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前心理状况对移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肾移植患者40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存在明显的不良情绪,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SAS量表及SDS量表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定,而后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在移植后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在未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在肾移植前心理状态无显著差异(p>0.05),而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心理干预后,心理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其在移植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肾移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移植前心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移植后的生存质量。因此,对肾移植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肾移植护理;生存质量;心理状况;心理护理
肾移植术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一类外科手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则可能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也获得了明显的提高[1]。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又成为临床上较为重视的一项问题。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发现肾移植前的心理状况将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总结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治疗的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男18例、女2例,患者年龄为57~76岁,平均年龄为(65.5±3.0)岁。对照组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患者年龄为59~74岁,平均年龄为(64.6±2.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肾移植手术前对患者进行SAS、SDS量表测定。将评分结果在53以下的患者视为正常患者,53~59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60~69为中度焦虑或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或抑郁。而后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在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后进行肾移植手术。当患者完成移植术后3个月,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测定,以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差异。
1.3观察组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情况如下:
1.3.1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通过与观察组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内心焦虑与抑郁的原因。在交谈过程中,表达对患者的理解之情。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时,应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与方式,不要出现着急或不耐烦,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的真心。
1.3.2心理干预
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的方式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最热情的帮助,如患者是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则向患者讲解以往的成功病例;若患者因为手术费用昂贵,则向患者说明,身体康复最重要,先不要有过多的顾虑。尽量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说话时保持微笑,缓解紧张的氛围。
2、结果
2.1心理护理结果
我院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获得了有效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在护理前后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
由结果可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其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3、结果
肾移植是临床上较为重视的一项外科手术,该手术可对患者的生命构成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肾移植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因此,人们将便将重点转移至如何提高肾移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上。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发现肾移植质量的好坏与患者在移植前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就这一发现进行深入探讨。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选取在肾移植前存有不良心理状况的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只在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后再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2]。由结果可知,心理状态较好的患者在术后的生存质量也明显较高,与术前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临床资料显示,负面情绪可降低患者移植肾的容受性,但较好的心理状态则可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并可调节机体的整体免疫状态。因此术前心理较好的患者将获得更好的治疗,术后也更易恢复[3]。
综上所述,对肾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手术康复,提高患者的手术相容性,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由此可知,对每一位肾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山,刘宏,吴雄飞等.亲体肾移植供体63例随访调查[C].//2009中国器官移植峰会论文集.2009:511-514.
[2]石斌娅,杜鹏,孙建国等.肾移植前心理状况对移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135-4137.
[3]叶慧娟,胡丽君,姚媛媛等.两种健康教育模式对等待肾移植患者心理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0):845-847.
作者信息:姓名:江芬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2年 3月 籍贯:湖南岳阳 职称:护师,工作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
关键词:肾移植护理;生存质量;心理状况;心理护理
肾移植术是临床上较为棘手的一类外科手术,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则可能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移植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也获得了明显的提高[1]。因此,如何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又成为临床上较为重视的一项问题。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发现肾移植前的心理状况将对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就这一问题进行总结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肾移植治疗的患者4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20例,男18例、女2例,患者年龄为57~76岁,平均年龄为(65.5±3.0)岁。对照组患者20例,男17例、女3例,患者年龄为59~74岁,平均年龄为(64.6±2.8)岁。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肾移植手术前对患者进行SAS、SDS量表测定。将评分结果在53以下的患者视为正常患者,53~59视为轻度焦虑或抑郁;60~69为中度焦虑或抑郁;70分以上为重度焦虑或抑郁。而后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并在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后进行肾移植手术。当患者完成移植术后3个月,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对患者进行测定,以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之间的差异。
1.3观察组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情况如下:
1.3.1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通过与观察组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的方式了解患者内心焦虑与抑郁的原因。在交谈过程中,表达对患者的理解之情。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时,应注意自己的说话态度与方式,不要出现着急或不耐烦,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让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的真心。
1.3.2心理干预
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的方式缓解患者内心的不良情绪。给予患者最热情的帮助,如患者是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则向患者讲解以往的成功病例;若患者因为手术费用昂贵,则向患者说明,身体康复最重要,先不要有过多的顾虑。尽量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说话时保持微笑,缓解紧张的氛围。
2、结果
2.1心理护理结果
我院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获得了有效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在护理前后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比较
由结果可知,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后,其生存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
3、结果
肾移植是临床上较为重视的一项外科手术,该手术可对患者的生命构成直接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肾移植的临床治疗效果也明显提高。因此,人们将便将重点转移至如何提高肾移植患者术后生存质量上。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发现肾移植质量的好坏与患者在移植前的心理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就这一发现进行深入探讨。
在此次调查中,我院选取在肾移植前存有不良心理状况的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只在术前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以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而后再对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比较[2]。由结果可知,心理状态较好的患者在术后的生存质量也明显较高,与术前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临床资料显示,负面情绪可降低患者移植肾的容受性,但较好的心理状态则可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并可调节机体的整体免疫状态。因此术前心理较好的患者将获得更好的治疗,术后也更易恢复[3]。
综上所述,对肾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的手术康复,提高患者的手术相容性,改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由此可知,对每一位肾移植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山,刘宏,吴雄飞等.亲体肾移植供体63例随访调查[C].//2009中国器官移植峰会论文集.2009:511-514.
[2]石斌娅,杜鹏,孙建国等.肾移植前心理状况对移植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4135-4137.
[3]叶慧娟,胡丽君,姚媛媛等.两种健康教育模式对等待肾移植患者心理和营养状况的影响[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0):845-847.
作者信息:姓名:江芬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2年 3月 籍贯:湖南岳阳 职称:护师,工作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泌外器官移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