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源基础相对较差
独立学院由各省招生办划定三本录取线进行招生,同一本和二本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录取分数线有较大的差距。以吉林省为例,近3年各批次高考录取分数线见表1:
从表1中可见,与一本相比,独立学院有180分左右的差距,同二本相比,有80分左右的差距。根据对吉林省独立学院生源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同前两个层级本科的学生相比,存在3个显著的问题:(1)缺少学习目标,比较被动;(2)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3)数学、英语分数很低。
(二)培养目标模糊
目前,我国很多独立学院的国际贸易(以下简称:国贸)专业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模糊不清的倾向较为严重。一方面,确定培养目标时直接套用其母体学校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泛滥。表2是以吉林、山东、广东三所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例。
表2 三所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表2中可见,三所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叙述上雷同率很高,可见并未深入研究自身所处区域特点,服务对象,资源优势等一系列因素;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到,三所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对人才的最终概括为“应用型人才”,较为笼统和含糊,并没能对应用型人才做出具体定位。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与公办院校差别不大,甚至基本照搬公办院校的课程,而且比较偏重理论课程,见表3:
表3 三所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职业导向、能力导向,而从表3中可见,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如同公办高校一样开设了大量的理论课程,理论学习恰恰不是独立学院学生所擅长的,这些课程的内容抽象,学生毫无感性认识,因此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四)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多数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在课程考核上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期末试卷形式,但是期末试卷的方法对某类课程并不完全合适。比如有些课程开设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因为要想从事相关岗位工作,这类证书是硬性标准,如:货代、单证、报关、报检等课程。现在的情况是,这类课程学生只要期末考试通过,无论能否通过证书考试,这门课程就算合格了,就会获得相应学分。但是,这与设置该课程就是为了获得资格证书、取得工作岗位敲门砖的教学目的不相符,因此,这种考核方法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实践环节较弱
实践教学环节一般由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上岗实习两部分构成。对独立学院的国贸专业来说,由于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校外实习开展难度较大,于是很多独立学院就放弃了这一环节,而把实践重点都放在校内的国贸软件模拟实验操作上了。这种调整使得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环节缺少了一条腿,势必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好影响,削弱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以职业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以下简称: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自己的培养目标聚焦,体现为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具体的职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如下:“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处理进出口贸易日常性工作,从事单证员、货代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合同及相关文件的起草及翻译工作的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以职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大学毕业后要从事的职业,带着职业目标去进行大学四年的学习,可以做到目标明确、少走弯路,这对本就学习能力不强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尤其适合。
(二)以职业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以职业为导向,相应的设置了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其培养目标的课程,见表4。
表4 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
(三)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代替部分传统课程结业考试
“货代员”、“单证员”、“报检员”、“报关员”,这四个证书是国贸专业最重要的证书,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希望参加证书考试的学生越多越好,证书种类拿的越多越好,最理想的情况是,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的顺序,大学四年一年拿一个证书。与之相对应开设了4门课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检实务》、《报关实务》,这4门课程开课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将课程的考试与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用证书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同时也能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考证。考虑到学生肯定不会全部参加考试,不能采取强迫的方法,所以,我们对不考证和考证的学生分别采用两种考试办法:
1.不考证的学生。采用传统考试方式,参加由任课教师出题的学校期末考试,成绩根据学校规则正常计算。
2.考证的学生。不参加学校期末考试,参加证书考试后的成绩,乘以系数1.3作为学生期末成绩,如:证书考试成绩50分,换算后的期末成绩即为65分,若超出100分,按100分记。
(四)强化校外实习
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两类校外实习基地。第一类是认识实习基地,如长春本地的海关、检验检疫局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学生主要是进行专题调研和相关业务学习等内容,通过这类认识实习,学生对报关、报检的基本流程会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能增加其感性认识。但该类实习仍属走马观花的性质,不能对外贸业务各环节有全面、深入的掌握。第二类是业务实习基地,主要针对外贸企业。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经常派出专业教师联系实习基地,几年来,与大连、青岛、深圳等地外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第6学期末提前一个月结束课程,再加上暑假,总计3个月左右的时间,将学生派往业务实习基地进行上岗实习。第7学期,根据企业和学生双选情况,学生可在企业继续实习,亦可回学校上课。这类实习对提升学生业务能力有巨大帮助,同时也可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2]柯宗俊.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2009(4).
[3]王宗坑,朱文娟.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1(41).
作者简介:苏航(1977-),男,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副教授,商贸系主任,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
(一)生源基础相对较差
独立学院由各省招生办划定三本录取线进行招生,同一本和二本学生相比,独立学院录取分数线有较大的差距。以吉林省为例,近3年各批次高考录取分数线见表1:
从表1中可见,与一本相比,独立学院有180分左右的差距,同二本相比,有80分左右的差距。根据对吉林省独立学院生源状况的分析,可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同前两个层级本科的学生相比,存在3个显著的问题:(1)缺少学习目标,比较被动;(2)对理论知识缺乏兴趣;(3)数学、英语分数很低。
(二)培养目标模糊
目前,我国很多独立学院的国际贸易(以下简称:国贸)专业在设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模糊不清的倾向较为严重。一方面,确定培养目标时直接套用其母体学校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特点的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大同小异,“同质化”现象泛滥。表2是以吉林、山东、广东三所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例。
表2 三所独立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从表2中可见,三所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叙述上雷同率很高,可见并未深入研究自身所处区域特点,服务对象,资源优势等一系列因素;另一方面,还可以看到,三所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对人才的最终概括为“应用型人才”,较为笼统和含糊,并没能对应用型人才做出具体定位。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与公办院校差别不大,甚至基本照搬公办院校的课程,而且比较偏重理论课程,见表3:
表3 三所独立学院国贸专业课程设置
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该是职业导向、能力导向,而从表3中可见,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如同公办高校一样开设了大量的理论课程,理论学习恰恰不是独立学院学生所擅长的,这些课程的内容抽象,学生毫无感性认识,因此学习起来非常吃力。
(四)考核方法不尽合理
多数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在课程考核上基本上还是采用传统的期末试卷形式,但是期末试卷的方法对某类课程并不完全合适。比如有些课程开设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因为要想从事相关岗位工作,这类证书是硬性标准,如:货代、单证、报关、报检等课程。现在的情况是,这类课程学生只要期末考试通过,无论能否通过证书考试,这门课程就算合格了,就会获得相应学分。但是,这与设置该课程就是为了获得资格证书、取得工作岗位敲门砖的教学目的不相符,因此,这种考核方法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五)实践环节较弱
实践教学环节一般由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上岗实习两部分构成。对独立学院的国贸专业来说,由于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校外实习开展难度较大,于是很多独立学院就放弃了这一环节,而把实践重点都放在校内的国贸软件模拟实验操作上了。这种调整使得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实践环节缺少了一条腿,势必会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不好影响,削弱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措施
(一)以职业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以下简称: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自己的培养目标聚焦,体现为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的具体的职业。其人才培养目标如下:“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国际贸易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处理进出口贸易日常性工作,从事单证员、货代员、报关员、报检员、外贸合同及相关文件的起草及翻译工作的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这种以职业为导向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大学毕业后要从事的职业,带着职业目标去进行大学四年的学习,可以做到目标明确、少走弯路,这对本就学习能力不强的独立学院学生来说尤其适合。
(二)以职业导向进行课程设置
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以职业为导向,相应的设置了能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其培养目标的课程,见表4。
表4 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课程设置
(三)用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代替部分传统课程结业考试
“货代员”、“单证员”、“报检员”、“报关员”,这四个证书是国贸专业最重要的证书,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希望参加证书考试的学生越多越好,证书种类拿的越多越好,最理想的情况是,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的顺序,大学四年一年拿一个证书。与之相对应开设了4门课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外贸单证实务》、《报检实务》、《报关实务》,这4门课程开课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要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我们将课程的考试与证书的考试结合起来,用证书考试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同时也能鼓励尽可能多的学生考证。考虑到学生肯定不会全部参加考试,不能采取强迫的方法,所以,我们对不考证和考证的学生分别采用两种考试办法:
1.不考证的学生。采用传统考试方式,参加由任课教师出题的学校期末考试,成绩根据学校规则正常计算。
2.考证的学生。不参加学校期末考试,参加证书考试后的成绩,乘以系数1.3作为学生期末成绩,如:证书考试成绩50分,换算后的期末成绩即为65分,若超出100分,按100分记。
(四)强化校外实习
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经过几年的努力,建立了两类校外实习基地。第一类是认识实习基地,如长春本地的海关、检验检疫局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学生主要是进行专题调研和相关业务学习等内容,通过这类认识实习,学生对报关、报检的基本流程会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能增加其感性认识。但该类实习仍属走马观花的性质,不能对外贸业务各环节有全面、深入的掌握。第二类是业务实习基地,主要针对外贸企业。长工大人信国贸专业经常派出专业教师联系实习基地,几年来,与大连、青岛、深圳等地外贸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第6学期末提前一个月结束课程,再加上暑假,总计3个月左右的时间,将学生派往业务实习基地进行上岗实习。第7学期,根据企业和学生双选情况,学生可在企业继续实习,亦可回学校上课。这类实习对提升学生业务能力有巨大帮助,同时也可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章安平,方华.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11).
[2]柯宗俊.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出国与就业2009(4).
[3]王宗坑,朱文娟.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市场2011(41).
作者简介:苏航(1977-),男,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副教授,商贸系主任,研究方向:管理科学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