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而高效朴实却灵动的科学实验教学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9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4课,属于技能操作课。在1-3课学生认识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等几种常见的力,研究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本节课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既是对力的概念深入了解,也为后面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这一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首先是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二部分是使用测力计来测量各种物体的重力。第三部分是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了解其原理,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并尝试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为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在技能操作的过程中融入思考和探究,使探究过程变得丰富且厚重,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一、追求简约而高效的课堂理念
  (一)结合本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基础,我确定了简明的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测力计的各个部分,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技能目标:经历测力计产生,改良的过程。
  情感目标:体会到工具的产生源自于生活的需求,又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笔者调整这些目标的想法是:在《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的14个大概念中提到:科学发现的知识可以用于开发技术和产品,为人类服务。同样,在科学修订版课标中的核心概念也提到了:人们设计不同的仪器和工具来满足各种用途。针对目标的调整,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也与教材不同,教材上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而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产生、改良的过程。
  (二)围绕着这些教学目标,以探究为主线,从“比较两个物体轻重,猜、掂”人手,设计了以下四个简洁的教学环节:
  1.选择合适的材料比较轻重。
  2.分组用橡皮筋和弹簧比较1个勾码、2个勾码、3个勾码分别使橡皮筋或弹簧伸长的长度。
  3.观察认识测力计。
  4.学习使用测力计。
  (三)精选探究材料的数量,从而实现材料简约。
  本节课的实验材料:每小组一个打有小孔的硬纸板,一个弹簧或者一根橡皮筋,一盒勾码。
  二、突显朴实而灵动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测力计的使用需求。
  新课导人环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首先出示一个铅球和实心球,让学生估计两个球的重量,直接感受“力的大小”。学生能明显感受到铅球比实心球重。接着,老师又随机挑选了两个学生的文具袋,再次让学生掂量。对于重量悬殊不太明显的两个物体靠手来掂量就难以判断了。这时学生很自然就产生了使用工具来进行准确测量的需求。
  在学习正确是用测力计之前,让学生利用橡皮筋、弹簧比较一个勾码、两个勾码、三个勾码能使弹簧伸长多少,并在纸板上做记号,接着猜测四个勾码、五个勾码弹簧能伸多长,并进行验证,这其实就是自制测力计的过程。学生亲历了制作过程,也就自然明白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受力大,伸长长”。学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学生就有了愿望与需求,学习的过程也就会倾心投入。
  (二)提供有所发现的机会,提升学生对测量工具的认识。
  用橡皮筋和弹簧比出两个文具袋的轻重。在橡皮筋和弹簧上分别挂上不同数量勾码,对比它们长度的变化。第一个活动,我设计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橡皮筋和弹簧确实是可以用来比出物体的轻重。第二个活动,通过挂一个勾码、两个勾码、三个勾码,让学生去发现橡皮筋上的勾码每增加一个,拉伸的长度是不一样的。而弹簧每增加一个勾码拉伸的长度基本相等。
  通过这一环节的研究,让学生初步的感受体验到生活中一些有弹性的物体可以拿来比轻重,但并不是有弹性物体都可以用来做测量力的大小工具。这样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再现人类不断的选择和淘汰生活中的一些材料,直至逐渐制作和改良出一个精密仪器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工具的产生和改良的过程,认识到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源自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为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使用测力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制造思维上的冲突,引燃学生探求正确测量方法的欲望。
  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的思维。教学“正确使用测力计”一环节时,老师在课前专门把测力计的指针调整不在“0”位置。教学中,教师也没有直接讲授操作时要注意的事项,而是先请学生尝试着使用测力计测量一个勾码的重力,这样一来相同重量的勾码学生测出来的重力大小不一,教师在此提出问题:老师给大家的勾碼是一样重的,为什么测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呢?一番碰撞之后,学生就会明晰正确的使用方法。检查并调整测力计后,再次实验,每个小组用正确的方法测一测勾码受到的重力,通过此环节,学生轻松的掌握了正确是用测力计的技能,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在测量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牛”大小的实际概念。
  “简约”是整节课的主线,“灵动”是整节课的亮点,有了简约和灵动的基础,“高效”是一种必然。整个课堂以学生为本,为孩子们提供充分的探究科学机会,使孩子们像科学家那样在较长时间里实践体验,学生在整个课堂上是快乐的,孩子们动手的同时思维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
其他文献
2011年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的估算能力的培养。几乎所有版本的数学教材都估算内容贯穿始终。然而绝大部分一线教师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用笔算来代替估算,让学生的估算能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这样的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與发展,甚至让学生的数学素养残缺不全。笔者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践行课标理念,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及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一、创设估算情境,培养
阳光教育是胜浦实验小学致力打造的教育品牌,它是一种爱智共育的教育,旨在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阳光师生。如何做一个具有这些特质并充满爱与智慧的阳光教师?笔者认为教师要树立、践行正确的“三观”,即践行正确的学生培育观、实施正确的家长交往观、树立正确的教师人生观。  一、践行正确的学生培育观  (一)做走心的“微教育”  阳光教育是充满爱与智慧的教育,但什么是对学生真正的爱?怎样的爱能让学生接受,并记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教学模式(理念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将科学探究融入小学科学教育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同时也能够加强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知识架构,从而提高小学科学教育的完整性、实践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教育中融入科学探究环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走进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夸美纽斯曾表述这样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学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理想中的教学境界,为此我努力着。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不少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在教学中学生能主动参与,你的教学将变得轻松。  从事美术教学有二十多年了,在这期间,各种各样的课型都上过,绘画课、手工课、欣赏课…… 我尝试着从各种课型入手,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从中潜移默化地形成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快农业机械化,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节本增效、推动规模经营的重要作用,要求扩大购置补贴规模,进一步完善补贴机制和管理办法。农财两部的农机补贴政策实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外界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注意的能力称为注意力。《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智慧的课堂呼唤学生的参与,参与度高的课堂撇开教学的内容是否得当,学生是注意的,必定有所得。  课堂教学环节过程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
海安县扎实开展“平安农机”创建,不断提升监理装备水平,营造创建氛围,丰富创建形式,构建县、镇、村三级创建组织网络,完善各项制度,保障创建工作经费,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实体型公安交
1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达5.91亿,较2012年同期增长了529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超过2012年同期4.2个百分点。互
数学课程历来被人们看作是纯知识的、比较冷漠的课程。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后的结果与成效,更要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在新课改浪潮撞击的今天,作为数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试卷,已悄然掀起它科学理性的面纱,逐渐散发出其人文的气息。如何让数学试卷体现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