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玉米;中晚熟;品种;引进;庄浪县
中图分类号:S513
0 引言
玉米是庄浪县主要的粮饲兼用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53万hm2左右[1-2],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普及,玉米适种区域不断扩大,产量得到了大幅提高。但由于生产上应用品种增产潜力低,致使增产潜力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影响当地玉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3-4]。为了筛选出适宜我县气候特征的中晚熟玉米品种,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效益,为调整和指导全县玉米品种布局提供科学依据[5-6],设立此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
1 试验设计
1.1试验区概况:研究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六盘山西麓的庄浪县,海拔1405~2857m之间,属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类型,年均气温 8.1℃,年均降水量491mm,主要分布于7—9月,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无霜期145d,≥10℃的活动积温2208.8~2903.7℃。土壤为黄绵土,质地为轻壤土,土壤耕层有机质质量分数17.4g/kg、碱解氮102mg/kg、有效磷29.77mg/kg、有效钾266mg/kg、pH值8.1,属中等肥力水平。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7]。
1.2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4.4m×6m=26.4m2,密度为5500株/亩。参试品种6个:先玉335(CK)、甘玉2506、甘玉1626、金凯717、金穗1915、武科612。
1.3实施方法:试验地要求地势平坦,肥力均匀,避开大树等障碍物,结合整地,亩施纯N15kg,P2O58kg,K2O6kg,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每小区播种4垄8行,平均行距55cm,其它管理措施同大田。
1.4测定项目及数据分析:成熟时各小区取20株考种,记录农艺性状,每个品种选取有代表性的20个果穗,及时脱粒,称重,并用烘干法测定含水量,折算标准含量(14.0%),算出单株重量,并折合公顷产量。采用Excel2013及DPS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分析
2.1玉米生育期记载
由表1可以看出:各品种的生育期有差异,其中甘玉2506的生育期最长,为170天,金穗1915和武科612的生育期最短,均为164天,其余三个品种生育期均为165天,且每个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时间也不同。
2.2 生物性状及经济性状
由表2可以看出:各品种间株高在347.15-374.0cm之间,品种甘玉2506植株最高为374.0cm,品种武科612最低为347.15cm;穗位以武科612最低为141.35cm,甘玉2506最高为173.9cm;茎粗以金凯717最低为2.27cm,甘玉1626最粗为2.65cm;穗长以武科612最低为17.40cm,甘玉2506最长为20.39cm;秃顶以金穗1915最低为1.68cm,武科612最长为5.45cm;穗粗以对照先玉335最细为4.84cm,武科612最粗为5.51cm;穗行数以金穗1915最少为15.0行,武科612最多为19.0行;行粒数以对照先玉335最少为27粒,甘玉2506最多为33.3粒;先玉335百粒重最低为27.0g,金穗1915百粒重最高为34.0g,其余百粒重在28.4-33.7g之间;武科612粒型为硬粒,甘玉2506和金穗1915为半马齿型,其余品种为马齿型;轴色武科612为白色外,其它轴色均为红色,粒色均为黄色。
2.3 产量结果及方差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甘玉2506折合产量14992.5kg,较对照增产5004.0kg,增幅50.1%,居第一位;金凯717折合产量14260.5kg,较对照增产4273.5kg,增幅42.8%,居第二位;武科612折合产量12666.0kg,较对照增产2679.0kg,增幅26.8%,居第三位;金穗1915折合产量11794.5kg,较对照增产1807.5kg,增幅18.1%,居第四位;甘玉1626折合产量11599.5kg,较对照增产1612.5kg,增幅16.1%,居第五位;对照先玉335折合产量9987.0kg,居第六位。各处理经方差分析表明: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区组=1.94
3、结论:由于今年降雨较多,各品种生长整齐,各参试品种均比对照增产,增幅在16.1%-50.1%之间。其中甘玉2506、金凯717、武科612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4992.5kg、14260.5kg、12666.0kg,增幅在26.8%-50.1%之间,增产幅度大,生长势强,抗病、抗倒伏,且籽粒饱满,产量高,建议在相同气象因素条件下示范推广。金穗1915和甘玉1626增产幅度在16.1%-18.1%之间,生长整齐,抗病、抗倒伏,建议小面积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朱爱玲.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8)。
[2]石鹏飞.6个玉米品种在庄浪县旱地梯田引选试验初报[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19(12)。
[3]席旭东,常宏,车卓,包巧玲,李小东,马明生.6个玉米新品种在定西旱作农业区的引种初报[J].甘肃农业科技.2019(07)。
[4]潘发明,潘晓荣,窦晓丽,郝生燕,王国栋,顾娴,魏丽霞.6个饲用玉米品种在陇东的引种表现[J].甘肃农业科技.2019(06)。
[5]薛萍.2018年莊浪县玉米引种试验报告[J]. 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2)。
[6]朱文英.12个玉米新品种在平凉市崆峒区旱塬地的引种试验[J].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8(18)。
[7]王勇,高应平,党翼,石玉章,赵刚,李雪瑛,张建军,吴永斌,王磊.适宜穴播块数及种植密度促进黑膜垄作马铃薯节水增产[J].农业工程学报.2017(21)
作者简介:李雪瑛(1989—),女,汉族,甘肃庄浪人,大学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新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