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学科,做好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极其重要。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 引言
物理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再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理论,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基本的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初中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决定的,如果离开了物理实验,物理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强调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学研究指出:“物理中规律性的知识都是从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重视观察和实验,对学好物理知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多半不善于观察。因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的指导。
科学的观察在心理学中是指能有目的、有步骤地利用感觉器官对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感知。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努力提高他们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做焦耳定律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注意两烧瓶中玻璃管液面高度的变化,然后按教学内容做演示实验,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认真地思考液柱产生高度变化的原因。围绕这个目的,学生观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不是只顾看热闹。通过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液柱高度的变化,是由于煤油吸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而造成的。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再通过观察到的液柱上升的数据关系,分析推理得出定性结论――焦耳定律。由于实验前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所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对于那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如在做磁场实验时,我用投影器将细铁屑显示出条形、蹄形磁铁形成磁场的状况放大到银幕上,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这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有益的。
3 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讲了长度的测量,可以带领学生测量学校内花池子的周长,大树、乒乓球的不同测量方法。利用星期天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百货楼观看哪些商品制做与物理知识有关。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玩具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动手能力,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学生的知识有用。特别是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学体会更深。同学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制作能力提高很快,并且对物理不再那么犯愁,分组实验也能较易于独立完成,大大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不再害怕实验,而是争先恐后地做实验,能亲自动手觉得是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特别是有些后进生也能争做实验,物理实验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应给学生交代清楚,怎样观察实验现象,使用什么仪器,怎样操作,并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对演示实验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首先介绍本实验的过程,即让小车在不同的表面(毛内、棉、木板)在同一高度的斜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的运动路程,让同学思考小车为何在不同的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引导同学分析得出由于不同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小车运动阻碍也不同,再提出假设: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没有任何阻力小车会怎样?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防止学生把演示实验当做看把戏,养成不联系物理知识去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不良习惯。
分组实验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例如:实验前,让学生对仪器进行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如:在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挡量程变化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
5 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材设计了许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外去做。例如,对课本上的小实验“测自己的步行速度”,我不仅让学生按课本上写的方法去做,测了自己步行的速度(测出的结果要求学生记住,很有实验价值)。而且还组织学生用消毒后的废注射液瓶和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等自制了“滴水计时器”(滴水时间间隔调节为0.5秒),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一根木棍上。步行时用一只手拿着木棍不摆动,让水滴落在此手的正下方。通过测量落在地面上的水滴间隔,不但能算出步行速度,还能检查步行时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对此,学生会很感兴趣。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如:研究楼道开关,开展制作竟赛,组建兴趣小组等,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大大调动了他们完成实验的兴趣。
6 结束语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使物理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天地。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1 引言
物理实验是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再现,从而有目的地进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在物理学的研究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形成、发展和检验物理理论,并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应用。而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就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基本的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初中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为基础,这是由实验本身的特点及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决定的,如果离开了物理实验,物理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加强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中物理教材中强调要重视观察和实验。物理学研究指出:“物理中规律性的知识都是从物理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重视观察和实验,对学好物理知识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初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多半不善于观察。因此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的指导。
科学的观察在心理学中是指能有目的、有步骤地利用感觉器官对自然现象进行深入细致的感知。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习惯,努力提高他们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准确性。
例如,在做焦耳定律演示实验时,要求学生在观察时,注意两烧瓶中玻璃管液面高度的变化,然后按教学内容做演示实验,实验完毕后,让学生认真地思考液柱产生高度变化的原因。围绕这个目的,学生观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而不是只顾看热闹。通过学生集中注意力观察,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液柱高度的变化,是由于煤油吸收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使煤油的温度升高,体积膨胀而造成的。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煤油上升得越高,再通过观察到的液柱上升的数据关系,分析推理得出定性结论――焦耳定律。由于实验前让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观察,所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对于那些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用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化小为大。如在做磁场实验时,我用投影器将细铁屑显示出条形、蹄形磁铁形成磁场的状况放大到银幕上,使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这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有益的。
3 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讲了长度的测量,可以带领学生测量学校内花池子的周长,大树、乒乓球的不同测量方法。利用星期天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百货楼观看哪些商品制做与物理知识有关。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电子玩具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动手能力,切切实实地体会到学生的知识有用。特别是不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同学体会更深。同学们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制作能力提高很快,并且对物理不再那么犯愁,分组实验也能较易于独立完成,大大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同学们不再害怕实验,而是争先恐后地做实验,能亲自动手觉得是对自己的考验和锻炼。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特别是有些后进生也能争做实验,物理实验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对于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应给学生交代清楚,怎样观察实验现象,使用什么仪器,怎样操作,并指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对演示实验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归纳总结。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演示实验,首先介绍本实验的过程,即让小车在不同的表面(毛内、棉、木板)在同一高度的斜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的运动路程,让同学思考小车为何在不同的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引导同学分析得出由于不同表面的光滑程度对小车运动阻碍也不同,再提出假设:如果表面绝对光滑,没有任何阻力小车会怎样?引导学生讨论,最后归纳出“牛顿第一定律”,防止学生把演示实验当做看把戏,养成不联系物理知识去进行观察和思考的不良习惯。
分组实验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例如:实验前,让学生对仪器进行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如:在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挡量程变化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
5 从生活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教材设计了许多课外小实验、小制作。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外去做。例如,对课本上的小实验“测自己的步行速度”,我不仅让学生按课本上写的方法去做,测了自己步行的速度(测出的结果要求学生记住,很有实验价值)。而且还组织学生用消毒后的废注射液瓶和一次性使用的输液器等自制了“滴水计时器”(滴水时间间隔调节为0.5秒),把“滴水计时器”固定在一根木棍上。步行时用一只手拿着木棍不摆动,让水滴落在此手的正下方。通过测量落在地面上的水滴间隔,不但能算出步行速度,还能检查步行时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对此,学生会很感兴趣。同时,在日常教学中开展丰富的、适合他们的活动,如:研究楼道开关,开展制作竟赛,组建兴趣小组等,由于活动以实验教学为主,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实用性,大大调动了他们完成实验的兴趣。
6 结束语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使物理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天地。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