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家庭教育计划——
亲子共讀家庭教育巡讲
什么是“未来家庭教育计划”?
2018年起,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儿童中心、好未来教育集团共同组织开展“未来家庭教育计划”公益项目。项目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100余家校外教育单位,吸引成千上万个家庭积极参与。2020年,“未来家庭教畜计划”
项目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积极调整亲子阅读指导服务模式,组织开展了七期“亲子共读系列云讲堂”活动,为广大家庭送上一份特别的温暖。
博物馆是个什么地方
说起博物馆,也许你会把它和“景点”画等号。其实,二者不完全一样。博物馆还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很多次、终身学习的场所。在此,我以一道小读者们都吃过、甚至自己亲手做过的家常菜——西红柿炒鸡蛋为例,向大家展示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回想一下:当你品尝西红柿炒鸡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鸡蛋、西红柿、炒菜用的油,甚至炒菜锅的历史呢?拿鸡蛋来说,在古代,鸡蛋有两个“曾用名”,分别是鸡卵和鸡子,成语“杀鸡取卵”和著名学家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中提到的一道_菜——炒鸡子就体现了鸡蛋的这两个“曾用名”。在南京博物院里,现在还展览着一罐两干多年前的鸡蛋呢!现实生活中已知的一个小小物品,我们可以在博物馆里探索它的过去,并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记忆。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一个人有了自己的记忆,老去之后回忆起人生会很精彩;一个国家有了自己的记忆,这个国家才更显厚重;一个民族有了自己的记忆,这个民族才能得以延续。请大家带着一份对逝去记忆的尊崇感,多多走进博物馆。
和家长一起去博物馆
除了收藏这个职能,博物馆还具有展览、研究、教育等职能。比如,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每一个完整的展览,背后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了解主题展览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感受。博物馆也是一个给我们“正三观”的地方,这里说的“三观”是指历史观、审美观和未来观。在这里,我们以真实、可以亲近的历史,培养历史的思辨和视角;在这里,我们寻找美的事物,培养发现美的视角,享受美的体验;在这里,我们认识自然的力量,感受科技的伟大,对未来世界充满畅想。
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5535家博物馆,年参观人次更是达到了12.28亿,而这12. 28亿人次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亲子组合。家长们经常会说:“今天下午没事儿,咱们去逛一下博物馆吧!”或者说: “爸爸妈妈今天带你去一趟博物馆吧!”其实,家长要做的并不是“带”孩子去博物馆,而是和孩子一起在博物馆开展学习;家长也不是带着孩子“逛”博物馆,因为逛的内容通常没有什么目标性。我们去博物馆就是要去学习的,要培养自己利用公共教育进行终身学习的一种习惯。博物馆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进行公共教育、交流公共文化的空间,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建设博物馆之城,营造居民终身学习的氛围。
让博物馆学习更丰满
博物馆教育是公共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博物馆教育,一共有5个不同维度:基本素养、学习能力、情感塑造、生活方式和未来可能。这么说有点不好理解?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面对一幅莫奈的作品,首先,要知道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体现了对光影的追逐;其次,我们一起寻找,感受光影照在睡莲上是怎么变化的,在花园里又是怎样变化的;第三,我们会发现太阳光照射在一片树叶上,不仅有绿色,还会散发出白色的光芒,这就是作品带来的美的享受;第四,我们在英国的国家画廊里看到了莫奈的作品,可能就希望去法国看看他的作品,还希望最近所在的城市里能有一个关于莫奈的展览;最后,未来我们也许能成为艺术评论家、光学家或作家,这都是我们个人的选择,同时也跟家长现在为我们提供的可能性分不开。
在给孩子“讲好”博物馆的过程中,家长要成为同路人、领路人和指路人,要和孩子一起走进博物馆,对文物充满热情;要给孩子一些方法,教他们如何观察、思考和延伸学习;还要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激发他们更多的兴趣。此外,家长还要给孩子选择适合的博物馆,不妨从参与和互动性强的博物馆人手;遗址类的博物馆也是很好的选择;选择综合性博物馆中适合的展览,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做到和孩子彼此尊重、相互助力。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会在博物馆中学习的“博物馆小达人”。
本期专家:朋朋哥哥
“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
亲子共讀家庭教育巡讲
什么是“未来家庭教育计划”?
2018年起,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儿童中心、好未来教育集团共同组织开展“未来家庭教育计划”公益项目。项目覆盖全国20余个省(市),100余家校外教育单位,吸引成千上万个家庭积极参与。2020年,“未来家庭教畜计划”
项目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积极调整亲子阅读指导服务模式,组织开展了七期“亲子共读系列云讲堂”活动,为广大家庭送上一份特别的温暖。
博物馆是个什么地方
说起博物馆,也许你会把它和“景点”画等号。其实,二者不完全一样。博物馆还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很多次、终身学习的场所。在此,我以一道小读者们都吃过、甚至自己亲手做过的家常菜——西红柿炒鸡蛋为例,向大家展示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回想一下:当你品尝西红柿炒鸡蛋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鸡蛋、西红柿、炒菜用的油,甚至炒菜锅的历史呢?拿鸡蛋来说,在古代,鸡蛋有两个“曾用名”,分别是鸡卵和鸡子,成语“杀鸡取卵”和著名学家贾思勰写的《齐民要术》中提到的一道_菜——炒鸡子就体现了鸡蛋的这两个“曾用名”。在南京博物院里,现在还展览着一罐两干多年前的鸡蛋呢!现实生活中已知的一个小小物品,我们可以在博物馆里探索它的过去,并从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记忆。
除此之外,博物馆还收集着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一个人有了自己的记忆,老去之后回忆起人生会很精彩;一个国家有了自己的记忆,这个国家才更显厚重;一个民族有了自己的记忆,这个民族才能得以延续。请大家带着一份对逝去记忆的尊崇感,多多走进博物馆。
和家长一起去博物馆
除了收藏这个职能,博物馆还具有展览、研究、教育等职能。比如,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每一个完整的展览,背后都有自己的主题思想。通过这些展品,我们可以了解主题展览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感受。博物馆也是一个给我们“正三观”的地方,这里说的“三观”是指历史观、审美观和未来观。在这里,我们以真实、可以亲近的历史,培养历史的思辨和视角;在这里,我们寻找美的事物,培养发现美的视角,享受美的体验;在这里,我们认识自然的力量,感受科技的伟大,对未来世界充满畅想。
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有5535家博物馆,年参观人次更是达到了12.28亿,而这12. 28亿人次当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亲子组合。家长们经常会说:“今天下午没事儿,咱们去逛一下博物馆吧!”或者说: “爸爸妈妈今天带你去一趟博物馆吧!”其实,家长要做的并不是“带”孩子去博物馆,而是和孩子一起在博物馆开展学习;家长也不是带着孩子“逛”博物馆,因为逛的内容通常没有什么目标性。我们去博物馆就是要去学习的,要培养自己利用公共教育进行终身学习的一种习惯。博物馆为大众提供了一个进行公共教育、交流公共文化的空间,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努力建设博物馆之城,营造居民终身学习的氛围。
让博物馆学习更丰满
博物馆教育是公共教育的组成部分,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博物馆教育,一共有5个不同维度:基本素养、学习能力、情感塑造、生活方式和未来可能。这么说有点不好理解?我来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们面对一幅莫奈的作品,首先,要知道莫奈是印象派画家,他的作品体现了对光影的追逐;其次,我们一起寻找,感受光影照在睡莲上是怎么变化的,在花园里又是怎样变化的;第三,我们会发现太阳光照射在一片树叶上,不仅有绿色,还会散发出白色的光芒,这就是作品带来的美的享受;第四,我们在英国的国家画廊里看到了莫奈的作品,可能就希望去法国看看他的作品,还希望最近所在的城市里能有一个关于莫奈的展览;最后,未来我们也许能成为艺术评论家、光学家或作家,这都是我们个人的选择,同时也跟家长现在为我们提供的可能性分不开。
在给孩子“讲好”博物馆的过程中,家长要成为同路人、领路人和指路人,要和孩子一起走进博物馆,对文物充满热情;要给孩子一些方法,教他们如何观察、思考和延伸学习;还要让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激发他们更多的兴趣。此外,家长还要给孩子选择适合的博物馆,不妨从参与和互动性强的博物馆人手;遗址类的博物馆也是很好的选择;选择综合性博物馆中适合的展览,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做到和孩子彼此尊重、相互助力。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会在博物馆中学习的“博物馆小达人”。
本期专家:朋朋哥哥
“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郭守敬纪念馆执行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