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体验:人“琴”合一的基石
音乐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教师重视的不该只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口琴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感受口琴的魅力所在,体会口琴所传达的情感,从而领悟音乐的内涵,使学生在对音乐的体验和探寻中,实现对口琴这一课堂乐器的喜爱。
一次执教公开课《牧场上的家》,备课时,我一直思考在导入环节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学生带入美国牛仔的草原世界。反复翻看教材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了口琴教学,顿时灵光一闪,还有什么比西部牛仔和口琴更好的搭配画面吗?于是在课堂上,我用口琴复音奏法吹响了《鲁朗牧场的乡村蓝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段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音乐结束后一个小女孩的回答,她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草原,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而我就是那个最快乐的牧童,整个草原都是属于我的……”这个回答让我着实惊喜,后面的教学顺理成章。
一次小小的口琴乐曲欣赏体验,为学生喜爱口琴,学习口琴奠定了基石,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口琴的兴趣。
二、 探究:人“琴”合一的桥梁
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口琴,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过程与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一把小小的口琴,七个音、24个孔,看起来简单,让学生熟练掌握、吹奏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三年级下册的口琴教学中,在学生原掌握的do、re、mi、fa、sol五个音吹奏的基础上,又新加入了la、ti、do’三个音。和原来不一样的是,这三个音不再是按原有的级进顺序行进,发生了变化,变成了La、Do’、Ti。我喜欢让学生自己顺着sol下去吹一吹,让学生仔细听一听、辨一辨,能听出接下来三个音分别是哪三个音,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敏;我也喜欢布置作业,让学生三三两两组成一个小团队,请他们聚在一起,利用口琴说明书,找找口琴上la、ti、do’三个音的位置和以前学的五个音有什么变化,赛一赛哪个小团体更厉害;我还喜欢在学生初步掌握这个知识点后,时不时犯点小错误,让学生来给我“找找茬”,帮助我这个“弱者”……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快就掌握了la、ti、do’这三个音的位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习口琴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中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口琴学习更有了动力。
三、 模仿:人“情”合一的起点
小学的口琴教学一般采用24孔的C调口琴,虽然比较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对音的位置难以掌控。音乐课上,在学生自主练习口琴的时间,我看着部分学生“屡教不改”,低头看口琴吹音的样子,万般无奈地喊停,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鸡啄米,请大家欣赏!”在学生的疑惑与不解中,我拿起口琴模仿着学生看一个音,吹一个音的演奏方法,他们哄堂大笑。自此,学生“小鸡啄米”的现象大大减少,即使有个别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也能相互提醒,及时纠正,这为学生以后更好地用口琴表现乐曲情感打好了基础。
四、 合作:人“情”合一的乐章
合作,在音乐口琴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审美情趣、活动参与和活动积极性以及改善人际关系大有益处。在课上,我们要让学生在口琴的学习实践与表现过程中,学会充分交流、密切合作。
以四年级下册教材上的口琴曲《亲爱的回声》为例,学生对乐曲中出现的音在口琴上的位置已经熟练掌握,所以这首乐曲的学习吹奏难点不在节奏,不在口琴上音的位置,而是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于是,我把课堂变成了PK的舞台,让学生按照小组围坐在一起,让他们通力合作,想想如何更好地表现整首乐曲并进行上台展示。老师和同学根据各小组的表现,评出最具魅力口琴吹奏小组。有的小组在上台吹奏时加入二声部,他们说这样吹出来乐曲更饱满、更生动。有一个小组的6个同学,在上台的时候分别根据自己的特长担当了乐曲的演唱者、表演者以及口琴吹奏者,这样全方位的组合、声情并茂的表演,让整个教室掌声雷动。
主体参与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口琴课上学生的合作必须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合作学习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提升学生口琴表现效果。
口琴进课堂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注重口琴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體验、探究、模仿、合作等多种形式下,实现口琴教学的人“琴”合一、人“情”合一!
(作者单位: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
音乐课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教学,教师重视的不该只是知识和技巧的传授,更应该重视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在口琴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感受口琴的魅力所在,体会口琴所传达的情感,从而领悟音乐的内涵,使学生在对音乐的体验和探寻中,实现对口琴这一课堂乐器的喜爱。
一次执教公开课《牧场上的家》,备课时,我一直思考在导入环节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把学生带入美国牛仔的草原世界。反复翻看教材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了口琴教学,顿时灵光一闪,还有什么比西部牛仔和口琴更好的搭配画面吗?于是在课堂上,我用口琴复音奏法吹响了《鲁朗牧场的乡村蓝调》,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段音乐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音乐结束后一个小女孩的回答,她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草原,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而我就是那个最快乐的牧童,整个草原都是属于我的……”这个回答让我着实惊喜,后面的教学顺理成章。
一次小小的口琴乐曲欣赏体验,为学生喜爱口琴,学习口琴奠定了基石,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学习口琴的兴趣。
二、 探究:人“琴”合一的桥梁
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口琴,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有过程与方法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提升。
一把小小的口琴,七个音、24个孔,看起来简单,让学生熟练掌握、吹奏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三年级下册的口琴教学中,在学生原掌握的do、re、mi、fa、sol五个音吹奏的基础上,又新加入了la、ti、do’三个音。和原来不一样的是,这三个音不再是按原有的级进顺序行进,发生了变化,变成了La、Do’、Ti。我喜欢让学生自己顺着sol下去吹一吹,让学生仔细听一听、辨一辨,能听出接下来三个音分别是哪三个音,比一比谁的小耳朵最灵敏;我也喜欢布置作业,让学生三三两两组成一个小团队,请他们聚在一起,利用口琴说明书,找找口琴上la、ti、do’三个音的位置和以前学的五个音有什么变化,赛一赛哪个小团体更厉害;我还喜欢在学生初步掌握这个知识点后,时不时犯点小错误,让学生来给我“找找茬”,帮助我这个“弱者”……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很快就掌握了la、ti、do’这三个音的位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在学习口琴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归纳、总结,然后从中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促使学生从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口琴学习更有了动力。
三、 模仿:人“情”合一的起点
小学的口琴教学一般采用24孔的C调口琴,虽然比较简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对音的位置难以掌控。音乐课上,在学生自主练习口琴的时间,我看着部分学生“屡教不改”,低头看口琴吹音的样子,万般无奈地喊停,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鸡啄米,请大家欣赏!”在学生的疑惑与不解中,我拿起口琴模仿着学生看一个音,吹一个音的演奏方法,他们哄堂大笑。自此,学生“小鸡啄米”的现象大大减少,即使有个别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们也能相互提醒,及时纠正,这为学生以后更好地用口琴表现乐曲情感打好了基础。
四、 合作:人“情”合一的乐章
合作,在音乐口琴教学中,对于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审美情趣、活动参与和活动积极性以及改善人际关系大有益处。在课上,我们要让学生在口琴的学习实践与表现过程中,学会充分交流、密切合作。
以四年级下册教材上的口琴曲《亲爱的回声》为例,学生对乐曲中出现的音在口琴上的位置已经熟练掌握,所以这首乐曲的学习吹奏难点不在节奏,不在口琴上音的位置,而是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于是,我把课堂变成了PK的舞台,让学生按照小组围坐在一起,让他们通力合作,想想如何更好地表现整首乐曲并进行上台展示。老师和同学根据各小组的表现,评出最具魅力口琴吹奏小组。有的小组在上台吹奏时加入二声部,他们说这样吹出来乐曲更饱满、更生动。有一个小组的6个同学,在上台的时候分别根据自己的特长担当了乐曲的演唱者、表演者以及口琴吹奏者,这样全方位的组合、声情并茂的表演,让整个教室掌声雷动。
主体参与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口琴课上学生的合作必须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合作学习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最终提升学生口琴表现效果。
口琴进课堂在音乐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我们在课堂上要注重口琴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體验、探究、模仿、合作等多种形式下,实现口琴教学的人“琴”合一、人“情”合一!
(作者单位:宜兴市和桥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