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下的语文阅读与写作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作文是高考中出现的作文新形式,在微信、微博盛行的背景下,“微阅读”这种新的阅读方式也逐渐流行。阅读与写作一直是学生和老师都比较头疼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笔者想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微信、微博中的经典阅读片段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文字、文段、文章中学会积累,在阅读的基础上尝试微写作,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
  关键词:“微”时代 语文 阅读与写作 选修课
  一、“微”时代背景下的语文选修课设想
  在微博、微信当道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一步凸显学科特点,又能有效地为高考做准备,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高一作为起始年级,学校开设了选修课,这是一个既能体现老师专业素养,又尊重学生学习意愿,激发他们某一方面潜能的好机会,于是,笔者通过一个假期的构思,大胆地设想了一门新的选修课程《“微”时代下的语文阅读与写作》。其中的“微”时代,是指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微阅读”这种新的阅读方式逐渐流行,而阅读与写作一直是学生和语文老师比较头疼又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我想通过这门选修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争取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以微信、微博中的经典阅读片段为切入点,关注社会校园当下热点,让学生从文字、文段、文章中学会积累,学会阅读,灵活运用;之后在阅读的基础上尝试微写作,实现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同时也为高考改革做基础准备,因为只有阅读“量”的积淀才会有成绩“质”的飞跃。
  我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这门语文选修课,第一,让学生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会积累,学会阅读,让语文“学以致用”;第二,在课堂中争取打破传统的“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第三,引导学生合理运用互联网的同时,让语文学科真正地走进生活,走近我们身边,从而不断提高语文修养,挖掘自身潜能,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互助分享的意识。
  二、选修课的具体设想和实施
  1.从《“微”时代下的语文阅读与写作》的第一节课说起
  选修课第一节是从最近一个热帖“中国校服”说起的,我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又列举出很多评论,信息来源都是微博和微信,比如“中国校服真的丑吗?最美的恰恰是那些穿校服和白布鞋的时光”“我们澳门的校服也不算丑吧”“我觉着我妹学校校服很好看呢,再附一张书包照片”“这么明显还需要说吗?最最关键的是:高中的校服和初中的校服几乎一模一样,只是高中校服上多了几个字,所以我和我姐站在一起,别人都以为我俩一个学校,殊不知一个高中一个初中”“我在郑州,看看我女儿的校服,很好看啊!”“水高校服美美哒!”等等,信息量很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自动筛选的过程,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于是,我提出让大家分成正反方进行讨论,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校服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很多切身感触,当天的课堂氛围特别活跃便是验证。有的学生觉得中国的校服不如外国的好看,还举出一个外国学生身穿中国校服的热帖,不禁让人深思。还有学生说到自己学校的校服质量不太好,穿着不舒服,宁愿多花点钱,也希望校服能够透气舒服。也有同学提出不同意见:像北京的某高中就对校服的制定比较人性化,购买方法有实体店和网店,校服样式可以自选,而且质量也不错,不论在家还是外出都可以穿,利用率高,不会像很多学校的学生一到家就再也不会碰校服了。当然我也提出自己的见解,学生时代应该是人生中最难忘和留恋的日子,那些曾经穿着校服的场景,或许到某一天就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可能无法穿到自己最心满意足的校服,但是那种蓝天白云下,大家都穿着整齐的服装,是多么美好的一幅图景,那里记载着我们的青春,我们的热血,我们的快乐或是忧伤,我们的努力拼搏……在我最后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时候,还配了一首网络上非常流行的歌曲《明天,你好》,我发现很多孩子不由地沉浸在这种氛围中,好像在体味着幸福的味道。
  这就是我开始预想的课堂效果,我一直觉得“语文即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来凸显语文学科的特性是很好的一种尝试。语文课堂更多应该是一种人生价值的体现,而不仅仅是读几篇文章,认几个字的过程,或是完全的应试。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文学素质的少年,他们或许在未来当不了文学家,但不管以后过着怎样的生活,从事着什么样的职业,情感的认知、语言的表达是无法避免的。所以今天的这个选题,就是以“留着青春味道的校服”为主题,写一小段文字,来表达你的情思,大家还是很积极的,这或许比写一篇枯燥的作文要有意思得多吧。
  下课前,我强调了本课的考查形式:考勤 课堂表现 自我展示。考核的人员就是你们自己,当然这门课也要和语文学科联系,和高考联系,要求学生从“微信”“微博”中选一个当下热帖,贴近学生生活,能给人以思考的,有意义、有价值的帖子,参考老师的讲课内容与形式,自己来设计一节课,凸显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锻炼你的创造力和表达力,让听课的同伴们有所收获,同时不断提升“微作文”的写作能力。
  这门课的设置就是我先上三次课做示范,然后由每位同学讲,形式可以多样。在这次任务布置之后,班里的学生大多积极踊跃,一年的选修课下来,共有二十多名学生讲了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包括“疫苗事件”的理解、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北京的变迁、网络语言暴力问题、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习俗、音乐在语文学科中的体现、如何看待校园暴力、说说今年的高考作文等等,这些话题都是学生自己找的,但是在上课前要和我有个沟通,比如话题过大或是过于敏感要有所调整。
  通过学生们的展示,令我也有不少收获,比如学生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涉及很多比较陌生的领域。比如关于故宫里的文物修复,从这些文物修复者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精神层面的洗礼,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意义,甚至开始找寻自己的知识定位甚至人生方向,我觉得有这样的效果就可以了。再比如学生讲北京的变迁,通过北京图景的今昔对比,包括热点话题拆迁,胡同保护,胡同里的中西文化如南锣鼓巷的现状等等,让人不禁联想到很多经典篇章,林语堂的《动人的北平》、老舍的《想北平》、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汪曾祺的《胡同文化》,这些篇章又和我们的语文学科息息相关,我们也许只能从过往的字里行间再去品味老北京的风韵,而今天的北京,现代化的大都市,除了繁华和领先,也似乎在丢失着什么,我在课上总结的时候这样说,学生们对于老北京的怀念,對于新北京的展望,让我感慨很多,是啊,作为一个老北京,清脆的蝉鸣,熟悉的叫卖声,胡同里玩耍的跳房子,还有拿着蒲扇乘凉的老人,街坊里的嘘寒问暖,漏雨的老平房,缀满香脆枣子冒过屋檐的枣子树……这些可能都不复存在或是越来越少了,很多传统的东西,我们是应该保留的啊,可个人的力量终究渺小。但我相信,北京有着强大的融合力,包容力,与时俱进的同时也会保留该保留的,即便风景丢了,人文的精神会永存。这节课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我依然记得孩子们那充满希望的眼神。   一学期的选修课之后,我发现学生们还是很受益的,而且是一次教学相长的过程,我们也对讲过的话题进行了归类,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集中在关于网络的恰当使用,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这两方面,到了第二学期,这些学生又在此基础上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和更高水平的讲解,最后化成文字,可谓字字珠玑。
  下面就以我的一节选修公开课作为案例,进一步谈谈《“微”时代下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这门课是如何呈现的。
  2.选修课的实战演练
  2016年4月20日,我在高一(5)班上了选修课的公开课—《“微”时代下的语文阅读及写作》。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了这门选修课讲过的一些热点内容,从第二学期第一节课“吐槽”猴年春晚开始,讲到了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问题,回顾了“3·15”造假事件带给我们的深思和个人应该怎么做的讨论,“刷爆”朋友圈的“疫苗”事件背后的道德标尺问题,莫言在两会中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发言,引发的学生对人生规划的思考,“抄袭侵权”事件带给我们的困惑等等,然后进入今天主讲人高一(4)班某同学的话题:梦想与现实。
  这位学生以当时火爆朋友圈的许巍的歌曲导入,歌词中写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然后引出“晓松说”“老男孩”等网络热播视频,让学生思考在“梦想”与“现实”无法兼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要“面包”,还是要“情怀”?是应该苟且地活着,还是执着地去追逐诗和远方。同时,还提出了一个很热的话题,就是一位老师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她在讲述热点事件的之后,摘录了很多微博、微信上的热评和热帖。然后让同学们参与其中,积极讨论,发表见解。有的同学提出“没有面包就不要谈梦想”,有的学生阐述“要把梦想和面包同时握在自己的手中”,而我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在熟悉的地方找风景,眼前何尝不是诗?”主讲人提出自己的看法:“眼前未必真苟且,远方谁说定是诗。”在学生和老师的热烈讨论之后,这个学生巧妙地回归到语文学科,对一则关于“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的材料作文进行解析,让大家思考立意角度,并且展示范文,最后得出自己的感悟:“奔赴远方还是选择眼前,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世人的价值观也各不相同,理应互相尊重。做出了决定,就不要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坚定地去追寻自己那种理想的生活。”
  这位同学讲完之后,我做了点评,充分肯定了这节课的价值,包括学生从选题到制作PPT到最后的呈现,主讲同学真是付出了很多,花费了很多心血,而且和我也沟通过多次,修改了多次,所以才能呈现出这堂主题深刻、图文并茂的好课,相信每位同学也会从中获得新的成长。然后我也谈了自己对“梦想”与“现实”的感悟,因为这节课是以歌曲导入,我也以这种方式作结,于是我选了朴树《旅途》中的歌词,歌词写道:这是个旅途/一个叫做命运的茫茫旅途/我们偶然相遇然后离去/在这条永远不归的路/我们路过高山/我们路过湖泊/我们路过森林/路过沙漠/路过人们的城堡和花园/路过幸福/我们路过痛苦/路过一个女人的温暖和眼泪/路过生命中/漫无止境的寒冷和孤独。我和学生说,就像歌词中说的那样,人的一生会路过很多,亲情、友情、爱情,但无论结局如何,你都要踏踏实实走好脚下的路,才能够拥有诗的情怀和远方的田野。课的最后,我让学生尝试总结这堂课,然后引导他们进行知识方法的规律总结。当拿到一个新闻热点的材料作文时,要做四个步骤:引、点、由、扣,先要学会阅读,再落实到写作,实现知识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微”时代下,学会阅读,学会写作。
  这堂课的呈现还是不错的,对学生来讲很有价值,通过让学生了解当下时事热帖,激发他们关注生活,关注热点新闻的兴趣,真正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积累,学会阅读,让语文“学以致用”,而我们师生之间也有了思想上的碰撞。至于课后作业,是结合了2016年4月12日的海淀语文一模作文材料题,让学生去思考:面对现在生存的星球,你是不是想离开它,去另一个星球生活?然后写成一段小文,下节课一起分享。相信这也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的问题延伸吧。
  三、选修课可能存在的问题
  因为这门选修课是全新的设想,肯定还存在很多问题,毕竟是基于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选取有效的信息,這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学生有比较强的甄别能力。
  其次,关于课题内容的安排,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设置和整理,因为学生选题比较自我,主线可能分散,不容易集中,就有可能导致每节课之间缺少联系,知识构建不够系统。学生的讲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需要老师要特别关注学情,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学生的个性和闪光点尽量挖掘出来。这就需要大量的备课时间,更需要和学生不断地沟通和磨合。
  再有就是课程内容的设置,因为学生的选题比较宽泛,比如中华传统文化这个热点话题,大家会讲到各种风俗,比如节气、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传统的保留与继承等等,我们可以把这些话题进行分类或是进一步的细化,争取让学生从小讲起,高效地讲好每一节课,从而实现“一课一得”。
  第三是作业布置,因为我所设想的理想状态是,在一堂课上同时进行“讲”与“写”,但课堂时间有限,根本无法兼得,目前的做法是把写的训练留为作业,作为“微写作”的呈现。但这样的作业形式可能过于单一,因此在作业设置上还是应该多样化,遵从学生的个人情况,最好能实现分层,这个目标还需要深思和实践。
  总之,这门选修课的开设,让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新的设想,如何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让教学与时俱进,让学生真正地有所收获,需要我们每个人,每个同行的深入思考。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是培养学生认知世界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应从阅读氛围的营造、陪伴阅读的提倡、读书活动的举办、鼓励好书的分享四大方面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不断提升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小学低年级 指导策略  阅读是学生发现世界、探索世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
  
1.有一个女孩,她非常、非常喜爱动物。她的抽屉里住着一只聪明的松鼠。她的衣橱里住着一只安静的兔子。她的床底下住着一只爱干净的小浣熊。她的沙发下面住着一只淘气的小山狸。
1、松鼠培培看到一棵好粗好粗的“大树”。2、咦,“大树”在移动!培培吃了一惊,连忙躲在树叶后面,小心地盯着。
摘要:古诗词是华夏民族乃至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璀璨宝珠,是炎黄子孙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资源。如何坚守古诗词教学平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立足于古诗词诵读这个角度,试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古诗词诵读;核心素养  如何通过古典诗词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项艺术性的实践课题。笔者认为,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古诗词
摘 要:如何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件事情在小学校园内落到实处,让学生从小发自内心地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热爱中国语言文字,这是“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的大问题。佛山市禅城区东鄱小学利用周边校外资源和校内创客园区所蕴涵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按创客园区分类建立传统文化模型,以科创、艺创、文创这“三创”合力为抓手,引导学生从形象的感性体验认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抽象的理性学习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教学措施也要发生一定的改变。不仅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达标,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地位逐渐提高。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以对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日常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目前我国大多数小学在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仍出现许多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品德教育 问题
西班牙著名小说家、诗人塞万提斯曾经说过,笔乃心灵之舌。他所说的“笔”就是指写作,也就是说写作是自己心灵最真实的表达,要具有真情实感。由此可见,在小学高年级写作中,写作真是至关重要,而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最为重要的方面。现阶段小学生所写的作文大多千篇一律,而作文内容也多是空洞乏味,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学生没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对语文素材以及写作方法的掌握比较少。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写
摘要: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单元整组教学不是简单的单元内容的组合,而是立足于文本,强调语文教学的整体观,突出某一主题来实现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感知能力,有利于教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本文对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组;教学整合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和工具性兼备的基础学科,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意义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中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这与夏丏尊所说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语文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页)  语文教学一直承担着育人的重任,而作文教学作为其中的