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l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无机化学的教学方式与内容,已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宗旨的高职教学不相适应,其课程体系的重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对无机化学的课程改革进行了研究,已初步建立了科学系统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并经过了两年的教学实践检验,结果表明总体效果良好.
  一、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教育作为教育阵地的“异军”,发展迅猛,化工专业应市场之需,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化学理论基础,能解决常见领域的一般性问题,并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能自我提高,很快适应某一特定化工领域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各类课程的基础理论的教授深度和广度以讲求实用,实效为标准。其基本内容可用“结构”:“平衡”“性质”“应用”来概括。体现了在动力学、化学平衡、元素周期律和近代物质结构等理论基础上,讨论与阐述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思想,加入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内容.对一些内容进行了合理优化组合,使其近趋科学合理.具体做法如下:实验项目安排——紧盯市场需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元素性质单纯验证性实验在本专业毕业生工作岗位上涉及不多,所以不安排单独的实验项目。定性分析的一些内容穿插在其它实验项目中进行,如粗盐的提纯实验中,学习SO42-,Ca2+,Mg2+等离子的定性鉴定方法,既了解了方法,也学习了如何应用.仪器分析是化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学生对此有所了解,安排了分光光度法测铁实验内容.根据以上思路,通过合理安排实验项目,使学生对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各种滴定分析法等基础分析方法及实验技能得到了系统集中的训练.力求使学生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加深对理论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 ,较好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 ,有效地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探索教学方法
  1、注意与中学内容的衔接。化工专业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无机化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程度和学习方法的自然过渡.在讲授时注重与中学化学课相应内容的有机的引渡和巧妙衔接,以缩减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方法的适应时限.从要求做课堂笔记,实验数据的记录,到作业,实验报告,探讨的规范化。使学生自觉地改进学习方法.培养接受和索取大量信息的能力,同时倡导创新思维,怀疑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结合生产,教学贴近生活,实现活的教学。紧密联系本地区应用实际,使学生感受肩负的历史使命,真切了
  解如何学以致用。如讲酸碱滴定时要特别强调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并详细介绍最基础酸碱滴定的方法,含量测定的标准方法,工业废液排放的环保要求等。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总之,加强高职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要更新观念,构建合理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的能力培养,加速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强化实践(实验)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最终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其他文献
语文开放式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把要求学生学习掌握教材知识和指导学生获取课外知识信息的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与合作的能力。在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使学生具有广阔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层次:   一、预
期刊
初中英语新一轮课程改革,向广大英语教师提出了挑战。英语教师应采用新的教法,来适应新课改,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与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新教法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新课改前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新课改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成为必然的趋势。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具有自觉能动性的人,在教育过程中,他们不仅接受教育,而且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
期刊
铅球、标枪、铁饼都是以远度决定成绩的田赛项目,在整个投掷技术动作中,最后用力动作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尽管三个项目所投掷的器械不同,但就其最后用力动作而言,三者存在着许多异同。下面就三者最后用力动作进行具体分析。  一、铅球的最后用力  铅球的最后用力动作因滑步的长短而大致分为两种技术动作。  (一)短长型(滑步距离较短而最后用力的一步距离较长)技术  其主要技术动作表现为:当滑步结束、右脚落地后
期刊
为了尽快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这场方向性的转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应首当其冲地进行探索和总结。    一、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动机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位的。在校学生是社会人才需求的后备军,而农村学生是向社会提供人才需求的巨大来源。
期刊
德育是教育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是人才的核心内容和国民综合素质中最恒久的部分,它体现着教育的真谛。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创新,不仅是学科教学的创新,德育工作更要创新。所谓德育创新,就是要树立新的德育观念,改革和更新德育内容和方法,积极探索德育的新形式,为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服务。  一、转变学校教师的德育观点  当前的德育工作,普遍存在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客体,以“服从”、“听话”为培养目标,以“灌输
期刊
“亲和力”最早是属于化学领域的一个概念,是特指一种原子与另外一种原子之间的关联特性,但现在越来越多地被用于人际关系领域,某人对另外一人具有的友好表示,通常就形容这个人具有亲和力。有句话叫:力在则聚,力亡则散!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关系的工作,必定要求辅导员具有一种“亲和力”。辅导员如何以“亲和力”出色地履行学校、社会赋予的神圣职责,必须在工作中逐步培养和形成一定的素养,它将使我们的工作
期刊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所谓启发式教学是指能指导、引导、启示、激发学生自觉地、积极地学习和思考及主动实践的教学。这种教学思想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原理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其生动活泼地学习。因此,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合理地运用这一教学指导思想。在此,本人拟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定位于公民教育,并结合课程内容赋予了特殊使命——学做人,做一个对生活“有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和个性品质的人。”如何使课程的定位落到实处,完成这一目标,我认为掌握一定的适合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榜样分析法  这是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它的显著特点是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通过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是好的,它利于人才的培养。但是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一线教师尝试着将这些理论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可是又出现了种种矛盾,课堂放开了,学生的兴趣是有了,把
期刊
笔者曾对许多低分作文的考生进行过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都审对题了、选对材了,而且对考场作文的技巧也耳熟能详——原来,他们什么都懂,就是一到考场上就慌了神,忘记了考场作文特有的阅卷方式和评价标准,只是自顾自地跟着感觉走——可见,大多数考生缺乏的不是素材和技巧,而是意识。俗话说得好,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切不可忽视它的作用。因此,笔者建议考生,走上考场,脑中除了带上平时积累的素材,还须带上以下五个意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