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何想读《文心雕龙》?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ijiushis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学期,我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授《高级新闻评论》课。学期接近尾声,正在考虑最后讲点什么作为结束,助教意外地给我开来一份古文篇目,说是同学们希望再给“补充点营养”。我接过一看,感到非常意外: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陆机《文赋》;王勃《滕王阁序》;柳河东《封建论》;苏轼前后《赤壁赋》;方苞《狱中杂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当时我很奇怪:学生怎么会对这样深奥难懂的古文产生兴趣?特别是《文心雕龙》和《文赋》。助教回答:“老师您不是常说,光吃浓缩‘维生素丸’,不吃五谷杂粮、蔬菜鱼肉,会得营养不良症;就新闻讲新闻,就新闻学新闻,必然成就有限吗?”
  我听了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学生居然认同我的想法,忧的是像《文心雕龙》《文赋》这样比较深奥的古文,我还是五十多年前读的,能讲好吗?万一学生听得打瞌睡,岂不大煞风景?
  但是,话已收不回来,只好先把尘封已久的《文心雕龙》和有关参考书找出来,闭门备了两天课,勉力上阵。没有想到,磕磕绊绊地讲了三节课,竟然还博得一阵掌声。
  这些日子,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竟然能对《文心雕龙》等古典作品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想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字:他们太“渴”了!
  设身处地替同学们想想,他们确实是太“渴”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他们才读过多少古今中外的名篇名著?特别是中国的经典名篇,翻来覆去,留在记忆中的恐怕只有《岳阳楼记》《捕蛇者说》《师说》等那有数的几篇文章。在把一切名著当作“糟粕”来批判的年代,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现在,时代不同了,思想解放了,视野开阔了,学生不再满足于“老几篇”,渴望从浩瀚无涯的学海中获取更丰富的营养,来充实自己,强壮自己,就不仅是个人的需求,而且是时代的必然。
  从我五十多年的新闻生涯中,我深感丰厚的学养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文化的缺失,是当前媒体浮躁之风的重要根源之一。不了解真正的精华,自然安于平庸,安于肤浅,安于不足。当了记者,何以做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授于思,言授于意”?
  好在现在这一代青年学子,开始从文化的断层中觉醒。这几年在清华任教,有几件事情使我感触良多:
  一件是一位同学,连续两个暑假没有回家,在宿舍里通读完了《史记》和《资治通鉴》;一件是一位同学给我写信:“请老师多给我们一些文史知识吧!四年的大学生活,留给我们的不应该只是郁郁葱葱的校园和令人羡慕的学习条件……”
  一件是一位同学在作业上写道:“请老师不要低估年轻一代的选择能力和判断能力。”
  而这一次直截了当地给我开出书目,要求讲一点《文心雕龙》,则更使我震撼……
其他文献
《雷雨》第二幕中周朴园和鲁侍萍及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不能简单地用阶级的观点去分析;周朴园是个复杂的、多面的人,应结合人性的角度全面地去看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
新版MIL-P-8184E“改性丙烯酸酯塑料板材”介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冯红思MIL-P-8184适用的改性炳烯酸酯是一种轻度交联有机玻璃,由于它的分子结构是局部交联的,因而它在抗银纹性、耐溶剂性、耐热性方
本文从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与恩格斯辩证自然观出发 ,探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并通过对我国十年高速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分析 ,对我国社会如何进
利用燃气热腐蚀试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研究了9Cr18合金在高温燃气中的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该合金燃气热腐蚀产物可分为内、外两层,且内、外两层之间存在较大的裂纹;外层
以“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为目标的新课改,已经全面走进学校.深入到课堂、教师和学生中。无疑新课改推动了教育改革的进行.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改进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