肩作战的时代,广播电视不再是新闻发布的中心,而只是“新闻生态体系”中的一个节点。传统媒体要更加重视从其他自媒体中获得消息来源,并将其纳入传统的新闻的常规化生产机制,加强对其进行深度挖掘和资源整合,拓宽了原有的报道和言论的范围与空间,吸引更多的受众关注。同时广播电视要更加重视权威与公信力的报道,及时在个人化媒体缺乏准确报道的情况下起到澄清与定调的功效。充分利用大数据服务功能,通过数据新闻的智能化评估和匹配,建模用户信息群,精准定向投放信息和广告,从而使新闻信息实现由作品到商品再到产品的转化。
3)创新思维,转变观念,壮大产媒融合发展。以经营的思维来生产和传播信息,以用户思维来生产和收集信息。信息内容除了生产还要经营,包括名记者、名编导的个人品牌、内容发行、广告运营、产品销售甚至粉丝的维护和社群的搭建,都需要用一种经营的理念来运作。要充分利搜索引擎、建立会员机制、发挥区域优势,增加信息的浏览量,提升内容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充分利用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优势,主动为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获取专项经费支持。以优质内容来推广商品,前期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经营客户和受众,形成固定的受众集群。中期以会员制、版权分销、大客户定制服务、主题活动等多种营销模式,打造以视听节目平台为核心的业务集群,增强创收能力和造血机能。探索产业与媒体相融合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有人才与设备优势,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互联网+视听信息+服务”的配套产业,走产媒融合发展之路。
4)培养一支广播电视新闻媒介融合型人才队伍。实现融合发展需要的是“技术化、全能化”人才,新闻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更多的掌握互联网技术,学会使用网络与受众进行互动,而且需要懂得新媒体运营策略。如何实现传统媒体人员整体建制向新媒体转型,达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的全媒运行要求,培养一批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全媒型记者、编辑和管理人才队伍是关键。建议定期举办技术和业务培训,组织核心团队人员外出进修,提升电视台干部职工在发展理念、技术水平和业务方面的能力。形成信息采集人员既负责新媒体内容,也负责传统媒体内容,每个人都是双重身份,实现人才队伍的真转型真融合,让广播电视从业人员既能适应电视媒体的传播,也能熟练掌握其他各类媒体的传播手段。
5)加大投入,立足科技,提升硬件,优配全媒体记者随身工具。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移动办公已经成了必然要求,由此,作为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拥有的不仅仅是高清摄像机、录音笔和采访本了,数字化的高、精、尖摄录、编辑和传输设备是全媒体记者的必然装备。配备高端的笔记本电脑工具和手机助手等基于移动终端的应用工具,就可让全媒体记者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高效迅捷地开展工作,将编辑工作从专业机房延伸到新闻现场。在这方面,我台进行了大力尝试,投入20多万元购买了5套移动非编系统,可让编辑记者在台外就可以对拍摄的视频进行快速的上载导入、剪辑挑选、新媒体发布和高速回传。投入40多万元建立了全媒体手机助手和包装工作站,实现了手机指挥调度、随心拍手机回传、手机非编、手机审片、手机直播等功能。
6)整合资源,做大平台,创新发展,走集约化规模经营。现在内容的生产者已经高度多元化,内容已经泛滥成灾,从“吃、喝、拉、撒、睡”到宇宙外太空,虚假的真实的、心理的行为的……不是担心看不到、找不到内容,而是看不到“想看的”、找不到“想找的”内容。要让受众真正记住你,只有创新,实现真正意义的创新,创建出独有的内容,这才是广播电视的真正出路。依托重庆网络电视台这块牌照,重点打造手机台,整合区县资源,实现信息和利益共享。提供定制化服务,走差异化道路,精准锁定自己的目标受众;借助新技术,创新节目形势,打造视觉盛宴;整合资源,做好服务,走电视+行业的发展之路,树立重庆视听的品牌效应;互动直播,区县联动增活力——组织一两次全市同步直播活动,扩大整体影响力。建立全市广播电视数据分析整合技术,服务节目生产和广告投放。
3 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展望
积极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推动台网互动、台网融合,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大全媒体新闻队伍建设力度,成立融媒体新闻中心,同步推进广播、电视、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和手机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建设、运营工作,并以此为抓手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进程,打造媒体融合发展航母。
这是一个媒体寡头时代,要在这媒体林立的空间闯出一条属于区县的广电之路,实现广播电视的转型发展,实现新媒体的融合是关键,除了技术支撑,更多的是一种思维和观点的碰撞。我们需要跨越空间、重塑关系和创新服务。结合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版权思维和底线思维,从内容走向服务,从传统媒体本位走向新媒体本位,走出一条区县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伍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愿景与路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杨翠芳.媒体融合发展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