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海经》作为一部难以归类的先秦典籍,历代研究者对其性质的争议颇能反映它在历史上的尴尬处境。自从郭璞第一次为《山海经》系统作注以来,历代学人对它的研究就一直伴随着质疑与摇摆。从科学博物到地理术数再到志怪小说,《山海经》性质的转变不仅仅是因为文本本身的诡异驳杂,更是因为不同时代、不同知识背景下的读者选择如何去看待它。从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待《山海经》性质的转变,或许正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探索《山海经》及其所代表的知识传统在中国思想史、知识史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