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论是以石油为主,还是以天然气、煤炭为主的城市都属于资源型城市,都将面临资源枯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关系到人类能否永久性生存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难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要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缓解资源危机,解决就业再就业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198-02
作为世界性的共同课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备受关注。面对我国资源极其短缺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做出了支持资源型城市持续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国家确定了60个资源型城市给予重点支持。新疆许多资源型城市曾为国家提供过大量的资源产品,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尽快利用自身优势和地缘优势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同时借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各项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开掘进取,加快发展,才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資源型城市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天赋资源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的主要特征是:城市的主导产业是围绕多、快的开发理念而建立起来的开采业和粗加工业;城市的重要作用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城市中从事资源开采业的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总人数的比重较大。资源型城市都将面临资源枯竭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资源型城市由于其独特的发展方式,使它具有与其它城市不同的特点和问题。城市主导产业衰落,经济指标和综合竞争力急剧下降。这些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依赖性较强,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一条关联度高、依赖性的单调的产业链。资源性产业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资源性产业的产值曾占整个城市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从业人员占40%左右,提供的财政收入约占40-50%。资源型城市的支柱产业正在走向衰落,整个城市处于投入多、产出少、效益差的尴尬境地。
资源萎缩,城市产业转型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石油资源渐趋衰退,城市的产业转型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面临着巨大困难。我国石油资源渐趋萎缩,城市产业的转型应借鉴世界石油资源城市产业转型的成败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应制定相应的,更先进更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城市产业转型对策与措施。石油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建设和谐社会任务的紧迫性,尤其是很多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成为了西部石油资源型城市走和谐发展道路的瓶颈,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西部石油资源型城市才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西部资源型城市油地融合发展的问题
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企业与地方协调发展是科学的,同时也是每个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西部石油资源型城市高度依赖石油,经济多元化发展严重滞后,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石油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的某些方面的不协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和谐发展。
1.经济总量与地方财力增长不相匹配。由于石油、天然气属于国家垄断经营,创造的财富的分配由国家计划调拨决定,使当地的资源和财富双重流失,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与地方财力增长不相匹配。
2.社会管理机构二元化问题。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两套或多套并行的社会管理机构。社会管理机构二元化带来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办社会,造成投资主体分散,重复投资和投资效益低。
3.地方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资源型城市往往被单纯地看成资源产品生产基地,没有合理的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支撑力不强。
(二)资源型城市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工业化同市场化分离的不协调
石油产业是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主流产业,占了GDP的绝大多数份额,而石油产业计划控制的特殊性又注定了市场机制发育不充分的天然缺陷呈现出工业化同市场化分离的不协调的突出特点。
1.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地方企业整体素质偏低,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地方中小企业缺乏成长性。
2.市场化程度不足。资源开发的独特要求,决定了资源型城市一方面民营经济发展先天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地方经济由于缺少多样性和活力,不利于规避经济风险;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占绝对多数、绝对比重,产生了很大的“挤出效应”,使得非国有经济难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造成城市经济结构自身调整的弹性很小。
3.对外开放性和集聚、辐射能力较弱。由于石油产业覆盖了整个城市,而石油产业又受国家宏观计划严密控制,因而其资源特性及生产、加工等环节同地方经济及周边地区关联度不大,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孤岛经济”的性质,周边地区的经济体系难以同其融合。
(三)西部资源型城市文化缺失的问题
我国资源型城市文化是指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总和。资源型城市大都建于荒芜之地,建市较晚,又由于资源型城市长期将资源开发作为工作的重心,形成经济发展超前、文化培育滞后的落差,与自身经济发展程度极不适应。在与发达城市的对照中,资源型城市在自身文化素养、历史积淀与时代品质等方面是相对匮乏的,其所面对的文化失衡现象往往比科技型、旅游型及综合型城市要严重得多。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对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要突出重点,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实现城市文化建设的高起点规划.继续改善文化环境,坚持文化软硬环境建设并重发展,培育城市特色文化。
(四)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以实现生存和解决就业为出发点,以相对稳定为主发展接续产业、充分利用原有的人力和资产,在开放状态下实现发展。
1.寻求新的资源,促进资源型产业接续发展。目前,资源型城市的支柱产业仍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在没有确立新的支柱产业时,必须稳定城市发展的基础。另外,新疆的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储量仍很丰富,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力。而且新疆的经济发展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将迅速增加。
2.废物利用发展接续产业。
3.实施产业和城市的整体转移。新疆部分资源型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还有一些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到区位和资源条件的束缚。
4.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资源型城市赖以生存的资源终将走向枯竭,而城市经济却必须向前发展。因此,对于资源性产业仍有潜力的城市,必须未雨绸缪;对于那些资源即将枯竭的城市来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非资源性产业是其实现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二、针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出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快资源型城市改革步伐
资源型城市资源单一、产业单一、经济成分单一、从业人员单一,以及典型的城市二元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再生。
首先,充分利用资源型企业改革和调整的机会,转变政府职能,率先在资源型城市推进城市改革。资源型城市特殊的“二元管理体制”一方面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同时也为低成本推进城市改革创造了绝好的机会。因此建议:一是在资源型城市率先进行城市部分税费改革试点,免除全部行政事业收费,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推进行政审批的法制化、合理化和科学化。二是精简政府机构。按经济区域合理撤并县、乡行政机构,精简和分流政府富余人员。三是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根据市场调整政府的行为。政府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解决当地的发展潜力及有关劳动力就业市场、基础设施、环保、能源、住房质量、技术发展等问题,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确保具体的措施和提出具体的投资项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其做出选择和指明方向。
其次,加快省属企业的改制步伐,下放行政管理权,扩大地方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一管理的权限。使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不分彼此、互相尊重、不搞分割、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
第三,将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部剥离,进行自主、独立经营。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资源型城市长期依赖国家的大量投入,使他们吸引外来资本的能力明显被弱化。目前,在國家投入越来越少、主导产业走向衰落、社会负担又比较重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必须充分利用外来资本促进自身发展。一是将有开采价值的油田 “打捆”,同时加大公益性资源勘探的投入力度,为商业勘探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保证后续资源“供给”;二是对城区整体改造进行统一规划;三是协调企业与资源型城市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强合作,促进整合;四是将由企业剥离出来的医院、学校等机构的优良资产进行整合。并以此作为招商的“标的”,本着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媒体和网络进行公开招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进行独立经营。另外,要充分利用国家投入,对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的有利时机,改善土地投资环境,为前来投资的企业提供低价土地、建筑物、人员培训等。创造能够集中引发到资源型城市投资的环境。
(三)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金
基金主要用于本地区发展替代产业的补贴、人员培训、环境治理等。资金主要来源于:一是由国家和省里共同出资,作为启动资金;二是从处于高产和稳产期的资源型产业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三是建立矿山环保与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落实“开发与保护并重”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政策。同时,加大培训投入力度,提高劳动力质量。制定和实施矿工再就业特别计划。以解决就业问题为突破口,引导矿工从事废弃物利用、土地复垦、现代农业和劳务输出等多种职业。
(四)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的发展无疑将是核心。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因此,在对资源型城市政府直接投资项目加强监管的同时,要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范围,增强市场对非政府投资的调节功能。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给予企业和地方政府应有的债券融资自主权,放松对债券融资的束缚,适当发行地方公债,特别是市政债券,加快发展直接融资,适当降低间接融资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经济建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财务效益,而且能够减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强其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青云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ISBN:7501760357.
[2]宋岭,《21世纪新疆贫困地区发展论》,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年,ISBN:7563119671
[3]徐世义,《2020年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ISBN:7228069838.
[4]刘力钢、罗元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ISBN 780207603X.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08)0910198-02
作为世界性的共同课题,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和发展备受关注。面对我国资源极其短缺的实际情况,党中央做出了支持资源型城市持续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国家确定了60个资源型城市给予重点支持。新疆许多资源型城市曾为国家提供过大量的资源产品,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因此,尽快利用自身优势和地缘优势改变传统生产模式实现产业转型,同时借西部大开发的强劲东风,各项优惠政策的有利时机,开掘进取,加快发展,才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資源型城市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天赋资源而兴建或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的主要特征是:城市的主导产业是围绕多、快的开发理念而建立起来的开采业和粗加工业;城市的重要作用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城市中从事资源开采业的职工人数占全部职工总人数的比重较大。资源型城市都将面临资源枯竭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解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资源型城市由于其独特的发展方式,使它具有与其它城市不同的特点和问题。城市主导产业衰落,经济指标和综合竞争力急剧下降。这些城市产业结构单一,依赖性较强,以资源性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形成了一条关联度高、依赖性的单调的产业链。资源性产业是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资源性产业的产值曾占整个城市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从业人员占40%左右,提供的财政收入约占40-50%。资源型城市的支柱产业正在走向衰落,整个城市处于投入多、产出少、效益差的尴尬境地。
资源萎缩,城市产业转型是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石油资源渐趋衰退,城市的产业转型受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面临着巨大困难。我国石油资源渐趋萎缩,城市产业的转型应借鉴世界石油资源城市产业转型的成败经验与教训,结合我国的实际,应制定相应的,更先进更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城市产业转型对策与措施。石油资源型城市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建设和谐社会任务的紧迫性,尤其是很多社会的和经济的问题成为了西部石油资源型城市走和谐发展道路的瓶颈,只有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西部石油资源型城市才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一)西部资源型城市油地融合发展的问题
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企业与地方协调发展是科学的,同时也是每个资源型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西部石油资源型城市高度依赖石油,经济多元化发展严重滞后,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石油企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的某些方面的不协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和谐发展。
1.经济总量与地方财力增长不相匹配。由于石油、天然气属于国家垄断经营,创造的财富的分配由国家计划调拨决定,使当地的资源和财富双重流失,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与地方财力增长不相匹配。
2.社会管理机构二元化问题。资源型城市普遍存在两套或多套并行的社会管理机构。社会管理机构二元化带来的突出问题是企业办社会,造成投资主体分散,重复投资和投资效益低。
3.地方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资源型城市往往被单纯地看成资源产品生产基地,没有合理的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支撑力不强。
(二)资源型城市现代化进程呈现出工业化同市场化分离的不协调
石油产业是西部资源型城市的主流产业,占了GDP的绝大多数份额,而石油产业计划控制的特殊性又注定了市场机制发育不充分的天然缺陷呈现出工业化同市场化分离的不协调的突出特点。
1.地方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地方企业整体素质偏低,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地方中小企业缺乏成长性。
2.市场化程度不足。资源开发的独特要求,决定了资源型城市一方面民营经济发展先天不足,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地方经济由于缺少多样性和活力,不利于规避经济风险;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占绝对多数、绝对比重,产生了很大的“挤出效应”,使得非国有经济难以进入第二、第三产业,造成城市经济结构自身调整的弹性很小。
3.对外开放性和集聚、辐射能力较弱。由于石油产业覆盖了整个城市,而石油产业又受国家宏观计划严密控制,因而其资源特性及生产、加工等环节同地方经济及周边地区关联度不大,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孤岛经济”的性质,周边地区的经济体系难以同其融合。
(三)西部资源型城市文化缺失的问题
我国资源型城市文化是指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总和。资源型城市大都建于荒芜之地,建市较晚,又由于资源型城市长期将资源开发作为工作的重心,形成经济发展超前、文化培育滞后的落差,与自身经济发展程度极不适应。在与发达城市的对照中,资源型城市在自身文化素养、历史积淀与时代品质等方面是相对匮乏的,其所面对的文化失衡现象往往比科技型、旅游型及综合型城市要严重得多。这种情况势必会影响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对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城市文化建设要突出重点,统筹规划,逐步推进,实现城市文化建设的高起点规划.继续改善文化环境,坚持文化软硬环境建设并重发展,培育城市特色文化。
(四)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以实现生存和解决就业为出发点,以相对稳定为主发展接续产业、充分利用原有的人力和资产,在开放状态下实现发展。
1.寻求新的资源,促进资源型产业接续发展。目前,资源型城市的支柱产业仍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在没有确立新的支柱产业时,必须稳定城市发展的基础。另外,新疆的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储量仍很丰富,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力。而且新疆的经济发展对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将迅速增加。
2.废物利用发展接续产业。
3.实施产业和城市的整体转移。新疆部分资源型城市居民的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还有一些城市的发展空间受到区位和资源条件的束缚。
4.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资源型城市赖以生存的资源终将走向枯竭,而城市经济却必须向前发展。因此,对于资源性产业仍有潜力的城市,必须未雨绸缪;对于那些资源即将枯竭的城市来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非资源性产业是其实现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二、针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出的建议和措施
(一)加快资源型城市改革步伐
资源型城市资源单一、产业单一、经济成分单一、从业人员单一,以及典型的城市二元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管理体制,才能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再生。
首先,充分利用资源型企业改革和调整的机会,转变政府职能,率先在资源型城市推进城市改革。资源型城市特殊的“二元管理体制”一方面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同时也为低成本推进城市改革创造了绝好的机会。因此建议:一是在资源型城市率先进行城市部分税费改革试点,免除全部行政事业收费,削减行政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推进行政审批的法制化、合理化和科学化。二是精简政府机构。按经济区域合理撤并县、乡行政机构,精简和分流政府富余人员。三是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根据市场调整政府的行为。政府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市场进行分析和研究,解决当地的发展潜力及有关劳动力就业市场、基础设施、环保、能源、住房质量、技术发展等问题,制定发展战略目标,确保具体的措施和提出具体的投资项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其做出选择和指明方向。
其次,加快省属企业的改制步伐,下放行政管理权,扩大地方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一管理的权限。使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形成一种“不分彼此、互相尊重、不搞分割、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
第三,将企业办社会职能全部剥离,进行自主、独立经营。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资源型城市长期依赖国家的大量投入,使他们吸引外来资本的能力明显被弱化。目前,在國家投入越来越少、主导产业走向衰落、社会负担又比较重的情况下,资源型城市必须充分利用外来资本促进自身发展。一是将有开采价值的油田 “打捆”,同时加大公益性资源勘探的投入力度,为商业勘探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保证后续资源“供给”;二是对城区整体改造进行统一规划;三是协调企业与资源型城市地方政府的关系,加强合作,促进整合;四是将由企业剥离出来的医院、学校等机构的优良资产进行整合。并以此作为招商的“标的”,本着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通过媒体和网络进行公开招标,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进行独立经营。另外,要充分利用国家投入,对塌陷区进行综合治理的有利时机,改善土地投资环境,为前来投资的企业提供低价土地、建筑物、人员培训等。创造能够集中引发到资源型城市投资的环境。
(三)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基金
基金主要用于本地区发展替代产业的补贴、人员培训、环境治理等。资金主要来源于:一是由国家和省里共同出资,作为启动资金;二是从处于高产和稳产期的资源型产业的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三是建立矿山环保与土地复垦保证金制度。落实“开发与保护并重”和“谁污染谁治理”、“谁治理谁受益”的政策。同时,加大培训投入力度,提高劳动力质量。制定和实施矿工再就业特别计划。以解决就业问题为突破口,引导矿工从事废弃物利用、土地复垦、现代农业和劳务输出等多种职业。
(四)加大对资源型城市的金融支持力度
在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和发展的过程中,金融业的发展无疑将是核心。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扩大直接融资。因此,在对资源型城市政府直接投资项目加强监管的同时,要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准入范围,增强市场对非政府投资的调节功能。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给予企业和地方政府应有的债券融资自主权,放松对债券融资的束缚,适当发行地方公债,特别是市政债券,加快发展直接融资,适当降低间接融资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经济建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企业财务效益,而且能够减少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强其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青云编,《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ISBN:7501760357.
[2]宋岭,《21世纪新疆贫困地区发展论》,新疆大学出版社,2004年,ISBN:7563119671
[3]徐世义,《2020年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ISBN:7228069838.
[4]刘力钢、罗元文,《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ISBN 780207603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