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安·洛阳
白居易为官30余年,其中有近20年是在京城长安与东都洛阳度过的,所以,他对这两地的饮食文化相当熟悉。当时长安与洛阳的饮食结构以面食为主,在白居易的笔下,出现过三种饼类面食——胡麻饼、蒸饼和环饼。
胡麻饼是用火炉烤制的一种面饼,因其上撒有芝麻、胡桃仁等,故而得名。胡麻饼早在东汉就已出现。东汉刘熙在《释名·释饮食》中记载:“胡饼,作之大漫冱也,亦言以胡麻着上也。”胡麻饼也常常被简称为胡饼。不过,胡麻饼的真正盛行,却是在唐朝。唐朝人有多爱吃胡麻饼?日本僧人圆仁在唐武宗初年观察到,唐人“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蒸餅,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笼屉蒸制而成的饼。据唐代房玄龄《晋书·何曾传》载,何曾生活奢华,十分讲究饮食,“蒸饼上不坼作十字不食”。蒸饼上坼“十”字,即将饼蒸裂开花,类似今日的“开花馒头”。至于环饼,则是一种油炸类的面食,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传说与纪念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有关,主要在寒食节食用。蒸饼与环饼看起来虽不怎么起眼,但在唐朝都进入了宫廷饮食的名单,会在重大节日作为赏赐之物发给朝廷官员,白居易就在文章中提到“今日蒙恩,赐臣等酒及蒸饼、环饼等”。
白居易在洛阳居住时,日常所食亦有米饭。他曾在诗中提到自己在洛阳招待客人时,“净淘红粒罟香饭,薄切紫鳞烹水葵”。“红粒”是红色的稻米;“紫鳞”是一种鱼,从“薄切”二字推断,是将其做成鱼脍待客;“水葵”是长于水边的一种野菜,又称莼菜、马蹄菜。香喷喷的红米饭,搭配一盘鱼脍、一锅菜羹,这大约是当时洛阳的一种饮食风尚吧。
除了前面提到的紫鳞,白居易还喜欢以鱼鲊来下酒:“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早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了鱼鲊的做法:“剉鱼毕,便盐腌。”将鱼片去鱼骨,取净肉,切成片状晾干,与盐层叠码在罐中,装满之后,用荷叶封住罐口,腌制一月,即成鱼鲊。
苏州·杭州
白居易曾在苏杭为官数年,他的诗文中也出现了许多当地的美食。苏杭乃鱼米之乡,自然多鱼,白居易在诗文中提到的江东的鲈鱼,可能就是产自苏杭——“犹有鲈鱼莼菜兴,来春或拟往江东”。
他在《寄杨六侍郎》中写道:“秋风一箸鲈鱼鲙,张翰摇头唤不回。”这和一个典故有关。晋时吴人张翰在洛阳做官,因为思念家乡吴中的“莼羹”“鲈脍”,就辞官南还了。“鲈鲙”即用鲈鱼做成的生鱼片,“莼羹”则是莼菜羹。后人以“莼羹”“鲈脍”作为吟咏吴地的典故,并用“思莼鲈”比喻羁旅之人思念家乡。
白居易有一首《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其中写道:“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竹筒粽集糯米香与竹香于一体,在夏至食用竹筒粽及脆嫩鲜香的烤幼鹅,大概是唐代苏杭两地的另一种饮食风尚。
在《杭州春望》中,白居易提到当地有一种名为“梨花春”的酒:“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诗人自注:“其俗,酿酒趁梨花时熟,号为‘梨花春’。”由此可知,此酒是在梨花开时酿造而成。诗人还提到一种名为“五酸”的酿酒方式,即在酿酒过程中,不要一次性放入全部的米,而是分5次投入,这样酿出来的酒杂质较少,口感较纯。
江州·忠州
白居易44岁时被贬至江州(今江西九江),在那里吃过很多特色美食,其中鱼和竹笋最令他喜爱。
他曾写:“湓鱼贱如泥,烹炙无昏早。”湓鱼是指江州的湓水所产之鱼,因湓鱼产量大而价格低廉,因此他“烹炙无昏早”,百吃不厌。竹笋也是白居易的心头好,他曾作一首《食笋》诗:“此州乃竹乡,春笋满山谷。山夫折盈抱,抱来早市鬻……每日遂加餐,经时不思肉。久为京洛客,此味常不足。”他说江州盛产竹笋,鲜美异常,将其取来与饭同煮,好吃到可以让人忘记肉的滋味。后来他回到长安、洛阳,就很少能吃到这种美食了。
白居易《夏日作》曰:“宿雨林笋嫩,晨露园葵鲜。烹葵炮嫩笋,可以备朝餐。止于适吾口,何必饫腥膻。”意思是,他常用葵菜与竹笋来做早餐,其中竹笋是用炮制的方法加工,大约是将鲜竹笋干煸而成。
白居易还曾写过江州的浔阳酒,“浔阳酒甚浓,相劝时时醉”,可知此酒甚烈。《水浒传》中的宋江也是在此地喝了浔阳酒之后,醉醺醺地写了一首诗,被黄文炳指控大逆不道,从此走上了梁山。
白居易48岁时被任命为忠州刺史,他离开了江州,在忠州(今重庆忠县)待了一年多。作为北方人,白居易觉得巴蜀大地上的忠州有些奇特,尤其是在饮食上,和其他地区很不一样。
首先是主食,白居易称此地的稻米为“涩米”,口感不佳,这和忠州多山地,在当时不适宜种植水稻有关。大约是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烦恼,他在忠州曾自制胡麻饼,送给他的好友万州刺史杨敬之,并为此专作了一首《寄胡饼与杨万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他要将“面脆油香”的胡麻饼“快递”给杨敬之,让他尝尝看忠州的胡麻饼可否与长安城的胡麻饼相媲美。白居易还在做胡麻饼时加入蜂蜜,由此制成一种甜饼,后世称之为“香山饼”。
忠州盛产水果。白居易在诗文中写过的水果,大半都出自忠州,其中又以荔枝为最。他在长安时当早已得闻荔枝大名,只是此物稀罕,只有皇帝、皇后及一些位高权重者才能享用,白居易估计没什么机会品尝。当他到了忠州才发现,此地盛产荔枝。诗人对忠州荔枝的喜爱到了何种程度呢?他在离开忠州前,专门请来画师作了一幅《荔枝图》,并为其配上自己所写的《荔枝图序》以作纪念。此举还有另一个目的,他特别强调,“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他要将这幅图拿给朝中的同僚炫耀,让那些不认识荔枝的人看看j除了荔枝外,白居易提到的忠州水果还有枇杷、桃、杏、梨等,且多为野生,他在山间游玩时随意摘食,由此可见忠州水果品种之丰富。
白居易一生曾在多地为官,以上所述只是他那美食地图中的一小部分,却能从中看出唐朝不同地区的饮食特色。对于白居易而言,每到一处,都有美食等待他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