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中寓圆,刚柔相济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kun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宜兴紫砂壶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人力优势,就其材质而言,古人以“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形容紫砂泥的珍贵和独特,而古往今来的历代紫砂艺人承前启后、推陈出新,又将这一茶器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世人皆晓的境界。当我们今天再一次回顾紫砂壶漫长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它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是文化与实用的延伸。紫砂壶作为一种赏用功能俱佳的陶瓷工艺品,其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深得世人认可,并愈发显得醇厚而独特,表现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在紫砂壶的诸多内容元素中,造型一直是其重中之重,首先,紫砂壶依托于实际造型来实现其作用,这是无可替代的,同时,造型又能进一步衬托出一把壶的艺术含量和人文内容,因此,无论是对于紫砂艺人还是使用收藏者,对造型的重视应该放在第一位。作为一名紫砂艺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也要不断地进行学习、改进和总结,深刻体会紫砂壶造型变化无穷的本质,发自内心地对其产生崇拜之情,也愈加注重造型艺术的表现方式,现以设计制作的“四方切角壶”(见图1)为例,谈一谈这把壶的造型艺术。
  目前,紫砂壶的造型主要分为几何形体、自然形体和筋纹形体三大类,几何形体又分为圆器和方器二种,这是历代紫砂艺人通过细心观察和研究各种物象的形态,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点而总结的。圆器珠圆玉润,方器轮廓周正,自然形体生动逼真,筋纹形体脉络有致,令人赞叹。紫砂壶“四方切角”以传统方器造型为基础,同时又将圆器造型特征融入细节,并运用线条装饰营造氛围,使之富于艺术和審美上的变化。
  “方”和“圆”二者通常可被视为紫砂壶造型最基本的两大元素,但是在紫砂壶实物中,非圆即方或非方即圆的作品十分罕见,无论是从创作技法本身,还是审美效果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均可发现实际上方圆兼容的作品,或在作品上兼带一些以线条为载体,传达方圆并济理念的作品还是居多的,这实际上最终还是和中国人朴素而传统的文化思想相关,古往今来,国人崇尚方圆相济的处世之道。方,是规矩、是框架,是做人之本;圆,是圆通、是练达,是处世之道。为人处世,当方则方、该圆则圆,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方圆相济,生活与内心才能更加和谐安定。这一思想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自古至今进行紫砂壶创作的艺人,也影响着世人对于紫砂壶审美的眼光和标准。
  紫砂壶“四方切角”的造型就严格遵循了方中寓圆这一思想理念,其形以方器为主,但又毫不吝啬地将四方角切除,形成一个更为缓和的交接面,以此带给人平和安定的心灵感受,也彰显出作品博大包容的内在气质,达到画龙点睛、一语双关的艺术效果。具体而言,“四方切角壶”壶身高挺,壶面呈弧状,肩略窄,线条从上向下延伸至壶底,底为平面状,整个壶身原则上呈四方形,但是在这里,切角的设计使每个角拉伸呈一个面,因而四个角就是四个面,这样壶身便巧妙呈现出八个面,犹如八方形体。与此同时,以壶身为参照点,壶的肩、颈、盖、钮也均为四方切角状,与壶身上下一体,线条彼此连贯,一种高远、深厚的气场蕴含在其中。三弯流和飞把则呈四方形,前呼后应,形态十分大气,与整把壶的气质相呼应。
  四方切角的整体设计构造缓和了面与面交接处形成夹角的刚硬感,在视觉和触觉上均显得十分柔和,同时,整把壶注重线条的流畅走势,不仅十分自然,更是将直线和弧线巧妙合成于一体,显得更加雅致优美。无论是切角设计,还是弧线勾勒,紫砂壶“四方切角”的造型都彰显着方中寓圆、刚柔相济的艺术特征,带给人丰富的情感体验。作为一把方器壶,其线面挺括平正、轮廓线条分明,给人以干净利落、明快挺秀之感,同时又利用线、面的相互关系,使之更显饱满厚重、端庄大气,颇有大家风范。
  紫砂壶“四方切角”于独到的造型艺术中,诠释深层人文寓意,中国人崇尚“天圆地方”,讲究“方圆之道”,这其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道理,而“四方切角壶”恰以紫砂壶这一艺术语言的形式,表现这种方圆并存、刚柔相济的哲学思想,其个性刚劲挺拔,然该方则方、该圆则圆,无不带给人强烈的内心共鸣和精神觉悟,进一步升华了作品的人文价值。
其他文献
2005年,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联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共同举办了“书·画·印·壶:陈曼生的艺术”展览研讨会。这次展栏公开了陈曼生关于书·画·印·壶4项近百件藏品,对研究陈曼生以及了解当时的社会风尚文化艺术产生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与会者不禁都会产生思考,为什么陈曼生能够在紫砂的历史上产生这么大的吸引力,他遗留下来的东西,百年以后来看依然很有味道。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陈曼生所代表的是当时文人的一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起源于北宋,兴于明清,凝结了历代艺人的智慧和匠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瑰宝。本文以紫砂“玉樽对壶”为例,浅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砂壶;玉樽对壶;造型设计   紫砂壶是我国传统的泡茶品茗器皿,自北宋发展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其使用广泛、知名度高,集实用性、观赏性和文化性于一体,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紫砂壶制作十分讲究手工技法,敲泥片、鑲接、
期刊
春江水绿的江南文化伴随着紫砂艺术的发展和成长,江南的人文风味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其与紫砂结合起来,凝结出一种独特的文化特征。从学习紫砂壶的制作,到熟练掌握其中的制作技艺,无时无刻不处于这一文化特征的影响之下,在紫砂壶的成型制作过程当中,熟练技艺以及经验占据了其中一部分,剩下的则全都属于潜意识的主观变化,创作者的情感也就在这个时候注入其中,一件作品的用心制作程度,只需体会其中的情感就能够窥识一二。 
期刊
2017年1月12日,由宜兴市人民政府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的“紫泥清韵 皇家品味——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在宜兴市博物馆盛大开幕,可谓是盛况空前。此次展览既是故宫博物院所藏珍品首次走出紫禁城大批量外展,也是宫廷紫砂首次回到故土省亲。展览共展出从故宫博物院遴选出来的130件(套)珍品,除了精美绝伦的宜兴紫砂,我们还看到了宜兴均陶的身影。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宜兴均陶和紫砂一样,它们不仅见证了
期刊
2019年2月28日上午,“松竹梅柏曲未终——汪寅仙大师师徒作品展”开幕式在宜兴陶瓷博物馆隆重举行。大师的亲友弟子、陶艺界代表和来自社会各界的文化工作者出席了此次活动,共同缅怀与致敬这位艺德巍巍的紫砂巨匠。   汪寅仙大师作为当代紫砂艺术的杰出代表,她的艺术经历、美学思想、创作理念、匠人精神都对紫砂界有着深厚的影响。其制壶态度一丝不苟、谨慎严密,对待自己要求严格、不懈精进,而对待求教者,则倾囊相授
期刊
摘 要 紫砂花货的创作很多都会从自然界中寻找灵感,但并不是说要去描绘原始的自然,而是以我们人的视角,来表现自身所感悟的自然,“春之恋”所表现的正是这一点,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对生命力的赞美,升华了我们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将造型表现和人文情怀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的作品。  关键词 紫砂;春;造型设计;人文;情感;寓意;   紫砂壶的造型变换万千,品类繁多,其中花货作品大多以自然为师,从自然的形态中提炼出茶
期刊
摘 要 艺术来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紫砂花瓶“四方双耳瓶”以大自然中常见的梅花为陶刻题材,艺术形象生动鲜明、立意高古、韵高清致,包含着无尽的神味,彰显出作品独一无二的美感。  关键词 紫砂陶刻;暗香;文化意境   “人间珍宝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紫砂以其独特的材质闻名世界,在历代匠人的智慧传承和文人雅士的参与设计下,形成了紫砂壶、紫砂花盆、紫砂雕塑等多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品,集实用性和观赏性
期刊
摘 要 宜兴紫砂壶兼具实用与观赏的功能,这是由其得天独厚的泥料、独一无二的制作技艺所决定的。同时,在其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于历代文人的参与,紫砂壶器也渐渐具有了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作用。因此要想创作出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一定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创新。紫砂“如意井栏壶”在传统“井栏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作品既彰显了传统紫砂的深厚底蕴,又融入了自己的内心感悟,表达了“人生如意,饮水思源”的人文主
期刊
饶媛媛  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文学硕士学位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陶瓷艺术分院副教授  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  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省巾帼建功标兵  省百千万人才人选  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陶瓷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景德镇陶瓷艺术家联合会常务理事  珠山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编者按:饶媛媛从事陶瓷艺术研究、设计和教学
期刊
摘 要 陶刻作品“隐”整体外形简约,由线与面构成的平面流畅自然、整洁大方,表面颜色低调质朴、沉稳素雅。上方圆弧形的瓶口恰到好处,既满足了实用需要,又与作品整体相辅相成、相互衬托。表面线条硬朗,细节清晰的山水画陶刻是整个作品的点睛之笔,不仅为整件作品增添了特色,其中更是包含了深远的审美意蕴。  关键词 陶刻;山水画;造型;审美意蕴;   陶器是人类历史上极为悠久的器具之一,诞生于距今约一万年前的新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