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共十三大上,陈云继邓小平之后,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五年中,以陈云为主任的中顾委全力支持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集体的过渡;对经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提醒;重视思想方法,提倡学习哲学,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关键词]陈云;中央顾问委员会;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8-0026-02
1982年9月6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在中央和省、市、自治区设立顾问委员会。由此,中央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直到党的十四大正式撤销。中顾委作为解决新老干部交替而创造的一个过渡性组织,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缩影。陈云领导中顾委期间,按照“宜少不宜多、宜虚不宜实”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方针,为其职能的发挥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十三大闭幕的第二天上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陈云继邓小平之后,当选为第二届中顾委主任。
对于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职责,陈云指出,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问题,尤其是“党的干部交接班问题”,历来是党的一件大事,“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过严重的教训,在中国党内也有过严重的教训”。[1]为此,实现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依旧是这一时期中顾委的重要任务。对于中顾委的工作原则、工作方法,陈云在党的十二大上表示,“老干部无论是退到第二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还是离休、退休,都要支持中青年干部的工作,担负起对中青年干部传帮带的任务。老干部只有完成了这项任务,才算对党和革命事业尽了最后一把力”。[2]
中顾委成立后,始终注意摆正位置,主动接受中央的领导,紧密围绕中央的统一部署来安排工作。在这期间,陈云作为中顾委主任,在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同时,还时刻关注国家前途命运,在国家发展战略上,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出谋划策。资源、环境、人口等是有关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对此,陈云经常说:“植树造林、治理江河、解决水力资源、治理污染、控制人口这类问题,都必须有百年或几十年的计划。”[3]1988年8月27日,陈云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上看到两篇反映环境污染情况的内部材料。当天,他即给中央负责同志写信,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大的国策,要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4]1990年6月6日,陈云再次郑重批示:“水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严重性。”[5]根据这些意见,国家计委制订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时,将水资源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陈云则提出要防止和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1989年9月8日,陈云在同中央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李瑞环谈话时,着重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渗透,经历了从“武”的转变为“文”“武”并用,现如今则“文”更突出起来,“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所谓的‘和平演变’”,并强调“这个问题,到了大呼特呼的时候了”。[6]而对于意识形态领域中,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问题,晚年陈云也给予高度关注,指出“利用宗教,同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青年,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的一个惯用伎俩,也是某些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丢失政权的一个惨痛教训。现在是中央应该切切实实抓一抓这件大事的时候了”。[7]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帮助,有效保证了中央领导集体交接班的完成,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198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是第十个年头,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也趋于尖锐。面对这种形势,中央决策层决定对物价进行改革。陈云等人虽不反对物价改革,但主张改革的步子要稳,不能操之过急。针对“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陈云谈了“八点意见”:第一点,针对农业和粮食问题。陈云提醒,必须在解决好粮食问题的基础上,健康地发展乡镇企业。第二点,针对农业和工业发展中的一些不良倾向。陈云提出“种田必须养地”,而“承包工交企业的,必须确保设备完好率”。第三点,针对中央权威。陈云再次强调中央的政治权威,要有经济权威作基础。第四点,针对财政平衡的问题。陈云重申“永远不打赤字财政”。第五点,针对经济探索中的经验教训。陈云指出,必须历史地辩证地对待过去经济工作中采用过的办法,以便在改革实践中克服其缺陷,汲取其合理成分。第六点,针对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实力的关系。陈云提醒“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掌握一定的幅度,不能过高、过快”。第七点,针对金融问题。陈云则认为,必须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保证市场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秩序。最后一点,对于如何度过目前的财政经济困难。陈云提出,最核心的一条是要加强和依靠党的领导。[8]这是陈云晚年对经济工作一次比较全面的谈话,是他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思考的结果。他的意见切中要害,很快被整理成谈话稿,在中央政治局常委范围内传阅,引起中央领导层的高度重视。随后,该谈话稿在更广的范围内引发了关注。
陈云退出中央领导岗位后,仍积极以丰富的实践经验,突出强调全党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990年,陈云在会见党的高级干部时,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理论观点,并在多种场合提出并反复阐释。除此之外,在这次会谈中,陈云还再次提出搞调查研究的两种工作方法,即亲自率领工作组下乡下厂的方法,以及高中级干部通过敢讲真心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呼声的工作方法。最后,陈云还强调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抓落实的工作方法。1990年6月,陈云在同江泽民就国家财政补贴的问题谈话时指出,新一届党中央执政以来,“制定了不少好的方针、政策。现在的关键是要抓落实”。[9]为此,陈云鼓励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善于总结,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
对于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陈云则强调关键在于加强学习,尤其是学习哲学。1987年7月17日,陈云专门约当时的中央负责人作了一次畅谈。这次谈话中,陈云一再强调“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10]这一时期,陈云对于哲学学习的提倡,更多的是从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的高度出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人和培养人,使全党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展方向。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陈云再次感到全党各级干部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提高哲学思维能力。9月16日,他专门致信中顾委常委,并建议“组织中顾委常委和在京委员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11]这次由陈云提倡的理论学习活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高级领导干部加深思想理论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云.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508.
[2][5][6][7][8][9][10]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5.375.370.374.365-367.376.360.
[3][4][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佳木.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70.414.428.
作者单位:陈云纪念馆
责任编辑:刘 捷
[关键词]陈云;中央顾问委员会;历史贡献
[中图分类号] D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5)08-0026-02
1982年9月6日,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在中央和省、市、自治区设立顾问委员会。由此,中央顾问委员会正式成立,直到党的十四大正式撤销。中顾委作为解决新老干部交替而创造的一个过渡性组织,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缩影。陈云领导中顾委期间,按照“宜少不宜多、宜虚不宜实”和“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方针,为其职能的发挥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十三大闭幕的第二天上午,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陈云继邓小平之后,当选为第二届中顾委主任。
对于中央顾问委员会的职责,陈云指出,中共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问题,尤其是“党的干部交接班问题”,历来是党的一件大事,“这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有过严重的教训,在中国党内也有过严重的教训”。[1]为此,实现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依旧是这一时期中顾委的重要任务。对于中顾委的工作原则、工作方法,陈云在党的十二大上表示,“老干部无论是退到第二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还是离休、退休,都要支持中青年干部的工作,担负起对中青年干部传帮带的任务。老干部只有完成了这项任务,才算对党和革命事业尽了最后一把力”。[2]
中顾委成立后,始终注意摆正位置,主动接受中央的领导,紧密围绕中央的统一部署来安排工作。在这期间,陈云作为中顾委主任,在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的同时,还时刻关注国家前途命运,在国家发展战略上,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出谋划策。资源、环境、人口等是有关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对此,陈云经常说:“植树造林、治理江河、解决水力资源、治理污染、控制人口这类问题,都必须有百年或几十年的计划。”[3]1988年8月27日,陈云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上看到两篇反映环境污染情况的内部材料。当天,他即给中央负责同志写信,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大的国策,要当作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抓”。[4]1990年6月6日,陈云再次郑重批示:“水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大问题。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水的问题的严重性。”[5]根据这些意见,国家计委制订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时,将水资源问题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改革开放后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陈云则提出要防止和抵御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1989年9月8日,陈云在同中央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李瑞环谈话时,着重指出帝国主义的侵略、渗透,经历了从“武”的转变为“文”“武”并用,现如今则“文”更突出起来,“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搞所谓的‘和平演变’”,并强调“这个问题,到了大呼特呼的时候了”。[6]而对于意识形态领域中,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问题,晚年陈云也给予高度关注,指出“利用宗教,同我们争夺群众尤其是青年,是国内外阶级敌人的一个惯用伎俩,也是某些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丢失政权的一个惨痛教训。现在是中央应该切切实实抓一抓这件大事的时候了”。[7]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和帮助,有效保证了中央领导集体交接班的完成,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
198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经是第十个年头,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许多深层次的矛盾也趋于尖锐。面对这种形势,中央决策层决定对物价进行改革。陈云等人虽不反对物价改革,但主张改革的步子要稳,不能操之过急。针对“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问题”,陈云谈了“八点意见”:第一点,针对农业和粮食问题。陈云提醒,必须在解决好粮食问题的基础上,健康地发展乡镇企业。第二点,针对农业和工业发展中的一些不良倾向。陈云提出“种田必须养地”,而“承包工交企业的,必须确保设备完好率”。第三点,针对中央权威。陈云再次强调中央的政治权威,要有经济权威作基础。第四点,针对财政平衡的问题。陈云重申“永远不打赤字财政”。第五点,针对经济探索中的经验教训。陈云指出,必须历史地辩证地对待过去经济工作中采用过的办法,以便在改革实践中克服其缺陷,汲取其合理成分。第六点,针对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实力的关系。陈云提醒“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掌握一定的幅度,不能过高、过快”。第七点,针对金融问题。陈云则认为,必须通过采取一些措施,保证市场和人民生活的正常秩序。最后一点,对于如何度过目前的财政经济困难。陈云提出,最核心的一条是要加强和依靠党的领导。[8]这是陈云晚年对经济工作一次比较全面的谈话,是他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思考的结果。他的意见切中要害,很快被整理成谈话稿,在中央政治局常委范围内传阅,引起中央领导层的高度重视。随后,该谈话稿在更广的范围内引发了关注。
陈云退出中央领导岗位后,仍积极以丰富的实践经验,突出强调全党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工作方法。1990年,陈云在会见党的高级干部时,提出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理论观点,并在多种场合提出并反复阐释。除此之外,在这次会谈中,陈云还再次提出搞调查研究的两种工作方法,即亲自率领工作组下乡下厂的方法,以及高中级干部通过敢讲真心话的知心朋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听取基层干部、群众呼声的工作方法。最后,陈云还强调领导干部在工作中抓落实的工作方法。1990年6月,陈云在同江泽民就国家财政补贴的问题谈话时指出,新一届党中央执政以来,“制定了不少好的方针、政策。现在的关键是要抓落实”。[9]为此,陈云鼓励要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善于总结,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贡献。
对于如何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陈云则强调关键在于加强学习,尤其是学习哲学。1987年7月17日,陈云专门约当时的中央负责人作了一次畅谈。这次谈话中,陈云一再强调“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10]这一时期,陈云对于哲学学习的提倡,更多的是从党、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前途命运的高度出发,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武装人和培养人,使全党能够坚定理想信念,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发展方向。1989年的政治风波后,陈云再次感到全党各级干部当务之急是要进一步提高哲学思维能力。9月16日,他专门致信中顾委常委,并建议“组织中顾委常委和在京委员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11]这次由陈云提倡的理论学习活动,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和高级领导干部加深思想理论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陈云.陈云文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508.
[2][5][6][7][8][9][10]陈云.陈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5.375.370.374.365-367.376.360.
[3][4][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佳木.陈云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70.414.428.
作者单位:陈云纪念馆
责任编辑:刘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