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工作应当被视作专门职业,它是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此,作者用了四十年的时间,践行了一条探究教师如何获得并发展这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道路,也为当今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启发和借鉴。首先,学不觉倦。教师除了要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学好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史知识、教育哲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其次,行不知惫。教师要重视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最后,研不当歇。教研是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分水岭,故教师应不断思考如何优化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
【关键词】学不觉倦;专业成长;教育人生
日月如梭,白驹过隙,我从事教育工作一晃已有四十年。对我而言,这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如诗如画,职业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恢复高考后,我有幸考入了天津静海师范学校。1980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自愿到距天津市区千里之遥的天津铁厂子弟学校工作,那个时候我就暗自下定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辜负师长的培育。
有一天闲来无事,我读到一篇教育文献,那是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巴黎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育工作视作专门职业,它是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经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获得和保持专业知识以及专门技能。看到这一表述,我才知道自己要走的是一条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道路。而要走好这条路需要职前的学习,也需要职后的学习。面对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渴望和求知的眼睛,再想想自己学到的那点可怜的英语专业知识,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暗暗横下一条心:坚持专业成长,坚持学、做、研!
1982年,我报考了天津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天铁工作站的科技英语翻译专业。当时我就职的学校离电大有6千米,每次到电大听课如果有公交就乘公交去,没公交我便跑着去。同学们看我天天精神抖擞,不觉疲倦的样子,也不禁嘀咕:这家伙每天哪来这么好的精神?那时的我读书真可谓是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也正是凭着这股精神,1985年我顺利取得了电大和自学考试两个专科学历。
取得专科学历的第二年,我又赶上了一个继续读书的机会。我心里暗喜,终于可以进大学接着读本科了。但就职学校的领导表示,学校教师不足,不可能让我脱产去读书。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了自考本科。每天的剩余时间,每个节假日,我都尽可能抽空学习英文、日文,学翻译、写作、语言学,克服所有遇到的困难,用两年多时间取得了天津市自学考试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因为我是天津市第一个自学考试英语的本科毕业生,所以我成了当时天津市自学成才的代表。在纪念天津市自学考试制度建立20周年时,我代表天津市10万名自学考试毕业生上台发言。
自考过程中,有两件事让我终生难忘,我也常常把它们说给我的学生听,激励他们努力成才。第一件事发生在1984年,当时为了英语听说课的考试,我坐了12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才从厂里到达天津。候考时,我看到有个浑身湿漉漉的姑娘被一位考生背进了候考室。旁人告诉我,那个姑娘是个高位截瘫的病人,为了今天的考试,早上5点就出门,摇着轮椅冒雨走了5千米才来到这里。听完这段话,我不禁在心里责问自己:你一个身体健全的五尺男儿竟不如一个身体残疾的弱小女子坚强!自此以后,每当我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那位姑娘,她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向前。
第二件事发生在1986年,我参加完日语自学考试后,和一位在天津市区的学友互报成绩。他吃惊地发现,学习条件明显比我好的他得分竟然比我低。事后他来信问我:“自鹏,我有些想不明白。我的单位因为有日资项目,所以公司让我脱产学习日语一年,而我的考试成绩才恰好过关。你呆在山沟里,又完全是自学,是怎么把书读好的?”我接到信认真思考后才回复他:“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无非就是做到了四读——痴读、持读、耻读、炽读。”我进一步解释:“所谓痴读,就是如痴如醉地读。持读,就是坚持不懈地读。耻读,就是怀有一物不知则是学者之耻的羞耻之心去读。炽读就是怀有炽热的情感去读。书如此读,才越读越有精神,越读越有长进。”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外部的学习条件,但可以选择学习心态。若真心想学,什么不利的难处都能克服。
1988年,我开始担任天铁高中教务主任兼任英语教师。几年的教学教研和管理实践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和学校管理工作者只有本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好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学论知识、教育史知识、教育哲学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学好本学科知识才能言之有根;学好教育学知识,才能言之有矩;学好心理学知识,才能言之有神;学好教学论知识,才能言之有义;学好教育史知识,才能言之有物;学好教育哲学知识,才能言之有理;学好相关学科知识,才能言之有趣。于是,1997年我毅然报考了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经过严格的国家考试和硕士论文答辩,我如愿取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证书。
2005年我已经45岁,是主持天铁教委全面工作的主任。面对复杂的课程改革形势,若能了解国内外历史上的课程改革经验,就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和管理。于是,我瞄准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我十分崇拜中国著名教育史学家王炳照先生,想拜王先生为师。2005年的阳春三月,经过北京师范大学三門笔试和一次面试,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王先生身边。在导师的细心指导下,我对中小学英语教育变革做了课题研究,并在毕业后将成果汇成《中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百年变革研究》一书。这是我那几年专业学习中,最值得骄傲的成绩。
教师要做得优秀,读书学习只是前提,做才是关键。无论是单纯地当个教师还是兼任其他岗位,我都重视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正是在做教师及兼任他职期间,我结合实践反思,形成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观点,并逐渐将之提升和总结,最后上升为我的教育理论。 任职教师时,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超常生”“学困生”“问题生”这三类是不好教育的学生。做老师能遇到这三类学生可谓“三生有幸”。毋庸置疑,如何教育好这些学生对教师是个考验,也是个挑战。特别是在普通学校,“学困生”的比例不小,只有教育好他们,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考虑到学生各有不同的性格,我在教学实践中较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在仔细分类和归纳后,我再将学生分为基础型、能力型、学法型、学纪型、学风型和综合型几类,然后分门别类和学生做工作。对于基础型学生,给他们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能力型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法型学生,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学纪型学生,则加强学习纪律约束,规范学习行为;对于学风型学生,则教育他们改进学风,改善学习效果;对于综合型学生,则对症下药,多方入手,综合治理。分类推进使我的课堂教学效益大有提升。
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就琢磨怎样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思考之后我认为,班级管理需要遵循、运用教育规律。在借鉴专家意见和结合班级管理实际之后,我提出了受约律、适应律和协调律三点。其中受约律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制约教育,教育又对之具有反作用力,因此班级管理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育核心素养。适应律是指班级管理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要求,特别是要满足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才能取得成效。协调律是指班级管理工作要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关系,这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
担任校长期间,我又考虑如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我认为教育应该是“校长专心、教师尽心、学生开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教育。校长要专心抓好队伍建设、设施建设、机制建设;教师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学生要通过教育使德有所立、智有所启、体有所健、美有所向、心有所养,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快乐的体验。此外,家长安心需要学校抓好安全,保证质量,关注公平。社会放心需要我们“抓方向、抓品德、抓养成、抓学风、抓学纪、抓学效”,真正使学校成为成才的阶梯,育人的摇篮。
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能否重视并做好教研是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分水岭。幸运的是,我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使自己很快成长起来,并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生长态势。
首先我研究了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路径。我们的英语教学有时之所以低效,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没有进行优化。于是,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如何优化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这一系列研究最终形成了我的硕士论文,并被推广成“天铁区域”“教学十优工程”方案,促进了天铁教育质量的提高。
不仅如此,我还研究了英语语言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19年的教学经历和20余年教研员的经历告诉我,要提高英语语言教学质量和水平,应该研究两个方面的规律:英语语言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认真总结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天津教育》《天津教育报》《考试报》和《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等报纸、杂志上。2003年以来我先后出版了《老师帮你记单词》《老师帮你学语法》《老师帮你学作文》《英语高效教学论》《中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百年变革研究》等书籍。
正所谓习惯成自然。长期的教育教学研究逐步改变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回想起来,其实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的研究。那时我还不懂什么是课题立项、课题论证、课题结题。但我有个习惯,那就是一旦觉得实践当中的哪些问题值得研究,就想知道奥妙在哪儿,道理在哪儿,解决方法在哪儿。我的抽屉里放着很多纸条,纸条上写的都是一些亟待解决的课题。纸条存放的时间逐渐变长,但随着实践的积累和思考的深入,办法也渐渐有了,问题就得到了解决。问题解决了还不算完,我还要把过程总结一下,提升一下。因为我知道,这些实践和思考的资料是我从业多年的经验,若只是束之高阁就非常可惜了。我看到有些优秀的教师学也学了,做也做了,但就是缺了研究这道工序,导致他们与名师失之交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教师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文章写出来了还不算完,我一定要找个合适的刊物投出去。那时我给自己订了一个规矩:每个月一定要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论文发表后拿到的稿酬一定买只烧鸡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我爱人也是一名教师,一旦她见我提着一只烧鸡下班回家,就知道我又发表文章了。
从业的四十年里,我一直坚持学、做、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水平,在教育、教学、教研中做出了一点成绩。回想自己的工作历程,今日的我已读了博士,成為一名特级教师,被学校聘为教授,但我觉得自己很平凡,很普通。可我心里也清楚地知道,这几十年的成长之路,自己无疑一直在向优秀靠拢。我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的同行走到学、做、研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来,一起向优秀靠拢!
【关键词】学不觉倦;专业成长;教育人生
日月如梭,白驹过隙,我从事教育工作一晃已有四十年。对我而言,这四十年的职业生涯如诗如画,职业成长中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
恢复高考后,我有幸考入了天津静海师范学校。1980年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自愿到距天津市区千里之遥的天津铁厂子弟学校工作,那个时候我就暗自下定决心,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辜负师长的培育。
有一天闲来无事,我读到一篇教育文献,那是1966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在巴黎通过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指出:应该把教育工作视作专门职业,它是公共服务的一种形式,需要教师经过严格的和持续的学习获得和保持专业知识以及专门技能。看到这一表述,我才知道自己要走的是一条需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道路。而要走好这条路需要职前的学习,也需要职后的学习。面对学生那一双双充满渴望和求知的眼睛,再想想自己学到的那点可怜的英语专业知识,我不禁打了个寒战,暗暗横下一条心:坚持专业成长,坚持学、做、研!
一、学不觉倦
1982年,我报考了天津电视大学(以下简称“电大”)天铁工作站的科技英语翻译专业。当时我就职的学校离电大有6千米,每次到电大听课如果有公交就乘公交去,没公交我便跑着去。同学们看我天天精神抖擞,不觉疲倦的样子,也不禁嘀咕:这家伙每天哪来这么好的精神?那时的我读书真可谓是废寝忘食,手不释卷。也正是凭着这股精神,1985年我顺利取得了电大和自学考试两个专科学历。
取得专科学历的第二年,我又赶上了一个继续读书的机会。我心里暗喜,终于可以进大学接着读本科了。但就职学校的领导表示,学校教师不足,不可能让我脱产去读书。于是,我毫不犹豫地报了自考本科。每天的剩余时间,每个节假日,我都尽可能抽空学习英文、日文,学翻译、写作、语言学,克服所有遇到的困难,用两年多时间取得了天津市自学考试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因为我是天津市第一个自学考试英语的本科毕业生,所以我成了当时天津市自学成才的代表。在纪念天津市自学考试制度建立20周年时,我代表天津市10万名自学考试毕业生上台发言。
自考过程中,有两件事让我终生难忘,我也常常把它们说给我的学生听,激励他们努力成才。第一件事发生在1984年,当时为了英语听说课的考试,我坐了12个小时的绿皮火车才从厂里到达天津。候考时,我看到有个浑身湿漉漉的姑娘被一位考生背进了候考室。旁人告诉我,那个姑娘是个高位截瘫的病人,为了今天的考试,早上5点就出门,摇着轮椅冒雨走了5千米才来到这里。听完这段话,我不禁在心里责问自己:你一个身体健全的五尺男儿竟不如一个身体残疾的弱小女子坚强!自此以后,每当我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都会想起那位姑娘,她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向前。
第二件事发生在1986年,我参加完日语自学考试后,和一位在天津市区的学友互报成绩。他吃惊地发现,学习条件明显比我好的他得分竟然比我低。事后他来信问我:“自鹏,我有些想不明白。我的单位因为有日资项目,所以公司让我脱产学习日语一年,而我的考试成绩才恰好过关。你呆在山沟里,又完全是自学,是怎么把书读好的?”我接到信认真思考后才回复他:“其实也没什么特别,无非就是做到了四读——痴读、持读、耻读、炽读。”我进一步解释:“所谓痴读,就是如痴如醉地读。持读,就是坚持不懈地读。耻读,就是怀有一物不知则是学者之耻的羞耻之心去读。炽读就是怀有炽热的情感去读。书如此读,才越读越有精神,越读越有长进。”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选择外部的学习条件,但可以选择学习心态。若真心想学,什么不利的难处都能克服。
1988年,我开始担任天铁高中教务主任兼任英语教师。几年的教学教研和管理实践让我认识到,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和学校管理工作者只有本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必须学好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学论知识、教育史知识、教育哲学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知识。学好本学科知识才能言之有根;学好教育学知识,才能言之有矩;学好心理学知识,才能言之有神;学好教学论知识,才能言之有义;学好教育史知识,才能言之有物;学好教育哲学知识,才能言之有理;学好相关学科知识,才能言之有趣。于是,1997年我毅然报考了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经过严格的国家考试和硕士论文答辩,我如愿取得了教育学硕士学位证书。
2005年我已经45岁,是主持天铁教委全面工作的主任。面对复杂的课程改革形势,若能了解国内外历史上的课程改革经验,就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和管理。于是,我瞄准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我十分崇拜中国著名教育史学家王炳照先生,想拜王先生为师。2005年的阳春三月,经过北京师范大学三門笔试和一次面试,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王先生身边。在导师的细心指导下,我对中小学英语教育变革做了课题研究,并在毕业后将成果汇成《中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百年变革研究》一书。这是我那几年专业学习中,最值得骄傲的成绩。
二、行不知惫
教师要做得优秀,读书学习只是前提,做才是关键。无论是单纯地当个教师还是兼任其他岗位,我都重视在实践中反思,在实践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正是在做教师及兼任他职期间,我结合实践反思,形成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观点,并逐渐将之提升和总结,最后上升为我的教育理论。 任职教师时,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超常生”“学困生”“问题生”这三类是不好教育的学生。做老师能遇到这三类学生可谓“三生有幸”。毋庸置疑,如何教育好这些学生对教师是个考验,也是个挑战。特别是在普通学校,“学困生”的比例不小,只有教育好他们,提升他们的学习成绩,教学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考虑到学生各有不同的性格,我在教学实践中较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全面提高。在仔细分类和归纳后,我再将学生分为基础型、能力型、学法型、学纪型、学风型和综合型几类,然后分门别类和学生做工作。对于基础型学生,给他们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能力型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法型学生,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对于学纪型学生,则加强学习纪律约束,规范学习行为;对于学风型学生,则教育他们改进学风,改善学习效果;对于综合型学生,则对症下药,多方入手,综合治理。分类推进使我的课堂教学效益大有提升。
担任班主任期间,我就琢磨怎样才能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思考之后我认为,班级管理需要遵循、运用教育规律。在借鉴专家意见和结合班级管理实际之后,我提出了受约律、适应律和协调律三点。其中受约律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制约教育,教育又对之具有反作用力,因此班级管理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推进素质教育,培育核心素养。适应律是指班级管理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个体发展要求,特别是要满足个体身心发展的需要,才能取得成效。协调律是指班级管理工作要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关系,这样教育才能形成合力。
担任校长期间,我又考虑如何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什么是人民满意的教育呢?我认为教育应该是“校长专心、教师尽心、学生开心、家长安心、社会放心”的教育。校长要专心抓好队伍建设、设施建设、机制建设;教师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学生要通过教育使德有所立、智有所启、体有所健、美有所向、心有所养,在不断的成长中得到快乐的体验。此外,家长安心需要学校抓好安全,保证质量,关注公平。社会放心需要我们“抓方向、抓品德、抓养成、抓学风、抓学纪、抓学效”,真正使学校成为成才的阶梯,育人的摇篮。
三、研不当歇
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能否重视并做好教研是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分水岭。幸运的是,我较早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使自己很快成长起来,并一直保持着较好的生长态势。
首先我研究了英语课堂教学优化路径。我们的英语教学有时之所以低效,是因为我们的教学没有进行优化。于是,我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如何优化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环境等。这一系列研究最终形成了我的硕士论文,并被推广成“天铁区域”“教学十优工程”方案,促进了天铁教育质量的提高。
不仅如此,我还研究了英语语言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19年的教学经历和20余年教研员的经历告诉我,要提高英语语言教学质量和水平,应该研究两个方面的规律:英语语言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教学实践和研究过程中,我认真总结规律,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国教育报》《天津教育》《天津教育报》《考试报》和《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等报纸、杂志上。2003年以来我先后出版了《老师帮你记单词》《老师帮你学语法》《老师帮你学作文》《英语高效教学论》《中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教材教法百年变革研究》等书籍。
正所谓习惯成自然。长期的教育教学研究逐步改变了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回想起来,其实我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就开始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的研究。那时我还不懂什么是课题立项、课题论证、课题结题。但我有个习惯,那就是一旦觉得实践当中的哪些问题值得研究,就想知道奥妙在哪儿,道理在哪儿,解决方法在哪儿。我的抽屉里放着很多纸条,纸条上写的都是一些亟待解决的课题。纸条存放的时间逐渐变长,但随着实践的积累和思考的深入,办法也渐渐有了,问题就得到了解决。问题解决了还不算完,我还要把过程总结一下,提升一下。因为我知道,这些实践和思考的资料是我从业多年的经验,若只是束之高阁就非常可惜了。我看到有些优秀的教师学也学了,做也做了,但就是缺了研究这道工序,导致他们与名师失之交臂,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教师职业生涯中最大的遗憾。文章写出来了还不算完,我一定要找个合适的刊物投出去。那时我给自己订了一个规矩:每个月一定要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一篇论文,论文发表后拿到的稿酬一定买只烧鸡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我爱人也是一名教师,一旦她见我提着一只烧鸡下班回家,就知道我又发表文章了。
从业的四十年里,我一直坚持学、做、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实践水平,在教育、教学、教研中做出了一点成绩。回想自己的工作历程,今日的我已读了博士,成為一名特级教师,被学校聘为教授,但我觉得自己很平凡,很普通。可我心里也清楚地知道,这几十年的成长之路,自己无疑一直在向优秀靠拢。我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的同行走到学、做、研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来,一起向优秀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