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民银行推动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通过建立惠农支付服务点,解决了无金融机构网点地区金融服务缺失问题,使农户足不出村就能得到金融服务,实现了金融改革发展成果与广大农民群众共享。人行华坪支行近期开展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调查,发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应予关注和解决,使惠农支付服务真正发挥便民、惠民作用。
一、基本情况
2012年9月6日,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在华坪县正式开通,首次开通“惠农支付服务点”25个,使辖区内金融服务空白的边远地区农户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小额取款、账户查询、刷卡消费等低成本金融服务。至2012年底,全县共开通“惠农支付服务点”35个。一年来,累计办理消费、取款、查询、缴费、转账等业务共22661笔,金额1168.15万元,根据惠农支付服务点的历史交易数字统计,从创建之初至2013年6月底,从未发生任何交易的商户1户,占比3%,交易(含查询)量在100笔以下的商户15户,占比达43%,100笔以上1000笔以下的商户14户,占比达40%,1000笔以上的商户5户,占比仅14%。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银行卡持卡人较少
一方面由于农村群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主动使用银行卡的意愿,大都喜好于使用存折,这样能直观看到自己账户的使用情况和余额,有的甚至还保留着传统现金交易的偏好。另一方面农户领用涉农补贴资金的“惠农一折通”和“新农保”均为存折,不能在POS机具上办理业务,而只能通过金融机构柜面办理,限制了惠农支付业务的发展。
(二)金融机构对于惠农支付业务商户的选定工作不到位
目前,华坪县开展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一方面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各自对发展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意愿都十分强烈,导致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各自发展,不考虑当地的业务量需求、客户源等因素,只是一味的抢占市场,缺乏对商户的调查和对市场需求的思考,只要商户有意愿开展就上报,甚至出现一个行政村上报多个支付点的情况。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上报的惠农支付点多集中在村委会所在地或集市所在地,难以向自然村推进,不能为真正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众提供金融服务,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制约,在自然村成立惠农支付点的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回访也比较困难,商业银行出于低成本和人员不足等因素考虑而不愿意去发展商户,阻碍了惠农支付服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形式单一
当前,无论是政府部门、人民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对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宣传还比较缺乏,银行卡宣传也未积极向农村地区深入,大部分农村群众还不了解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目的意义和业务品种范围,参与业务交易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农村群众对使用银行卡安全方面还有所顾忌,不愿频繁进行交易。另外,商业银行对惠农支付服务点缺乏必要的后续培训和跟踪管理,部分商户设立之初虽然参加了业务培训,但存在只会办理取现业务,不会办理转账、缴费、查询等业务的情况,业务不熟,遇情况不能自行解决和处理,导致惠农支付点服务水平普遍不高,甚至在办理业务时频繁出现差错,惠农支付点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四)取现限额较小,难以满足客户需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之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交易现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惠农支付服务小额取现1000元的限额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交易需求,很多客户难以在惠农支付点得到与自己需求匹配的服务。
(五)农村群众期望低成本服务与服务点期望高收益之间的矛盾制约了惠农支付点业务发展
据调查,一方面农村群众尤其是中老年群众认为在惠农支付服务点办理取款和转账业务每笔支付2元至3元的手续费仍然偏高。另一方面部分服务点由于通讯费高、资金风险较大、查询业务多,从我县惠农支付业务开通以来的业务量统计情况显示,缴费、查询等免收费业务占了总业务量的77.5%,服务点实际收益相对较少,影响其办理业务的积极性,不利于惠农支付服务业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六)农业人口数量较少,制约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发展
截至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172145人,其中农业人口126770人,农业人口总户数35195户,由于总人口少,农业人口更少,且居住分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发展。据调查,华坪县石龙坝镇家乐超市便民服务点是全县交易量最大的商户,交易笔数5910笔,占了全县总业务量的26%,交易金额达986万元,占了总交易金额的84%,主要原因是挨近在建的观音岩水电站,附近的常住人口约1800人,观音岩水电站建设人员一般都在2000至3000人,最多时接近5000人,由于距离最近的金融机构网点大约13公里,电站大多数工人、农民工都在此服务点办理取款及消费业务,而其他服务点周边人数仅在1500人左右,少的甚至不到1000人,导致部分惠农支付点交易量少。
三、促进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是要做好国家惠农补贴折换卡工作,扩大惠农支付服务范围。近年来,我国财政资金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补贴力度,但是,国家补贴给农民的低保补助、养老保险、种植补贴等业务,都是以存折的方式进行,农户不能在当地的惠农支付服务点支取和使用补贴款,惠农服务点的服务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因此,相关银行应加强与惠农补贴拨补单位的协调,把银行卡与代理新农保、新农合和代发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相结合,变惠农补贴一折通为一卡通,以方便农户支用惠农补贴款项。
二是要合理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商业银行在发展惠农支付点时,应切实履行好收单机构的职责,按规定对预发展的特约商户认真开展调查,深入各村社及村委会收集相关商户的资料,了解其资金能力、信用情况、风险防范能力等情况。对现有的部分由于办理惠农支付业务的积极性不高,长期无业务发生的服务点(商户),应及时做出调整和撤销。
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定力度的宣传,只有通过宣传,农村群众才能了解到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好处,才会有更多的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开展该项业务。要形成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金融机构参与、有关部门配合的宣传引导机制,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原则,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宣传单等媒介,广泛宣传惠农支付特色服务的功能和操作要求,使广大农村群众切实了解到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惠民、便民和利民,并参与到其中。同时,要将惠农支付业务宣传与银行卡知识宣传、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反假人民币宣传等金融知识结合起来,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金融知识。
四是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收单机构要定期对商户进行回访,适时开展培训和指导,了解惠农支付服务点的业务开展情况,解答商户的疑问,听取商户的建议,了解周围群众对服务点的满意度以及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及时解决商户及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建议。
五是适当提高取现限额,满足群众合理交易需求。农村地区农副产品及农林经济作物交易季节性强,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为满足集市大宗物资交易的现金需求,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根据当地收单金融机构掌握的情况,以及群众的合理需求,由当地人民银行核实后适当提高小额取现限额。同时,加大转账交易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逐渐认可和接受非现金交易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大宗物资和大额商品物资交易的金融需求,有效减轻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季节性及周期性交易高峰时期的现金供应压力,更好地满足群众合理的交易需求。
人民银行华坪县支行课题组负责人:袁红梅
成员:徐永惠(执笔) 和丽松 王 钰 曾春兰
一、基本情况
2012年9月6日,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在华坪县正式开通,首次开通“惠农支付服务点”25个,使辖区内金融服务空白的边远地区农户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小额取款、账户查询、刷卡消费等低成本金融服务。至2012年底,全县共开通“惠农支付服务点”35个。一年来,累计办理消费、取款、查询、缴费、转账等业务共22661笔,金额1168.15万元,根据惠农支付服务点的历史交易数字统计,从创建之初至2013年6月底,从未发生任何交易的商户1户,占比3%,交易(含查询)量在100笔以下的商户15户,占比达43%,100笔以上1000笔以下的商户14户,占比达40%,1000笔以上的商户5户,占比仅14%。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地区银行卡持卡人较少
一方面由于农村群众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农村地区缺乏主动使用银行卡的意愿,大都喜好于使用存折,这样能直观看到自己账户的使用情况和余额,有的甚至还保留着传统现金交易的偏好。另一方面农户领用涉农补贴资金的“惠农一折通”和“新农保”均为存折,不能在POS机具上办理业务,而只能通过金融机构柜面办理,限制了惠农支付业务的发展。
(二)金融机构对于惠农支付业务商户的选定工作不到位
目前,华坪县开展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一方面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各自对发展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意愿都十分强烈,导致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协调,各自发展,不考虑当地的业务量需求、客户源等因素,只是一味的抢占市场,缺乏对商户的调查和对市场需求的思考,只要商户有意愿开展就上报,甚至出现一个行政村上报多个支付点的情况。另一方面,各金融机构上报的惠农支付点多集中在村委会所在地或集市所在地,难以向自然村推进,不能为真正需要金融服务的群众提供金融服务,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到交通、通讯等方面的制约,在自然村成立惠农支付点的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回访也比较困难,商业银行出于低成本和人员不足等因素考虑而不愿意去发展商户,阻碍了惠农支付服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宣传培训力度不够,形式单一
当前,无论是政府部门、人民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对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宣传还比较缺乏,银行卡宣传也未积极向农村地区深入,大部分农村群众还不了解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目的意义和业务品种范围,参与业务交易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农村群众对使用银行卡安全方面还有所顾忌,不愿频繁进行交易。另外,商业银行对惠农支付服务点缺乏必要的后续培训和跟踪管理,部分商户设立之初虽然参加了业务培训,但存在只会办理取现业务,不会办理转账、缴费、查询等业务的情况,业务不熟,遇情况不能自行解决和处理,导致惠农支付点服务水平普遍不高,甚至在办理业务时频繁出现差错,惠农支付点服务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四)取现限额较小,难以满足客户需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加之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群众对交易现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目前惠农支付服务小额取现1000元的限额已远远满足不了群众交易需求,很多客户难以在惠农支付点得到与自己需求匹配的服务。
(五)农村群众期望低成本服务与服务点期望高收益之间的矛盾制约了惠农支付点业务发展
据调查,一方面农村群众尤其是中老年群众认为在惠农支付服务点办理取款和转账业务每笔支付2元至3元的手续费仍然偏高。另一方面部分服务点由于通讯费高、资金风险较大、查询业务多,从我县惠农支付业务开通以来的业务量统计情况显示,缴费、查询等免收费业务占了总业务量的77.5%,服务点实际收益相对较少,影响其办理业务的积极性,不利于惠农支付服务业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六)农业人口数量较少,制约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发展
截至2012年末,全县总人口172145人,其中农业人口126770人,农业人口总户数35195户,由于总人口少,农业人口更少,且居住分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发展。据调查,华坪县石龙坝镇家乐超市便民服务点是全县交易量最大的商户,交易笔数5910笔,占了全县总业务量的26%,交易金额达986万元,占了总交易金额的84%,主要原因是挨近在建的观音岩水电站,附近的常住人口约1800人,观音岩水电站建设人员一般都在2000至3000人,最多时接近5000人,由于距离最近的金融机构网点大约13公里,电站大多数工人、农民工都在此服务点办理取款及消费业务,而其他服务点周边人数仅在1500人左右,少的甚至不到1000人,导致部分惠农支付点交易量少。
三、促进惠农支付服务业务发展的建议
一是要做好国家惠农补贴折换卡工作,扩大惠农支付服务范围。近年来,我国财政资金不断加大对“三农”的补贴力度,但是,国家补贴给农民的低保补助、养老保险、种植补贴等业务,都是以存折的方式进行,农户不能在当地的惠农支付服务点支取和使用补贴款,惠农服务点的服务功能不能有效发挥。因此,相关银行应加强与惠农补贴拨补单位的协调,把银行卡与代理新农保、新农合和代发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相结合,变惠农补贴一折通为一卡通,以方便农户支用惠农补贴款项。
二是要合理设立惠农支付服务点。商业银行在发展惠农支付点时,应切实履行好收单机构的职责,按规定对预发展的特约商户认真开展调查,深入各村社及村委会收集相关商户的资料,了解其资金能力、信用情况、风险防范能力等情况。对现有的部分由于办理惠农支付业务的积极性不高,长期无业务发生的服务点(商户),应及时做出调整和撤销。
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惠农支付服务业务要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一定力度的宣传,只有通过宣传,农村群众才能了解到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的好处,才会有更多的金融服务空白地区开展该项业务。要形成地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牵头、金融机构参与、有关部门配合的宣传引导机制,切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原则,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以及宣传单等媒介,广泛宣传惠农支付特色服务的功能和操作要求,使广大农村群众切实了解到惠农支付服务点的惠民、便民和利民,并参与到其中。同时,要将惠农支付业务宣传与银行卡知识宣传、非现金支付工具宣传、反假人民币宣传等金融知识结合起来,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金融知识。
四是要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收单机构要定期对商户进行回访,适时开展培训和指导,了解惠农支付服务点的业务开展情况,解答商户的疑问,听取商户的建议,了解周围群众对服务点的满意度以及相关金融服务需求,及时解决商户及群众反映的问题及建议。
五是适当提高取现限额,满足群众合理交易需求。农村地区农副产品及农林经济作物交易季节性强,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为满足集市大宗物资交易的现金需求,应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分析,根据当地收单金融机构掌握的情况,以及群众的合理需求,由当地人民银行核实后适当提高小额取现限额。同时,加大转账交易的宣传力度,使广大群众逐渐认可和接受非现金交易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大宗物资和大额商品物资交易的金融需求,有效减轻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在季节性及周期性交易高峰时期的现金供应压力,更好地满足群众合理的交易需求。
人民银行华坪县支行课题组负责人:袁红梅
成员:徐永惠(执笔) 和丽松 王 钰 曾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