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孩子的发展打好基础。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习惯呢?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并做到读、思、画、查、疑、写相结合。
1.在反复读课文中感知。首先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是有感情朗读,弄清文章脉落,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是精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并思考、解决课文中的有关问题。读完三遍后,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查找资料,了解背景。有些课文知识面很广,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利用课外书、网络信息,查找有关资料、图片并进行整理,辅助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创作意图,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3.扫清课文中字、词障碍。在预习课文时,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明白所圈字词的音、形、义,并把注释写在相关字词旁边,方便自己在阅读中理解。
4.在读文中质疑、批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贵有疑。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写得精彩的段落,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旁边加批注,并谈谈自己理解感受和体会,做到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另外,对于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用“?”标出,以备上课时专心听,认真记,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又是他们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所以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听课习惯。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会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等不良的听课习惯,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逐渐培养。
1.及时提醒。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听课情况,做到及时提醒,耐心纠正。
2.树立榜样。著名的教育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适时的赞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
3.恰当批评。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赞赏与恰当的批评相结合才是完善的教育。
4.激发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学习主动性不强,精力易分散。教师就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欲望。比如: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竞争意识强的心理,运用竞赛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听课思考的习惯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等到大部分学生举手作答时,再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对于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也可以让其起来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说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促使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在提问时,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一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这样,每天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久而久之,他们思考质疑的习惯就能养成了。
四、做作业的习惯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审题是关键。每次测验或试卷分析,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会审题的方法,养成审题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我批改学生作业,不仅用“√”或“×”这两个符号,而且多一把尺子来评价以激励学生作业。
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我用盖“真棒”印章方式激励学生。连续3次作业得3颗“真棒”的,我会在班级评比栏中加星,学期结束时统计谁得到的星多,奖励学习用品。批改作业时,我经常用语言评价学生作业。学生的作业有进步,我的评价是:你的作业做得真好,老师很喜欢。学生把题目抄错了,我的评价是:细心一点,你的作业会更加优秀。学生一题多解,我的评价是: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同时,通过每月开展一次优秀作业展览,给学生提供相互评价、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切教育的先导,儿童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终身受益,教师只有抓好这一环节,孩子们才能茁壮健康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河背街小学 南昌市铁路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甘 甜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学生自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先预习后上课,并做到读、思、画、查、疑、写相结合。
1.在反复读课文中感知。首先是初读,要求学生读准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接着是有感情朗读,弄清文章脉落,进一步理解课文;然后是精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并思考、解决课文中的有关问题。读完三遍后,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查找资料,了解背景。有些课文知识面很广,这时就要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利用课外书、网络信息,查找有关资料、图片并进行整理,辅助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创作意图,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奠定了基础。
3.扫清课文中字、词障碍。在预习课文时,圈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明白所圈字词的音、形、义,并把注释写在相关字词旁边,方便自己在阅读中理解。
4.在读文中质疑、批注。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学贵有疑。学生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写得精彩的段落,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旁边加批注,并谈谈自己理解感受和体会,做到读写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另外,对于自己不懂或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用“?”标出,以备上课时专心听,认真记,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养认真听讲的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的黄金阶段,课堂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听课又是他们系统学习知识的基本环节,所以要想学好知识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听课习惯。针对小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会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等不良的听课习惯,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逐渐培养。
1.及时提醒。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他们的听课情况,做到及时提醒,耐心纠正。
2.树立榜样。著名的教育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适时的赞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树立其自信心。
3.恰当批评。批评和表扬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赞赏与恰当的批评相结合才是完善的教育。
4.激发兴趣。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学习主动性不强,精力易分散。教师就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欲望。比如: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也可以利用小学生竞争意识强的心理,运用竞赛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改变由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把学习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培养听课思考的习惯
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由教师进行小结或优等生作答,大部分学生失去了思考、交流的机会。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等到大部分学生举手作答时,再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对于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也可以让其起来回答,让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说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以促使他们养成思考的习惯。在提问时,要注意调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让一些性格内向、学习成绩中下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机会。这样,每天给学生思考、提问的时间,久而久之,他们思考质疑的习惯就能养成了。
四、做作业的习惯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审题是关键。每次测验或试卷分析,教师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练习审题,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会审题的方法,养成审题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采用鼓励性语言,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我批改学生作业,不仅用“√”或“×”这两个符号,而且多一把尺子来评价以激励学生作业。
对于学生的优秀作业,我用盖“真棒”印章方式激励学生。连续3次作业得3颗“真棒”的,我会在班级评比栏中加星,学期结束时统计谁得到的星多,奖励学习用品。批改作业时,我经常用语言评价学生作业。学生的作业有进步,我的评价是:你的作业做得真好,老师很喜欢。学生把题目抄错了,我的评价是:细心一点,你的作业会更加优秀。学生一题多解,我的评价是: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同时,通过每月开展一次优秀作业展览,给学生提供相互评价、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
总之,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切教育的先导,儿童从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终身受益,教师只有抓好这一环节,孩子们才能茁壮健康成长。◆(作者单位:江西省瑞金市河背街小学 南昌市铁路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甘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