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教学方式。根据当前的素质教育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因此,朗读教学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一、朗读在小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朗读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朗读不同于默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語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倘若遇到不会读的字,就必须停下来,认真查找这个字的读音,或在课文中找,或在字典里找……弄清了正确的读音,才能继续下去,只有逐字逐句去读,才能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
2.朗读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会在头脑中把书面语言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即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头脑里生动形象的图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脑子里“放电影”,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3.朗读可发展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
古人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说明了读是写的基础,有了读的量,才有写的质。朗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沟通起来。通过朗读课文,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口头上,书面上逐渐习惯课文里的用词用语,潜移默化地吸收书面语言,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巩固字、词、句、段、篇,促进说话和作文能力的发展。
理解是学生掌握朗读技能的最主要的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才能够逐步理解这篇文章。以记叙文为例,读者对文中所记叙的事物和描绘的思想感情进行想象,并从中概括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语言处在发展初期,还不能依靠内部语言来思维,并且注意力也不稳定,要依靠阅读时的大声言语来保持注意稳定进行思维和理解内容,并获得有效的识记。把书面语言的形成与它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特别是一些意思难以领会的词语,深奥的句子,通过有滋有味地朗读,让学生达到理解,这比起教师繁琐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小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
1.备课中研究课文,注意备朗读
备课的时候,按照朗读的要求,首先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朗读的目的也就各异。比如“看图学词学句”课文,朗读的目的是读准字音,认识和理解词句。“看图学文”课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意境,领悟感情,认识句子和段落。“课文”部分的朗读教学目的则是加深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备课时目的明确,教学中才有针对性。其次是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考虑好是由教师范读,还是由学生试读;是以读代讲,还是讲读结合;哪里先讲后读,哪里先读后议,再讲;哪里领读,哪里齐读,哪里分角色读等。比如在备《比尾巴》这课时,我先确定课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教学,然后根据课文属于问答式段落的特点,计划初读课文时采用齐问齐答朗读方式,细读课文时采用分组分段问答式朗读,教学后效果很好。
2.教学中讲求朗读实效,不搞形主义朗读教学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按目的和计划进行。如果是教师范读的课文、段落或句子词语,教师就必须按课前准备的,并发挥其最佳朗读效果,朗读给学生听,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模仿着老师口气、语调去读。若是学生兴趣正浓时,还可以反复范读,让学生学到朗读的技巧。
3.课外加强朗读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课堂上的朗读训练往往受时间的限制,不能使每个学生达到要求,必须通过课外的指点、辅导来补充。几年来,我常在班上进行朗读比赛和开展朗读录音活动。听朗读录音时,让学生学习朗读中的停顿、重音、快慢和声音的高低,进而在自己的朗读中得以体现。进行朗读比赛的内容很丰富:朗读一段话;朗读一首儿歌;朗读一篇有趣的童话……形式多种多样,有个人的,有集体的,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课外得到了老师在朗读技巧上的指点,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4.在朗读后注重评价,有力推动朗读教学的开展
朗读后的评价,在小学朗读中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试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读后我都注重及时评价。对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方,师生都给予肯定,然后师生共同指出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说明原因给予示范。对读错的字音,读错的词和句子,加以纠正并领读。如果是朗读比赛,则每次评出优胜者和进步者,给予表扬和鼓励,是集体的还评出等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朗读教学的开展。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因为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朗读时,除了视觉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外,读出来的声音刺激也同时进入大脑皮层的同一区域,加强这一痕迹。所以,朗读起到了看和听的作用,能建立视觉和思维,听觉和思维的多种联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
总之,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狠抓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他们以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朗读在小语教学中的作用
1.朗读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朗读不同于默读,朗读时,必须眼看,口读,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的口語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注重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倘若遇到不会读的字,就必须停下来,认真查找这个字的读音,或在课文中找,或在字典里找……弄清了正确的读音,才能继续下去,只有逐字逐句去读,才能促使学生自觉辨析字词的音形义。
2.朗读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会在头脑中把书面语言还原成活生生的画面,即把文章中用语言文字描述的生活情景变成头脑里生动形象的图象。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脑子里“放电影”,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
3.朗读可发展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
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
古人言:“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说明了读是写的基础,有了读的量,才有写的质。朗读可以使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沟通起来。通过朗读课文,不但能够让学生在口头上,书面上逐渐习惯课文里的用词用语,潜移默化地吸收书面语言,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汉语拼音,巩固字、词、句、段、篇,促进说话和作文能力的发展。
- 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理解是学生掌握朗读技能的最主要的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才能够逐步理解这篇文章。以记叙文为例,读者对文中所记叙的事物和描绘的思想感情进行想象,并从中概括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也就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语言处在发展初期,还不能依靠内部语言来思维,并且注意力也不稳定,要依靠阅读时的大声言语来保持注意稳定进行思维和理解内容,并获得有效的识记。把书面语言的形成与它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理解课文,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特别是一些意思难以领会的词语,深奥的句子,通过有滋有味地朗读,让学生达到理解,这比起教师繁琐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二、小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
1.备课中研究课文,注意备朗读
备课的时候,按照朗读的要求,首先做到有明确的目的。教学内容不同,其朗读的目的也就各异。比如“看图学词学句”课文,朗读的目的是读准字音,认识和理解词句。“看图学文”课文,朗读教学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体会意境,领悟感情,认识句子和段落。“课文”部分的朗读教学目的则是加深对句子和段落的理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备课时目的明确,教学中才有针对性。其次是要有周密的计划。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考虑好是由教师范读,还是由学生试读;是以读代讲,还是讲读结合;哪里先讲后读,哪里先读后议,再讲;哪里领读,哪里齐读,哪里分角色读等。比如在备《比尾巴》这课时,我先确定课文用“以读代讲”的形式教学,然后根据课文属于问答式段落的特点,计划初读课文时采用齐问齐答朗读方式,细读课文时采用分组分段问答式朗读,教学后效果很好。
2.教学中讲求朗读实效,不搞形主义朗读教学应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按目的和计划进行。如果是教师范读的课文、段落或句子词语,教师就必须按课前准备的,并发挥其最佳朗读效果,朗读给学生听,是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并模仿着老师口气、语调去读。若是学生兴趣正浓时,还可以反复范读,让学生学到朗读的技巧。
3.课外加强朗读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课堂上的朗读训练往往受时间的限制,不能使每个学生达到要求,必须通过课外的指点、辅导来补充。几年来,我常在班上进行朗读比赛和开展朗读录音活动。听朗读录音时,让学生学习朗读中的停顿、重音、快慢和声音的高低,进而在自己的朗读中得以体现。进行朗读比赛的内容很丰富:朗读一段话;朗读一首儿歌;朗读一篇有趣的童话……形式多种多样,有个人的,有集体的,几乎每个学生都在课外得到了老师在朗读技巧上的指点,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
4.在朗读后注重评价,有力推动朗读教学的开展
朗读后的评价,在小学朗读中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试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读后我都注重及时评价。对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方,师生都给予肯定,然后师生共同指出读得不对、不好的地方,说明原因给予示范。对读错的字音,读错的词和句子,加以纠正并领读。如果是朗读比赛,则每次评出优胜者和进步者,给予表扬和鼓励,是集体的还评出等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朗读教学的开展。
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因为朗读是眼、口、耳、脑并用的阅读活动。朗读时,除了视觉在大脑皮层留下痕迹外,读出来的声音刺激也同时进入大脑皮层的同一区域,加强这一痕迹。所以,朗读起到了看和听的作用,能建立视觉和思维,听觉和思维的多种联系,有助于对课文的记忆。
总之,朗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其重要性已越来越为人们所认同。作为语文教师,应该从多方面狠抓朗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丰富他们的兴趣爱好,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他们以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