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人零基础素描教学过程中有普遍性难点,其成因是人们对素描的认识误区和心理负担,以及关键技术要领掌握不到位。但成人具备一定的学习优势,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各个击破难点,可以使成人迅速掌握素描要领。
一、成人零基础素描教学的背景与特征
近年来,许多成人开始零基础学习素描,笔者分析了其盛行的背景。第一,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人成年之后依然有兴趣主动学习绘画(素描);第二,高校的学科布局调整,部分专业的新生是零基础状态,需要从头教素描;第三,大量的非艺术生普遍没有接触过素描,对绘画的概念十分模糊;第四,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美工和设计由团队分散完成,且有电脑辅助,造成了造型基础教学的差异化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学科、行业的部分基础技能逐渐淡化。例如:工業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有视觉传达等学科逐渐降低了纯手绘的门槛,不一定把绘图作为高考科目,但在高教阶段有培养需求。同时,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暂时无法完全抛弃手绘。在社会教育、非学历教育中,素描也是各类手绘的重要教学模块。
这里所讨论的零基础的成年人,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不以升学为目的,真实的学习动机是出于兴趣或工作需要;第二,学员已经历过高中教育;第三,学员的学习动力不完全是兴趣和好奇心,有可能是硬性要求,例如,行业准入门槛,或者行业必备技能。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一)认识误区与心理负担
当前大众对于素描有较大误区。许多人认为绘画的主要功能是视觉的愉悦,其存在的意义是小儿科的玩耍,未能认识到绘画是许多学科的基础技术。更有甚者,把“画得和真的一样”当作素描的唯一内涵与价值取向。
社会认知的不足,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可以胜任一切。殊不知,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素描学习,才能培养立体感、透视感及立体空间思维。所有的计算机软件和程序都只能帮助人们把图画得更快更准,却无法代替人脑进行造型创作。只有把空间和造型理解通透之后,用软件才能得心应手。
在这种误区笼罩下,很多学生在得知大一开设素描或者其他手绘课程时,表现出诧异和担忧。究其原因很复杂,综合说来,一是认为绘画需要较强的“天赋”,而自己可能“错过”了培养的关键期;二是很多学员的中小学美术课被占用或者被“砍掉”,认为自己掉队多年,担心跟不上;三是对于培养方案、课程目标、行业准入门槛不了解,误以为自己非要达到“专业水准”或者“画得很像”的“高手水平”,产生了恐惧。
(二)技术操作要领学习不到位
素描要依靠手、眼、脑的三方协作才能完成。成人零基础素描学习中,最显著的问题在手、脑协作上。很多技能需要“童子功”,也就是在幼年就开始培养肢体的肌肉记忆。公认的,体操、乒乓球等技巧性强的体育运动,以及钢琴、小提琴等手部动作复杂的器乐演奏,成年后才开始学就不易学精了。这些追求灵巧的运动,需要小肌肉群的锻炼才能协调,同时需要大、小脑的配合,人类普遍在幼年更容易培养这种综合协调性。绘画同样需要肌肉记忆。尤其是素描的手部动作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具体体现在徒手绘制较长的水平线、竖直线、曲线,以及相对均匀的排线等,素描的结构辅助线、轮廓线,以及明暗调子的刻画都离不开这些线条,离不开小肌肉群的联动。成人如之前没有经历过相对精细的手部运动训练,突然开始学习一门对灵巧性、精准度有要求的技术,短期难以适应,加上前文所述的认知误区和心理负担,常感到困难和急躁。
素描需要大脑的理性分析、感性判断与取舍,以及小脑对运动的协调配合,还需要一定的观察方法。这中间的机理相当复杂,受篇幅所限,在此不赘述。但应当看到,由于学科、行业需求的迫切性,短期把一整套观察、刻画的方法教授给学生,确实有较大难度。
另外,网络上的素描作品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但通过国内搜索引擎找到的作品不一定适合临摹,也不宜作为评判准绳。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素描的源流、脉络、主要教学体系等,很难短期让学生弄清楚。加上过往的种种误解,很多学生把类似于超写实的精细画作当成了典范,局限于描摹表现对象的轮廓和皮面上的黑白,却把结构、空间忽略了。
三、成人零基础素描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认知层面、心理层面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加强相关常识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另外,需要结合学科/专业介绍,对新学员专门进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的解读,让学员心里有底。
有条件的教学单位应适当开设同步的美术欣赏课,一方面增强学员的整体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同时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开阔眼界;另一方面,还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理论知识,把素描的主要源流、不同教学体系的线索总结一下,结合名家作品的鉴赏与分析,可以弥补之前的认知不足,也能帮学员卸掉一部分心理包袱。上文说到网络资源杂乱,那么专业教师应当把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丢勒、荷尔拜因、康波夫、门采尔、安格尔、费钦的素描作品,以及列宾美院的长期素描作品拿出来作鉴赏、比较、分析,让学生向大师学习,走出认识误区。
解决技术难点主要分两个方面。首先是肌肉记忆的问题。拿上调子的排线来说,经过一定时间的用心练习和感悟,是可以增强的,因为有一个类似的参照——厨艺。掂大勺、切土豆丝这种技能,很多人都是成年之后才开始学习,但这并不妨碍很多年轻战士进入炊事班成为厨艺高手。素描无非就是控制好手部关节的运动,让铅笔尖在纸上的移动速度均匀,让笔尖来回摆动的频率和幅度接近,或者按要求进行有规律的变化。理解透了就不难。
其次是拉长线,这个难点归根到底还是规范性问题。多数新生习惯把写字的手势带到素描课上。写字手势,手指和笔尖距离太近,导致笔尖运动轨迹较短,而且这个轨迹明显以腕关节甚至指关节为圆心,这样画出的线自然又弯又短,画得还比较慢。以往传统素描教学的第一课是执笔姿势,就是强行要求在素描课上换个姿势拿笔,上臂带动前臂、手腕配合手肘,这样让笔迹的圆弧半径尽可能大,才能接近直线。教师必须讲清楚其中缘由,学生才能主动克服惰性和固有惯性动作而进行规范操作。
而观察方法的改善,应多运用“眯眼法”和“退远看”来强调整体印象和大关系。同时强调相对性原则,把体量、比例、倾斜率、弧度、明暗关系等各个要素纳入相对比较的方法中,例如:给景物组的块面进行亮度排序,这才能把观察、理解、表现统筹起来。
四、成人零基础素描教学的优势
尽管有上述种种问题,但成年人相对于少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第一,成年人学习过中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有相似形的概念,懂得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平行或垂直关系,经历过数学上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这对于空间理解很有帮助,会比少儿学得快。第二,成人的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对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等,强于少儿,同时可供教师讲述的方法更广、深度更大。第三,成人无升学负担,学习有明确目标驱动,且具备更多抗打击能力,学习应更刻苦。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一、成人零基础素描教学的背景与特征
近年来,许多成人开始零基础学习素描,笔者分析了其盛行的背景。第一,终身学习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人成年之后依然有兴趣主动学习绘画(素描);第二,高校的学科布局调整,部分专业的新生是零基础状态,需要从头教素描;第三,大量的非艺术生普遍没有接触过素描,对绘画的概念十分模糊;第四,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美工和设计由团队分散完成,且有电脑辅助,造成了造型基础教学的差异化需求。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很多学科、行业的部分基础技能逐渐淡化。例如:工業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有视觉传达等学科逐渐降低了纯手绘的门槛,不一定把绘图作为高考科目,但在高教阶段有培养需求。同时,从业者在实际工作中暂时无法完全抛弃手绘。在社会教育、非学历教育中,素描也是各类手绘的重要教学模块。
这里所讨论的零基础的成年人,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不以升学为目的,真实的学习动机是出于兴趣或工作需要;第二,学员已经历过高中教育;第三,学员的学习动力不完全是兴趣和好奇心,有可能是硬性要求,例如,行业准入门槛,或者行业必备技能。
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一)认识误区与心理负担
当前大众对于素描有较大误区。许多人认为绘画的主要功能是视觉的愉悦,其存在的意义是小儿科的玩耍,未能认识到绘画是许多学科的基础技术。更有甚者,把“画得和真的一样”当作素描的唯一内涵与价值取向。
社会认知的不足,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计算机可以胜任一切。殊不知,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素描学习,才能培养立体感、透视感及立体空间思维。所有的计算机软件和程序都只能帮助人们把图画得更快更准,却无法代替人脑进行造型创作。只有把空间和造型理解通透之后,用软件才能得心应手。
在这种误区笼罩下,很多学生在得知大一开设素描或者其他手绘课程时,表现出诧异和担忧。究其原因很复杂,综合说来,一是认为绘画需要较强的“天赋”,而自己可能“错过”了培养的关键期;二是很多学员的中小学美术课被占用或者被“砍掉”,认为自己掉队多年,担心跟不上;三是对于培养方案、课程目标、行业准入门槛不了解,误以为自己非要达到“专业水准”或者“画得很像”的“高手水平”,产生了恐惧。
(二)技术操作要领学习不到位
素描要依靠手、眼、脑的三方协作才能完成。成人零基础素描学习中,最显著的问题在手、脑协作上。很多技能需要“童子功”,也就是在幼年就开始培养肢体的肌肉记忆。公认的,体操、乒乓球等技巧性强的体育运动,以及钢琴、小提琴等手部动作复杂的器乐演奏,成年后才开始学就不易学精了。这些追求灵巧的运动,需要小肌肉群的锻炼才能协调,同时需要大、小脑的配合,人类普遍在幼年更容易培养这种综合协调性。绘画同样需要肌肉记忆。尤其是素描的手部动作需要一定的灵活性,具体体现在徒手绘制较长的水平线、竖直线、曲线,以及相对均匀的排线等,素描的结构辅助线、轮廓线,以及明暗调子的刻画都离不开这些线条,离不开小肌肉群的联动。成人如之前没有经历过相对精细的手部运动训练,突然开始学习一门对灵巧性、精准度有要求的技术,短期难以适应,加上前文所述的认知误区和心理负担,常感到困难和急躁。
素描需要大脑的理性分析、感性判断与取舍,以及小脑对运动的协调配合,还需要一定的观察方法。这中间的机理相当复杂,受篇幅所限,在此不赘述。但应当看到,由于学科、行业需求的迫切性,短期把一整套观察、刻画的方法教授给学生,确实有较大难度。
另外,网络上的素描作品激发了人们的学习积极性,但通过国内搜索引擎找到的作品不一定适合临摹,也不宜作为评判准绳。在课时量有限的情况下,素描的源流、脉络、主要教学体系等,很难短期让学生弄清楚。加上过往的种种误解,很多学生把类似于超写实的精细画作当成了典范,局限于描摹表现对象的轮廓和皮面上的黑白,却把结构、空间忽略了。
三、成人零基础素描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对于认知层面、心理层面的问题,解决方法是加强相关常识教育,进行心理疏导。另外,需要结合学科/专业介绍,对新学员专门进行本课程的培养目标的解读,让学员心里有底。
有条件的教学单位应适当开设同步的美术欣赏课,一方面增强学员的整体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同时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开阔眼界;另一方面,还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理论知识,把素描的主要源流、不同教学体系的线索总结一下,结合名家作品的鉴赏与分析,可以弥补之前的认知不足,也能帮学员卸掉一部分心理包袱。上文说到网络资源杂乱,那么专业教师应当把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丢勒、荷尔拜因、康波夫、门采尔、安格尔、费钦的素描作品,以及列宾美院的长期素描作品拿出来作鉴赏、比较、分析,让学生向大师学习,走出认识误区。
解决技术难点主要分两个方面。首先是肌肉记忆的问题。拿上调子的排线来说,经过一定时间的用心练习和感悟,是可以增强的,因为有一个类似的参照——厨艺。掂大勺、切土豆丝这种技能,很多人都是成年之后才开始学习,但这并不妨碍很多年轻战士进入炊事班成为厨艺高手。素描无非就是控制好手部关节的运动,让铅笔尖在纸上的移动速度均匀,让笔尖来回摆动的频率和幅度接近,或者按要求进行有规律的变化。理解透了就不难。
其次是拉长线,这个难点归根到底还是规范性问题。多数新生习惯把写字的手势带到素描课上。写字手势,手指和笔尖距离太近,导致笔尖运动轨迹较短,而且这个轨迹明显以腕关节甚至指关节为圆心,这样画出的线自然又弯又短,画得还比较慢。以往传统素描教学的第一课是执笔姿势,就是强行要求在素描课上换个姿势拿笔,上臂带动前臂、手腕配合手肘,这样让笔迹的圆弧半径尽可能大,才能接近直线。教师必须讲清楚其中缘由,学生才能主动克服惰性和固有惯性动作而进行规范操作。
而观察方法的改善,应多运用“眯眼法”和“退远看”来强调整体印象和大关系。同时强调相对性原则,把体量、比例、倾斜率、弧度、明暗关系等各个要素纳入相对比较的方法中,例如:给景物组的块面进行亮度排序,这才能把观察、理解、表现统筹起来。
四、成人零基础素描教学的优势
尽管有上述种种问题,但成年人相对于少儿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第一,成年人学习过中学阶段的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有相似形的概念,懂得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的平行或垂直关系,经历过数学上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这对于空间理解很有帮助,会比少儿学得快。第二,成人的理解力、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以及对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的理解等,强于少儿,同时可供教师讲述的方法更广、深度更大。第三,成人无升学负担,学习有明确目标驱动,且具备更多抗打击能力,学习应更刻苦。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