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了60例儿科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和特例,为用药安全和减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方法:本组回顾性的分析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相关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引起儿童不良反应的原因中,抗菌药物和ADR药物的使用处在首位,中药制剂则处在第二位。结论:临床上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尽可能的减少注射剂的应用,以达到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另外,儿科护理的人员还必须要具备识别ADR的能力。
关键词:儿童用药用药安全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儿科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64【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401-02
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药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儿童处在一个十分特别的生理时期,其各个器官功能还不够健全,肝脏对于药物的分解作用和其肾脏对于药物的排泄能力还比较低,儿童自身的免疫能力还不够健全,因此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耐受能力相对来讲比较弱。本文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的相关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的相关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均小于14岁。
1.2研究方法。采取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分类,将给药的途径、引发ADR临床表现和累及器官或者系统的情况开展分析,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护理。
2结果
ADR涉及到的药物种类分析。
表1ADR所涉及到的药物种类分析
药物种类例数比例抗菌药物3050%中药制剂1626.7%解热镇痛药 47%营养药以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58%抗肿瘤药以及影响患者机体免疫肌能的药物58%表2ADR所累及的器官和系统的临床表现
累及的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例数比例皮肤以及附件红肿、荨麻疹、皮疹1830%消化系统呕吐、恶心2541.7%神經系统眩晕、头晕813.3%注射部位红肿、疼痛915%表3不同给药方式所产生的ADR分析
给药方式例数比例口服5591.7%静脉注射58.3%3讨论
由于抗菌药物是儿科最为常见的药物,因此所引发的ADR比较常见。从表1中可以看出,由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数量最多。因此在临床上科学有效的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有无指征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其次选择的品种以及对患者的给药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最后选择的品种和制定的给药方案是否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临床医生要做到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就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盲目使用抗生素,尽力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同时还要关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促进识别能力的提升,一旦出现问题,则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中药一直受到国人的信任和喜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中药属于纯天然的药物,没有任何药品的不良反应。但是现阶段的医疗实践证明,中药的各种不良反应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一些中药注射剂。中药制剂因为本身的成分就比较复杂,因此在和其他部分药物发生配伍的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大。另外中药制剂质量一般会受到药材质量和制剂工艺的影响,就算是同一种药物因为产地和生产工艺的差别,成分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复杂性很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在临床上要重视药物中药制剂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
在临床上不同的给药方式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本组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不良反应发生都和静脉给药的方式有关,这说明静脉给药也是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的重要原因。静脉给药是将药物直接输入到患儿的血液之中,静脉注射液的PH值内毒素很有可能会引发用药不良反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注射剂人均用药的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十分重要的标准,目前国内外都在大力提倡口服途径来进行给药,但是一些家长和儿科医生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急于求成,许多在治疗时候选择静脉给药的方式,这忽视了可能存在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不科学的给药方式不仅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和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因此在临床上要尽可能的减少静脉给药的频率,采取口服用药应当是未来儿科用药的基本原则。参考文献
[1]鲁效慧.儿科药物的合理使用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9(10)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8)
[3]倪政彪.儿科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的重要性[J].海峡药学.2006(01)
[4]倪明.小儿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1)
关键词:儿童用药用药安全不良反应抗菌药物儿科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664【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401-02
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用药安全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儿童处在一个十分特别的生理时期,其各个器官功能还不够健全,肝脏对于药物的分解作用和其肾脏对于药物的排泄能力还比较低,儿童自身的免疫能力还不够健全,因此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耐受能力相对来讲比较弱。本文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的相关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结合实践分析研究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的相关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患者年龄均小于14岁。
1.2研究方法。采取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分类,将给药的途径、引发ADR临床表现和累及器官或者系统的情况开展分析,对数据进行相应的护理。
2结果
ADR涉及到的药物种类分析。
表1ADR所涉及到的药物种类分析
药物种类例数比例抗菌药物3050%中药制剂1626.7%解热镇痛药 47%营养药以及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药58%抗肿瘤药以及影响患者机体免疫肌能的药物58%表2ADR所累及的器官和系统的临床表现
累及的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例数比例皮肤以及附件红肿、荨麻疹、皮疹1830%消化系统呕吐、恶心2541.7%神經系统眩晕、头晕813.3%注射部位红肿、疼痛915%表3不同给药方式所产生的ADR分析
给药方式例数比例口服5591.7%静脉注射58.3%3讨论
由于抗菌药物是儿科最为常见的药物,因此所引发的ADR比较常见。从表1中可以看出,由抗菌药物所引发的不良反应数量最多。因此在临床上科学有效的使用抗菌药物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手段。临床上儿科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首先有无指征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其次选择的品种以及对患者的给药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最后选择的品种和制定的给药方案是否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临床医生要做到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就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盲目使用抗生素,尽力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同时还要关注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表现,促进识别能力的提升,一旦出现问题,则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
中药一直受到国人的信任和喜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人们都认为中药属于纯天然的药物,没有任何药品的不良反应。但是现阶段的医疗实践证明,中药的各种不良反应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一些中药注射剂。中药制剂因为本身的成分就比较复杂,因此在和其他部分药物发生配伍的过程中,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比较大。另外中药制剂质量一般会受到药材质量和制剂工艺的影响,就算是同一种药物因为产地和生产工艺的差别,成分也会有所不同,这种复杂性很容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因此在临床上要重视药物中药制剂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事件。
在临床上不同的给药方式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本组的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不良反应发生都和静脉给药的方式有关,这说明静脉给药也是导致儿童用药不良反应出现的重要原因。静脉给药是将药物直接输入到患儿的血液之中,静脉注射液的PH值内毒素很有可能会引发用药不良反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注射剂人均用药的次数作为评定合理用药十分重要的标准,目前国内外都在大力提倡口服途径来进行给药,但是一些家长和儿科医生在对患儿进行治疗时,急于求成,许多在治疗时候选择静脉给药的方式,这忽视了可能存在的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的出现。不科学的给药方式不仅会给患者增加经济负担和不必要的痛苦,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因此在临床上要尽可能的减少静脉给药的频率,采取口服用药应当是未来儿科用药的基本原则。参考文献
[1]鲁效慧.儿科药物的合理使用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9(10)
[2]张法.儿科用药存在的问题与合理用药[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8)
[3]倪政彪.儿科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察工作的重要性[J].海峡药学.2006(01)
[4]倪明.小儿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与合理使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