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文本的阅读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文本与生活的融合,知识与智慧的转化。让文本自己说话,准确理解文本和感悟文本。让学生自主体验文本,实现自由表达的欲望。
   关键词:语文文本 阅读
  一、阅读——文本与生活的融合,知识与智慧的转化。
  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人文涵养的积淀离不开阅读,精神境界的提升离不开阅读。如果说写作是整理思想,那么阅读就是激发思想。一个教师平时读书藏书多少,决定了他人文视野的宽度和感悟人生的深度。而仅仅围绕几本薄薄的教材兜圈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计划地阅读经典,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迅速捕捉该文坛信息,只有这样你才能从“教教材”的模式中解剖出来,进入“用教材教”的界面,你可以从浩瀚的书籍中出入自如,左右幅射,上下贯通,心灵共鸣,情感交融,精神对接,思想泉涌。广泛阅读可以避免学识肤浅情思枯竭,在课堂上不至于捉襟见肘陷入窘境。
  将文章欣赏性阅读与文本探究性阅读区别开来,作为教师应该从认知规律出发,掌握阅读的四个步骤:1、文本“究竟”说了什么?2、文本“想要”说什么?3、文本“能够”说什么?4、“文本”应该说什么?弄清“究竟”就是准确探求文本真意,“想要”就是作者的语言所不尽之意,“能够”就是读者层面力所能及之意,“应该”就是修改融会贯通阅读与创造性阅读的再创作之意,沿着这个阅读步骤才有从“读什么”、“怎么读”一般层面真正上升到“为什么读”的思想对话层面。
  目前最要紧的是如何让教师自己沉下心来读书,在充满诱惑的浮躁环境中静静地濡染书香,来一个精神与思想的启蒙;其次才是怎样读书的问题,不能把书读死,成为两脚书橱,成为僵化知识的传声筒,而要在书籍天地里游刃有余,读出自己的思考,读出生活的气息,读出时代的韵味。教师要在不断输出的同时,通过广泛阅读吐帮纳新,使心胸豁达起来,气质清雅起来,精神充沛起来,境界开阔起来。
  二、让文本自己说话,准确理解文本和感悟文本。
  与此相反的课堂现象即文本自己言说变成了随意言说文本;不是文本说话,而是教师自己在说话,以自己的解读传递给学生,牵着学生鼻子走,预设陷阱,画地为牢,兜眘圈子最终还是回归到教师的前提和结论上来;不是文本说话,而是学生自己在说话,对原文浮光掠影,在蜻蜓点水式接触后,即随意曲解,误读文本,以课堂师生互动对话表演,呈现出热闹景象,这是脱离文本后“误入藕花深处”,使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准确的语文味。有鉴于此,教师首先要熟读文本,让文本说真话,倾听作者内心的呼吸,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内以外的含义,能倾听世界各物对我们说的话。能够言说的前提是能够倾听,而不是曲解文本后产生的假话、大话、空话;其次,教师要融入文本,代文本立言,我与文本以及文本作者浑然一体;再次,教师要感悟文本,与文本进行富于个性的对话,充分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阅历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向文本的深处思考,使感悟既源于文本又源于生活;最后教师要超越文本,从先前读过的东西追忆、比较、唤回情感,打通心灵与心灵的界限,走进师生共享审美愉悦的极乐天地。我们往往不注重文化自身的知识、经验、思维定式紧密关联,与语文教师程式化引导不无关系。对文本误读的直接结果造成了对文本原义的肢解、曲解与误解,进行舍本逐目式的肆意迁移。因此,师生所解读的并非是“雅典的月亮”以及给它添加的象牙色面貌等等,而是面对文本产生的无意识流动,无边界的拓展与延伸。
  让方本自己说话就是寻求文本之间对话的合理性,“就是让文本自己接着说,也就是让古人把他想说还没说的话说出来”,认清了这个理,摸清了这条路,接着就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深隐之意自能显露,陌生之人亦能知心。
  三、让学生自主体验文本,实现自由表达的欲望。
  人是独一无二珠,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世界,每个人也都有与众不同的内心体验。“从教育学的角度上来看,最重要的问题始终是:儿童对这一具体的情境、关系或事件的体验是怎样的?”学生从感知文本到体验文本到表达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自主进行的,这是读者与作者两个内心世界主客交互式的无言交流,由静静地倾听到默默地体察,静观默察并沉思默想到一定程序,自然产生一种自由表达的欲望。
   语文教学的反思
  河北曲阳一中 付铜链
  摘要:反思语文教师普遍面临的现状:缺乏学生主动思考的体验,缺乏学生与书本的直接对话,缺乏新鲜的有活力的课题,缺乏新鲜的有活力的课题,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缺乏自我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 反思
  在我认真学习了《语文课程改革标准》,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文献后,我再三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发现自身存在的种种问题。我想,也许许多语文教师都普遍面临如此现状吧。
  一、缺乏学生主动思考的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和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关注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问题刺激学生自觉学习,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因为人皆有脑袋,皆有学习知识、探求真理的物质条件,如果有善于播火的教师,定会燃起他们求知的圣火,定会照亮蒙昧、驱除愚蠢,获得智慧探究的硕果。如果教师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识”的东西硬塞给学生,学生学得再多,充其量只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形鹦鹉”,或者是读了几本书的“两脚书橱”,而离一个有创造意识、继往开来的“现代人”则相去甚远。
  二、缺乏学生与书本的直接对话
  古人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自子自知。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第一技能,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教学法。在读中,沿坡讨源,批文如情,神游其中,增进理解。应该放于发动学生自己阅读思考,不应该有老师苦口婆心的反复强调。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生在阅读中积极主动的理解和回应,书本潜在的意义?才能处于不断的被创造的流动之中,学生的心灵才能于书本中的世界融为一体。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三、缺乏新鲜的有活力的课题
  多少年来,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伴随着我。教材千变万化,沉重性情各异,可是,我的教法却基本没有多大长进,惯性思维和惰性思想使我在新旧教材的变轨中,一切跟着感觉走。所谓得成熟就是在教参的诠释上更高明一些,所谓的经验无非就是一些方法技巧:作文如何开头?说明文如何写得生动些?应试课外阅读文要分几步走:整体把握文体,粗知文章大意,对号入座问题,回答力求详细……都是抽象的理论,冷冰冰的原则,全是准备好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去装去填。偶尔,也安排一些对课文初步感受的讨论,可最终还是自觉不自学的引导他们众口一词回归或靠拢、迁就教参的标准答案,什么个性化、人文性、情境性、创造性均难以体现。
  四、缺乏对学生真正的尊重
  赞可夫曾经说过:“努力使学生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都能只有的呼吸。”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也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创设一种结构模式,让学生处于无拘无束畅达的状态,才会尽情的参与与自由的表达,创新思维才能孕育诞生。”而我们一贯的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用价值尺度规范着活生生的生命,是在复制生命吗?实在太狭隘了,其实是扼杀学生的灵性。窒息了民族的生机?最后,培养出来的不再是有个性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而是在钢模下铸造出来的产品,人的价值、地位、情感已经可怕的消失了。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想方设法为他们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化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
  五、缺乏自我素质的提高
  多年来,我们常教导学生:“不学则退,不思则惰。”可从没对自己说:“教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惯于严格要求学生而疏于自我提高,在纷纭复杂的事态面前,我们是那和孤陋寡闻,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又总是固步自封,学生需要什么,他们在想什么,更是茫然无知。按理语文老师应该爱读书、多读书,可是有几个老师通读四大名著,有几个能写出一手好文章,更有几个能自觉钻研相当教育理论,并以此指导教学实践。也行我们的确太忙了,一天到晚围着学生转,还有办公桌前作业堆成小山,可是,这一切都在原谅自己的借口罢了。惭愧的很,读书对于我已是很远的事情了,终年相伴案头的是各种教参,各种题集,虽天天与语言打交道,可并不深爱语言,虽然在作文课上把学生的作文批的头头是道,可自己却述而不作,很少用一支笔把教育中的点滴思想和思考记下来,把写作中的甘苦拿来与学生共享。
  总之,以上种种不足,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孔夫子“吾日三省吾身“,使他自己成了一代宗师;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对自己教育生活中的遗憾,总是不断反复么省,最终成为世界级教育家。而我们语文老师真应该重新深思,发现自己,升华自己,提升教育理念,完美自己的人格。路漫漫任重道远,让我们上下求索。
其他文献
强调德育的基础性质是世界德育、教育界的一个最基本的共识。这一命题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予以佐证。从理论上说,“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是许多教育学家的共识。从近代教育学产生之日起,强调道德教育的基础意义就与教育学家们对教育的价值属性的共同认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康德在他的《教育论》中曾经指出:教育以人类个体的未完成状态为起点,通过养护、管教、教导等环节,最终以发展儿童的向善的倾向,使之成为道德的存在为目
二十一世纪,将把人类引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角度,提示了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决定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变社会将图书馆视为经济负担的传统观念,进而将其当作新的经济增长支撑点加以重视和支持。图书馆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知识的应用、生产和创新活动中发挥作用。就挑战而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将是全面而多样的,对图书馆的期望将更高。那么,图书馆如何从传统步入现代,把
创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创新教育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不同禀赋学生的潜能,使之成为能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显得尤为重要和刻不容缓。少年儿童是祖国美好的未来,培养其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小学美术教学有着自己独特的专业优势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那么,如何利用美术课堂教学
摘 要: 建立有效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十分有必要,小组成员之间可通过面对面的互动交流来运用语言,求得知识提高技能,学生通过竞争与合作学习能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集体荣誉感,改变学生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认识世界方法的社会化,有利于人格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合作学习 合理分工 合作过程 合理评价 新课程标准, 课堂小组活动,自主参与,   一、 英
[摘 要]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要是课堂充满魅力,就需要创设精彩的课堂。在教学设计时进行全方位的预设,在课堂教学中用心捕捉和筛选学习活动中反馈出来的鲜活的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积极生成;有效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   [关键字]初中英语 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  卢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虽然我们每年的教材没变,但是对象变了,其他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