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的文化特质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glis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摘】文章简介了文化特质的概念,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师大图书馆文化特质的内容,探讨了构建该图书馆文化特质的主要途径,并说明了构建文化特质的目的。
  【关键词】文化特质 为人师范 教学做合一 教育伦理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99-02
  
  文化特质是文化的基本单位,一种文化特质可以是一种风俗,也可以是一种行为习惯或是一种观念。一组相关的文化特质构成“文化模式”。[1]只有能够发挥一定文化功能的文化基本单位,才是文化特质。高等师范教育是师范大学办学特色之一。构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文化特质的主要内容是:①开发丰富的师范教育学科文献资源的优势。②建树适宜于图书馆职业特征的“为人师范”思想理念。③建树“教学做合一”的工作行为方式。④构建内涵伦理价值的制度。⑤建树以“示范”理念为中心的教育精神个性。
  
  1 丰富的师范教育学科文献信息资源是师大图书馆文化特质之一
  历年来积累的高等师范教育内容要求以及师生的信息需求,决定了该校图书馆在师范教育学科文献资源建设上的优势,而深层次地管理开发这一优势,满足读者的特定需求,为发挥该馆文献资源师范教育功能的基本途径。同时,图书馆为本校师范专业成人教育的学员开展用户教育与借阅活动,无疑有利于提高大多来自中小学教育前沿的教师们文献信息处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是彰显图书馆文献资源师范教育功能的又一途径。
  
  2 “为人师范”思想理念是师大图书馆员有效实施其教育行为的思想前提
  在任何劳动中,劳动者总要使用一定的劳动工具和手段。图书馆员劳动服务手段、劳动产品的示范性特征与师范大学的人文教育氛围,决定了建树“为人师范”思想理念是师大图书馆员有效实施其教育行为的思想前提。
  图书馆员除使用计算机、图书资料等劳动工具外,更靠馆员自身综合素质(知识技能、工作作风、健康人格)地发挥来完成工作任务,此时馆员的综合素质即为其劳动手段。这一劳动手段又因为图书文献开架阅览管理工作本身的实践性、操作性而具有示范教育的特征。“为人师范”是教师的主要道德规范之一,它强调教师对学生的“以人教人”的教育行为和教师的表率作用。建树适宜于图书馆职业特征的“为人师范”思想理念,只有在这一理念被馆员理解认同之后, 才能转化为馆员实施其教育行为的真正动力和自觉行为。馆员“为人师范”教育行为的作用体现于:①馆员完成对图书文献的管理服务职责与为读者求知求学排患、释难、解纷乱的教育服务职责,赢得了读者对馆员以“老师”的尊称,也激励了馆员将自身“示范品质”融于其知识型服務育人活动中或以高质量的劳动产品的形态体现(文献资源开发与管理、新书采访与编目等),实现对读者对同事或直接的或间接的“为人师范”示范教育作用。②优秀馆员高度的职业自律行为及其“以身作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榜样作用,增强了图书馆教育的具体形象性和感召力。③读者亦从优秀馆员的形象中认知到图书馆工作内涵的伦理规范,激励着读者由认知向自身道德行为习惯转化,有利于形成图书馆的教育氛围。
  
  3 实践“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可展现出馆员工作行为方式的示范教育功能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是指:“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在做中教,在教中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2]“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3]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馆员工作的方法,体现于馆员在工作实践“做”的基础上,善于发现问题,由问题引导思考钻研业务,从而有“学”的要求,在工作中边学、边做、边以“为人师范”的标准要求自己亦影响他人,即“教”的行为,也是他人向馆员“学”的过程。“教学做合一”的工作情境构成了馆员与读者“共学、共事、共修养”的互动共进的教育氛围,体现了图书馆“以人教人”、“为人师范”教育精神。
  当馆员以“为人师范”的思想理念要求自己,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为指导自己工作科研的方法时,就会产生一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价值承担感,产生完善专业自我成长的动力,形成对“教学做合一”的工作行为习惯地主动追求,这一良好行为习惯又以其示范性形态,展现了图书馆员行为方式的示范教育功能。
  
  4 实施内涵教育伦理价值的制度是营造师大图书馆教育精神个性的重要保障
  4.1 图书馆激励制度运行的本身就是对其内涵教育伦理价值的制度的宣扬
  所谓教育伦理,即“调节人们之间教育活动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它规定着人们通过确定善恶标准,规定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4]所谓教育的伦理价值,即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传授和示范社会伦理规范及为人之道。[5]图书馆工作不仅能满足馆员获得生存的物质需要,也能满足馆员在对工作精神价值地追求中获得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与精神升华的需要。说明馆员与自身工作科研之间存在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至真至善”的伦理关系,馆员的“为人师范”行为是其达到关心读者,帮助读者,成就读者的服务育人境界的前提条件。对于爱岗敬业有绩效且有一定科研能力的馆员,在制度上规定给予或物质的或精神荣誉的或进一步学习深造的机会等方面地激励,无疑有利于形成馆员专业成长的动力。激励制度运行的本身就是对图书馆制度内涵教育伦理价值地宣扬,也是图书馆员对自身工作科研内涵“示范”理念地认同与追求。
  4.2 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持久地有规律地宣传“为人师范”思想理念
  行为规范地实施不仅需要馆员自觉遵守《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的规定,更需要馆员内心道德信念地实现,需要图书馆在制度上持久地有规律地宣传“为人师范”思想理念,并及时宣扬优秀馆员典型事例,树立榜样形象,以榜样力量示范并引领其他馆员,促使“为人师范”理念转化为馆员自身内在的榜样意识和教育责任感,有利于形成馆员自觉的服务育人行为。
  4.3 以规章制度明确馆员执行具有图书馆职业特征的可操作的“为人师范”行为细节规范
  馆员既是图书馆工作的实践者,也是图书馆文化的主要载体。工作行为细节的规范亦是为馆员在工作行为上有个相应的标准。其内容概括有:①对馆员“示范品质”、“示范能力”的素质要求。如:耐心细致地有效解答读者专业咨询,帮助读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为馆藏文献所做的清晰规范的信息标引工作;了解并反馈读者信息需求,为馆藏文献建设提供合理建议等内容;②对馆员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图书馆规章制度的示范行为的要求 。如:每日对读者归还文献的及时排架与整架,工作中声音轻微,必要的语言交流时亦轻言细语,尽力不干扰读者阅读氛围;为读者提供窗明几净学习环境等内容 。③对馆员代表着集体形象的良好仪表仪态的要求。如:工作中文明礼貌、衣冠整洁、仪容端庄、轻声细步、保持安静等内容。馆员以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示范品质,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或受益于馆员的服务行为,彰显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知识型服务育人”工作宗旨。
  
  5 影响师大图书馆教育精神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其主要内容
  5.1“师范精神”地吸收与发扬光大是形成师大图书馆教育精神个性的重要影响因素
  所谓“师范精神”是一种理想化、人道化的教育精神。概括说这一精神就是教育的人文精神。[7]传统师范精神的核心是“示范”,是讲求为人师范道德楷模作用。这是最值得继承的教育人文精神。[8]建树图书馆员“为人师范”思想理念及其相应的教育行为,就是为了营造师大图书馆以“示范”理念为中心的教育精神个性。
  5.2 师大图书馆教育精神个性的主要内容
  (1)对“示范”理念、示范品质与示范行为的认同与追求。不仅要求优秀馆员努力发挥在工作科研上的表率作用,更要求馆员自觉培养自身可“示范品质”,辅助读者最大限度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料。
  (2)对知识型管理服务活动中“爱”的精神地弘扬。馆员不仅要有对自身工作地热爱,对读者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与奉献精神,更要有由“积极关怀并有效帮助读者”的价值情怀构成的支撑馆员追求专业成长的进取精神。
  (3)对服务育人活动中“教育伦理价值”地弘扬。需要馆员在工作实践中以其学高为师的学品和身正为范的人品统一实现的示范行为,彰显社会道德规范与伦理准则。馆员在解答咨询、传播文献信息、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乐于并善于疏导读者需要解决的情感认知等问题,实现活动情境中内涵的教育伦理价值,使知识型管理服务活动与传播伦理价值在馆员身上得以统一,这是体现师大图书馆员“师范精神”的关键所在。
  随着大学扩建,大学图书馆事业地壮大,图书馆文化更显出开放性、多元化发展趋势,仅仅靠《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难以适应各大学图书馆文化发展的不同倾向与要求。文章通过对文献资源特色建设、“為人师范”思想理念与“教学做合一”行为方式地建树、内涵伦理价值的制度建设、以及以“示范”理念为核心的教育精神个性地建设五方面地探讨,目的在于:①构建师大图书馆主体文化的教育精神个性。②以相关的师范教育理念提升馆员服务育人理念意识与思想境界,以相应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服务育人工作的方法,形成馆员从思想理念、精神价值上对师范教育文化的自觉意识,找到师大图书馆员具有师范特色的图书馆职业归属感,从而自觉参与建设师大图书馆的文化特质,壮大图书馆事业。
  
  参考文献
  [1]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P468.
  [2][3]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改革师范教育的新路,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P159.P35.
  [4] 张松新:教育伦理.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艺术.2007.2,P48.
  [5][7][8] 朱小曼:论师范精神及其现代师范教育的专业化特征.江苏高教.1998.1,P15-19.
  [6] 李超平:建立什么样的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杂志.2005.5,P3.
  [9] 于良芝:未完成的现代性.谈信息时代的图书馆职业精神.图书馆杂志.2005.4,P3.
  [10]于良芝著:图书馆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冲击,影响是巨大的,如何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功能,加快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高校 图书馆 信息服务   【中图分类号】C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03-01      信息服务就是向社会信息需求者提供信息的服务。信息服务业就是对所有信息资源进行收藏、处理、加工、研究、贮存、提供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专利使用权的涵义为出发点,从中国现行法律体系和中国会计准则等角度对专利使用权出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专利使用权 出资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C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180-02      Extract:By 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patent use righ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比较中日两国大学图书馆在功能、特色以及对社会开放等方面情况,探索进入E时代之后增强地方大学图书馆新的功能。提出图书馆吸引校内外各层次读者,实现现代大学图书馆理念,成为传承校园文化重要组成的见解。   【关键词】地方大学图书馆 中日比较 现代大学图书馆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00-02      我们
期刊
【摘要】针对研究区数据量大,内容广泛,格式复杂的特点,利用MapObjects为平台,SQL Server 2000 为后台数据库,Visual Basic为汇编语言,开发建立了黑龙江省鸡东县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数据采集与输入、数据及图形处理、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计算评价及辅助决策、水资源计算和水质评价及多媒体视频播放等多种功能,为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实时获取信息和分析提供了有效的工作平
期刊
【摘要】移位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也不例外。两种语言中移位的句式都存在很多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和特点,但在许多方面却存在差异,这样就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语言学的一般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结合乔姆斯基的转换一生成语法理论和普遍语法理论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移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解释移位前后结构的转换生成过程,归纳其异同,以期找到一些方法来减少英语学习者的障碍。   
期刊
【摘要】“阳光权”不仅是生存权的一部分,也是资产权的一部分,200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物权法》,为公民维护“阳光权”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对修改、完善其它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必要性、紧迫性要求,本文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和措施,旨在为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全的物权规则体系提供一点建议。   【关键词】物权法 阳光权 相关法律、法规 必要性
期刊
【摘要】莎士比亚一生的创作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财富,无论从哪一方面讲,他的创作都给人们带来了欢笑和眼泪。人们都认为莎士比亚笔下的人物性格及爱情都是尽善尽美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爱情只是我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可能模仿,也模仿不来。舞台上的爱情总是比生活中的爱情要美好的多。因为在舞台上,爱情只是悲剧或喜剧的素材。但在生活中,爱情却常常使人疲惫不堪。“恋爱只是一个过程,结
期刊
【摘要】阿拉善荒漠植被种群在更新过程中既有种子繁殖,也有由劈根和枝萌、根蘖形成的克隆繁殖。无论种子更新还是无性繁殖都表现为其在长期进化中的自组织性,而非他组织性,即繁殖的过程准确于气候的水热分配,从种子萌发、种子扩散和生境选择及与母株的关系都是由植物本生的生物学特性决定,而响应于外界干扰不能进行有性繁殖;克隆繁殖过程中响应于环境胁迫,可在密集型和游击型间相互转化,表现种群更新的自我调整能力。正是由
期刊
【摘要】声乐艺术是包括文学、音乐、歌唱、器乐以及形体表演等多种艺术因素构成的综合性艺术。这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通过声乐演唱和借助现代传媒技术来实现超越历史、超越国界的文化意义。声乐艺术文化的抒展涉及范围广阔而多样,本文仅从声乐演唱传播、声乐艺术的互动两方面阐述了声乐艺术文化抒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声乐艺术 文化抒展 演唱传播 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I2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需要。   【关键词】校园文化 建设 学生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10-02      校园文化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